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識梳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_第1頁
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識梳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_第2頁
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識梳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_第3頁
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識梳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_第4頁
2023年高考語文總復習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識梳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選擇性必修下冊文言文

《氓》《離騷(節(jié)選)》《.孔雀東南飛并序》《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

去來兮辭并序》

《*種樹郭橐駝傳》《.石鐘山記》

?氓二

一、通假字

1.無食桑其(“”同“”,)

2.猶可說也—“同"______”,—_)

3.隰則有泮—“同"______“,—_)

答案:1.無毋不要2.說脫擺脫、脫身3.泮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表示另提一事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古義:今義:認為

答案:1.到了2.把……作為

三、一詞多義

1.將

(1)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⑵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陳涉世家》)()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4)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言

(1)載笑載言()

⑵體無咎言()

⑶言既遂矣()

(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鴻門宴》)()

答案:1.(1)愿,請(2)將領(lǐng)(3)持(4)率領(lǐng)2.(1)說(2)言論(3)助詞,無實義(4)

流言

四、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彼境垣,以望復關(guān)。()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并不是真的來換絲,到我這里來商量(婚事)。2.省略句登上那殘破的墻,

遙望那復關(guān)。3.賓語前置請你不要生氣,就把秋天定為我們的婚期吧。

教師昔用?六、將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氓》中,以桑口十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

是:,o

2.《氓》中,本詩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時也寫出女子溫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

是:,O

3.《氓》中,表現(xiàn)女子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xiàn)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

是:,!

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jié)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

是:,O

5.《氓》中,女子對愛情態(tài)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xiàn)的

語句是:,。

答案:1.桑之落矣其黃而隕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淇則有

岸隰則有泮5.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教師專用?七、文化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

前6世紀)500多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

代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xiàn)實主義的《詩

經(jīng)》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2.風、雅、頌:《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帮L”指“十五國風”,屬于各

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十五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

(王畿地區(qū))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

“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賦、比、興:《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百x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

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

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離騷(節(jié)選)

一、通假字

1.扈江離與辟芷兮(“”同“,,)

2.來吾道夫先路(“”同“,,)

3.低i規(guī)矩而改錯(“”同“,,)

4.何方圜之能周兮(“”同“,,)

5.伏清白以死直兮(“”同“,,)

,,

6.芳菲菲其彌章("—”同“,__—)

答案:1.辟僻僻靜、幽靜2.道導引導3.錯措舉措4.圜圓周,合5.伏

服保持6.章彰明顯,顯著

二、古今異義

1.春與秋其代序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指代替序言或引言的文章

2.怨靈修之凈落兮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形容廣闊或壯大

3.固時俗之工巧兮

古義:今義:細致,精巧

4.他j規(guī)矩而改惜

古義:今義:改正錯誤

5.吾獨方年乎此時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生活貧窮,經(jīng)濟困難

答案:1.時序更替2.荒唐3.善于取巧4.改變措施5.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的意思

三、一詞多義

(1)皇覽揆余初度兮()

⑵何不改此度()

⑶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⑷眾里尋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5)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并序》)()

(6)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

(7)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過秦論》)()

答案:⑴動詞,誕生⑵名詞,法度、準則⑶動詞,越過(4)量詞,回,次(5)動詞,過

(6)動詞,創(chuàng)作(7)動詞,衡量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名余日正則兮()

2.字余曰靈均()

3.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4.朝塞毗之木蘭兮()

5.夕攬洲之宿莽()

6.不撫壯而棄穢兮()

7.余雖好修娉以機罩兮____()

8.屈心而抑志兮()

9.伏清白以死直兮()

10.高余冠之岌岌兮()

答案:1.名詞作動詞給……起名2.名詞作動詞給……取表字3.形容詞作名詞美德

4.名詞作狀語在早晨5.名詞作狀語在黃昏6.形容詞作名詞穢惡的東西7.名詞用

作動詞約束、束縛8.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屈;使……抑9.為動用法為……而伏;

為……而死10.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高

五、判斷下列文言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肇錫余以嘉名。()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紉秋蘭以為佩。()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年歲之不吾與。()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雖好修娉以機羈兮,騫朝淬而夕替。()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吾知其亦己兮,茍余情其信芳。()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狀語后置一出生就賜給我美名。

2.省略句將秋天的蘭花連綴起來做成佩飾。

3.賓語前置心憂歲月不等待我。

4.被動句我雖然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可)早上進諫晚上即遭貶黜。

5.省略句和被動句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納而又遭受指責,退下來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

服。

6.賓語前置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7.定語后置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長我長長的佩帶。

8.被動句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會因為受到懲罰而停止(愛美好,從正

道)?

