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題(高三)(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題(高三)(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題(高三)(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題(高三)(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題(高三)(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廣東湛江市多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精選題(高三)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題。

材料一:

科幻小說是一個新興獨立的小說文類。科學與幻想都是構成科幻小說特色的

美學要素,兩者應是統(tǒng)一的整體。但是人們卻一直在爭論科幻小說是姓“科”還是

姓“文”的問題。“姓科說”認為,科幻小說主要是藝術地表達一種科學的幻想,

科學是科幻小說的靈魂,小說不過是手段或者外殼?!靶瘴恼f”則認為,科幻小說

既然是文藝作品,其創(chuàng)作的中心任務當然是塑造人物、反映社會、宣揚哲學等,科

學不過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這種爭論實質上是兩種創(chuàng)作價值觀念的較量,也是文

學批評一元論的表現(xiàn)。

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具有憂患意識。直面現(xiàn)實的入世態(tài)度,要求知識

分子懂得務實,要“兼濟天下”,不作無謂的幻想。所以,在他們的頭腦中“幻想”

并不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它的延伸義就是癡心妄想、不切實際。他們即使看到

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幻想”二字,也會將其與不著邊際的空想聯(lián)系起來,自覺或不

自覺地產生一種抵觸情緒。這種務實意識體現(xiàn)在作品里,就是聯(lián)系“當下”的“教

化”文學??苹眯≌f中的想象是應該有限制的,創(chuàng)作者要科學地進行想象。而科幻

小說中的科學,雖然有學理依據,但它是科學的藝術化想象,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精神、

一種面對未來世界的探索勇氣和對現(xiàn)實的人文關懷。

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具有歷史承擔意識。歷史意識投射在文學上是一

種回望歷史的審美心理。而科幻小說,則是取一種相反的姿態(tài),它面向未來,要讓

我們長期形成的緊貼現(xiàn)實的目光從地面飛升起來,要扭轉我們回望歷史的戀舊心態(tài),

它超越時空,樹立了一種大宇宙觀、未來觀。由于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理不那么合

柏,所以具有一種沖擊和批判的文化效力,這似洪水沖向土墻茅屋,轟然倒塌。承

擔意識投射在文學上是一種科學普及責任。處于邊緣化的科幻小說沒有忘記自己應

該承擔的這一使命。科幻被當成普及科學知識的活教具,科幻創(chuàng)作的功利目的掩蓋

了小說的美學要求??苹梦膶W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基于科學背景之上的、面對未來

的遼闊想象,如果這種想象被束縛在了“功利主義”的腳手架上,飛揚在作品中的

探索精神與人文精神就會極度萎縮。缺乏文學魅力的科幻作品,使讀者失去了閱讀

興趣,自然難以為繼。

人們對于科普的要求被用來規(guī)范科幻小說,對于那些幻想色彩濃郁的作品,人

們就指責它不科學,說它是靈魂出竅的文學??苹眯≌f不是科學知識的形象化演繹,

它是一種虛構的文學,滲透著作家對社會、人生及未來的種種思考,處處閃爍著智

慧的光芒。它不僅具有一般小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還具有科學的啟迪性。許多

評論家熱衷于給科幻作品挑知識細節(jié)上的毛病。中國科幻小說長期堅持科普化創(chuàng)作,

使得文學界自然而然地用科普文章的標準來評判科幻作品,其后果必然是科幻小說

的幻想力被扼殺。

科幻小說尋求創(chuàng)新的做法招致如此下場,原因就是這樣??茖W家甚至科普界敵

視它,指責它是“偽科學”,認為科幻小說的性質、特點和作用會對讀者產生誤導:

正統(tǒng)文學家也輕視它、排斥它,認為它嚴肅不足、荒誕有余,對科幻小說的批評甚

至升級到政治干預,這導致科幻小說一度陷入沉寂。

(摘編自王衛(wèi)英《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價值與審美批評》)

材料二:

科幻小說描繪幻想世界。一般的小說在進行情節(jié)描繪的時候,存在一種天然的

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費筆墨在整個世界的構想上,細節(jié)的描繪和推陳出新就成了這

些小說的長處。而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每個細節(jié)都牽涉新世界

的結構,要為人物的行動設計好相應情境,因此他們必須不斷插入結構因素的解釋。

作家一旦將筆墨集中在這些大的框架上,其作品中對細節(jié)的描繪和出新不夠,作品

整體的文風就不免顯得疏闊。

但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這對細致的形式也產生排斥,從

客觀上導致了科幻小說文學性的欠缺。探索的樂趣在于驚奇,要達到驚奇,必須在

情節(jié)設計上出乎意料。遙遠星系、微觀世界、新奇未來、不斷穿越……在這些或恢

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為形式探索無法與

對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閱讀快感。

科幻小說的特性導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會是傳統(tǒng)的文學性,但它本身自有其文

學魅力。文學理論家卡勒感慨,文學性其實就像雜草。沒有任何一種草天生就是雜

草,雜草是根據人們的目的來劃分的。如果缺乏變革意識,那么我們就陷入將文學

性純粹化、永恒化的誤區(qū),而這種態(tài)度忽視了文學性形成的機制。

一種文學范式穩(wěn)定之后,各種文學規(guī)則才得以確立。但當新的文學樣式崛起,

挑戰(zhàn)既有文學范式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有的文學性不足以涵蓋新的文學樣式,這

