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審美特征-1_第1頁
藏族舞蹈審美特征-1_第2頁
藏族舞蹈審美特征-1_第3頁
藏族舞蹈審美特征-1_第4頁
藏族舞蹈審美特征-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藏族舞蹈審美特征一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并成為人類歷史開展中不行缺少的一門最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一。同樣,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養(yǎng)和審美抱負的根底上,伴隨著藏民族的形成開展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審美內容。

探討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我們首先要搞清晰歷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藝術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傳統(tǒng)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學〞中把舞蹈歸于“工巧明〞〔即工藝學〕,這就說明舞蹈藝術在理論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圍之內,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論依據(jù)的藝術形式之一。在西藏歷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僅配有文字記錄的“舞譜〞,還用“線〞記錄著“舞曲〞;“卡爾〞舞蹈的音樂“藏文古譜〞流傳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間歌謠中傳唱著眾多的有關“說舞蹈〞方面的歌謠。在眾多舞蹈論述中,什么是舞蹈、形體運用以及“舞蹈藝技九〞等舞蹈理論是古代論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論局部。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學問總匯?〔M〕,中冊290頁〔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p>

關于“舞蹈的各種動作姿勢是人體塑造的精彩工藝之一〞這一論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體所做出的各種動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態(tài)的“精彩工藝〞。恰恰是這一活生生的“工藝〞,表現(xiàn)著當時當?shù)厝说乃枷肭楦?。古人能把審美對象的表現(xiàn)手段論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證明白當時舞蹈藝術在人們生活中占據(jù)的地位,以及人們對舞蹈藝術的熟識高度。同時“舞蹈藝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醫(yī)典藍流璃注解?〔Z〕,第130頁,木刻板〔藏文〕。〕中簡潔透徹地說明舞蹈是用人體的“形〞,動作語言的“聲〞、舞動的“情〞表現(xiàn)生活和情感。如:“美麗、英姿、丑態(tài)〞都借助人的各種生動的形態(tài)來表現(xiàn);又猶如說話一樣用人體把“兇狠、嬉笑、〞表演的活敏捷現(xiàn);同樣用人體把“悲憫、生氣、和藹〞等內心情感表現(xiàn)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從以上“舞蹈藝技九〞的觀點中不難看出舞蹈以升華到藝術高度來表現(xiàn)人的思想情感?!靶?、聲、情〞和諧運用到舞蹈中,更進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學特色。

同樣,隨著社會的進步,種類繁多的藏族民間舞蹈,也由起初的簡潔仿照、無意識的自娛性漸漸開展成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一門藝術。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認為西藏古代的“舞蹈藝技九〞是古印度“樂舞論〞中婆羅多牟尼論述的,與藏族舞蹈無關。對此,經筆者查閱有關資料考證,在藏族歷史上,人們在汲取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汲取了不少相關的藝術理論和技法。“波羅多牟尼在論述‘拉斯’時只提出了八種,后經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種。這九種‘拉斯’主要作為卡達卡利舞演員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訓練之用〞〔注:于海燕:?東方舞苑花絮?〔M〕,第180頁,世界學問出版社,1985年。〕,這與藏文古籍“舞蹈藝技九〞中論述的內容相重合的只有“生氣、、英武〞三種,其余六種那么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沒有提到“形、聲、情〞和諧運用于舞蹈藝術中的觀點。這就有力地證明藏族先人在汲取外來文化時特別重視與外鄉(xiāng)的審美意識相結合,以民族審美需要和創(chuàng)新精神制造了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都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制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備肯定審美特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舞蹈藝術是每個民族開創(chuàng)時間最早,歷史連續(xù)時間最長,流傳范圍最廣,最能直接表現(xiàn)情感的一門藝術,也是每個民族歷史開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的一門藝術。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的人們,當聽到他們最熟識的音樂或舞步聲時,都會情不自禁產生興奮心情,并傳達給身體各部位、各關節(jié),隨著舞律的變化,身體便自然舞動起來。這就是這個群體審美意識的一種本能的詳細表現(xiàn)。由于每個民族所處地理環(huán)境、政治歷史、、民俗民風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風格,如不同地區(qū)舞蹈,動作的力度、軟度、開度、幅度和舞律的差異,有的民族舞蹈動作的重點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動作較??;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動作較為豐富,而下身動作較少;有的地區(qū)舞蹈以大動為美,有的地區(qū)那么以含蓄舞動為美。正是諸多舞蹈風格中隱藏著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特征。

“審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諸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能動的反映,一般通稱之為‘美感’〞〔注:王朝聞:?美學概論?〔M〕,第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场C栏兄邪鴮徝酪庾R活動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如審美趣味、審美力量、審美觀念、審美抱負、審美感受等等,同時還包含觀賞活動或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特別的審美心理現(xiàn)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歷史上已形成了比擬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體系,但這一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開展進步、人們審美力量的提高,在不斷完善和開展。舞蹈理論與舞蹈美學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論是解決什么是舞蹈,怎樣舞蹈的問題,而舞蹈美學那么解決舞蹈的身韻、姿勢、動作、節(jié)奏和如何表達情感、體會美感的問題。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審美特征,但是由于人們居住的地理氣候差異、方言差異、服飾差異、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眾多民族民間舞蹈;有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卡爾歌舞;也有專為儀式效勞的羌姆舞,以及眾多門派的藏戲舞蹈。以上舞種雖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根本身韻、動作、姿勢和技巧卻很相近,音樂的根本曲式結構和節(jié)奏風格比擬相仿;在服飾方面除寬、肥、瘦及顏色的區(qū)分外,樣式也根本相同;另外,它們以圓圈舞為主的跳法也很相像。因此,相像或相近的身韻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學特征的“根〞,是相對穩(wěn)定的審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門?〔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骋粫邪选拔璧杆嚰季浓曌兂蔀椤霸姼鑼懽骶浓暔?,要跳“高山不行動搖的舞〞,跳起來的“卓舞的節(jié)奏快如夜空的閃電〞。這就像薩班貢嗄堅參的書中所述〔注:薩典貢嗄堅贊:?樂論?〔M〕,第10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常骸叭藗兪釆y裝扮,人們歌舞歡暢,那里沒有哀痛,神圣的音樂至高無上〞。這就是藏民族對唱舞的共同審美意識的表達,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還與地域、時間、年齡、男女等不同對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潑有力、熱忱高雅、嚴厲靈敏,具有深厚的純農區(qū)和城鎮(zhèn)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瀟灑,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靈活、多變,充分呈現(xiàn)著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區(qū)的舞蹈,有著高雅穩(wěn)健的舞步、美麗自如的舞姿,充分表達著古象雄文化的韻味;而藏東康巴人的舞蹈,威猛粗暴、豪放瀟灑、強健雄姿,充分呈現(xiàn)著康巴人的氣質特征。

關于藏族舞蹈的形態(tài)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記載外,在民間歌謠中也有很多記述。如?中國歌謠集西藏卷“翻開歌門〞?章節(jié)中就記錄了大量的傳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謠。從中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