高中歷史岳麓版經濟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單元測試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經濟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單元測試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經濟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單元測試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經濟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單元測試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經濟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中歷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一、單選題1、中國農業(yè)從遠古洪荒走來,經歷了“刀耕火種”、“牛耕鐵犁”等階段。下列項中屬于“刀耕火種”階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耬車

③骨鐮

④曲柄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元朝立國,將民間工匠強制征調,為官府服務,編入“匠籍”.清初宣布廢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獲得了一般民戶的地位.乾隆帝說:“國家興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實授價值,以為贍養(yǎng)身家之計一”.這一變化()A、打破了官營手工業(yè)的壟斷地位

B、有利于小農經濟的鞏固

C、限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D、促進了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3、美國艦隊敲開鎖國的日本,日本反而慶幸這個刺激讓其早日驚醒;而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后,卻認為驚醒他的人罪該萬死,對西洋文化懷著一種輕蔑和仇視的心情。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

B、小農經濟社會具有很強的封閉性

C、閉關鎖國使社會發(fā)展脫離世界潮流

D、儒家文化對國民思想的深遠影響4、漢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買賣雙方私人之間所立的文契.此外還有政府官方發(fā)給田地所有人的產權證明文件.”這主要說明()A、土地買賣相當頻繁

B、土地所有權登記制度的出現

C、體現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權完全由國家控制5、中國古代某土地制度規(guī)定“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十二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還受之盈縮.”有學者認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準”,對該土地制度理解正確的是()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實質

B、從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D、屬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6、據資料統(tǒng)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qū)城.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其中內在的、人為的原因是()A、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不適合工商業(yè)發(fā)展

B、“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壓制

C、由于鴉片大量流入導致白銀大量外流

D、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7、東晉南朝時期,分產異炊的現象在以建康為中心的江南地區(qū)十分突出.《宋書?周朗傳》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異計,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產,亦八家而五矣.”這從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區(qū)()A、傳統(tǒng)家庭觀被顛覆

B、已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

C、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個體小家庭是生產主體8、《漢書?食貨志》認為,“治田勤謹則畝益三斗.”東漢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陳旁認為,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這反映了古代農業(yè)()A、需要大量勞力

B、適時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細作

D、善于積累經驗9、日本所藏中國宋代提舉兩浙路市舶司“公憑”(官方文書)記載: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國”,隨船貨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絹十匹、白綾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該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貿活動不再受到官府的監(jiān)管

B、中日之間官民互惠貿易的繁榮

C、“朝貢”貿易體制尚未發(fā)展起來

D、“海上絲綢之路”商品外銷情況10、清初兩淮和兩浙的鹽商家庭總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鹽商家庭卻已產生了280余名進士,占全國進土總數的%。這一現象反映了(

)A、商人謀求轉變社會地位

B、鹽商經濟實力迅速提高

C、士貴商賤觀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優(yōu)厚待遇11、明朝時期,王朝政府充當了棉花棉布消費的大主顧.最初政府通過“實物征調”的方式,促進了棉花在全國的普遍種植.后來,賦稅制度發(fā)生變化,棉花棉布成為一種特殊商品涌入市場,江南商品經濟也因此更為活躍.材料反映了明朝時期()A、棉產品商品化利于減輕農民負擔

B、國家權力使商品經濟變相繁榮

C、棉產品是國家財政賦稅主要來源

D、官商產生并卷入市場中間環(huán)節(jié)12、如圖是中國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時期的行政及商業(yè)功能分布圖(局部),這一時期是()

A、西漢

B、南宋

C、唐朝

D、元朝13、比較漢、宋關于商人做官的相關規(guī)定,從其變化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漢代“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宋代“身是工、商雜類及曾為僧、道者并不得取.”“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A、科舉制度比察舉制封閉

B、宋代抑商政策事實上已放棄

C、社會階層身份日益固化

D、商人受歧視的情形發(fā)生轉變14、瓷器的原料高嶺礦或高嶺土中普遍含有鐵元素.青瓷的燒制過程就是將含有氧化鐵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燒成黃色,再經過還原火成為青色.而燒制白瓷則必須清除原料中的鐵成分.北齊河南安陽范粹墓和濮陽李云墓出土的瓷器,雖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韻,但已經初步具備了白瓷的特征.這說明()A、白瓷是由青瓷發(fā)展而來