時文學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顧時代的要求,把文學性固化,

那么科幻小說就會沿著自己的方向掘進,而將基于文學史樹立起來的文學性拋在腦

后。

(摘編自王峰《科幻小說何須在意“文學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認為科幻小說的美學特色是科學還是幻想,都是片面性的認識,是文學批

評一元論的典型表現(xiàn)。

B.科幻小說沖擊了受中國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回望歷史的審美心理,是因為科幻

小說面向未來,超越時空。

C.科幻小說是一個新興獨立的小說文類,科學家、科普界的敵視與正統(tǒng)文學家的

輕視、排斥,曾導致科幻小說陷入沉寂。

第2頁,共18頁

D.文學性的內涵不是永恒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新的文學樣式的產生,它

本身也會得到改造。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直面現(xiàn)實的入世態(tài)度,令受中華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對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幻想

從內心深處排斥,主張用“科學”對其進行限制。

B.消除科幻小說的幻想美學要素,將科學知識作形象化演繹,這樣的做法符合科

幻小說科普化創(chuàng)作的標準。

C.科幻小說需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世界,這個新世界要以現(xiàn)實世界為本,不斷插入細

節(jié),否則會造成文風疏闊。

D.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令科幻小說的閱讀過程充滿了對新奇世界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也讓讀者產生驚奇性快感。

(3)下列各項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的觀點的一項是()

A.大部頭的科幻小說《火星三部曲》,不僅搭建了全新的世界結構,而且將人物、

情感等描繪得細致入微。

B.讀者往往會覺得科幻小說過于粗陋,即便是《三體》,在人物設置和情感描寫

上也顯得新異有余,細致不足。

C.魯迅曾發(fā)表《〈月界旅行〉辨言》,對“科學小說”持欣賞態(tài)度,希望通過這

種文學載體將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生動地傳播進來。

D.在中國國內,一些抱有純文學“貴族”意識的評論家,對科幻所持的態(tài)度則是

令人難以忍受的緘默。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方法上有哪些共同點?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說明。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有何不同?為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試題。

森林邊的小茅屋

彭荊風

紅河的春天來得特別早,新年剛過,滿山滿嶺到處都是綠色。森林旁邊兩三幢

發(fā)黃的竹樓以及主人家艷麗的紅包頭,給這里點綴了幾點不同的色彩。

在忙果樹下的小竹樓里,一個四十來歲的婦人帶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兒冷清地

過著日子。一天晚上,母女倆睡得正熟,竹樓外的曬臺突然吱嘎吱嘎響了起來。這

深更半夜會有誰來呢?婦人的心跳得急促起來。

外邊的人敲著蔑,門,用漢話說:“老鄉(xiāng),我們是解放軍,請開開門?!?/p>

解放軍?婦人扣緊的心弦一下子松了下來。

二十多年前,娘家的瑤寨也住過解放軍,個個都善良、樸實,盡給寨子里的人

背水、掃地、砍柴。為了這些好小伙子當中的一個,她多少個夜晚沒有睡安穩(wěn)!她

給他唱過婉轉的歌,送過深情的眼神,塞過自己繡的荷包,可是,那個兵似乎什么

都不懂。這叫她又氣又慚,這是些什么人?。『髞?,她才明白,他們是有紀律的。

但她一直想念他們。

今天晚上,他們怎么來了呢?

她匆忙穿上衣服,打開竹籟門。月光下站著幾個兵,一個個魁梧、健壯。她雖

然看不清他們的臉容,但從聲音里可以聽得出,他們和記憶中的那些兵一樣和善可

親。

她用漢話親切地問:“小同志,你們要干什么?”

“我們是從遠處來的,想借用你們家的竹樓住幾天,行嗎?”

她望了望縮在身后的女兒,猶豫地點了點頭,返身抓了把枯松枝丟進火塘,把

這寒臻的小樓照亮了。

領頭的兵看了一下屋內,問道:“大媽,你們家只有母女兩個人?”

她心一酸,沒有回答。

這個兵看到她家掛在門上的烈屬牌牌,低聲對后邊的人說了幾句話,那些兵就

立即離開了竹樓。

“你們怎么啦?”她驚異地問。

領頭的兵柔和地說:“大媽,對不起,我們不知道你們家只有母女兩人?!?/p>

火塘亮光下,她看見這個戰(zhàn)士的臉上有著一對黑得發(fā)亮的眼睛,智慧、勇敢、

誠摯全都深藏在里邊了。這眼神是這么熟悉,又這么陌生。

外邊一片銀光,她看見他們在大樹下抖開雨衣躺下了。她想喊他們回來,但嗓

子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眼淚像雨水一樣淌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婦人和戰(zhàn)士們談起這些日子邊境上的事,也說到了家計的艱難。

領頭的戰(zhàn)士把竹樓上上下下察看了一遍,同情地說:“大媽,哂臺該修了,屋頂上

的草也該換了!”

