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演示教學_第1頁
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演示教學_第2頁
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演示教學_第3頁
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演示教學_第4頁
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演示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學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決水、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壞交通工具等行為。3.本類罪的客體問題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這也是本類罪的核心問題。所謂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不特定”意指犯罪行為可能侵害的對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先無法確定,行為人對此既無法預料,也無法控制。行為人的具體行為是否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以行為人主觀上有無確定的侵犯對象或侵犯目標為依據(jù),也不能以行為是否產生實際的嚴重后果為依據(jù),而是應當以行為是否可能具有產生不特定嚴重后果的可能性和危險性來認定,即看行為在客觀上是否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質屬性來具體認定。是否危及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是本類罪與其他普通侵犯人身權利或侵犯財產權利犯罪相區(qū)別的關鍵。4.本類犯罪的構成特征——危險犯問題危害公共安罪中危險犯較多,也比較典型。如《刑法》第114條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決水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第117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第118條的破壞電力設備罪和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23條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第124條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這些都是危險犯,其既遂的標準不是看有無現(xiàn)實損害后果,而是看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如果行為已經現(xiàn)實地造成嚴重后果的,屬于實害犯,是基本犯的加重構成問題。5.本類罪與其他犯罪的關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很容易與其他犯罪產生想象競合關系。如實施放火、爆炸、投毒、決水、破壞交通工具、破壞交通設施、破壞電力設備等等,常常是以故意殺人、盜竊為特定目的的,此時既構成放火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又觸犯其他普通罪名如故意殺人罪、盜竊罪等,在競合情形下“擇一重罪處罰”,因為危害公共安全本身是重罪,通常可能選擇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罰。另外,《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所規(guī)定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決水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雖然在同一條款、共用同樣的法定刑幅度,但不屬于選擇性罪名,如果同一行為人既有放火犯罪行為,又實施了爆炸、決水等犯罪行為,應當數(shù)罪并罰。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內容提要:本章從五個方面闡述了42個危害公共安全罪重點罪名:1、放火罪2、投毒罪3、破壞交通工具罪4、組織、領導、參??植澜M織罪5、劫持航空器罪6、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7、交通事故罪8、重大責任事故罪第一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1)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構成㈠概念——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社會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不特定——侵害得的對象往往具有不特定性或雖然對象特定但是實際被害為多數(shù)人的特點,即造成的危害,不是限定于特定的個人或財產,而且絕大多數(shù)的犯罪往往在行為前無法確定其侵害的對象的范圍,也無法預料和控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所造成的實際危害結果,常常超出了行為人的預料和控制。第一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2)2、犯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實施危及公共安全,已經造成嚴重后果,或者足以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又有特殊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既有故意也有過失。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類型1、26個條文——42個罪——重點8個罪第一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3)2、42個犯罪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方面:⑴用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⑵破壞公共設備、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犯罪⑶實施恐怖活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⑷違反槍支、彈藥、爆炸物及核材料管理犯罪;⑸重大責任事故犯罪。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3)一、放火罪(★)——行為犯㈠概念—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公共安全。A、犯罪對象—公私財物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B、以放火方法實施殺人行為,如果沒有危及公共安全——故意殺人罪,否則放火罪。