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基本類群黏菌、真菌、地衣_第1頁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黏菌、真菌、地衣_第2頁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黏菌、真菌、地衣_第3頁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黏菌、真菌、地衣_第4頁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黏菌、真菌、地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黏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特征1、營養(yǎng)方式均為異養(yǎng),由吸收作用攝取營養(yǎng)2、均無根、莖、葉的分化2、有明顯的細胞壁,有細胞核,為真核生物3、生殖結構均為單細胞,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4、合子和受精卵均不發(fā)育形成胚5、和藻類一起被稱為原植體生物第1頁/共41頁第一頁,共42頁。二、黏菌門(Myxomycota):一類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的生物

(1)營養(yǎng)體:為一團裸露的原生質(zhì)團,多核,無胞壁,可作變形運動,亦稱變形體(2)無性生殖:繁殖期形成多細胞的孢子囊構造并產(chǎn)生具有纖維質(zhì)細胞壁的孢子(3)約500種,分三綱:黏菌綱(約450種)、集胞菌綱和根腫菌綱第2頁/共41頁第二頁,共42頁。第3頁/共41頁第三頁,共42頁。黏菌生境和營養(yǎng)方式:生長在陰濕土壤、木塊、腐朽植物體、糞便等上面,細胞沒有壁,單核或多核黏菌:似絨泡菌,是一團象變形蟲樣運動的細胞質(zhì),吸收死亡的有機體、細菌和孢子

第4頁/共41頁第四頁,共42頁。黏菌生活史第5頁/共41頁第五頁,共42頁。三、真菌門(Eumycota)(一)主要特征1、營養(yǎng)體:少數(shù)單細胞,多數(shù)由菌絲組成菌絲體低等真菌菌絲無隔,僅受傷或生殖時產(chǎn)生全封閉隔膜高等真菌菌絲有隔膜,隔膜上有各種類型小孔某些真菌在環(huán)境不良或繁殖時,菌絲密結成菌絲組織體

根狀菌索:細長如根,尖端生長延伸,產(chǎn)生子實體

子座:墊狀

菌核:顏色深、質(zhì)地堅硬的核狀體,耐高低溫及干旱,條件適宜時萌發(fā)產(chǎn)生子實體第6頁/共41頁第六頁,共42頁。第7頁/共41頁第七頁,共42頁。第8頁/共41頁第八頁,共42頁。2、營養(yǎng)方式均為異養(yǎng)型:腐生:從動植物尸體或其它有機質(zhì)取得營養(yǎng)寄生:菌絲變態(tài)成吸器從活有機體獲取營養(yǎng)共生:如菌根專性腐生專性寄生兼性腐生兼性寄生

第9頁/共41頁第九頁,共42頁。3、細胞結構細胞壁:幾丁質(zhì),有些具纖維素或β—葡聚糖原生質(zhì)體:具真核,細胞質(zhì)中有線粒體、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液泡等細胞器,此外還具有膜邊體,伏魯寧體等結構有些真菌具9+2型鞭毛

第10頁/共41頁第十頁,共42頁。4、繁殖(1)營養(yǎng)繁殖:細胞分裂、菌絲斷裂、芽孢子、厚壁孢子等(2)無性生殖:游動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

第11頁/共41頁第十一頁,共42頁。(3)有性生殖配子配合:+、-配子融合(同配、異配、卵配)。配子囊配合:+、-配子囊接觸融合。配子囊接觸配合:+配子囊中配子的核移入-配子囊中。體配:2個營養(yǎng)細胞或1個孢子與營養(yǎng)細胞進行配合

第12頁/共41頁第十二頁,共42頁。卵孢子(2n):精子和卵配合形成,見于鞭毛菌亞門接合孢子(2n):見于接合菌亞門子囊孢子(n):子囊菌有性配合后,產(chǎn)生子囊,子囊內(nèi)產(chǎn)生子囊孢子擔孢子(n):擔子菌有性生殖后,在擔子上形成擔孢子真菌通過有性過程產(chǎn)生4種有性孢子:第13頁/共41頁第十三頁,共42頁。質(zhì)配核配相繼進行:即2個配子先胞質(zhì)融合→核融合→減數(shù)分裂,核相變化為:n→2n→n質(zhì)配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進行核配:即保持一個相當長的雙核期,隨后發(fā)生核配和減數(shù)分裂,核相變化為:n→n+n→2n→n真菌有性生殖過程中的核相變化:第14頁/共41頁第十四頁,共42頁。5、分布分布極廣,水、氣、土中無處不有很多種類寄生于動物、植物和人體中有些種類與藻類及微管植物共生第15頁/共41頁第十五頁,共42頁。(二)真菌的主要分類群