中午時分,戰(zhàn)士們砍來了竹子、樹干,把舊曬臺拆掉,七、八個人說說笑笑,

天剛擦黑,新曬臺就搭好了。從他們的談話中,母女倆知道領頭的戰(zhàn)士姓何,他們

都叫他何班長。

忙完了這事,何班長又笑瞇瞇地說:“大媽,明天,我們幫你把屋頂也換一下?!?/p>

這是真誠的許諾,她感動得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但是,就在這天半夜里,何班長突然又來敲門,隔著竹籃輕聲說:“大媽,上

級來了命令,我們要走了,你家的草屋頂,等我們回來給你換?!闭f完就走了。

她急忙追出去,那些戰(zhàn)士已一個緊跟一個,迅速消失在那黑黝黝的樹林子里了。

只有巨大的濃黑樹影在風中晃動,那樣陰冷,那樣神秘,使她仿佛置身夢境。

夜涼如水,她木然地長倚在門口,衣服被露水打濕了,也忘了回去。

第二天,就聽說打起仗來了,起初炮聲、槍聲還在附近響,第三天就越傳越遠。

她很心焦,打仗是要死傷人的呀!那個何班長怎樣了呢?他平安么?她不知向遠方

炮聲響處虔誠地作了多少揖。

第4頁,共18頁

幾天后的一個中午,陽光從樹葉縫隙射下來,把茅屋涂抹得瑰麗多彩。突然,

女兒大叫了起來:"阿媽,解放軍來了!”

她興奮而又慌張地跑了出來。真的,從山間小路上走來一隊整整齊齊的解放軍,

她看見了那幾個熟悉的戰(zhàn)士,內心無比激動。隊伍走進竹樓,卻不見何班長,她急

了,四處張望著問:“他呢?他呢?何班長呢?”

“何班長開會去了?!币粋€被人叫作指導員的年輕人親切地對她道,“大媽,

何班長很想念你呢!他臨走前,還惦記著你家屋頂的草沒有換。所以,我們來幫忙

了?!?/p>

她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多好的人呵!他竟把這事一直掛在心上。

戰(zhàn)士們又為她家的竹樓忙開了。她什么也插不上手,只能感激地盤算著,該帶

點什么好吃的給那個好心的何班長。

她不知道,戰(zhàn)士們把何班長犧牲的事瞞著她。

為了拿下八號無名高地,何班長只身潛伏在敵人前沿附近的一棵樹上,校正炮

擊目標,在指示完最后一個目標時,他被一排子彈擊中,摔了下來。臨終前,他告

訴沖上來的戰(zhàn)士,說瑤家寨大媽家的屋頂還沒換草。戰(zhàn)后,連隊派戰(zhàn)士們來幫助大

媽翻修房屋。

她和女兒送走了蓋房子的戰(zhàn)士們。但她們時常望著遠方的小路,等著何班長再

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她執(zhí)拗地相信,他一定會再來的!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婦人對何班長的眼神感到“熟悉”又“陌生”,主要因為她從何班長眼里看到

了當年所戀小伙的影子,但何班長畢竟不是她當年的心上人。

B.婦人再次見到那幾個熟悉的戰(zhàn)士卻不見何班長時,連續(xù)三次發(fā)問,流露出她對

何班長的牽掛和擔憂,以及見不到何班長的焦急和慌張。

C.指導員對婦人說的一番話,既有善意的謊言,安慰因不見何班長而內心焦急的

婦人;也有真實的交代,說明解放軍再來瑤寨的原因。

D.解放軍為瑤民背水、掃地、砍柴、搭建曬臺、翻修房屋,體現(xiàn)了少數民族百姓

在解放軍心中的重要位置以及軍民之間的和諧美好關系。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對山嶺、竹樓、紅包頭等寥寥幾筆的描寫,不僅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

間、地點,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背景,也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B.小說插敘婦人二十多年前在娘家瑤寨見到解放軍的情節(jié),補充說明了她心理變

化的原因,也為下文她見到何班長后的特殊情感埋下了伏筆。

C.小說從細微處刻畫人物,如婦人在何班長和戰(zhàn)士們離開時“長倚在門口”,表

現(xiàn)她內心的不舍與擔憂,突出了女子的柔情,豐富了人物形象。

D.小說語言表達的方式多樣,文中敘述性語言使情節(jié)客觀化,描寫性語言使細節(jié)

傳神化,抒情性語言使情感細膩化,議論性語言使主題深刻化。

(3)小說多次寫了婦人的心理變化,如“婦人半夜聽到曬臺上聲音時內心驚恐到

知道是解放軍后心弦放松”的變化。請結合相關情節(jié)另寫兩個心理變化。

答:

(4)“以小見大”是小說常見的寫作手法。本文作者通過“小茅屋”揭示了豐富

的意蘊,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

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試題。

(蔡)抗字子直。中耳當,調太平州推官。聞父疾,委官去。稍遷睦親宅講書。

英宗在宮邸器重之請于安懿王愿得與游每見必衣冠盡禮義兼師友。再遷太常博士,通判

秦州,為秘閣校理,乞知蘇州。州并江湖,民田苦風潮害,抗筑長提,自城屬昆山,亙

八十里,民得立睦竭,大以為利。徙廣東曾庫,。岑水銅冶廢,官給虛券為市,久不償。

人無所取資,聚而私鑄。抗盡給之,人得直以止。番禺歲運鹽英、韶,道遠,多侵竊雜

惡??姑礊橐贿\,擇攝官主之,歲終會其殿最,增十五萬緡。英宗立,召為三司判

官。廣部去亭停遠,不即至,帝見南來者必問之。及入對,諭曰:"卿乃吾故人,朕望

于卿者厚,勿以常禮自疏也。”以史館修撰同知諫院。方議安懿王典禮,抗引禮為人后

之誼,指陳切至,涕淚被面,帝亦感泣。都城大水,抗請見,帝迎問之,抗推原變異,

守前說以對。大臣畏其諫,列白為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知定州。帝惜其去,目:

“第行,且召矣。”郡兵番戍,室家留營多不謹,夫歸輒首原,抗下令悉按以法,戍者

感焉。帝不豫,趣命為太子詹事,未至而神宗立,改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過闕,帝見

之,悲慟不自勝,目:“先帝疾大漸,猶不忘卿?!彼旄版?zhèn)。秦有質院,質諸羌百余人,

自少至老,扃系之,非死不出,抗皆縱釋,約毋得擅相仇殺。已而有犯者,斬以徇,英

敢奸令。居數日,夢英宗召語,春如平生,欲退復留。覺為家人言,感念激欷。及靈駕

發(fā)引之旦,東望號慟,見僚佐于便室,躲得疾卒,年六十。特承禮部侍郎,又欲賜謚,

吳奎曰:“抗以舊恩,自雜學士贈官,已逾常制。”遂止。

(選自《宋史?列傳第八十七》)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英宗在宮邸/器重之/請于安懿王/愿得與游/每見必衣冠/盡禮義/兼師友/

B.英宗在宮邸器/重之/請于安懿王/愿得與游/每見必衣冠/盡禮/義兼師友/

C.英宗在宮邸器/重之/請于安懿王/愿得與游/每見/必衣冠盡禮義/兼師友/

D.英宗在宮邸/器重之/請于安懿王/愿得與游/每見/必衣冠盡禮/義兼師友/

第6頁,共18頁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婆e時代用來稱呼殿試考取的人,取得前三名者

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B.轉運使,主管運輸的中央或地方官職,首見于唐朝,宋朝時該職曾為一個地區(qū)實

際上的最高行政長官。

C.京師,是中國古代對都城的稱謂。在中國古代,國家的首都通常稱為京師,文中

指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

D.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賜死者以官爵或榮譽稱號,也稱追贈;

其余還有贈官、贈典等。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抗造福百姓。他在任蘇州知1州時,不僅修建長堤,使百姓之田免于風潮之害,

還廢止虛券,使冶銅人得到生活保障。

B.蔡抗改善管理。他將運鹽船十條編為一組,選擇兼職官員主管,年末評定政績,

每年增加了十五萬貫錢的收入。

C.蔡抗正直敢言。都城發(fā)大水,蔡抗依據前人的說法(“天災源于人禍”)向皇帝

進言,連大臣也害怕他耿直上諫。

D.蔡抗寬嚴相濟。他任秦州知州時,釋放了羌族的人質,與他們約定不再互相仇殺,

對違犯約定的人斬殺以示眾。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卿乃吾故人,朕望于卿者厚,勿以常禮自疏也。

②帝惜其去,曰:“第行,且召矣?!?/p>

7.文中多處寫宋英宗與蔡抗之間的深厚情誼,試舉三例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籌筆驛①

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②,風云常為護儲胥③。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籌筆驛:舊址在今四川省廣元北。相傳諸葛亮出兵攻魏,在這里籌劃軍事。大

中十年冬,李商隱罷梓州幕回長安,途經籌筆驛,創(chuàng)作此詩。②簡書:指軍令。③儲胥:

指軍用的籬柵。④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運用襯托的藝術手法,通過對猿鳥和風云的描寫,顯示諸葛亮治軍有方。

B.頷聯(lián)肯定諸葛亮指揮若定的軍事才能,在他的指揮之下,敵人最終投降歸順。

C.本詩打破時空界限,既凸顯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樂毅,又交代蜀國敗亡原因。

D.作者懷古詠史,借諸葛亮抒發(fā)自己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和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

9.清何焯曾評價此詩:“議論固高,尤在抑揚頓挫處,使人一唱三嘆,轉有余味。”

結合全詩談談抑揚手法的運用。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在頒獎儀式的發(fā)言中所說的“傾盡全力,奉獻所

有,九死亦無悔”,化用了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

句寫琵琶女的事業(yè)衰退、粉絲盡失,后句揭示其人生的歸宿,可謂言簡意賅。

(3)“鳥”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逾靜,鳥

鳴山更幽”。其余的還有很多,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臘月的許多生機,是聚在菜園子里的。①俗話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天

