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 同課異構(gòu)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 同課異構(gòu)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 同課異構(gòu)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 同課異構(gòu)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 同課異構(gòu)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第一課《記念劉和珍君》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寥落、桀驁、屠戮、喋血、洗滌、浸漬、菲薄、租賃、殞身不恤、長歌當哭”等詞語的含義。2.學會采用勾畫、摘錄關(guān)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能力目標1.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2.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德育目標了解時代背景,領(lǐng)會寫作意圖,準確理解意義深刻的語句、片斷的含義,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nèi)容,學習劉和珍等愛國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爭、對祖國有高度責任感等優(yōu)秀品質(zhì)。教學重點1.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2.學習文章融記敘、議論、抒情為一體的表達技巧,重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3.品析文章關(guān)鍵語句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結(jié)合注釋①介紹“三·一八”慘案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2、在通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劉和珍烈士的事跡。教學方法:1.朗讀法。2.討論法。3.拓展延伸法。教學用具:多媒體課本教學課時:三課時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發(fā)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是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殺愛國請愿人民的血的歷史,是二百多名請愿群眾倒在血泊之中的慘烈一幕,更是中國人殘害中國人的一場罪惡、一場悲哀、一場恥辱!路,還沒有開始便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便已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槍彈之下!在慘案發(fā)生后的第六天,魯迅先生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毅然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以此來警醒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筆滔天血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記念劉和珍君》。知人論世及解題。1、解題(教師板書——記念劉和珍君)(1)《記念劉和珍君》從題目看,這是一篇紀念性的回憶文章,屬記敘文(2)關(guān)于題目中的“記”字相當于“紀”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成“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那”實為“哪”字,魯迅當時用“記念”一詞,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3)劉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的學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發(fā)生。18日清晨,身為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動員組織同學集會游行。中午她扛著白底黑字大校旗,沖入段棋瑞執(zhí)政府左邊大門,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七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4)君:是對人的尊稱。2、作者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從1927年到1936年,創(chuàng)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3、背景介紹《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寫于1926年4月1日,最初發(fā)表在1926年4月12日《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編入《華蓋集續(xù)編》?!叭ひ话藨K案”是繼“五卅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12日下午3時40分,為了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消滅馮玉祥統(tǒng)帥的傾向革命的國民軍,日本海軍第十五驅(qū)逐艦隊的兩艘驅(qū)逐艦,由旅順駛?cè)雵褴姴挤赖拇蠊量?,并有奉艦四艘尾隨。國民軍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立即用旗語制止,并發(fā)空炮警告。日艦不僅置之不理,而且用實彈向國民軍炮臺射擊,打死國民軍排長、司務長各一人,士兵二人,打傷士兵八人。國民軍守軍自衛(wèi)還擊,使日方重傷一名,輕傷兩名,日艦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發(fā)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聯(lián)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并限48小時以內(nèi)答復,揚言若于3月18日(星期四)正午止,不得滿足要求時,“則關(guān)系各國海軍當局,決采所認為必要之手段”(見1926年3月17日《順天時報》)。