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國甲卷高考歷史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1頁
2021全國甲卷高考歷史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2頁
2021全國甲卷高考歷史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3頁
2021全國甲卷高考歷史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4頁
2021全國甲卷高考歷史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66頁試卷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66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國甲卷)文綜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鬃觿t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A.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 B.迎合封建貴族政治訴求C.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 D.得到統(tǒng)治者的積極支持2.漢代,中央各部門長官與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屬官,曾一度出現“名公巨卿,以能致賢才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為重”的現象。能夠保障辟召制度有效運作的是A.分科考試選官制建立 B.監(jiān)察體系的改進C.郡國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舉制度的實施3.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弒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 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 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4.明代,在浙江桐鄉(xiāng)縣,地方官員若出身進士,當地的秀才就“不勝諂事”,若出身舉人,便隨意提出要求,“茍不如意,便加詞色犯之”。這現象反映出A.官員士紳之間關系緊張 B.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級決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響官員威望5.1861年,慈禧發(fā)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庇纱丝芍狝.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 D.傳統(tǒng)的外交體制被拋棄6.1921年2月,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時稱:“西方大工業(yè)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此所以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彼庠趶娬{A.社會革命不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B.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C.中國已經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D.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7.1931年~1934年中國鋼鐵業(yè)情況表單位:噸,根據如表可知,當時年份鐵砂產量鐵砂及生鐵輸出量鋼鐵消費量鋼鐵輸入量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A.中國民族工業(yè)失去發(fā)展空間 B.民族企業(yè)規(guī)模日益萎縮C.國民政府實業(yè)政策無甚成效 D.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落后8.1982年12月《人民日報》報道,浙江義烏某供銷社在改革后,改變了過去“上面來貨多少,下面供應多少”的狀況,主動深入農戶了解他們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情況,采購農民所需物資;許多職工還積極尋找經營門路,開拓新的市場。出現這一現象是由于A.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得以理順 B.經濟責任制逐步實行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D.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確立9.古希臘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寫道,雅典某陪審員對他兒子說: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盜竊過公款的溫柔的手”遞給他,并向他鞠躬:經過這么一懇求,他的火氣也就消了,隨即進入法庭。這可以用于說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審判不能體現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趨于完善C.直接民主無法確保正義 D.公民法注重調解經濟糾紛10.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當時在巴黎的俄國革命者拉甫羅夫說:這次革命“與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領導者都是“無名的人”“法國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這些普通人卻輕而易舉地做成了。據此可知,巴黎公社A.建立了穩(wěn)固的工農聯盟 B.廢除了君主專制制度C.體現工人政權鮮明特征 D.深受俄國革命的影響11.蘇俄國內戰(zhàn)爭時期,在察里津和卡盧加一帶,當地蘇維埃政權沒有禁止糧食的自由貿易,而是向販糧者征稅,用于支援戰(zhàn)爭和救濟饑民。這一史實可用來說明,當時蘇俄A.糧食短缺問題得到解決 B.自由貿易成為經濟活動常態(tài)C.戰(zhàn)時經濟措施存在弊端 D.糧食稅已經代替余糧收集制12.1930~1931年,紐約市兒童餐廳提供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戰(zhàn)爭而暢銷的香煙產量再次劇增,許多穿著整潔西裝的商販在街頭兜售蘋果,也成為城市一景。這反映出,當時美國A.經濟危機持續(xù)加深 B.社會矛盾趨于緩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經確立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美國制定了嚴格管制對華貿易的政策。盡管英國也要“防止共產主義的擴張”,但由于香港是東亞的轉口貿易中心,英國不愿對除軍火外的其他物資實行嚴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國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實行全面禁運。在美國一再施壓下,英國同意對戰(zhàn)略物資實行有選擇的禁運。中美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包括英國在內的盟國要求放松對華貿易管制,但美國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爾政府任內一直保持下來。——摘編自陶文釗等《中美關系史》材料二