再冷,園子凍不死,那一園子的青蔥總是鮮活著?!氨鶅鲰?,蘿卜長”,蘿卜堅決和嚴

寒叫板,把自己往高處舉,往土里深掘,最后,身板被錘煉得結結實實,而甜嫩脆的品

質,②更叫我們充滿了期待——蘿卜燉羊肉,饞人呦。

③菠菜、包菜、黃心菜、蕪萎、胡蘿卜、大蒜、冬范菜等等……也都是勇敢地和

季節(jié)抗衡的斗士,這些尋常的蔬菜,其實是臘月里蟄伏的許多小小的幸福,④不驚天動

地,卻把每一個日子點綴得不凝滯、不呆板。當然,它們能夠在臘月里天天向上,長得

滋潤,還是農人們日常細心呵護照料的結果。每一戶農家,對菜園子的拾掇,其實和對

待四季里的每一項勞作是一樣的,心底含了實在的念想,手里攥著綿綿的勁道。

“臘七臘八,腌魚腌鴨?!迸D月一項要緊事,就是準備吃貨。月初,魚嗎就羞不多腌透

了,晴好的日子,每家每戶的屋檐下,晾著那一串一串油汪汪的,受用著陽光溫和的咂

攥一整整一個月,農家的灶間難得消停,磨豆腐、蒸米酒、做椽耙,彌漫的香氣,抵消

了寒冷侵襲,人心,被烘得暖暖的。

11.文中劃橫線的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B.@

C.③

D.④

12.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但是不包含以下哪個選項的手法()

A.對偶

B.擬人

C.夸張

D.比喻

第8頁,共18頁

1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月初,有太陽的日子,每家每戶都會把那一串

串油汪汪的差不多腌透的魚鴨掛到屋檐下晾著?!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

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中華文化中,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人的道德準則并非來自神的誡命,而是源

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來自神的啟示,。這種思維定式為中華文化打下了

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

且以莊子為例,莊子以浪漫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他希冀著超越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絕對自由,

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質享受這一點上則與儒家殊途同歸。正是在這種

的基礎上,莊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

儒、道兩家相反相成,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們對人生的態(tài)度,學

者稱之為藝術的或審美的人生觀,我覺得不如稱之為o因為那種執(zhí)著而又瀟灑的

生活態(tài)度,那種融真善美為一體的價值追求,除了“詩”簡直無以名之。

14.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5.請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20個字。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景區(qū)里的游人絡繹不絕,人們興致勃勃地欣賞著美麗的風景。

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手里提著幾個花花綠綠的塑料袋。他一邊游覽,

一邊把看到的垃圾隨手撿進袋子。他是服裝設計師,邊出行邊撿拾垃圾這種事,他

已堅持多年,還帶動了身邊的很多親友。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蹬著一輛自制的“房車”,車中是她九十多歲的老母

親。她是一位退休教師,已這樣帶著母親游覽覽過一百多個著名景點。她說自己雖

然辛苦,但老人滿足的笑容讓她覺得很值。

一個二十出頭的漂亮姑娘匆匆向那邊跑去,有位老人突然昏倒了。她跪在地

上,又是做心臟按壓,又是做人工呼吸,終于將老人成功救醒。她是醫(yī)學院的學生,

剛學會的醫(yī)術派上了用場,她非常快樂。

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們,原本是來欣賞風景的,卻把自己也變成了一道風景。

上面的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和認識?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C

(2)C

(3)B

(4)(1)對比論證:材料一將知識分子回望歷史和科幻小說著眼于未來進行對比,

材料二將一般的小說的創(chuàng)作基于現(xiàn)實世界和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依托幻想世界進行對比。(2)

比喻論證:材料一將科幻小說具有的沖擊和批判的文化效力比作沖向土墻茅屋的洪水,

材料二將文學性比作雜草。

(5)第一問①材料一的觀點:科幻小說的科學與幻想是統(tǒng)一的整體。②材料二的觀

點:科幻小說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

第二問兩則材料立論的目的與角度不同:材料一是為了批駁片面的觀點,材料二是在

為科幻小說的文學性辯解。

【解析】(l)C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的內容可知,導致科幻小說一度陷入沉寂的關鍵

原因是對科幻小說的批評升級到政治干預。

(2)C"以現(xiàn)實世界為本”的是一般的小說,材料二第一段中說“科幻小說描繪幻想

世界”“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

(3)B項,主要是針對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的觀點來談的,可以作為論據來支

撐材料二的觀點。

(4)解答本題,需要先從兩則材料中找出其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如材料一第三段中的

“歷史意識投射在文學上是一種回望歷史的審美心理。而科幻小說,則是取一種相反的

姿態(tài),它面向未來……未來觀”,將知識分子回望歷史和科幻小說著眼于未來進行對比,

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該段中的“由于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理不那么合拍,所以

具有一種沖擊和批判的文化效力,這似洪水沖向土墻茅屋,轟然倒塌”,這里將科幻小

說具有的沖擊和批判的文化效力比作沖向土墻茅屋的洪水,運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材料二第一段中的“科幻小說描繪幻想世界。一般的小說……而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

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這里將一般的小說的創(chuàng)作基于現(xiàn)實世界和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依托幻想

世界進行對比,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第三段中的“文學性其實就像雜草”,將

文學性比作雜草,這里運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5)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根據材料一第一段中的“科學與

幻想都是構成科幻小說特色的美學要素,兩者應是統(tǒng)一的整體”,以及后文論述的人們

對科幻小說的限定束縛了科幻小說的發(fā)展,可知材料一意在表明科學和幻想對科幻小說

來說缺一不可,兩者應是統(tǒng)一的整體的觀點。從材料二的標題以及內容可知,材料二通

過一般的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對比,意在表明科幻小說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的觀點。探究

兩則材料的觀點不同的原因,則可以從立論的目的和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一提到了“姓