2、犯罪客觀方面—實施放火焚燒公私財物的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14周歲開始)4、犯罪主觀方面——故意(直接故意/間接故意)㈢認定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4)1、既遂與未遂的界限——獨立燃燒說2、放火罪與失火罪的界限—主觀(轉化)3、放火罪與以放火方法實施其他犯罪的界限?!欠褡阋晕<肮舶踩?。二、決水罪(作為或者不作為)概念——故意破壞水利設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炸開花園口,三峽水利工程)三、爆炸罪(14周歲開始—最常見的恐怖手段)概念—故意引發(fā)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5)四、投放有害物質罪(★)——行為犯㈠概念—故意投放有害物質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公共安全。2、犯罪客觀方面—投放有害物質罪,危害公共安全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14周開始)4、犯罪主觀方面——故意㈢案例1、趙某,男,37歲,瓜農。2001年夏天趙某種植了近10畝的優(yōu)質西瓜,長勢非常好,但瓜熟以后常有人在白天偷瓜,而且被偷的量較大,趙某非常生氣,他叫人寫了個牌子”瓜內被注毒藥,吃死概不負責”放在瓜田邊,可白天仍有不少瓜被偷。趙某一氣之下真的找來一種烈性農藥稀釋后用注射器注入靠路邊的幾個大瓜內,趙某并在這幾個瓜上悄悄地做了記號,又讓人將原來的牌子多寫了幾個放在瓜田邊。當日中午二點多,兩個有毒的瓜被偷,偷瓜的人是本村有名的幾個痞子,他們多次偷瓜,并且看到了趙某書寫的牌子。不過這次他們吃了有毒的西瓜后,四人全部中毒,其中一位吃得最多的中毒死亡。問:本案趙某的行為構成什么罪?為什么?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6)㈣認定1、投有害物質罪罪與以投毒方法實施的故意殺人罪及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的界限——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否則按照想象結合犯,定投有害物質罪)2、投有害物質罪罪與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的界限。A、主體范圍不同B、客觀方面不同C、主觀方面不同五、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險性相當?shù)钠渌kU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六、失火罪七、過失決水罪八、過失爆炸罪九、過失投毒罪十、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十一、破壞交通工具罪(★)——危險犯㈠概念——指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交通運輸安全2、犯罪客觀方面——破壞交通工具,已經或者足以使交通工具發(fā)生傾覆或毀壞危險的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4、犯罪的主觀方面——故意㈢認定1、本罪與盜竊罪、的界限?!欠裎<肮舶踩ǚ缸锟腕w不同,看交通工具是否在使用中,看破壞的工具是否危及交通安全)

2、本罪與故意破壞財物罪的界限?!?。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7)十二、破壞交通設施罪(危險犯)十三、破壞電力設備罪(危險犯)十四、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危險犯)十五、過失破壞交通工具罪(結果犯)十六、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結果犯)十七、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結果犯)十八、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結果罪)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8)十九、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㈠概念——是指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行為。(選擇性罪名)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社會的公共安全2、犯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故意。應具有恐怖活動的目的㈢認定1、恐怖活動組織與一般犯罪組織(黑社會組織)的界限——有無恐怖活動的目的㈣刑事責任——數(shù)罪并罰(犯組織、領導和參加恐怖組織罪并實施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的,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9)二十、劫持航空器罪(★)㈠概念——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航空運輸安全的行為。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航空運輸?shù)陌踩瑢ο蟆谑褂弥械暮娇掌?。(民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航空器運輸安全的行為。3、犯罪主體——一般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故意㈢認定1、本罪與破壞交通工具罪的界限。A、犯罪目的不同B、行為的表現(xiàn)不同C、在劫持中破壞了航空器,使航空器發(fā)生傾覆等危險的,仍定本罪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0)二十一、劫持船只、汽車罪1、暴力方法劫持2、正在使用中的船只、汽車3、危害公共安全(劫持出租車是否成立?)二十二、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危險犯)二十三、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共電信設施罪(危險犯)二十四、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共電信設施罪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1)二十五、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㈠概念——是指違反法律規(guī)定,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的行為?!咀餅檫x擇性罪名㈡構成要件1、犯罪客體——社會的公共安全和國家對槍支、彈藥。爆炸物的管理制度。A、犯罪對象——槍支、彈藥、爆炸物。(槍支能否發(fā)射金屬彈丸和是否具有殺傷力兩特征。)B、對象的具體范圍有廣義說和狹義說—中間C、犯罪主體——一般主體,單位犯罪D、犯罪主觀方面——故意㈢認定1、本罪與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的界限。關鍵——槍支、彈藥的來源(有證據(jù)證明)非法儲存、非法持有、非法私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5月15日《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5號)第8條的規(guī)定,非法儲存、非法持有、非法私藏的界限不是從量上而是從行為方式上區(qū)別:(1)“非法儲存”是指明知他人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的槍支、彈藥、爆炸物而為其存放的行為。