教師專用4將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

是:,O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可是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

3.《離騷》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白

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作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

是:,O

5.《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

是:,o

6.《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賢,寧死

不失正義)的兩句是:,O

答案: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余雖好修娉以機羈兮騫朝諦而夕替3.亦余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4.既替余以蕙緩兮又申之以攬苣5.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逐謂余以善淫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文化常識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取“天下皆朕、皇權(quán)獨尊”之義,“朕”成為皇帝

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

*孔雀東南飛并序

一、通假字

1.箱簾六七十(""同"",)

2.蒲葦紉如絲("”同"",)

3.謂言無誓違("_______”同"______",______)

4.摧藏馬悲哀("”同"",)

答案:1.簾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2.紉韌堅韌3.誓愆過失4.藏臟臟腑

二、古今異義

L本自無教訓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從錯誤、失敗中取得知識

2.處分適兄意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做出處罰決定

3.便利此月內(nèi)

古義:今義:方便

4.葉葉相用避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各種運輸往來和郵遞通訊事業(yè)總稱

答案:1.教誨訓導2.處理、處置3.適合4.連接

三、一詞多義

1.相

⑴相見常日稀()

⑵兒己薄祿相()

⑶誓不相隔卿()

(4)及時相遣歸()

⑸好自相扶將()

(6)還必相迎取()

(7)會不相從許()

(8)躡履相逢迎()

⑼登即相許和()

(10)不得便相許()

2.自

(1)自名秦羅敷()

⑵我自不驅(qū)卿()

⑶蕨蕤自生光()

(4)物物各自異()

⑸本自無教訓()

(6)好自相扶將()

⑺自可斷來信()

(8)自名為鴛鴦()

3.見

⑴相見常日稀()

⑵君既若見錄()

(3)漸見愁煎迫()

4.適

(1)始適還家門()

⑵處分適兄意()

(3)適得府君書()

⑷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

5.令

(1)縣令遣媒來()

⑵便言多令才()

(3)莫令事不舉()

(4)令母在后單()

6.作

⑴晝夜勤作息()

⑵君當作磐石()

(3)何不作衣裳()

(4)故作不良計()

答案:1.(1)互相,表示雙方互相對待的關(guān)系(2)相貌,命相(3)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

作,是偏指一方,不譯(4)“我”,偏指一方,指蘭芝(5)“老人家”,偏指一方,指焦母(6)

“你”,偏指一方,指蘭芝(7)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8)“他”,偏指一方,

指仲卿(9)“她”,偏指一方,指媒人(10)“你”,偏指一方,指媒人

2.⑴其⑵本⑶自然⑷助詞,無義,或“有”⑸就,是⑹助詞,“好自”即好好

地⑺副詞,即(8)其

3.(1)看見(2)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3)被,介詞

4.(1)出嫁(2)順從、依照(3)剛才(4)適應(yīng),順應(yīng)

5.(1)官名(2)美好(3)使、讓(4)使、讓

6.(1)勞作,名詞(2)做,成為,動詞(3)制造,制作,動詞(4)做出,動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孔雀未南飛____________()

2.手小掩口啼___________()

3.晚成單羅衫()

4.卿當目勝貴()

5.槌床便大怒()

6.交廣市鞋珍()

7.自名秦羅敷()

8.佳宦于臺閣()

9.頭上玳瑁為()

10.逆以煎我懷()

11.足以手汝身()

12.千萬不復全()

答案:1.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南2.名詞作狀語用手巾3.名詞作狀語在晚上4.名

詞作狀語一天天地5.名詞作動詞拍擊6.名詞作動詞買、購進7.名詞作動詞命

名8.名詞作動詞任官9.名詞作動詞發(fā)光10.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像受煎熬一

樣1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享受榮華12.形容詞作動詞保全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汝是大家子。()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為織作遲。()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仲卿母所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日被驅(qū)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漸見愁煎迫。()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言復來還!()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誓天不相負!()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君既若見錄。()

翻譯:

9.亦自縊于庭樹。()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仕宦于臺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是”表示判斷你是大戶人家的子弟。2.判斷句,“非為”表否定判斷不

是我紡織緩慢行動松弛。3.被動句,“為……所……”,表示被動被仲卿的母親驅(qū)趕回娘

家。4.被動句,以“被”為標志但今天還是要被驅(qū)趕。5.被動句,以“見”為標志漸

漸地被憂愁煎迫。6.賓語前置,“何言”即“言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提至動詞前還

