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9頁共89頁地質實習報告1500字地質實習報告1500字。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化的認識與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根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xiàn)象,加深對其理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yè)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教師的帶著下開場我們的地質實習。一、地質實習的目的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2、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5、掌握褶皺的根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才能6、現(xiàn)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xiàn)象二、地質實習的過程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zhèn)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工程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xiàn)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工程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完畢地質實習,返回學校。三、實習的內(nèi)容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nèi),當?shù)乩习傩樟晳T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23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qū)。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guī)r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guī)r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程度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在開場實習前,劉教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一、饅頭組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xiàn)黃綠色,部分呈現(xiàn)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fā)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第二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該層巖石深化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fā)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xiàn)黃綠色,部分呈現(xiàn)褐色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第五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xiàn)土黃色,裂隙發(fā)育細微,有利于工程施行,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xiàn)黃綠色。第七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xiàn)綠色,空隙發(fā)育,石灰?guī)r外表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擬大第九層為石灰?guī)r,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fā)育比擬大,但是橫向裂隙發(fā)育小,前度較高。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二、毛莊組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xiàn)紫紅色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外表根本無植被覆蓋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八米。第五層:灰色石灰?guī)r,厚零點二米。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三米。二、徐莊組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xù)前行,所以未能近間隔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2、認識滑坡與斷層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場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首先教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后教師帶我們?nèi)タ戳艘粔K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完畢,3、認識蘇莊斷層六月四號,我們開場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斷定地質羅盤儀是進展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jié)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chǎn)狀。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程度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程度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傾斜方向線在程度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互相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xù)出現(xiàn)。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根本形式。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完畢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登山,開場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教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教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漸漸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教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展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chǎn)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在完畢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上行,在途中教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斷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我們的實習全部完畢,下午返校。四、實習的結論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chǎn)狀,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根本斷定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lián)絡實際。5,、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f132.【以下為贈送相關文檔】精選實習報告閱讀地質實習報告2000字在大學里學習一個專業(yè),肯定會有出來實習的時機的。然而,假設是學習地質,在觀察地質的同時有怎樣寫上一篇地質實習報告呢?下面是例文,僅供參考。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化的認識與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根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xiàn)象,加深對其理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yè)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教師的帶著下開場我們的地質實習。一、地質實習的目的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2、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5、掌握褶皺的根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才能6、現(xiàn)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xiàn)象二、地質實習的過程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zhèn)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工程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xiàn)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工程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完畢地質實習,返回學校。三、實習的內(nèi)容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nèi),當?shù)乩习傩樟晳T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qū)。