(2)“非法持有”是指不具有配備、配置槍支、彈藥條件的人員,違反規(guī)定,擅自持有槍支、彈藥的行為。(3)“非法私藏”是指依法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人員,在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條件消除后,違反規(guī)定,私自隱匿所配置、配備的槍支、彈藥且拒不交出的行為。【例】某甲原為公安機關一民警,因嚴重違反紀律規(guī)范被依法清除出警察隊伍,領導找其談話要求其將此前依法配備的槍支、子彈上繳,但某甲欺騙說不小心丟失,就是不依法上繳。則某甲的行為如何定性?【分析】根據(jù)上述“非法儲存”、“非法持有”與“非法私藏”等之間的區(qū)別,某甲的行為應構成非法私藏槍支、彈藥罪,而不是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2)二十六、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二十七、違規(guī)制造、銷售槍支罪1、犯罪主體——特定單位2、犯罪主觀方面——以非法銷售為目的3、犯罪客觀方面⑴超過限額或者不按照規(guī)定的品種制造、配售槍支;⑵制造無號、重號、假號的槍支;⑶非法銷售槍支或者在境內銷售為出口制造的槍支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3)二十八、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二十九、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三十、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違反國家關于槍支、彈藥管理方面的規(guī)定,不具備配搶資格而持有槍支、彈藥。三十一、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司法解釋:將公務用槍用作借債質押物,使槍支處于非法持槍人的控制、使用之下的,也是非法出借槍支行為的一種形式。三十二、丟失槍支不報罪1、犯罪主體——依法配備(而非配置)公務用槍的人員2、構成條件——首先丟失槍支(對丟失有無過錯在所不問)其次不及時報告丟槍行為(不報包括根本不報告和沒有及時報告)最后造成嚴重后果,即因槍支失控而造成后果,至于行為人主觀上對該結果有無認知再所不問。對此后果,理論上稱為“客觀超過要素”。三十三、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危險犯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4)三十四、重大飛行事故罪概念——是指航空人員違反規(guī)章制度,致使發(fā)生重大飛行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针y事件:1、1999年2月成都飛往溫州的空難。2、2000年5月湖北空難。3、2002年4月,國航在韓國福山的空難。4、2002年5月,北方航空在大連的空難。三十五、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三十六、交通肇事罪(★)㈠概念——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缎谭ā返?33條所規(guī)定的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有“過失之王”的“美稱”。在過失犯罪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相對于過失致人死亡而言,交通肇事罪是特殊條款所規(guī)定的罪名(這里也涉及普通過失和業(yè)務過失的問題);相對于重大飛行安全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分別是第131條、第132條)而言,交通肇事罪又成為一般條款所規(guī)定的罪名。對交通肇事罪的掌握,僅僅了解第133條的規(guī)定是不夠的,一定要注意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內容。第二節(jié)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5)㈡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問題對于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問題,除了按照傳統(tǒng)的四要件分析方法之外,還得結合司法解釋,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1.交通肇事罪存在的時空范圍交通肇事罪存在的時空范圍主要是在交通運輸活動中,同時該“交通運輸活動”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第一,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交通肇事罪原則上只能發(fā)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之內,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之外,如在某一些廠礦、學校、單位內部開車肇事的一般不以交通肇事罪論處。因為這些廠礦內部、學校內部或者是機關大院里面,不屬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在這些地方的交通肇事一般以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但是同時需要指出的是,2003年10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將“道路”擴展至“單位管轄范圍內但允許社會車輛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用公眾通行的地方”,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效力高于司法解釋,故對上述司法解釋關于交通肇事罪成立的空間范圍應當同時辯證地分析。第二,交通肇事罪成立范圍的另一點即所駕馭的“交通工具”之范圍問題,除了駕駛機動車輛可以構成該罪外,在內河或者海上違規(guī)駕駛、操作輪船,發(fā)生嚴重碰撞事故,也可以構成本罪。就是說交通肇事罪不僅僅是在陸地上,它可能發(fā)生在水域即內河或者是海上,但是航空或者是鐵路上的交通肇事行為,則成立《刑法》第131條、第132條的重大飛行安全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而不以交通肇事罪論處。第三,交通肇事罪發(fā)生的時空范圍要求是在交通運輸活動中,那么如果與交通運輸活動沒有聯(lián)系,如在停車場上練習駕車,或者處于玩耍或好奇的目的,發(fā)動汽車,不慎將旁邊的人壓死,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而不能定交通肇事罪。2.交通肇事罪的客觀后果———關于責任事故的認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是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的客觀方面,涉及到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即體現(xiàn)肇事司機的違規(guī)程度與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之間的關系對本罪的影響,要求行為人一方面確實違反了交通管理法規(guī),另一方面是因為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并且順其自然地造成嚴重后果的,才可以構成犯罪。