說什么再回來的話呢!7.賓語前置,“相”偏指“你”,作“負”的賓語我向天發(fā)誓永遠不

會辜負你!8.賓語前置,“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見錄”即“記著我”你

既然如此記著我。9.狀語后置,介賓短語“于庭樹”應(yīng)置于動詞“縊”前也自己在庭院中

的樹上吊死。10.狀語后置,介賓短語“于臺閣”應(yīng)置于動詞“仕宦”前在大的官府任職。

教師專用?

i.古今時間對照

古名更次現(xiàn)在時間

黃昏一更19:00-21:00

人定二更21:00-23:00

夜半三更23:00-01:00

雞鳴四更01:00-03:00

平旦五更03:00-05:00

2.古今年齡對照

成年:男20歲,弱冠;女15歲,及笄。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命:50歲?;祝?0歲。古

稀:70歲。耄耋:80-90歲。期頤:100歲。

3.中國古代傳統(tǒng)節(jié)日

⑴元日:正月初一

⑵人日:正月初七,例如:“人日題詩寄草堂?!?/p>

(3)燈節(jié)(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正月十五,例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p>

⑷社日:春分前后,農(nóng)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例如:“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p>

(5)寒食:清明前一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6)端午: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

(7)七夕(乞巧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初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用針作各種游戲。

(8)中秋:八月十五。

(9)重陽節(jié):九月初九。

(10)除夕: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陳情表二

一、古今異義

1.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④表示程度極深,不得了

2.臣欲奉詔舂觸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車、馬等)很快地跑

3.欲茍順私情,則由訴不許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

4.臣之卒苛,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①身心勞苦;②客套話,用于求人做事

5.至于成立

古義:今義:程度副詞

6.至于感文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組織、機構(gòu))創(chuàng)立

7.豈敢尊恒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在一個地方來回走;逗留

答案:1.不會走路。這里形容柔弱2.快速上路,馬上進京3.申訴(苦衷)4.辛酸悲苦5.

到6.成人自立7.猶疑不決的樣子

二、一詞多義

1.少

⑴臣少多疾?。ǎ?/p>

⑵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師說》)()

(4)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終

⑴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⑵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⑶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六國論》)()

⑷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5)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3.報

(1)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⑵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并序》)()

⑶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過秦論》)()

(4)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答案:1.⑴年輕,年紀小⑵少頃,一會兒⑶年輕人,青年(4)缺少,短少

2.⑴終了,結(jié)束⑵全,整⑶終究,終歸(4)死(5)自始至終

3.⑴報答(2)“報”同“赴”到……去,前往⑶報仇⑷答復、報告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臣少多疾灑()

2.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3.沐浴消化_______.()

4.猥以微蟆一()

5.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6.凡在故考_______.()

7.且臣少仕偽朝()

8.歷職郎署_______()

9.但以劉日薄西山()

10.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匹()

11.則劉病日箏()

答案:1.名詞作動詞得病2.名詞作狀語在家里3.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教化4.形

容詞作名詞卑微低賤的身份5.名詞作狀語向上6.形容詞作名詞元老,舊臣7.名

詞作動詞做官8.名詞作動詞任職9.名詞作狀語像太陽10.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11.形容詞作動詞病重

四、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臣亡國賤俘。()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狀語后置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的墜落還要急。

2.被動句想暫時遷就自己的私情,向上申訴不被許可。

3.判斷句我現(xiàn)在是卑賤的亡國的俘虜。

4.固定結(jié)構(gòu)(無以:沒有……的辦法,不能)我沒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不

能安度剩下的歲月。

5.判斷句我的辛酸悲苦,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6.省略句到了晉朝建立,我受到晉朝清明教化的潤澤。

五、語句翻譯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因為命運坎坷,小時候就遭遇不幸之事。剛出生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棄我而死去。

(采分點:以、夙、閔、見背)

2.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采分點:期功)

教師專用@

1.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指優(yōu)秀人才。隋代開始舉行科舉制,設(shè)秀才科,

唐初設(shè)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宋代把士子和應(yīng)舉者統(tǒng)稱為秀才。明清時期,秀才也指府、州、

縣學生員。

2.除:授予官職。

【資料鏈接】

古代社會中表示授予官職的常用語

薦、舉: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舉薦,任以官職。

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拜:授予官職。

授:給予官職。

起:重新起用,任以官職。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進:推薦;出來做官。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察:考察和推薦。

簡:任命,選拔。

3.東宮:古代漢族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宮東部,可稱東宮,后多為太子住處,常代指太子。