1955年,對外貿易部部長講道,五年多來,我們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貫徹了和繼續(xù)貫徹著下列基本政策:進口與出口政策必須貫徹發(fā)展生產促進國家工業(yè)化的原則;穩(wěn)步發(fā)展同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貿易,同時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采取爭取利用與斗爭、分化相結合的策略,積極開展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加強國營對外貿易企業(yè),實行對私營進出口商的社會主義改造?!幾浴吨腥A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材料三

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單位:億元,19501952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4195519561957進出口國別總額合計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其中:蘇聯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亞非及西方國家其中:西方國家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14.871.597.085.017.429.6911.37——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50年代前期美英對華貿易政策存在異、同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特征。(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衛(wèi)所,明代常備軍軍事組織。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設衛(wèi)所,屯駐軍隊,若干府劃為一個防區(qū)設衛(wèi),衛(wèi)下設所。衛(wèi)所集中分布區(qū)域與明代的政治、經濟、國防等有密切關系。根據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在答題卡的地圖中標示出明代衛(wèi)所集中分布的區(qū)域,并說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標示出明代衛(wèi)所的一個集中分布區(qū)域;在答題卡的地圖中用斜線///////明確標示,理由準確充分,表述清晰。)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內容。北魏前期,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廣設軍鎮(zhèn),相當于州,鎮(zhèn)下置戍,相當于郡,對所在地區(qū)實行軍事控制。上孝文帝為推行均田制、三長制,下令將全國分為38州,除北方邊境地區(qū)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鎮(zhèn)、戍,改為州、郡、縣,地方管理回歸漢晉體制。孝文帝還將州、郡、縣依所管地區(qū)大小、民戶多少等,各分為上、中、下三等,各等級地方長官的品級不同,其下所設屬員多少也有相應的差別,規(guī)定地方長官“依戶給俸”,即據民戶多少確定俸祿;又將州刺史帶將軍號的辦法推而廣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將軍號,將軍府僚屬納入吏部管理,實際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務,這為隋朝時將地方官吏全部納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礎?!耙缿艚o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機構分為三等九級,直到唐代一直沒有改變?!獡段簳返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義。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80年9月,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聯合國安理會呼吁停戰(zhàn),和平解決爭端。1982,年7月,安理會敦促交戰(zhàn)雙方?;鸪奋姡⑴汕灿^察團進行監(jiān)督。1983年5月,聯合國派特派團訪問兩伊境內遭受軍事攻擊的平民區(qū);1984年3月,又派出調查團前往調查是否使用化學武器,再次呼吁?;?;6月,安理會譴責了對來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擊。在戰(zhàn)爭期間,美蘇等國向兩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區(qū)事務。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稹⒊奋?、交換戰(zhàn)俘及和平解決沖突,并決定首次引用聯合國憲章第39、40條的規(guī)定,即如.有一方拒絕執(zhí)行,安理會將“開會審議確保決議獲得遵守的進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壓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正式?;?,長達8年的兩伊戰(zhàn)爭結束。——摘編自彭樹智主編《中東國家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聯合國安理會通過598號決議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聯合國在調停兩伊戰(zhàn)爭中的作用。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tǒng)胡薩克時講道:“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拿中國來說,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面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在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時指出:“中國必須發(fā)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薄獡多囆∑轿倪x》(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1978年相比,鄧小平在1988年對科學技術的論述有何新內容,并說明其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鄧小平對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貢獻。答案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77頁答案第=page77頁,共=sectionpages77頁1.A【詳解】材料中的老子認為禮的出現是社會偏離了大道、仁義等道德觀念逐步失敗的產物,而孔子則認為禮是調和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盡管對禮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觀點的出發(fā)點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對西周禮樂制度的反思,只是一個贊同,一個批評而已,故選A;老子對禮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的主張并未迎合封建貴族的政治訴求,排除B;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主張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會當中去,C項不是老子的訴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時期,他們都主張退回到以前的社會當中去,故他們的主張并未得到統(tǒng)治者的積極支持,排除D。2.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辟召制度是察舉制的補充,選拔了大量真才實學之人,其運作是辟主根據民間呼聲或自己的見聞,使出身草野沒有機會入仕之人進入統(tǒng)治階層。