B、白瓷與青瓷制作工藝相同

C、白瓷與青瓷的燒制原料不同

D、南北朝是我國瓷器的繁榮時期二、材料分析題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奉命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直達非洲東岸沿海國家。鄭和所率船隊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金銀和絲綢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鄭和每到一國,就給其國王贈送中國禮物,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同時與各國的商民和平交易。與此同時,亞非許多國家派遣使節(jié)入明進行朝貢和貿易。

──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fā)見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當維哥達嘉馬發(fā)見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

──摘自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客觀條件。(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明代鄭和下西洋與西歐新航路開辟產生的不同結果及其原因。(3)簡述今天我們應當如何對待我國的對外交往?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韬顒①R,漢武帝劉徹孫子。劉賀繼承父位,被立為昌邑王。曾經當過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時降封為?;韬?,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材料

自2023年開始考古發(fā)掘至今,地處江西南昌的?;韬钅?,已經出土了2萬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金絲玉劍、馬蹄金、金餅、麒麟金等;二是10余噸五銖錢、青銅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紋飾精美,數量繁多;三是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等;四是孔子屏風(描繪有孔子畫像)、成堆的簡牘等;五是雁魚燈、蟲草、銅火鍋和釀酒所用的蒸餾器等。參與此次考古發(fā)掘的專家組如此評價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漢列侯等級墓葬,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fā)現,對于研究西漢列侯政治、經濟等情況價值巨大。從目前來看,?;韬钅挂呀浕具_到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p>

──引自新浪財經《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出土文物入手,解讀西漢時期?;韬顕恼?、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論述合理)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A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原始農業(yè)時期的生產工具非常簡單,主要是石斧和骨鐮,耬車在西漢時才開始出現,曲柄鋤屬于鐵制生產工具,原始社會沒有使用鐵器,所以①③符合題目要求,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農業(yè)時期的生產工具。2、【答案】D

【考點】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廢除匠籍制度,手工業(yè)者的人身依附關系松弛,并不能說明打破了官營手工業(yè)的壟斷地位,也不能反映小農經濟的鞏固。故AB兩項應排除。材料并未提及有關資本主義萌芽的信息,故C項排除。材料反映元朝實行匠籍制度,官營手工業(yè)者無人身自由,為封建官府工廠提供無償勞動力;清朝,廢除匠籍制度,人身依附關系解除,手工業(yè)者可以記工領取報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故D項正確。故選D。

【點評】“匠戶”是指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yè)生產的專業(yè)人戶。唐代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內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稱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滿后﹐如接受其它應上番工匠的“幫貼錢”﹐繼續(xù)代人應役﹐稱長上匠。番匠在官府工少匠多時也可輸錢代役。宋代匠戶往往為官府以強差為強雇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匠戶成為官府戶籍統(tǒng)計中的一類。明政府進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輪班匠每年納”班匠銀”四錢五分﹐從而廢除了輪班制。住坐匠仍需按月當差﹐匠籍制度并沒有取消。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匠戶對于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日趨松弛。順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廢除匠籍制度。3、【答案】A

【考點】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經濟政策

【解析】【分析】“認為驚醒他的人罪該萬死,對西洋文化懷著一種輕蔑和仇視的心情”,說明當時的一些中國人仇視和排斥西方文明。明清取士,以八股文為主,于是教育重心當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與如何做八股文上了,嚴重束縛了學子的思想與才華,阻礙了文化的發(fā)展,阻止了人才的培養(yǎng)。所以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而排斥西方文明,A項符合題意。小農經濟的封閉性、閉關鎖國阻礙中國的發(fā)展,但是不符合“輕蔑和仇視的心情”,所以排除BC。儒家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對國民思想的深遠影響應該全面分析,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要區(qū)分科舉八股取士、小農經濟、閉關鎖國、儒家文化對中國的不同影響。4、【答案】B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無論是私人之間的文契還是國家的產權證明文件,都體現了土地所有權登記制度的出現,故B項正確。A項材料中并未反映出“相當頻繁”,應排除。C項錯在“耕者有其田”,應排除。D項錯在“完全”,當時還存在自耕農經濟,應排除。故選B。