科說”“姓文說”,還提到了科學家甚至科普界對科幻小說的敵視,正統(tǒng)文學家對其的

第10頁,共18頁

輕視和排斥,這些都是有失偏頗的觀點,作者基于此提出了科幻小說中的科學與幻想是

統(tǒng)一的整體的觀點。材料二針對科幻小說的特性,論述了其獨有的文學魅力,是在為科

幻小說的文學性辯解。

2.【答案】(1)A

(2)D

(3)①婦人看到戰(zhàn)士們搭建曬臺時感動到看到戰(zhàn)士們深夜離開時失落。②婦人聽到槍

炮聲時焦慮、擔憂到聽女兒說解放軍來了時興奮、慌張。

(4)①瑤民讓解放軍住進小茅屋,解放軍幫助瑤民翻修小茅屋,既體現(xiàn)了軍民魚水深

情,又體現(xiàn)了民族的團結融合。②小茅屋是婦人和何班長感情的連接點,何班長的關心

和婦人的思念,體現(xiàn)了人性美、人情美。

【解析】(1)“熟悉”主要因為何班長眼里有二十多年前解放軍的影子;“陌生”主

要因為時間間隔久遠。

(2)小說中沒有運用能使主題深刻化的議論性語言。

(3)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作答此題,要結合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從中解析出人

物的心理變化。戰(zhàn)士們?yōu)閶D人搭建曬臺時,她“感動得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可從中解

析出感動;他們深夜離開后,“她木然地長倚在門口,衣服被露水打濕了,也忘了回去”,

可從中解析出失落。婦人聽到槍炮聲時,“她很心焦,打仗是要死傷人的呀!那個何班

長怎樣了呢?他平安么?”可從中解析出焦慮、擔憂:聽女兒說解放軍來了時,“她興

奮而又慌張地跑了出來”,可從中解析出興奮、慌張。

(4)本題考查探究小說意蘊的能力。作答此題,要解析出小茅屋是軍民深情的載體,

瑤民讓解放軍住進小茅屋,解放軍幫助瑤民翻修小茅屋,小茅屋見證了這份特殊的軍民

情和民族的團結融合。從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何班長許諾為婦人修茅屋、犧牲前惦記著

此事、戰(zhàn)士們來實現(xiàn)烈士遺愿,都指向小茅屋,它已經是軍民情感的連接點,何班長關

心烈屬、婦人思念何班長,考生要從中品析出人性美、人情美。

3~7.【答案】D、C、A、①你是我的老朋友,我對你寄以厚望,不要按照常規(guī)禮制自

我疏遠。

②皇帝對他離去感到惋惜,說:“(你)只管去(赴任),(我)將召(你回來)。"、①

蔡抗從廣東回京時,英宗見到從南方來的人一定問及蔡抗。

②蔡抗赴任定州知州時,英宗覺得可惜,說很快會把他召回京。

③英宗病危,還不忘蔡抗。

④英宗去世后,蔡抗夢見英宗。

⑤英宗靈駕出發(fā)時,蔡抗遠望號哭。

【解析】

1.

【分析】

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

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日”“云”“言”,對

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

【解答】

譯文:英宗在宮?。橥踝樱r,很器重他,向安懿王(英宗的父親)請求,希望能夠

和他交游,每次見到蔡抗時,必定衣冠整肅完全合于禮制,兩人關系是師生也是朋友。

“宮邸”為名詞,作介詞“在”的賓語,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結構完整,且“器重”

為一個詞語,不能斷開,所以應在“器”前面斷開,排除BC;“衣冠”為名詞,與“盡

禮”搭配,組成完整的句子,如為動詞,翻譯為“穿衣戴冠”,則不符合事理,故不能

以“每見必衣冠”來斷句,排除A。

故選D。

2?【分析】

此題考查對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學生平時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須細心

比對,防止張冠李戴,防止時代混淆,防止基本情節(jié)和人物錯亂等。

【解答】

C項“文中指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錯誤,蔡抗為北宋時期人,文中京師指汴京,

今開封。

C有誤。

ABD正確。

故選C。

3?【分析】

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

力。命題主要著眼于與主要人物相關的事件、言行等。此類題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意

的基礎上,找到選項在文中的信息區(qū)域仔細比對.

【解答】

A項“他在任蘇州知州時,不僅修建長堤,使百姓之田免于風潮之害,還廢止虛券,使

冶銅人得到生活保障”理解有誤,據原文“徙廣東轉運使。岑水銅冶廢,官給虛券為市,

久不償”可知,“廢止虛券,使冶銅人得到生活保障”為蔡抗任廣東轉運使時做的事情,

非任蘇州知州時所做。

A有誤。

BCD正確。

故選Ao

第12頁,共18頁

4.