已知約10000屬,120000種分5個亞門:鞭毛菌亞門:菌絲無隔,無性孢子具鞭毛,如水霉屬接合菌亞門:菌絲無隔,配子囊配合,產(chǎn)生接合孢子,如根霉屬子囊菌亞門:菌絲具隔,配子囊接觸配合,也有體配,有性過程形成子囊,子囊中產(chǎn)生子囊孢子,如酵母菌屬、蟲草屬第16頁/共41頁第十六頁,共42頁。子囊、子囊孢子和子囊果的形成過程第17頁/共41頁第十七頁,共42頁。

子囊孢子第18頁/共41頁第十八頁,共42頁。

冬蟲夏草第19頁/共41頁第十九頁,共42頁。

擔子菌亞門:菌絲具隔,多產(chǎn)生子實體(擔子果):形狀多樣,如傘菌目

半知菌亞門——菌絲具隔,尚未發(fā)現(xiàn)有性階段,以分生孢子進行無性生殖,如稻瘟病菌第20頁/共41頁第二十頁,共42頁。草菇第21頁/共41頁第二十一頁,共42頁。

長裙竹蓀第22頁/共41頁第二十二頁,共42頁。

猴頭菌第23頁/共41頁第二十三頁,共42頁。

金針菇第24頁/共41頁第二十四頁,共42頁。

美味牛肝菌第25頁/共41頁第二十五頁,共42頁。

蒙古口蘑第26頁/共41頁第二十六頁,共42頁。羊肝菌第27頁/共41頁第二十七頁,共42頁。

銀耳第28頁/共41頁第二十八頁,共42頁。香菇第29頁/共41頁第二十九頁,共42頁。茯苓第30頁/共41頁第三十頁,共42頁。

靈芝第31頁/共41頁第三十一頁,共42頁。尖頂?shù)匦堑?2頁/共41頁第三十二頁,共42頁。四、真菌的經(jīng)濟意義以及與人類的關系1、食用真菌:蘑菇、香菇、木耳、銀耳、猴頭2、藥用真菌:靈芝、豬苓、蟲草等。3、工業(yè)用途:廣泛應用于釀酒、面包、化工、造紙、制革等工業(yè),也用于提取生長素、抗生素第33頁/共41頁第三十三頁,共42頁。五、地衣門(Lichenes):由真菌類和某些真核或原核藻類形成的共生體(一)主要特征1、地衣體的組成和營養(yǎng)關系由1種真菌和1種藻類共生,少數(shù)1種真菌2種藻類共生真菌:多為子囊菌,少數(shù)為擔子菌,極少數(shù)為半知菌藻類:原核藻類的藍藻——念珠藻;真核藻類的綠藻—共球藻、橘色藻營養(yǎng)關系:互惠共生真菌包圍藻類細胞,并決定地衣體的形態(tài)第34頁/共41頁第三十四頁,共42頁。2、地衣的形態(tài)(1)殼狀:緊貼在巖石、樹皮和土表等基質(zhì)上,無下皮層結構,菌絲直接伸入基質(zhì),很難剝離;占全部地衣的80%,在巖石表面呈現(xiàn)不同色彩(2)葉狀:下面有菌絲束形成的假根或臍,將地衣固著在基質(zhì)上,易采下(3)枝狀:樹枝狀或須根狀,直立或下垂第35頁/共41頁第三十五頁,共42頁。3、地衣體的結構(1)異層地衣:上皮層(緊密菌絲)、藻胞層(藻類細胞)、髓層(疏松菌絲)、下皮層(緊密菌絲)(2)同層地衣:藻類細胞和菌絲混合交織,不集中排列為一層第36頁/共41頁第三十六頁,共42頁。第37頁/共41頁第三十七頁,共42頁。4、地衣的繁殖(1)營養(yǎng)繁殖:菌、藻共同進行;地衣體部分斷離,產(chǎn)生粉芽、珊瑚芽等(2)無性生殖:菌、藻分別進行;菌類多產(chǎn)生分生孢子(3)有性生殖:僅真菌進行;產(chǎn)生子囊孢子、擔孢子等第38頁/共41頁第三十八頁,共42頁。5、地衣的分布

分布很廣,裸露的巖石表面、樹皮、地表、高山帶、凍土帶,南、北極等處對SO2敏感,可作為大氣污染的監(jiān)測生物

第39頁/共41頁第三十九頁,共42頁。(三)地衣的經(jīng)濟價值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藥用:松蘿、石蕊、石耳等2、飼料:石蕊、冰島衣等為馴鹿的重要飼料3、食用:柳花、鹿角菜等,石耳、地茶可作飲料4、工業(yè)原料:提取香水、石蕊試劑、染料等5、先鋒植物(開拓者):加速巖石風化和土壤形成6、危害林業(yè):生于云杉、柑橘、茶樹上的地衣影響樹木生長第40頁/共41頁第四十頁,共42頁。感謝您的觀看。第41頁/共41頁第四十一頁,共42頁。內(nèi)容總結一、黏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特征。1、營養(yǎng)方式均為異養(yǎng),由吸收作用攝取營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