【點評】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公有制);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3、封建社會:(1)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農土地私有);(2)均田制(土地國有制)。5、【答案】C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以推斷出該土地制度為均田制,由此可以排除A和D兩項。B項說法過于絕對,應排除。均田制下受田人要承擔相應的賦稅和徭役,從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故C項正確。故選C。

【點評】均田令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開創(chuàng)性措施,內容是國家把掌握的荒地分給農民,由農民承擔一定的租稅、徭役和兵役。作用是①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③恢復和發(fā)展了北方經濟。6、【答案】B

【考點】主要經濟政策

【解析】【分析】題干中要求的是阻礙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內在、人為因素,CD項屬于外在因素,應排除。A項不屬于人為因素,應排除。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明清社會經濟向外發(fā)展,故B項符合題意。故選B。

【點評】重農抑商的影響:1、重視農業(yè),保護了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封建社會初期,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2、阻礙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強化了自然經濟,不利于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漫長的重要原因。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1、曾起過一定的民族自衛(wèi)作用。2、嚴重阻礙了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交流,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7、【答案】C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傳統(tǒng)家庭觀被顛覆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客觀史實,故A項錯誤。南宋時期江南地區(qū)才成為我國的經濟中心,故B項錯誤。題干“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異計,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產,亦八家而五矣”說明當時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方式存在,從根源上來說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得以出現。故C項正確。個體小家庭是生產主體只是表面現象,故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C。

【點評】本題的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理解。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運用排除法即可。8、【答案】C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分析】材料沒有強調勞動力,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增加肥力只是一個方面,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勤謹則畝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等分析,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精耕細作,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積累經驗的信息,故D項錯誤。故選C。

【點評】精耕細作農業(yè)是對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萌芽于夏商周時期,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展期,明清是深入發(fā)展期。9、【答案】D

【考點】商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泉州客商李充攜帶一系列商品出海,這反映了宋代“海上絲綢之路”商品外銷情況,故D項符合題意;當時李充的商船雖是自己所有,但他的商船是否經過政府監(jiān)督(實際上應該是受到政府監(jiān)督)從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當時的貿易是否是官民貿易,故排除B項;僅從這一個別案例不能推知“朝貢”貿易體制尚未發(fā)展起來,C項錯在以偏概全。

【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的對外貿易。10、【答案】A

【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主要經濟政策

【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時期,商人家庭積極參加科舉考試并產生了很多進士,由于封建政府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盡管經濟地位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較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A項符合題意;在乾隆時期各個階層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所以這一現象和鹽商的經濟實力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從鹽商家庭積極參加科舉考試來看,士貴商賤觀念在當時還沒有被打破,排除C項;鹽商家庭所產生的進士占全國進士總數的%,但材料沒有提供其他階層所占全國進士總數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優(yōu)厚待遇,排除D項。

【點評】本題考查封建時代的“重農抑商”政策。11、【答案】B

【考點】商業(yè)的發(fā)展,主要經濟政策

【解析】【分析】通過材料的閱讀,可以發(fā)現明朝時期江南商品經濟更為活躍的原因,正是因為王朝政府充當了棉花棉布消費的大主顧,促使賦稅制度發(fā)生變化,引導棉花棉布成為一種特殊商品涌入市場這些原因造成的,所以B項正確;而有無減輕農民負擔,材料無法顯示,A項不能選;在中國古代,國家財政賦稅主要來源是農業(yè),宋元時期南方規(guī)定“稅隨地出”,不同季節(jié)根據作物的品種來征收相應的稅,所以C項不全面;“官商”亦官亦商,原義為官員從事商業(yè)活動,現在主要指有官方背景的商人,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這一信息,故D項錯誤。故選B。