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guī)r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guī)r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程度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在開場實習前,劉教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一、饅頭組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xiàn)黃綠色,部分呈現(xiàn)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fā)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第二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該層巖石深化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fā)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xiàn)黃綠色,部分呈現(xiàn)褐色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第五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xiàn)土黃色,裂隙發(fā)育細微,有利于工程施行,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xiàn)黃綠色。第七層是由石灰?guī)r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xiàn)綠色,空隙發(fā)育,石灰?guī)r外表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擬大第九層為石灰?guī)r,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fā)育比擬大,但是橫向裂隙發(fā)育小,前度較高。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二、毛莊組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xiàn)紫紅色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外表根本無植被覆蓋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八米。第五層:灰色石灰?guī)r,厚零點二米。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guī)r,厚零點三米。二、徐莊組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xù)前行,所以未能近間隔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2、認識滑坡與斷層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場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首先教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后教師帶我們?nèi)タ戳艘粔K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完畢,3、認識蘇莊斷層六月四號,我們開場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斷定地質羅盤儀是進展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jié)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chǎn)狀。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程度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程度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傾斜方向線在程度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互相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xù)出現(xiàn)。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根本形式。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完畢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登山,開場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教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教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漸漸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教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展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chǎn)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在完畢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xù)上行,在途中教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斷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我們的實習全部完畢,下午返校。四、實習的結論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chǎn)狀,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根本斷定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lián)絡實際。5,、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范文2000字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可以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到達更好的學習目的!一、實習目的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理解地質學的根本內(nèi)容,掌握地質學的根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開展、構造和分布規(guī)律。重點掌握實習區(qū)域的地層、巖石、礦產(chǎn),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guī)律,及野外地質調(diào)查根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互相聯(lián)絡和互相作用。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此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jīng)歷,它使我們在理論中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根底。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理論,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yǎng)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才能能否被社會所成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缺乏與缺陷的理論時機。二、實習地區(qū)概況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三、實習內(nèi)容(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在課堂上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根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wǎng)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wěn)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上下起伏,比擬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jīng)腐蝕以后,開場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場出現(xiàn),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qū)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qū)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xiàn)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yǎng)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qū)。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教師的帶著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shù)氐牡刭|組成,地質構造。教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qū)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構造穩(wěn)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nèi)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tài)的巖石在地球內(nèi)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fā)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1.巖層的節(jié)理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chǎn)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2.斷層地殼巖層因受力到達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挪動的構造稱斷層。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挪動,而下盤向下挪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挪動方式一樣,但斷層帶幾乎是程度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chǎn)生的斷層類型。