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

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

這道題翻譯時要注意:①“故人”,老朋友;“常禮”名詞做狀語,按照常規(guī)禮制;“疏”,

疏遠。②“去”,離去;“第”,只管;“且”,將。

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

關鍵信息,仔細概括。由題干“多處寫宋英宗與蔡抗之間的深厚情誼”,分析可知,深

厚的情誼應從雙方的角度找尋。從英宗的表現(xiàn)來看,由“廣部去京師遠,不即至,帝見

南來者必問之”“卿乃吾故人,朕望于卿者厚,勿以常禮自疏也”可知,英宗見到從南

方來的人一定問及蔡抗,并叫他不要自我疏遠;由“知定州。帝惜其去,曰:'第行,

且召矣’”可知,英宗對他赴任定州知州覺得可惜,打算不久把他召回京;由“先帝疾

大漸,猶不忘卿”可知,英宗病危,還不忘蔡抗。從蔡抗的角度,由“居數日,夢英宗

召語……覺為家人言,感念激欷”可知I,英宗去世后,蔡抗夢見英宗,并且想念而哭泣;

由“及靈駕發(fā)引之旦,東望號慟”可知,英宗靈駕出發(fā)時,蔡抗遠望號哭。

參考譯文:

蔡抗字子直?考中進士,調任太平州推官。聽說父得病,棄官而去。逐漸提升為

睦親宅講書。英宗在宮?。橥踝樱r,很器重他,向安懿王(英宗的父親)請求,希

望能夠和他交游,每次見到蔡抗時,必定衣冠整肅完全合于禮制,兩人關系是師生也是

朋友。兩次升遷任太常博士,做秦州通判,任秘閣校理,他請求任蘇州知州。蘇州靠著

長江和太湖,民田苦于風潮之害,蔡抗修筑長堤,從州城連接到昆山,長八十里,百姓

因此得以修起堤堰,獲得非常大的便利。調任廣東轉運使。岑水冶銅場廢棄已久,官府

用空頭憑券向冶銅者支付,長時間不予償還(付現(xiàn)錢)。這些人無處獲取生活資本,聚

在一起而私下鑄銅錢。蔡抗把所欠券額全部償還,人們得到現(xiàn)錢就停止了私鑄。番禺每

年運鹽到英州、韶州,路途遙遠,出現(xiàn)很多侵吞盜竊、摻雜低劣的情況。蔡抗命令十條

船作為一組運輸,選擇兼職的官員主管,年末評出做得最好與最壞者,(因這一措施)

每年增加了十五萬貫錢的收入。英宗即位,征召他擔任三司判官。廣東距離京城遙遠,

不能馬上到京,英宗見到從南方來的人一定問及蔡抗。等到蔡抗入朝面見時,英宗告訴

他說:“你是我的老朋友,我對你寄以厚望,不要按照常規(guī)禮制自我疏遠?!币允佛^修

撰的身份(與人)一同主管諫院。當時朝廷正商議尊重安懿王的典禮之事,蔡抗引用禮

中為人繼子的道理,指明陳述懇切周至,淚流滿面,皇上也感動得哭了起來。都城發(fā)大

水,蔡抗請求入見,英宗迎接他詢問,蔡抗推究災異事件的原因,仍堅守前人的說法(“天

災出于人禍")來回答。大臣害怕他進諫,陳奏他為知制誥,升遷為龍圖閣直學士,出

任定州知州。英宗對他離去感到惋惜,說:“(你)只管去(赴任),(我)將召(你

回來)?!敝荼喎?,家室留在營中行為多不檢點,丈夫出守回來后就自首以求原

諒,蔡抗下令全部按照法律懲處,出守的士兵很感激。英宗患病,趕快任命蔡抗為太子

詹事,蔡抗未至京城而神宗即位,改任樞密直學士,出任秦州知州。經過朝廷,神宗見

到他,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說:“先帝病危,還沒有忘記你?!庇谑遣毯季腿デ刂莞?/p>

任了。秦州有關押羌族人質的場所,關押羌族一百多人質,從少年到老,關禁束縛,直

到死去,蔡抗把他們都釋放了,和他們約定出獄后不再擅自仇殺。不久有犯禁的,蔡抗

殺死他來示眾,再沒有違犯禁令的了。過了幾天,蔡抗夢見英宗召他說話,還像平時那

樣眷寵,他想告退又留下。醒后對家人講起,感恩想念而哭泣。等到英宗靈柩出發(fā)去墓

地的那天早上,他望著東方大哭,在便室中接見部屬官吏,突然得病死去,享年六十歲。

朝廷特地贈予禮部侍郎,皇上又想賜以謚號,吳奎說:“蔡抗因為舊恩,以雜學士追贈

官職,已超過了常規(guī)禮制?!庇谑亲髁T。

8~9.【答案】B、本詩使用了抑揚交替的手法,意在摹寫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也感嘆

時無人才以致諸葛亮壯志未酬的遺恨。全詩寫諸葛亮之威嚴、才智,為揚;寫蜀漢亡國、

關張殞命,為抑。運用抑揚交替的手法,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遺恨,以及作者懷才不遇的自

嘆。

【解析】I.(1)B.“在他的指揮之下,敵人最終投降歸順”錯誤,頷聯(lián)“終見降王走

傳車”是說“后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能力。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

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

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

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2.(2)本詩寫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贊頌,而是集中寫“恨”

字。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揚交替的手法。首聯(lián)說“猿鳥”畏其軍令,“風云”

護其藩籬,極寫其威嚴,一揚;頷聯(lián)卻言其徒有神智,終見劉禪投降,長途乘坐驛車,

被送往洛陽,蜀漢歸于敗亡,一抑;頸聯(lián)出句稱其才真無愧于管仲、樂毅,又一揚;對

句寫關羽、張飛無命早亡,失卻羽翼,又一抑。抑揚之間,似是“自相矛盾”,實則文

意連屬,一以貫之。以其威智,霸業(yè)理應可成,然而時無英主,結果社稷覆亡,一恨;