【點評】材料閱讀是要找出主題部分,才會發(fā)現考題的主旨。12、【答案】B

【考點】商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從圖片可以得出的信息“瓦肆”,瓦肆最早出現是在宋朝,故排除AC兩項;元朝用單獨的一個中書省取代唐代的三省以及宋代的東西二府,并且這個機構直接管理地方的各個行?。ㄏ喈斢诂F在的?。娬髾嗤耆珰w中書省掌控并且由其長官丞相完全負責,而不像過去中原王朝通常有幾個地位差不多的官員組成互相牽制制衡的宰相集團。圖片中還有“三省”,故排除D項。故選B。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市的發(fā)展歷程及特點的了解,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13、【答案】D

【考點】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經濟政策

【解析】【分析】從材料中可知,在漢代經商者做官要求很嚴格,不僅本人連子孫都不得做官;在宋朝規(guī)定由從事工商者不得取士到從事工商職業(yè)者如果舍棄自己的職業(yè)可以取士。因此說明對工商者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工商業(yè)者的地位有所提高。因此D項符合題意;AB項與史實不符,C項與題干內容不符,故排除ABC。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理解重農抑商政策下,封建政府對工商者政治地位的壓制,但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統(tǒng)治者政策被迫發(fā)生了變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這也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14、【答案】A

【考點】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從材料“瓷器的原料高嶺礦或高嶺土中普遍含有鐵元素。青瓷的燒制過程就是將含有氧化鐵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燒成黃色,再經過還原火成為青色。而燒制白瓷則必須清除原料中的鐵成分”可以看出白瓷與青瓷制作工藝不同,燒制原料相同,故BC兩項錯誤。材料“雖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韻,但已經初步具備了白瓷的特征”說白瓷是由青瓷發(fā)展而來的。故A項正確。D項說法是錯誤的,我國瓷器的繁榮時期應該是在宋以后。應排除。故選A。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準確解讀、獲取有效信息發(fā)、分析理解。二、材料分析題15、【答案】(1)客觀條件:國家統(tǒng)一,政局穩(wěn)定;社會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宋元以來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2)結果:中國:促進中外友好往來,推動朝貢貿易的發(fā)展,但仍然行走在農業(yè)文明道路上;西歐: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推動西歐走上工業(yè)文明道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原因:中國: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天朝上國的觀念,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體;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繁榮;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fā)展為近代資本主義。

(3)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今天我們對待我國的對外交往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以世界眼光和大國心態(tài),積極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交流互鑒,推動雙邊關系拓展和各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考點】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商業(yè)的發(fā)展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明代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金銀和絲綢等國內產品”“亞非許多國家派遣使節(jié)入明進行朝貢和貿易”等信息,聯(lián)系所學可以概括出鄭和下西洋的客觀條件有國家統(tǒng)一,政局穩(wěn)定;社會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宋元以來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2)依據材料“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亞非許多國家派遣使節(jié)入明進行朝貢和貿易”“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金銀和絲綢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鄭和下西洋的結果是促進中外友好往來,推動朝貢貿易的發(fā)展,但仍然行走在農業(yè)文明道路上。其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天朝上國的觀念,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體;依據材料“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維哥達嘉馬”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西歐新航路開辟的結果是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推動西歐走上工業(yè)文明道路,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其原因是人文主義精神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繁榮;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fā)展為近代資本主義。(3)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今天我們對待我國的對外交往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以世界眼光和大國心態(tài),積極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交流互鑒,推動雙邊關系拓展和各領域的務實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點評】文化交流是人類交往的產物,是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隨著人類交往的廣度和深度的發(fā)展,文化交流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層次越來越深,這是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冷戰(zhàn)結束之后,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日益發(fā)展。世界各國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賴、相互合作的程度不斷加深。社會發(fā)展日益將整個世界緊緊連在一起。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以至最不發(fā)達國家,都不能自外于這一歷史潮流,都必須在這一浪潮中趨利避害,以求得自己的發(fā)展。經濟全球化必然促進全球性的文化大交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16、【答案】(1)海昏侯墓的發(fā)現,為研究漢代?;韬顕恼巍⒔洕?、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