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門長官與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屬官”,要保證其有效運作并加強中央的控制,這就需要監(jiān)察體系的改進,故B正確;分科考試選官制指的是科舉制,故A錯誤;郡國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沒有必然聯系,故C錯誤;察舉制度和辟召制度是兩種不同的選官制度,故D錯誤。3.B【詳解】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當時的理學家反對當時社會盛行的婚姻論財的做法,試圖維護維護原有的宗族倫理綱常,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故選B;材料顯示當時的理學家仍非常重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學家的這些主張試圖維護原有的封建倫理觀念,這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求,而非背離,排除C;由材料可知,當時的理學家是主張維護原有的婚姻習俗的,他們是反對婚姻習俗發(fā)生變革的,排除D。4.D【詳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對出身進士的地方官員“不勝諂事”,對出身舉人的地方官員則隨意提出要求。這實質上反映出進士的功名比舉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官員士紳之間關系緊張,故A錯誤;材料沒有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錯誤;出身等級不可能決定行政能力,故C說法錯誤。5.A【詳解】1861年,慈禧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說明慈禧主張和英法議和;“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存政府”說明英國有勾結清政府的意圖。由此可知,當時的太平天國將面臨中外聯合勾結的嚴峻形勢,故A正確;《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頑固派地位得到加強,故C錯誤;材料沒有外交體制變化的信息,故D錯誤。6.C【詳解】由材料“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可知,蔡和森認為無產階級革命易發(fā)生于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而中國也和農業(yè)國俄羅斯一樣,是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因此已經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故選C;蔡和森只是強調無產階級革命更容易發(fā)生于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其不并沒有完全否定社會革命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可能,排除A;英美法等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不等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B項屬于過度解讀,排除;材料沒有提及革命道路的問題,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7.D【詳解】根據材料1931年-1934年,中國鐵砂產量逐年增加,鐵砂及生鐵輸出量整體呈增長趨勢,鋼鐵消費量總體趨勢呈下降趨勢,鋼鐵輸入量呈上升趨勢,綜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國出口鐵砂和生鐵較多,對鐵的加工能力不足,鋼鐵進口多,重工業(yè)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故可知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落后,故D正確;材料只涉及鋼鐵行業(yè),并不能代表民族工業(yè),故A錯誤;通過材料無法判斷民族企業(yè)的規(guī)模,故B錯誤;材料與實業(yè)政策無關,故C錯誤。8.B【詳解】由材料“1982年……浙江義烏某供銷社在改革后……主動深入農戶了解他們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情況,采購農民所需物資”并結合所學可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濟責任制的逐步實行調動了企業(y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故選B;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還未完全理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90年代的南方談話就是例證,排除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20世紀90年代才提出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目標,80年代不可能已經確立了現代企業(yè)制度,排除D。9.C【詳解】由材料“‘就有人把盜竊過公款的溫柔的手’遞給他……經過這么一懇求,他的火氣也就消了,隨即進入法庭”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導致權力的濫用和無用,這無法確保司法的正義,故選C;陪審法庭的陪審員是從公民中選出來的,這就代表了民意對司法審判的參與,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強調的是民主政治的缺陷,而非其完善,排除B;材料沒有顯示法律的具體內容,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10.C【詳解】由材料“革命領導者都是‘無名的人’……這些普通人卻輕而易舉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眾與政權的聯系,它是代表普通大眾的新政權,這體現了工人政權鮮明特征,故選C;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穩(wěn)固的工農聯盟,所以它很快就失敗了,排除A;法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大革命時期就已被廢除,這不是巴黎公社對歷史的貢獻,排除B;俄國革命20世紀才發(fā)生,故D項說法無從談起,排除。11.C【詳解】由材料“蘇俄國內戰(zhàn)爭時期……當地蘇維埃政權沒有禁止糧食的自由貿易,而是向販糧者征稅”可知,戰(zhàn)時經濟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應的變通,故選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盧加一帶蘇維埃政權的做法變通,沒有提及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國內戰(zhàn)爭時期,蘇俄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其在國家層面取消了自由貿易,故自由貿易不可能成為當時經濟活動的常態(tài),排除B;糧食稅完全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做法發(fā)生于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推行的新經濟政策中,D項說法不符史實,排除。12.A【詳解】材料信息“1930~1931年”說明這是經濟危機期間,“紐約市兒童餐廳提供的廉價午餐數量猛增”說明紐約市民眾生活水平下降,“因戰(zhàn)爭而暢銷的香煙產量再次劇增”說明吸煙者尋找昂貴雪茄的替代品,“許多穿著整潔西裝的商販在街頭兜售蘋果”說明失業(yè)擴展到白領階層。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現象反映出,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在持續(xù)加深,故A正確;材料沒有社會矛盾趨于緩和的信息,故B錯誤;新政開始于1933年,故C錯誤;福利制度在羅斯福新政以后逐步確立,故D錯誤。13.(1)同的原因:冷戰(zhàn)的局勢,意識形態(tài)一致,朝鮮戰(zhàn)爭的影響。異的原因:美國實力強大,企圖稱霸世界;英國實力削弱,香港是東亞貿易中心,全面禁運損害英國利益;中國的態(tài)度與策略。