以其才略,出師理應告捷,然而時無良將,結果末捷身死,又一恨。末聯(lián)“他年錦里經

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說,昔日經過錦里諸葛武候廟時,吟哦諸葛亮的《梁父吟》,

猶覺遺恨無窮。而所謂“恨”,既是寫諸葛亮之“遺恨”,又是作者“隱然自喻”。以

一抑一揚的議論來表現(xiàn)“恨”的情懷,顯得特別宛轉有致。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題干中的答題方向,然后結合

詩歌進行解釋。

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

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

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第14頁,共18頁

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xiàn)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同時

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后面的注解。

譯文:

魚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風云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諸葛亮徒然在

這里揮筆運籌劃算,后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干。

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曾經吟誦了梁父吟

為他深表遺憾!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途經籌筆驛而作的詠懷古跡詩。在詩中詩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

情,并為他未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志愿而深感遺憾,同時對懦弱昏庸投降魏國的后主劉禪

加以貶斥。此詩同多數憑吊諸葛亮的作品一樣,頌其威名,欽其才智;同時借以寄托遺

恨,抒發(fā)感慨。不過此篇藝術手法上,議論以抑揚交替之法,襯托以賓主拱讓之法,用

事以虛實結合之法,別具一格。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痹O想較奇,把魚鳥、風云人格化,說他們畏懼

諸葛亮治軍的神明,在他死后還維護他生前的軍事設施,正面襯托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古典詩歌中,常有“眾賓拱主”之法。李商隱這首詩的首聯(lián),用的就是這種手法。誦此

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边@里沒有直接刻畫諸葛亮,只是通過魚鳥風云的狀態(tài)

來突出諸葛亮的善于治軍。魚鳥風云的狀態(tài)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諸葛亮引起的反應,這

些都作為“賓”,用以突出諸葛亮軍威這個“主”。這些作為賓的自然景物。是擬人化,

有某種特別的象征意義。猿鳥風云,作為籌筆驛的實景,還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使人

有肅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單純的氣氛描寫,而是化實為虛,實景虛用,以賓拱主,直接

突出“孔明風烈”這一主體。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庇猛搅?、終見,反跌一筆,深嘆像諸葛亮這樣

的杰出人物,終于不能挽回蜀國的敗亡。諸葛亮大揮神筆、運籌帷幄終是無用。不爭氣

的后主劉禪最終還是投降做了俘虜,被驛車押送到洛陽去了。后主劉禪是皇帝,這時坐

的卻是傳車,隱含諷刺之意。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分析蜀國的敗亡的原因.首先不忘肯定諸葛亮,

就他才比管樂來說,蜀國是可圖霸的;但關張命短,沒有大將,只靠諸葛亮一人之力,

是無所作為的。用事以古今成對,出句以古人比擬諸葛亮,對句實寫諸葛亮同時人關、

張,即以古對今,以虛對實,而且對得極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為諸葛亮“每自比

于管仲、樂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故以管仲、樂毅直指諸葛亮便是很自

然的事了,所以所謂“管樂”可以說雖“古”猶"今”,雖“虛”猶“實”,與關、張

對舉,可稱為“奇”,然而卻又不足為奇。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表示對諸葛亮的景仰。是說,昔日經過錦里諸

葛武侯廟時,吟哦諸葛亮的《梁父吟》,猶覺遺恨無窮。而所謂“恨”,既是寫諸葛亮

之“遺恨”,又是作者"隱然自喻"。以一抑一揚的議論來表現(xiàn)“恨”的情懷,顯得特

別宛轉有致。

這首詩把諸葛亮和他的事業(yè)放在尖銳復雜的環(huán)境中去考察,在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運動中去

認識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因此,波瀾起伏,跌宕生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

商人婦(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眠不覺曉,處處

聞啼鳥;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

殷勤為探看;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鷲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側重“識記”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平時

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此類題目要注意重點字

的寫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寫法。

11~13.【答案】B、C、①原句將陽光擬人化,寫出了魚鴨在陽光下晾曬的油潤感,表

達了作者對這--場景的喜愛。改句只是簡單的陳述了晾曬魚鴨這個行為。②原句用短句,

有強調作用,更口語化,顯得親切生動。

【解析】

1.【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平時要認真掌握常見的修辭手法,并明確其功

用特點。要判斷其在語境中是否使用正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上下文語句進行。

【解答】

①直接引語,引號內添加句號,改為一一俗話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p>

③“等等”和省略號表意重復,改為一一菠菜、包菜、黃心菜、芫荽、胡蘿卜、大蒜、

冬覺菜等等。

④并列成分作補語,之間用逗號,改為一一不驚天動地,卻把每一個日子點綴得不凝滯,

不呆板。

故選B。

2.【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要在平時對常見的修辭手法爛熟于心,對其功

用特點,使用后通常的表達效果比較熟練地掌握。

【解答】

對偶:“冰凍響,蘿卜長”“心底含了實在的念想,手里攥著綿韌的勁道”。

擬人:蘿卜堅決和嚴寒叫板,把自己往高處舉,往土里深掘,最后,身板被錘煉得結結

實實。

比喻:菠菜、包菜、黃心菜、芫荽、胡蘿卜、大蒜、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