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程度方向挪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互相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嚴密地互相擠壓,在挪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假設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互相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xù)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3.尖滅“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xiàn)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xiàn)象。4.褶皺構造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xù)彎曲。巖層的連續(xù)完好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xiàn)。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xiàn)象,因此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展觀察,對河谷形態(tài)、河谷的發(fā)育形成進展認識性的學習。1.波痕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huán)境分析^p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外表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xiàn)。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預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jù)其大小,形態(tài)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xiàn)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2.泥裂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chǎn)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wǎng)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shù)酌?。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3.河流地質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四、實習感想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如今我們眼前,通過教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構造。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根底??偟膩碚f,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時機,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理論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化!煤礦地質實習報告4000字一、實習目的《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進步學生理論聯(lián)絡實際才能,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次實習是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xù),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實習,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穩(wěn)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根底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p和判斷各種地質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lián)絡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yè)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實習的主要任務:1、在野外對各種內(nèi)、外地質作用進展初步觀察分析^p,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p。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chǎn)進展觀察認識,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和描繪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根本方法。二、實習情況(一)時間202_年X月2日至202_年X月4日,野外實____三天。(二)小組成員王XX王XX王XX吳XX武XX薛XX(三)實習道路(1)202_年1月2日星期四晴河南省XX市輝縣市上八里鄉(xiāng)薄壁鎮(zhèn)鴨口村(2)202_年1月3日星期五晴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xiāng)XX村后溝(3)202_年X月4日星期六晴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xiāng)向南100米左右三、實習內(nèi)容1、認識實習區(qū)常見的礦物和巖石,學會區(qū)分三大類巖石。2、認識實習區(qū)地層剖面,理解地層劃分,比照方法,熟悉地層時代。3、認識實習區(qū)地質構造(褶皺、節(jié)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斷層)產(chǎn)狀。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6、編寫實習報告第二章地層地層:是地殼開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層狀巖石的總稱,包括沉積巖,火成巖和變質巖。地層可以顯示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時間含義相聯(lián)絡。所以在底層形成以后,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此種順序稱為正常層序。區(qū)域內(nèi)出露與發(fā)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變質巖系、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疊系下統(tǒng),為區(qū)內(nèi)主要含煤地層。【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細到系、組)新生界古生界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現(xiàn)生物的時期,距今約7.5億年到2.3億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在焦作地區(qū)因為地層遭到侵蝕,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奧陶系為整合接觸;奧陶系和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石炭系和二疊系為整合接觸。2.1太古界(Ar)輝縣市上八里鄉(xiāng)鴨口盤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見底層為贊皇群(Arz),所觀察到的地質現(xiàn)象為:在盤山公路邊可以看到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混合巖及小型巖脈或巖墻侵入巖體。(1)(2)呈黑褐色及黃褐色,鱗片狀變晶構造,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長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黑云母占15%~25%左右,呈片狀。石英占15%~25%左右,油脂光澤。(2)角閃斜長片麻巖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一樣排列的條帶表現(xiàn)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中基性巖漿巖及富鐵白云質泥灰?guī)r經(jīng)高級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角閃石占50%~60%左右,呈柱狀或粒狀,斜長石占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澤;(3)花崗片麻巖(肉紅色),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正長石、石英、黑云母、粒狀變晶構造、片麻狀構造??砂ㄈN不同類型:①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堿性長石片麻巖;②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巖;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巖。(3)混合巖由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巖石。它是變質巖和巖漿巖之間的過渡巖類,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在盤山公路觀察到的混合巖:含有一定數(shù)量近于平行的淺色長石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多呈厚度不等的層狀特征特征,圍巖中大量的侵入體(脈狀、條帶狀)與圍巖組合在一起形成巖石,圍巖稱為基體,侵入巖稱為脈體,主要有石英脈和長石英質巖脈。巖漿沿著與巖層層面垂直或斜交的斷面侵入,形成了規(guī)模較大,似墻狀的巖體,稱為巖墻。構成巖脈和巖漿的巖漿巖從酸性到基性都有。(4)變質巖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巖石類型之一。先期形成的巖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化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構造、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巖石,稱為變質巖。變質巖的主要特征是這類巖石大多數(shù)具有結晶構造、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征變質礦物。2.2元古界(pt)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發(fā)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發(fā)現(xiàn)了冰川遺跡。在元古代末期,開場出現(xiàn)了腔腸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但這些動物都沒有堅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遺跡。