(2)進出口總額增加較快;以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為主,其中以蘇聯為主體;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經歷低谷后又逐漸增加,但所占比例較低。(3)體現了黨的正確領導;逐步建立了適應國內經濟建設需要的對外經貿體制;促進了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符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體現了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驹斀狻浚?)同的原因:由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英國也要‘防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包括英國在內的盟國要求放松對華貿易管制”并結合所學可從冷戰(zhàn)局勢、意識形態(tài)沖突、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等因素進行分析。異的原因:由材料“由于香港是東亞的轉口貿易中心,英國不愿對除軍火外的其他物資實行嚴格控制……在美國一再施壓下”并結合所學可知,雙方之所以存在差異,是因為二戰(zhàn)后,美國實力強大,企圖稱霸世界,而英國則實力削弱,加之香港是東亞貿易中心,全面禁運損害英國利益;由材料“同時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采取爭取利用與斗爭、分化相結合的策略,積極開展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可知,雙方之所以存在差異,與中國方面的態(tài)度與策略相關。(2)特征:由表格“進出口國別總額合計”一欄中的數據變化可知,這一時期中國進出口的總額增加較快;由表格“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一欄中的數據可知,這一時期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對象以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為主,其中以蘇聯為主體;由表格“亞非及西方國家”一欄中的數據變化可知,這一時期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經歷低谷后又逐漸增加,但所占比例始終較低。(3)評價:由材料“我們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貫徹了和繼續(xù)貫徹著下列基本政策”可知,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體現了黨的正確領導;由材料中“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可知,那是的中國逐步建立了適應國內經濟建設需要的對外經貿體制;由材料“加強國營對外貿易企業(yè),實行對私營進出口商的社會主義改造”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外貿政策促進了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由材料“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采取爭取利用與斗爭、分化相結合的策略,積極開展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外貿政策符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其體現了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14.衛(wèi)所分布集中的區(qū)域主要有四類:都城、元朝殘余勢力附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和遭受外來侵略的邊疆地區(qū)。一類:明朝的都城附近。兩個都城中的一個(南京或者北京)附近。理由:是皇宮所在地,也是政治經濟中心,當然也是國防要地;二類:北部與蒙古族交界地帶(大約長城一帶),應該是對付元朝殘余勢力的要害地帶。理由:明朝是滅亡了元朝(蒙古政權)才建立的,設立衛(wèi)所有利于保護北部邊境安全;保護我國的農耕經濟;三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如東北、西北、西南和東南區(qū)域。理由: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控制,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會設置集中分布的衛(wèi)所;四類:容易遭到外來侵略的地區(qū),比如東南沿海地區(qū)。理由:這是是我國的經濟重心所在,也是明朝曾遭受過倭寇的侵擾,為了維護國家主權、保衛(wèi)國防安全,會設立集中分布的衛(wèi)所。【詳解】這一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考生要明確什么是衛(wèi)所,這從題中所給的文字材料“衛(wèi)所,明代常備軍軍事組織。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設衛(wèi)所,屯駐軍隊,若干府劃為一個防區(qū)設衛(wèi),衛(wèi)下設所”可以獲得,明確衛(wèi)所實際上是軍事組織,衛(wèi)和所分別是上下兩級防區(qū),布置在要害地帶。然后,考生需要結合題目所給的信息來畫出一處衛(wèi)所集中分布區(qū)域。所畫區(qū)域應該符合題干中要求的“要害地方”、“衛(wèi)所集中分布區(qū)城與明代的政治、經濟、國防等有密切關系”。最后,就自己所畫的衛(wèi)所集中分布區(qū)域說明理由,注意表述符合明朝史實,且與題目所涉及到的“要害地方”、“衛(wèi)所集中分布區(qū)城與明代的政治、經濟、國防等有密切關系”相關就可以。15.(1)改鎮(zhèn)、戍為州、郡、縣,由軍事管控變?yōu)檎P姓芾?;地方行政機構分等級,據民戶多少給予俸祿;中央對地方官吏加強管理;改宗主督護制為三長制。(2)實現了統(tǒng)一的行政管理,推動了北魏政權的轉型;使均田制得以順利推行,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發(fā)展;有利于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影響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驹斀狻浚?)“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信息“北魏前期,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廣設軍鎮(zhèn),相當于州,鎮(zhèn)下置戍,相當于郡,對所在地區(qū)實行軍事控制……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鎮(zhèn)、戍,改為州、郡、縣,地方管理回歸漢晉體制”得出:改鎮(zhèn)、戍為州、郡、縣,由軍事管控變?yōu)檎P姓芾?;由材料信息“孝文帝還將州、郡、縣依所管地區(qū)大小、民戶多少等,各分為上、中、下三等……即據民戶多少確定俸祿”得出:地方行政機構分等級,據民戶多少給予俸祿;由材料信息“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將軍號,將軍府僚屬納入吏部管理,實際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務”得出:中央對地方官吏加強管理;由材料信息“上孝文帝為推行均田制、三長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改宗主督護制為三長制。(2)“意義”,根據材料信息“上孝文帝為推行均田制、三長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順利推行,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鎮(zhèn)、戍,改為州、郡、縣,地方管理回歸漢晉體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實現了統(tǒng)一的行政管理,推動了北魏政權的轉型;由材料信息“規(guī)定地方長官‘依戶給俸’,即據民戶多少確定俸祿;又將州刺史帶將軍號的辦法推而廣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將軍號,將軍府僚屬納入吏部管理,實際管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