同一天日本公使還單獨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國政府向日本“謝罪”,嚴懲國民軍守軍軍官,并付五萬元的賠償費。3月17日,日、英、美、意等各帝國主義軍艦二十余艘麕集大沽口,駐扎在天津的外國軍隊也準備協(xié)同作戰(zhàn),擺出一副聯(lián)合進攻中國的架勢。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在黨的領(lǐng)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立即展開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國務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上午10時,在北京天安門召開國民大會,由中國共產(chǎn)黨北方區(qū)黨委書記李大釗等擔任主席。大釗同志作了演說:“讓我們用五四精神,五卅熱血,用我們過去一切斗爭的經(jīng)驗,不分界限的聯(lián)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lián)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革命前驅(qū)者李大釗》,載《人物雜志》1951年5月號)。正午12時,大會結(jié)束。兩千多群眾從天安門出發(fā),經(jīng)東長安街、東單、東四往鐵獅子胡同執(zhí)政府請愿。游行群眾高唱《國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qū)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條約”等口號。李大釗同志手擎紅旗,行進在隊伍的最前列。女師大學生會主席劉和珍欣然前往,并擔任指揮,女師大進步學生楊德群沿途散發(fā)傳單,意氣激昂。下午1點左右,請愿群眾來到鐵獅子胡同國務院東轅門。當時執(zhí)政府一帶戒備森嚴,如臨大敵。執(zhí)政府門前的府衛(wèi)隊,隊員有的背著步槍,有的手持德國式手槍及大刀。執(zhí)政府廣場西口外軍警當街林立,東口外近十條胡同處也有一排衛(wèi)兵。請愿群眾推舉五位代表,要求會見國務總理賈德耀,賈拒絕代表入見。請愿隊伍正準備去吉兆胡同見段祺瑞時,執(zhí)政府北邊大門猛然涌出大刀隊數(shù)百人,朝群眾隊伍任意砍殺。接著,執(zhí)政府門前埋伏在各處的衛(wèi)隊,在警笛指揮下向群眾射擊。就這樣,約半小時,衛(wèi)隊就發(fā)射了子彈一千多顆。同時衛(wèi)隊士兵還把守住府外東西柵門,看見逃奔群眾,就用刺刀刺,用鐵棒打。在這一慘案中,犧牲者達四十七人,受傷者達二百余人(其中學生占十分之七、八,而女生又占其中的十分之三、四)。在死難群眾中,還有孕婦二人,五十多歲的老婦一人。史家胡同第二小學學生周正銘,年僅十三歲,也被打死。3月18日下午,魯迅先生正在西三條寓所寫《無花的薔薇之二》,剛剛寫完了三節(jié),當有學生來報告衛(wèi)隊開炮屠殺群眾,劉和珍也有遇害之列的噩耗時,先生憤怒的感情如火山巖漿般地迸發(fā)了出來。他感到“已不是什么寫‘無花的薔薇’的時候了”而必須起來進行戰(zhàn)斗。因此,在這篇雜文的后六節(jié)中,魯迅將“投槍”與“匕首”的鋒芒直接指向段祺瑞軍閥政府,他說:“如此殘虐險狠的行為,不但在禽獸中所未曾見,便是在人類中也有少有的”“這不是一件事的結(jié)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魯迅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時間,并把三月十八日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見《華蓋集續(xù)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第61~62頁。)“三·一八”慘案的制造者段祺瑞執(zhí)政府,不僅血腥屠戮愛國人民,而且險惡地發(fā)布密令,通緝“亂黨”,并將請愿者誣蔑為共產(chǎn)黨“嘯聚”的“暴徒”,將徒手請愿誣蔑為顛覆政府的“暴動”。用什么“正當防御”“互有死傷”“誤傷”之類說法開脫罪責,并且找來“一根木棍,兩支手槍,三瓶煤油”當偽證,作為鎮(zhèn)壓愛國運動的借口,給無辜群眾安排下可死之道。(見1926年3月20日《社會日報》《輿論報》《黃報》)更有一幫掛著“學者文人”招牌的論客,如“現(xiàn)代評論派”的買辦文人陳源(陜西瀅)之流,竟散播流言說什么當日參加請愿的群眾是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群眾領(lǐng)袖應負道義上的責任”。他們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面孔,勸告“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少參加或不參加任何群眾運動,甚至在表同情的煙幕下誣蔑烈士的犧牲是受人“慫恿“,是中了共產(chǎn)黨的苦肉計(《證明共產(chǎn)黨苦肉計之一出》,載1926年3月24日《大晚報》)。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zhàn)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魯迅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diào),寫出了《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的文章。閱讀全文,整體感知。1.重點字詞①洗滌(dí);②憚(dàn);③攢射(cuán)、尸?。╤ái)菲()薄浸漬()桀驁()黯()然憑()屋寥()落長歌當()哭殞身不恤()2.整體感知。(1)、本文題為《記念劉和珍君》,它和一般傳記文是否一樣?明確:1.一般傳記是寫一個人,本文是魯迅先生借劉和珍,寫一群青年為國為民,愛憎分明,見義勇為。2、一般傳記是突出某人某性格、品格、才能等,本文非重事。(2)、課文哪幾部分寫了劉和珍?記念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歸納:文章中記敘劉和珍事跡主要在一、三、五段,記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毅然預定”全年的《莽原》周刊。第二件是參加女師大學潮斗爭,“不為勢利所屈”,對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第三件事是“欣然前往”執(zhí)政府前請愿而遭殘害。(3)、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確:交代寫作緣由和目的(4)、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明確:揭示這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