如何認定二者之間的關系,要參照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第2條的規(guī)定來認定,具體可以通過下面的交通肇事罪責任體系圖示來理解。責任體系構成犯罪的后果條件特殊情形下構成犯罪的條件完全責任與主要責任死亡1人以上或重傷3人以上或者造成公私財產直接損失30萬以上并無力賠償?shù)闹貍?人以上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①酒后、吸毒后駕車;②無駕駛資格;③明知車況不良;④明知無牌證、報廢車輛;⑤嚴重超載;⑥肇事后逃逸的。同等責任死亡3人以上次要責任或者無責任不存在交通肇事罪問題,但在次要責任的前提下存在民事責任交通肇事罪責任體系圖示交通肇事的責任認定分為五個等級,等級不同,構成犯罪所要求的后果可能不一樣。因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行為人責任的認定。行為人的責任越大,表明其違規(guī)程度越嚴重、責任性越大,成立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或者成立犯罪后果條件就越寬松)。從交通運輸人員如司機這個角度來講,有這么幾個等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以及無責任。(1)無責任的情況根本不存在犯罪的可能性,因為其沒有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可能是由于受害人或者第三人違犯交通管理法規(guī)而造成的。例如,某地建設了一條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當時有一個農民想到對面去辦事,他看到路上沒車,就翻過欄桿,結果剛剛走了兩步,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將他撞死了。這種情況之下交通肇事的司機本身是不構成犯罪的。因為責任完全在受害方。刑法理論對此情形稱之為“合理信賴”原則,即行為人在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同時,充分而合理地信賴他人也能遵守規(guī)章制度。如果由于被害人或第三者采取不適當?shù)男袨槎斐闪藫p害結果,行為人對此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這種情況對司機而言,就是無責任的情況,就根本不存在犯罪問題。(2)在次要責任的情形下也是不存在犯罪的,但應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3)在同等責任及其以上的,就有存在交通肇事罪的可能性①如果是完全責任或主要責任,一般情況下要求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傷,或者造成30萬元以上的直接經濟損失而無力賠償?shù)?,就構交通肇事罪。但是,如果是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情況,同時又有嚴重情形,如酒后、吸毒后駕車;無照駕駛的;嚴重超載;明知機動車輛機件失靈、明知機動車輛配置不全、明知是報廢的車輛而駕駛的以及肇事后逃逸的等等,有這些情況之一的,即使是造成一人以上重傷,也構成交通肇事罪。②在同等責任下,要求3人以上死亡才構成交通肇事罪。3.犯罪主體(1)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也就是說,不論任何人,只要其行為符合《刑法》第133條規(guī)定的主客觀條件—本人達到法定年齡(已滿16周歲以上)、有責任能力者,就構成本罪。即使行為人是無照駕駛者,或者是偷開他人機動車輛的過程中肇事的,等等,均不影響交通肇事罪的構成。(2)如果是單位的領導、車輛的承包人等司機的上級主管人員,強令司機違章駕駛、強行超車,結果造成嚴重后果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直接駕駛機動車輛的這些主管領導或者承包人,仍構成本罪主體。(3)關于交通肇事罪主體問題,還要注意上述司法解釋第5條第2款的規(guī)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從理論上說,過失犯罪不存在共犯問題,但該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是個例外。㈢通肇事罪認定中的界限問題關于交通肇事罪認定中的界限問題,在上述構成要件分析中已有所涉及。這里需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1.駕駛非機動車輛,可否按照交通肇事罪論處2.關于交通肇事之后逃逸問題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xiàn)場的行為,根據(jù)刑法基本理論以及上述司法解釋第5條、第6條關于交通肇事后的處理的規(guī)定,這是情節(jié)特別惡劣的首要標志。一般情況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應在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內處罰(情節(jié)加重犯)。對于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應在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幅度內處罰(結果加重犯)。但鑒于交通肇事后逃逸過程行為人逃逸行為的復雜性,對此問題還是應當結合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定罪原則以及不作為犯罪理論來準確把握,應當注意區(qū)分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不同情形:(1)《刑法》第133條所規(guī)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在出現(xiàn)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不及時搶救被害人,而是逃離現(xiàn)場、一走了之,致使被害人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即可稱謂“消極逃逸”,因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之一——先行行為原則上并不包括犯罪行為,此時直接以交通肇事罪一罪論處,致人死亡的情形應當作為本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上述的“結果加重犯”情形就是這種類型。(2)如果肇事者在肇事后逃逸之際又采取了積極的手段或措施,正是由于這些積極的手段、措施而直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則該“積極逃逸”行為本身又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等新的罪名,如:①將被害人帶至荒郊野外、人跡罕至處拋棄。②將被害人推至路坑下、排水溝內。③倒車再將被害人軋一下,導致被害人死亡然后逃逸的。④為了逃跑而不顧周邊圍觀群眾的攔截而橫沖直撞結果又撞死撞傷數(shù)人的。前三種“積極逃逸”情形(指①、②、③項)本身可能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