元古代也曾發(fā)生廣泛的地殼運動,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時期。在中國北方為“呂梁運動”。元古代時期的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鐵礦、銅礦和稀土金屬礦物在輝縣上八里鎮(zhèn)盤山公路前進方向右側可以看到元古界云夢山組的巖性組成和地層不整合接觸現(xiàn)象。云夢山組其下部顏色為紅色、紫紅色變質石英砂巖,上部顏色為淺色的厚層狀構造。以石英為主(大于90%),硅質、鐵質膠結,層理明顯,大部分為中粗粒的構造,層面上有波痕和泥質龜裂紋,多形成陡峭的懸崖。該地區(qū)的石英砂巖的厚度比擬大,到達100m以上。在當?shù)乜梢郧宄目吹皆茐羯浇M與贊皇群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兩套地層巖石變質程度差異較大;缺失某年代地層,可以得出云夢山組與贊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2.3古生界(ph)古生界分為下、上兩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積為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砂巖、竹葉狀灰?guī)r和筆石頁巖代表淺海相沉積。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陸相沉積大量發(fā)育,含煤沉積廣泛分布。其中石炭紀紡錘蟲灰?guī)r屬較深的海相沉積,煤層屬沼澤相沉積。二疊紀的硬石膏層、石膏層、巖鹽層、泥灰?guī)r和紅色砂巖均屬瀉湖相沉積。在中國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淺海相石灰?guī)r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tǒng)組成,缺失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統(tǒng)。中上石炭統(tǒng)為海陸交互相的含煤沉積,二疊系以內(nèi)陸盆地堆積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石灰?guī)r。上二疊統(tǒng)早期夾有重要煤系。在東北北部,古生界為巨厚的海相沉積和海陸交互相沉積并夾有中酸性火山巖和凝灰?guī)r。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積為主,有大量火山巖和火山沉積巖。2.3.1寒武系(∈)寒武系是寒武紀形成的地層,分下、中、上三個統(tǒng)的7個地層單位,即下統(tǒng)的饅頭組,中統(tǒng)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上統(tǒng)的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下統(tǒng)主要為灰黃色的鈣質頁巖,紫紅色的鈣質泥巖及薄層石灰?guī)r。主要為粘土類礦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于頁巖、泥質灰?guī)r抗風化才能弱,容易風化破碎。地貌上常為低山丘陵。(鈣質頁巖)中統(tǒng)主要為青灰色的石灰?guī)r,呈厚層狀,常有鮞狀構造和豆構造,地形上構常為陡坎地形。(鮞狀灰?guī)r)上統(tǒng)白云質灰?guī)r,風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穎面呈灰色,與奧陶系石灰?guī)r正好相反。厚層狀,礦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云石,以方解石為主。當方解石含量大于90%是石灰?guī)r;當方解石含量大于75%時,白云石含量大于20%時,為含白云質石灰?guī)r,當方解石含量大于50%時,叫白云質灰?guī)r,白云石大于50%時,叫鈣質白云巖。在野外判斷時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反響劇烈的是石灰?guī)r,反響緩慢的叫白云巖。構造為隱晶質向顯晶質過渡,典型的特征為風化面上有淋濾溝,又稱披麻狀構造或刀砍紋。撞擊時冒白煙,且有臭味。可以作為冶金熔劑。(白云巖)2.3.2奧陶系(O)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O2m)主要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guī)r,以及方解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碳酸鈣)為主,質純,性脆,呈厚層狀。層面上可以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脈的充填,其風化面上由于受到風化故顏色較淺,新穎面的顏色較深。奧陶紀全球海洋較穩(wěn)定,沉積平穩(wěn),此時期產(chǎn)生較厚的灰?guī)r,新穎斷面有閃光,方解石晶粒的緣故。2.3.3石炭系(C)自奧陶紀后,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qū),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qū),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qū)下石炭統(tǒng)以海相碎屑巖為主夾灰?guī)r,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tǒng)以海相灰?guī)r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qū)的石炭系比擬復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其他沉積礦產(chǎn)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2.3.3.1中統(tǒng):本溪組(C2b)本溪組的巖性組成,主要是粘土巖、鐵質巖、鋁質巖、砂質巖。下部為紫紅色的、褐紅色的鐵礦層,稱為山西式鐵礦,中部或中上部為灰色或青灰色的鋁土質泥巖或鋁土礦。當鋁的含量大于40%,鋁硅比大于2:1時為鋁土礦,否那么為鋁土質粘土;上部為灰白色薄層狀的粘土巖,高嶺石含量高時可以作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組的厚度為0~20m左右,一般為8~10m,沉積時基底不平行成雞窩狀或串珠狀的賦存狀。2.3.3.2上統(tǒng):太原組(C3t)為灰黑色的中厚層狀、厚層狀的石灰?guī)r,單層厚度比擬薄(與奧陶紀石灰?guī)r的相比擬),有8層左右,從上到下依次為L1~L8,石灰?guī)r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結核或燧石層,石灰?guī)r中有化石(珊瑚化石、腕足類化石等),太原組中含有煤層,薄煤層,焦作僅有兩層可采煤層一2和一5煤,石灰?guī)r常構成煤層頂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層狀泥巖組成。2.4二疊系(p)二疊系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海相;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為主。二疊系以淺海相灰?guī)r為主,底部常有煤系。2.4.1下統(tǒng)山西組(11ps)山西組的巖層性質為灰色的砂質巖、泥質巖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層泥巖,該組下部含主要煤層為二1煤,又稱為大煤,平均厚度在6m左右,以中厚煤層為主,是焦作地區(qū)的主要開采煤層。頂板為砂巖,其外表富含白云母,又稱為大占砂巖,在焦作地區(qū),大占砂巖不是很明顯。在鉆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巖,就預示著將要接近煤層。2.4.2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其巖性特征為:主要由黃綠色、灰色砂巖及泥巖組成,偶夾紫紅色團塊狀泥巖,厚2~140m,平均80m,本組以底部砂鍋窯砂巖與山西組分界。底部為灰白色、淺灰色厚層狀含礫風化面呈灰黃色的中粒砂巖,俗稱“砂鍋窯砂巖”,厚0.5~9.3m,平均6.0m,是本組與山西組分界的主要標志。下部為淺灰色、灰色泥巖、鋁土質泥巖及鋁土巖,具紫斑,部分含有鮞粒;中部為青灰色細長石英砂巖,含海綠石,其間夾青灰色鋁質泥巖及黑色泥巖,上部由淺灰色泥巖、砂質泥巖和薄層狀細砂巖及粉砂巖組成,與下伏山西組呈整合接觸。下石盒子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于向淺水海灣進積的復合三角洲沉積體系,在小規(guī)模海平面升降的影響下,使三角洲各種亞環(huán)境向海、陸方向進展了屢次交替演變。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層變薄甚至尖滅,整體厚度不穩(wěn)定、變化大,僅部分可采,全硫量低,一般小于0.5%~1.0%,而灰分產(chǎn)率那么一般大于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澤環(huán)境中形成的煤層較厚,較穩(wěn)定。此地層在焦作地區(qū)不含煤或煤層為不可采煤層。2.4.3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其巖性特征為:主要由黃、黃綠色淺灰色的砂巖及泥巖組成,厚0~200m,平均50m。該組遭受剝蝕嚴重,出露不全,與下伏石盒子組呈整合接觸。本地區(qū)晚二疊世晚期孫家溝組不含煤,為一套由細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組成的湖泊沉積。第三章構造3.1褶皺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下,巖層受程度方向擠壓力的長期作用發(fā)生塑性變形,形成波狀彎曲,這種構造形態(tài)稱為褶皺。(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背斜)(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向斜)(構造示意圖)3.2節(jié)理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未發(fā)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根據(jù)受力可以分為:張節(jié)理和剪節(jié)理;根據(jù)構造成因可分為:構造節(jié)理和非構造節(jié)理。張節(jié)理的描繪:張節(jié)理指巖石受張應力作用產(chǎn)生的節(jié)理,它的張口開裂,節(jié)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遠,當穿過礫巖時,常繞開礫石,張節(jié)理常發(fā)生于脆性巖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節(jié)理的描繪:剪節(jié)理指巖石受剪應力作用產(chǎn)生的節(jié)理,它的張口緊閉,節(jié)理面光滑平直,節(jié)理面延伸較遠,常有兩組互相穿插同時出現(xiàn),組成X型共軛節(jié)理。3.3斷層構造運動產(chǎn)生的地應力超過組成地殼巖石的強度極,巖石便發(fā)生斷裂,斷裂后的巖塊(或巖層)假設沿破裂面發(fā)生相對位移,這種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它對礦產(chǎn)的開采及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均有影響。在煤礦礦井地質工作中,對斷層的研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本次地質實習所看到的是輝縣上八里鎮(zhèn)鴨口斷層,斷層的上盤為寒武系地層,巖石為石灰?guī)r,下盤為震旦系地層,巖石為石英砂巖,該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該大型斷層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斷層,且大部分為正斷層。由于斷盤的巖性組成為石英砂巖,強度大,性脆,故斷層面呈現(xiàn)出懸崖峭壁。(鴨口斷層面)3.4沁陽地塹斷層:上盤為二疊紀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的砂巖和泥巖,下盤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的石灰?guī)r,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走向近東西方向,走向43°,傾向312°,傾角62°。沁陽地塹構造控煤的地質示意;走向43°,傾向312°,傾角62°由上示意圖可見,本地區(qū)的含煤層為二疊紀上統(tǒng)的山西組煤層,但是由于巖層的斷層構造,F(xiàn)1斷層為正斷層,其下盤上升,其含煤層高出地表,被風化剝蝕掉,上盤下降,保存了含煤層系沒有被剝蝕掉,F(xiàn)2斷層為正斷層,其上盤下降,與F1斷層的上盤形成了沁陽地塹,保存了含煤層系,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外表,被風化剝蝕;由此可知該地區(qū)的煤層范圍小,F(xiàn)1和F2斷層之間的沁陽地塹間的煤層溝通了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O2石灰?guī)r強含水巖層,故該煤層的礦井涌水量比擬大,開采條件差。斷層造成該地區(qū)煤層賦存條件差及煤炭質量不好的原因。斷層同樣也是正斷層,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外表,被風化剝蝕。上盤下降,保存了部分煤層,但由于F3F斷層的切割,保存煤層的范圍很小,離地表較近,為風化—氧化帶,煤炭的質量不好,該煤層的深部煤由于斷層的作用被抬升,被風化剝蝕掉,故未受風、樣氧化的煤炭未能保存。斷層帶附近,由于上盤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盤巖層向下彎曲,下盤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盤巖層向上彎曲,由此,可判斷對盤巖層的運動方向。第四章礦產(chǎn)焦作礦產(chǎn)資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jīng)過普查的礦產(chǎn)資有40余種,占全省已發(fā)現(xiàn)礦種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yōu)質無煙煤(發(fā)熱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揮發(fā)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yè)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采,耐火度達1650~1770℃,是消費陶瓷、耐火材料的優(yōu)質原料,已探明儲量4686.9萬噸,占全省保有儲量的9.5%。(鋁土礦)鐵礦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2726萬噸,工業(yè)儲量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32%;硫鐵礦保有儲量3475.5萬噸,占全省儲量的41%,品位一般在16~20%左右,洗選性能良好,主要位于馮封礦區(qū),礦體長3000米,寬300-600米。河南理工大學煤礦地質學實習報告(奧陶系鐵礦)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工業(yè)儲量33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厚度穩(wěn)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區(qū),面積500平方公里,是消費純堿、乙炔、水泥等產(chǎn)品的優(yōu)質原料。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chǎn)資。第五章完畢語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huán)境比擬的惡劣,但是指導教師們耐心細致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教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4000字煤礦地質實習報告一、實習目的《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進步學生理論聯(lián)絡實際才能,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次實習是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xù),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實習,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穩(wěn)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根底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p和判斷各種地質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lián)絡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yè)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實習的主要任務:1、在野外對各種內(nèi)、外地質作用進展初步觀察分析^p,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p。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chǎn)進展觀察認識,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和描繪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根本方法。二、實習情況(一)時間202_年X月2日至202_年X月4日,野外實____三天。(二)小組成員王XX王XX王XX吳XX武XX薛XX(三)實習道路(1)202_年1月2日星期四晴河南省XX市輝縣市上八里鄉(xiāng)薄壁鎮(zhèn)鴨口村(2)202_年1月3日星期五晴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xiāng)XX村后溝(3)202_年X月4日星期六晴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xiāng)向南100米左右三、實習內(nèi)容1、認識實習區(qū)常見的礦物和巖石,學會區(qū)分三大類巖石。2、認識實習區(qū)地層剖面,理解地層劃分,比照方法,熟悉地層時代。3、認識實習區(qū)地質構造(褶皺、節(jié)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斷層)產(chǎn)狀。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6、編寫實習報告第二章地層地層:是地殼開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層狀巖石的總稱,包括沉積巖,火成巖和變質巖。地層可以顯示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時間含義相聯(lián)絡。所以在底層形成以后,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此種順序稱為正常層序。區(qū)域內(nèi)出露與發(fā)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變質巖系、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疊系下統(tǒng),為區(qū)內(nèi)主要含煤地層?!痉质觥刻沤?、元古界、古生界(再細到系、組)新生界古生界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現(xiàn)生物的時期,距今約7.5億年到2.3億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在焦作地區(qū)因為地層遭到侵蝕,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奧陶系為整合接觸;奧陶系和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石炭系和二疊系為整合接觸。2.1太古界(Ar)輝縣市上八里鄉(xiāng)鴨口盤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見底層為贊皇群(Arz),所觀察到的地質現(xiàn)象為:在盤山公路邊可以看到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混合巖及小型巖脈或巖墻侵入巖體。(1)(2)呈黑褐色及黃褐色,鱗片狀變晶構造,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長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黑云母占15%~25%左右,呈片狀。石英占15%~25%左右,油脂光澤。(2)角閃斜長片麻巖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一樣排列的條帶表現(xiàn)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巖,由中基性巖漿巖及富鐵白云質泥灰?guī)r經(jīng)高級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角閃石占50%~60%左右,呈柱狀或粒狀,斜長石占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后呈土狀光澤。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澤;(3)花崗片麻巖(肉紅色),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正長石、石英、黑云母、粒狀變晶構造、片麻狀構造??砂ㄈN不同類型:①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堿性長石片麻巖;②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巖;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巖。(3)混合巖由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巖石。它是變質巖和巖漿巖之間的過渡巖類,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在盤山公路觀察到的混合巖:含有一定數(shù)量近于平行的淺色長石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多呈厚度不等的層狀特征特征,圍巖中大量的侵入體(脈狀、條帶狀)與圍巖組合在一起形成巖石,圍巖稱為基體,侵入巖稱為脈體,主要有石英脈和長石英質巖脈。巖漿沿著與巖層層面垂直或斜交的斷面侵入,形成了規(guī)模較大,似墻狀的巖體體,稱為巖墻。構成巖脈和巖漿的巖漿巖從酸性到基性都有。(4)變質巖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巖石類型之一。先期形成的巖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化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構造、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巖石,稱為變質巖。變質巖的主要特征是這類巖石大多數(shù)具有結晶構造、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征變質礦物。2.2元古界(pt)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發(fā)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發(fā)現(xiàn)了冰川遺跡。在元古代末期,開場出現(xiàn)了腔腸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但這些動物都沒有堅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遺跡。元古代也曾發(fā)生廣泛的地殼運動,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時期。在中國北方為“呂梁運動”。元古代時期的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鐵礦、銅礦和稀土金屬礦物在輝縣上八里鎮(zhèn)盤山公路前進方向右側可以看到元古界云夢山組的巖性組成和地層不整合接觸現(xiàn)象。云夢山組其下部顏色為紅色、紫紅色變質石英砂巖,上部顏色為淺色的厚層狀構造。以石英為主(大于90%),硅質、鐵質膠結,層理明顯,大部分為中粗粒的構造,層面上有波痕和泥質龜裂紋,多形成陡峭的懸崖。該地區(qū)的石英砂巖的厚度比擬大,到達100m以上。在當?shù)乜梢郧宄目吹皆茐羯浇M與贊皇群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兩套地層巖石變質程度差異較大;缺失某年代地層,可以得出云夢山組與贊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2.3古生界(ph)古生界分為下、上兩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積為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砂巖、竹葉狀灰?guī)r和筆石頁巖代表淺海相沉積。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陸相沉積大量發(fā)育,含煤沉積廣泛分布。其中石炭紀紡錘蟲灰?guī)r屬較深的海相沉積,煤層屬沼澤相沉積。二疊紀的硬石膏層、石膏層、巖鹽層、泥灰?guī)r和紅色砂巖均屬瀉湖相沉積。在中國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淺海相石灰?guī)r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tǒng)組成,缺失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統(tǒng)。中上石炭統(tǒng)為海陸交互相的含煤沉積,二疊系以內(nèi)陸盆地堆積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石灰?guī)r。上二疊統(tǒng)早期夾有重要煤系。在東北北部,古生界為巨厚的海相沉積和海陸交互相沉積并夾有中酸性火山巖和凝灰?guī)r。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積為主,有大量火山巖和火山沉積巖。2.3.1寒武系(∈)寒武系是寒武紀形成的地層,分下、中、上三個統(tǒng)的7個地層單位,即下統(tǒng)的饅頭組,中統(tǒng)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上統(tǒng)的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下統(tǒng)主要為灰黃色的鈣質頁巖,紫紅色的鈣質泥巖及薄層石灰?guī)r。主要為粘土類礦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于頁巖、泥質灰?guī)r抗風化才能弱,容易風化破碎。地貌上常為低山丘陵。(鈣質頁巖)中統(tǒng)主要為青灰色的石灰?guī)r,呈厚層狀,常有鮞狀構造和豆構造,地形上構常為陡坎地形。(鮞狀灰?guī)r)上統(tǒng)白云質灰?guī)r,風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穎面呈灰色,與奧陶系石灰?guī)r正好相反。厚層狀,礦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云石,以方解石為主。當方解石含量大于90%是石灰?guī)r;當方解石含量大于75%時,白云石含量大于20%時,為含白云質石灰?guī)r,當方解石含量大于50%時,叫白云質灰?guī)r,白云石大于50%時,叫鈣質白云巖。在野外判斷時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反響劇烈的是石灰?guī)r,反響緩慢的叫白云巖。構造為隱晶質向顯晶質過渡,典型的特征為風化面上有淋濾溝,又稱披麻狀構造或刀砍紋。撞擊時冒白煙,且有臭味??梢宰鳛橐苯鹑蹌?。(白云巖)2.3.2奧陶系(O)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O2m)主要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guī)r,以及方解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碳酸鈣)為主,質純,性脆,呈厚層狀。層面上可以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脈的充填,其風化面上由于受到風化故顏色較淺,新穎面的顏色較深。奧陶紀全球海洋較穩(wěn)定,沉積平穩(wěn),此時期產(chǎn)生較厚的灰?guī)r,新穎斷面有閃光,方解石晶粒的緣故。2.3.3石炭系(C)自奧陶紀后,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qū),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qū),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qū)下石炭統(tǒng)以海相碎屑巖為主夾灰?guī)r,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tǒng)以海相灰?guī)r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qū)的石炭系比擬復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其他沉積礦產(chǎn)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2.3.3.1中統(tǒng):本溪組(C2b)本溪組的巖性組成,主要是粘土巖、鐵質巖、鋁質巖、砂質巖。下部為紫紅色的、褐紅色的鐵礦層,稱為山西式鐵礦,中部或中上部為灰色或青灰色的鋁土質泥巖或鋁土礦。當鋁的含量大于40%,鋁硅比大于2:1時為鋁土礦,否那么為鋁土質粘土;上部為灰白色薄層狀的粘土巖,高嶺石含量高時可以作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組的厚度為0~20m左右,一般為8~10m,沉積時基底不平行成雞窩狀或串珠狀的賦存狀。2.3.3.2上統(tǒng):太原組(C3t)為灰黑色的中厚層狀、厚層狀的石灰?guī)r,單層厚度比擬薄(與奧陶紀石灰?guī)r的相比擬),有8層左右,從上到下依次為L1~L8,石灰?guī)r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結核或燧石層,石灰?guī)r中有化石(珊瑚化石、腕足類化石等),太原組中含有煤層,薄煤層,焦作僅有兩層可采煤層一2和一5煤,石灰?guī)r常構成煤層頂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層狀泥巖組成。2.4二疊系(p)二疊系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海相;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為主。二疊系以淺海相灰?guī)r為主,底部常有煤系。2.4.1下統(tǒng)山西組(11ps)山西組的巖層性質為灰色的砂質巖、泥質巖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層泥巖,該組下部含主要煤層為二1煤,又稱為大煤,平均厚度在6m左右,以中厚煤層為主,是焦作地區(qū)的主要開采煤層。頂板為砂巖,其外表富含白云母,又稱為大占砂巖,在焦作地區(qū),大占砂巖不是很明顯。在鉆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巖,就預示著將要接近煤層。2.4.2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其巖性特征為:主要由黃綠色、灰色砂巖及泥巖組成,偶夾紫紅色團塊狀泥巖,厚2~140m,平均80m,本組以底部砂鍋窯砂巖與山西組分界。底部為灰白色、淺灰色厚層狀含礫風化面呈灰黃色的中粒砂巖,俗稱“砂鍋窯砂巖”,厚0.5~9.3m,平均6.0m,是本組與山西組分界的主要標志。下部為淺灰色、灰色泥巖、鋁土質泥巖及鋁土巖,具紫斑,部分含有鮞粒;中部為青灰色細長石英砂巖,含海綠石,其間夾青灰色鋁質泥巖及黑色泥巖,上部由淺灰色泥巖、砂質泥巖和薄層狀細砂巖及粉砂巖組成,與下伏山西組呈整合接觸。下石盒子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于向淺水海灣進積的復合三角洲沉積體系,在小規(guī)模海平面升降的影響下,使三角洲各種亞環(huán)境向海、陸方向進展了屢次交替演變。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層變薄甚至尖滅,整體厚度不穩(wěn)定、變化大,僅部分可采,全硫量低,一般小于0.5%~1.0%,而灰分產(chǎn)率那么一般大于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澤環(huán)境中形成的煤層較厚,較穩(wěn)定。此地層在焦作地區(qū)不含煤或煤層為不可采煤層。2.4.3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其巖性特征為:主要由黃、黃綠色淺灰色的砂巖及泥巖組成,厚0~200m,平均50m。該組遭受剝蝕嚴重,出露不全,與下伏石盒子組呈整合接觸。本地區(qū)晚二疊世晚期孫家溝組不含煤,為一套由細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組成的湖泊沉積。第三章構造3.1褶皺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下,巖層受程度方向擠壓力的長期作用發(fā)生塑性變形,形成波狀彎曲,這種構造形態(tài)稱為褶皺。(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背斜)(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向斜)(構造示意圖)3.2節(jié)理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未發(fā)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根據(jù)受力可以分為:張節(jié)理和剪節(jié)理;根據(jù)構造成因可分為:構造節(jié)理和非構造節(jié)理。張節(jié)理的描繪:張節(jié)理指巖石受張應力作用產(chǎn)生的節(jié)理,它的張口開裂,節(jié)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遠,當穿過礫巖時,常繞開礫石,張節(jié)理常發(fā)生于脆性巖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節(jié)理的描繪:剪節(jié)理指巖石受剪應力作用產(chǎn)生的節(jié)理,它的張口緊閉,節(jié)理面光滑平直,節(jié)理面延伸較遠,常有兩組互相穿插同時出現(xiàn),組成X型共軛節(jié)理。3.3斷層構造運動產(chǎn)生的地應力超過組成地殼巖石的強度極,巖石便發(fā)生斷裂,斷裂后的巖塊(或巖層)假設沿破裂面發(fā)生相對位移,這種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它對礦產(chǎn)的開采及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均有影響。在煤礦礦井地質工作中,對斷層的研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本次地質實習所看到的是輝縣上八里鎮(zhèn)鴨口斷層,斷層的上盤為寒武系地層,巖石為石灰?guī)r,下盤為震旦系地層,巖石為石英砂巖,該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該大型斷層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斷層,且大部分為正斷層。由于斷盤的巖性組成為石英砂巖,強度大,性脆,故斷層面呈現(xiàn)出懸崖峭壁。(鴨口斷層面)3.4沁陽地塹斷層:上盤為二疊紀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的砂巖和泥巖,下盤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的石灰?guī)r,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走向近東西方向,走向43°,傾向312°,傾角62°。沁陽地塹構造控煤的地質示意;走向43°,傾向312°,傾角62°由上示意圖可見,本地區(qū)的含煤層為二疊紀上統(tǒng)的山西組煤層,但是由于巖層的斷層構造,F(xiàn)1斷層為正斷層,其下盤上升,其含煤層高出地表,被風化剝蝕掉,上盤下降,保存了含煤層系沒有被剝蝕掉,F(xiàn)2斷層為正斷層,其上盤下降,與F1斷層的上盤形成了沁陽地塹,保存了含煤層系,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外表,被風化剝蝕;由此可知該地區(qū)的煤層范圍小,F(xiàn)1和F2斷層之間的沁陽地塹間的煤層溝通了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O2石灰?guī)r強含水巖層,故該煤層的礦井涌水量比擬大,開采條件差。斷層造成該地區(qū)煤層賦存條件差及煤炭質量不好的原因。斷層同樣也是正斷層,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外表,被風化剝蝕。上盤下降,保存了部分煤層,但由于F3F斷層的切割,保存煤層的范圍很小,離地表較近,為風化—氧化帶,煤炭的質量不好,該煤層的深部煤由于斷層的作用被抬升,被風化剝蝕掉,故未受風、樣氧化的煤炭未能保存。斷層帶附近,由于上盤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盤巖層向下彎曲,下盤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盤巖層向上彎曲,由此,可判斷對盤巖層的運動方向。第四章礦產(chǎn)焦作礦產(chǎn)資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jīng)過普查的礦產(chǎn)資有40余種,占全省已發(fā)現(xiàn)礦種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yōu)質無煙煤(發(fā)熱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揮發(fā)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yè)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采,耐火度達1650~1770℃,是消費陶瓷、耐火材料的優(yōu)質原料,已探明儲量4686.9萬噸,占全省保有儲量的9.5%。(鋁土礦)鐵礦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2726萬噸,工業(yè)儲量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32%;硫鐵礦保有儲量3475.5萬噸,占全省儲量的41%,品位一般在16~20%左右,洗選性能良好,主要位于馮封礦區(qū),礦體長3000米,寬300-600米。河南理工大學煤礦地質學實習報告(奧陶系鐵礦)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工業(yè)儲量33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厚度穩(wěn)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區(qū),面積500平方公里,是消費純堿、乙炔、水泥等產(chǎn)品的優(yōu)質原料。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chǎn)資。第五章完畢語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huán)境比擬的惡劣,但是指導教師們耐心細致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教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煤礦地質實習報告8000字姓名:學校:專業(yè):班級:一、實習目的通過在白龍煤礦綜二隊10#下-3121工作面的實習,使我對綜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業(yè)標準、平安管理和作業(yè)組織,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認識,加深了我們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理論相結合。二、實習時間202_年6月26日至202_年7月16日三、實習地點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四、實習單位和部門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綜二隊五、實習內(nèi)容:一、礦井根本概況第一節(jié)自然屬性一、地里位置,企業(yè)性質,隸屬關系,地形地貌,交通情況:地理位置:白龍礦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龍鎮(zhèn)白龍村,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37′--111°42′,北緯36°36′--36°31′。企業(yè)性質為省屬國有企業(yè),隸屬于山西焦煤集團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龍井田地勢西高東低向汾河河谷傾斜,汾河屬黃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經(jīng)井田東側,井田內(nèi)幾條較大的溝谷也由西向東聚集汾河,井田地處低山丘陵地帶。地形標高837米,最低地形標高540米。交通情況:白龍礦距汾河東岸的南同蒲鐵路霍州站4公里,有鐵路專用線與南同蒲鐵路圣佛站接軌,與南同蒲鐵路相平行的還有大(同)—運(城)公路和霍(州)—侯(馬)一級公路,交通便利。二、井田地質情況,地層,含煤地層,構造:井田地質情況:白龍井田位于呂梁山和霍山兩個隆起帶之間,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組石灰?guī)r,東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統(tǒng)本溪組、太原組,下二迭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二迭統(tǒng)上石盒子組。太原組、山西組為主要含煤巖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時期的地層之上。太原組主要含煤5層,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井田構造:井田南部地層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平緩,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層走向為北北西至北北東,向東傾斜,地層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斷層之間部分地層傾角較大,在25°-28°左右。斷層是井田內(nèi)主要構造,包括井田邊界斷層在內(nèi)共見落差大于5米的斷層45條。地面觀察和鉆孔控制以及在礦井消費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褶曲有5個,即賈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馬嶺背斜、燕南莊向斜、鄭家莊背斜。白龍礦井柱狀陷落非常發(fā)育,消費中已揭露柱狀陷落532個。井田內(nèi)無巖漿巖。三、主要可采煤層情況,煤層賦存條件、煤層層數(shù)、厚度,資儲量,煤質,煤種:主要可采煤層情況: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太原組主要可采煤層10#、11#煤層。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部分可采煤層暫不可開采。主要可采煤層特征如下:10#煤層是個獨立的單一煤層。煤層厚度為0.8-3.0米,平均厚度為1.84米,含夾石1-2層。10#煤煤巖類型以條帶狀鏡煤、亮煤質和木質、絲炭質的亮煤為主。煤層風氧化比擬嚴重,在風化帶內(nèi),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10#煤原煤含硫較高,范圍也廣,平均值為3.7%,屬高硫煤。11#煤層厚度為1.58-3.19米,平均厚度為2.34米,含夾石1-3層,構造比擬復雜。11#煤那么為連續(xù)的條狀全亮的鏡煤質和半亮的絲炭木質暗煤質的亮煤。本區(qū)的變質程度屬于II階段。煤層風氧化比擬嚴重,在風化帶內(nèi),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層差異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個別高達2.59-2.38%之間,屬低硫煤到中硫煤。四、水文地質情況,開采技術條件:本井田含水層大體劃分為5套,自上而下為:第四系砂礫巖層孔隙潛水中等含水層、第三系泥灰?guī)r砂礫巖層裂隙承壓中等含水層、二疊系砂巖層裂隙弱含水層、石炭系石灰?guī)r裂隙溶隙承壓極弱含水層、奧陶系石灰?guī)r層裂隙溶洞承壓強含水層。井田內(nèi)主要含水層為山西組K8砂巖、太原組K2灰?guī)r和奧陶系O2含水層,O2水的靜水位標高區(qū)為+520m,礦井消費程度+525,在靜水位以上,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復雜。根據(jù)礦井采掘布置及開采情況,結合礦井消費地質報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涌水量180m3/h。第二節(jié)礦井建立情況一、設計時間及單位白龍煤礦是我國同羅馬尼亞兩國政府以補償貿(mào)易形式合作開發(fā)霍西煤田的工程之一,是中羅合資的第一座大型礦井。1981年11月,由羅馬尼亞彼德羅山設計院進展了初步設計,1983年5月國家計委、煤炭部在太原組織山西煤炭設計院等單位,對羅方提供的初步設計進展了技術審查。二、立項、批準時間及單位,建立期及投產(chǎn)期,設計消費才能,原批準的核定消費才能1984年1月3日國家計委以計簽字(1984)003號文批準白龍礦井的初步設計,設計才能120萬噸/年[平硐60萬噸/年、斜井60萬噸/年(現(xiàn)已關閉)],效勞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龍建井工程處施工,正式開工建立。三、技術改造、改擴建礦井設計才能及有關立項、開開工、投產(chǎn)驗收情況1983年9月原霍縣大溝、柏木溝兩個地方煤礦承受后進展改擴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開工建立,礦井1988年12月23日投產(chǎn)。第三節(jié)煤礦消費現(xiàn)狀一、開拓方式和開采方法,程度、采區(qū)劃分礦井采用平峒開拓,集中工業(yè)廣場的消費方式?,F(xiàn)井田沿傾斜方向劃分為:+525一個消費程度,主要開采10#煤層。礦井目前3個井口,其中工業(yè)廣場內(nèi)布置平峒1個井口,平峒承當525程度的進風,二號風井為回風井,一號風井為進風井。詳細如下:白龍礦井各井口井口名稱標高〔底板〕〔m〕斷面〔m2〕坡度長度〔m〕支護方式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二號風井6807.0713.5°605錨網(wǎng)噴一號風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礦井不存在下山開采、剃頭開采。采掘工藝采、掘、開采用“三·八”制作業(yè),穿插班檢修,全部實現(xiàn)正規(guī)循環(huán),從到達平衡消費的目的,每班實行定人員、定任務、定崗位、定時間的工種崗位責任制,合理進展勞動組織。采煤工藝為綜采:采煤→拉架→移溜開掘工藝:1、炮掘:準備工作→打眼→瓦檢→裝藥→灑水→瓦檢→放炮→瓦檢→臨時支護→灑水→裝渣運輸→永久支護2、綜掘:準備工作→破、裝煤→臨時支護→支護實現(xiàn)正規(guī)循環(huán)為目的的勞動組織中工作面最多人數(shù),在各隊采掘開作業(yè)規(guī)程中均進展了明確規(guī)定。二、機電主要系統(tǒng)白龍平硐井上、下變電所均采用雙回路電供電,地面有一座35KV變電站,一趟電引自李雅莊矸石電廠35KV變電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變電站,35KV變電站安設兩臺主變壓器,型號為SFZ-16000/35。從35KV變電站分別向平峒2#風井主風機、井下和地面變電所供電。35KV變電站降壓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變電所用電。平峒2趟供電線路由35KV變電站沿575程度運輸大巷到一采區(qū)變電所,再從一采變電所103#、104#高開引出雙回路,沿525軌道巷到三采區(qū)變電所供采掘開以及輔助系統(tǒng)用電。其中3#、6#變電所供電地面消費和生活用電。目前井下共有3個變電所,為平峒一采區(qū)1#變電所、三采區(qū)1#、2#變電所,電引自地面35KV變電站6823、6824、6812、6819柜,擔負平峒消費供電。平峒主通機設在地面2#風井,電從35KV變電站沿山體架空線2×185mm2鋁芯鋼絞線,長度2.8Km,到2#風井地面變電所專供平峒主通風機。二、通風系統(tǒng):白龍煤礦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邊界式,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1#風井和平硐為進展井,2#風井為回風井,風井安裝兩套同功率主扇,其型號為FBCDZ-8-№27,功率為電機功率2×450Kw,主扇葉片角度為142220,排風量5706m3/min,負壓3600pa,等積孔為1.82m2。井下所有分區(qū)都實現(xiàn)獨立通風,可滿足礦井消費供風需求。二、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第一章地質概況一、概況: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帶巷前進方向右翼,其東北部以+520m靜止水位為界,北為10﹟下-____工作面采空區(qū),西南部以525皮帶巷保安柱為界,本工作面順槽長750—820m,地面無任何建筑設施。地面標高:+755m—+835.4m;煤層底板標高+520m—+558m;蓋山厚度:245m—292m。二﹑煤層情況: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層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層傾角4°~14°,頂板為灰色泥巖,厚1.5m,塊狀,易冒落。老頂為灰白色細砂巖,厚6~8m。煤層地板為灰色泥巖,厚2.5m。詳細見頂?shù)装鍘r性柱狀圖。(見附圖1)三、煤質情況:本工作面10﹟下煤層為1/3JM,煤質光澤為半亮型.Mad(%):1.03Ad(%):28.6Vdaf(%):30.9Std(%):0.64Qgrd(kcal/kg)7942四、地質構造情況從本工作面鄰近揭露的地質構造情況,推測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將遇落差為H=0.5~3m斷層約10條,其走向為N15°~14°E,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處將分別遇No82、No89無炭柱,以上無炭柱內(nèi)充填有砂巖及泥巖碎屑,膠結松散。當掘進以上各構造位置工作面煤層及頂板破碎,給頂板消費造成困難。五﹑水文地質情況:本工作面水文地質情況簡單,主要水為煤層上部砂巖裂隙水,部分低洼處有淋水,預計涌水量為Q正=10m3/h,涌水量50m3/h。六、影響掘進的其他地質情況: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對涌出量一般為1.75m3/t,絕對涌出量為2.35m3/min,屬低瓦斯;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數(shù)為32.78,屬Ⅱ類自燃。本工作面掘進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那么。探水放時,要嚴格貫徹執(zhí)行《10#下-3121探水放設計平安技術措施》。第二章工程概況第一節(jié)巷道用處及工程量一、巷道用處及工程量:巷道名稱巷道用處工程量10﹟下-3121聯(lián)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進料、行人60m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運煤﹑進風750-820m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開切眼55-120m第二節(jié)巷道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第三節(jié)工程施工安排1、先自525皮帶巷10-3111巷口正對面施工10﹟下-3121聯(lián)巷,開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見煤后,沿煤層頂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為60m。2、先施工10﹟下-3121聯(lián)巷,待10﹟下-3121聯(lián)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層頂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內(nèi)幫)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與525皮帶巷貫穿。貫穿后,將原10-3111聯(lián)巷密閉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為750—820m。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頂板施工,工程量為55-120m。第四節(jié)礦壓觀測10#下-3121掘進工作面錨桿巷道每50m建立一個監(jiān)測站,在頂板上安裝一組頂板離層檢測儀和液壓枕,對頂板進展監(jiān)測。要求驗收員每班匯報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并填寫上驗收表,每天匯總報消費科監(jiān)測組分析^p頂板情況。每施工50m打眼分析^p直接頂頂板巖性。第三章巷道斷面及支護形式第一節(jié)巷道斷面一、巷道特征表巷道名稱支護形式斷面形式掘進斷面凈斷面?zhèn)渥?0﹟下-3121聯(lián)巷金屬梯形棚支護梯形10.89m29m2頂板完好時,采用錨網(wǎng)、錨索支護;頂板破碎及過構造時,采用全斷面鋪網(wǎng)架支金屬梯形棚支護10﹟下-3121巷錨網(wǎng)梁、錨索結合支護矩形10m29.10m210﹟下-312切巷W鋼帶、桁架、錨索、錨桿、錨網(wǎng)梁結合支護矩形10m29.10m2二、巷道斷面特征說明書:巷道名稱矩形斷面〔m〕寬高毛凈毛凈10﹟下-3121聯(lián)巷上寬3.42上寬3.02.82.6下寬4.35下寬3.9210﹟下-3121巷3.73.52.72.610﹟下-312切巷3.73.52.72.6三、工作面巷道斷面圖:見(附圖3-1,附圖3-2,附圖3-3,附圖3-4)。第二節(jié)臨時支護一、臨時支護形式: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綜掘錨桿、架棚巷道臨時支護采用兩根π梁前探臨時支護或兩根鋼管前探臨時支護,或采用ZLJ-10/21機載臨時支護。10﹟下-3121掘進工作面炮掘錨桿、架棚巷道臨時支護采用兩根π梁前探臨時支護或兩根鋼管前探臨時支護。二、材料規(guī)格及數(shù)量(炮掘)1、前探梁專用π梁:寬×高×長=105mm×90mm×3600mm前探專用鋼管:3寸鋼管套2.5寸鋼管,長度6000mm。2、前探梁專用吊盒錨桿巷道采用四寸法蘭盤螺絲固定而成,共需法蘭盤四個。架棚巷道用兩個框架用螺柱聯(lián)接為一個雙盒,共需雙盒四個。3、前探梁專用板梁前探梁專用板梁采用規(guī)格為:長×厚×寬=2200mm×5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odule 8 Sports Life Unit 1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九年級英語上冊
- 副會長聘用合同范本
- 前置物業(yè)合同范本
- 勞務分包泥工合同范本
- 公墓bot項目合同范本
- gps銷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新疆格瑞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七人合同范本
- 勞務裝修合同范本
- 2024年黑龍江省選調(diào)考試真題
- 口腔正畸學單詞
- 2022牛排消費趨勢報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絕密資料)
- 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及其應用課件
-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試行)
- 內(nèi)襯修復用HTPO管材企標
- 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生字筆順筆畫
- 通達信指標——江恩輪
- 二維火收銀使用手冊
- 神經(jīng)電生理檢查ppt課件
- 管路滑脫風險評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