4.洗馬: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掌圖籍。太子出行則為先驅(qū)。

?*項脊軒志?」

一、古今異義

1.室僅方?文

古義:今義:寺院的住持

2.彳豐住而是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表示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jīng)常發(fā)生

答案:1.一丈見方2.到處

二、一詞多義

1.是

⑴往往而是()

(2)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并序》)()

(3)同是天涯淪落人(《琵琶行并序》)()

(4)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答司馬諫議書》)()

(5)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6)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與妻書》)()

2.號

⑴令人長號不自禁()

(2)八月秋高風怒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答案:1.(1)這樣(2)對,正確(3)表判斷(4)認為正確(5)代詞,此,這(6)表示肯定判

2.(1)大哭(2)呼嘯(3)宣稱(4)別號(5)傳布命令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2.客逾庖而宴_()

3.號二世_()

4.雨澤下注____—()

5.東犬西吠____—()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7.多可喜,亦多可悲()

8.先是庭中通南北為=()

9.執(zhí)此以朗()

10.吾家讀書久不旗()

答案:1.名詞作動詞砌上垣墻2.名詞作動詞吃飯3.名詞作動詞喂奶、哺育4.名詞

作狀語朝下5.名詞作狀語朝西6.名詞作狀語親手,親自7.形容詞作名詞許多

事8.數(shù)詞用作名詞一體,整體9.名詞作動詞上朝10.名詞作動詞取得效果

四、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室西連于中閨。()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雞棲于廳。()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制稍異于前。()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項脊軒,(是)原來的南閣子。

2.判斷句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上朝用的。

3.被動句項脊軒共遭受過四次火災(zāi),能夠不被焚毀,可能是有神靈在保護吧。

4.狀語后置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

5.狀語后置又在庭院里錯雜地種上蘭桂竹木等植物。

6.狀語后置房子的西邊和內(nèi)室相連。

7.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雞在廳里棲息。

8.狀語后置閣子的形制跟以前稍有不同。

五、語句翻譯

1.舊時欄楣,亦遂增勝。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往日的欄桿,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采分點:勝)

2.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不久后又用墻隔離,總共變動了兩次。(采分點:已、再)

3.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這里,很像個女孩子?。浚ú煞贮c:

若、類)

教師專用?

i.三五之夜:農(nóng)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2.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3.先妣:原指母親,后稱已經(jīng)去世的母親。

4.束發(fā):系結(jié)頭發(fā)。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fā)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

束發(fā)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

5.象笏:象牙手板。古時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畫或記事。據(jù)《明

史?輿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員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蘭亭集序二

一、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內(nèi)(""同"",)

2.趣舍萬殊(“”同"",)

答案:1.悟晤面對2.趣取獲取

二、古今異義

1.列坐基次

古義:____________

今義:次第較后、第二(用于列舉事項);次要的地位

2.或取諸懷坦

古義:今義:抱在懷里;胸前

3.夫人之相與,俗伸一世

古義:_____________

今義:低頭和抬頭,泛指一舉一動

4.亦將有感于期?

古義:_____________

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5.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_____________

今義:①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作賓語)

6.俯察顯寺之盛

古義:_____________

今義:物品的種類

答案:1.(曲水的)旁邊2.心懷3.一俯一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4.這些文章5.表憑借,

用來,借以6.自然界的萬物

三、一詞多義

1.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

⑵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5)身臨其境()

(6)君臨四方()

2.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⑵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3)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

(4)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

(6)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

(7)修禊事也(《蘭亭集序》)()

3.一

⑴若合一契()

⑵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觴一詠()

4.次

(1)列坐其次()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3)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報任安書》)()

(4)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5.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⑵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⑶期年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

(4)君與家君期日中(《陳太丘與友期行》)()

答案:1.⑴面對,引申為“閱讀”(2)面對,引申為“迎”⑶靠近(4)將要⑸到(6)

統(tǒng)治

2.⑴高(2)長⑶修理,修補(4)美好,善(5)修建(6)整治(7)從事,做

3.(1)一起(2)一樣(3)把……看作一樣(4)一邊一邊……4.(1)旁邊(2)軍隊駐

扎(3)下一等(4)編次5.(1)至、及,注定(2)時間期限(3)周、滿(4)約定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映帶左右()

2.一順一詠()

3.足以極現(xiàn)聽之娛()

4.所以湃目瞿懷()

5.猶不能不以之舉懷()

6.群貨畢至()

7.少告咸集()

8.死生亦木矣()

9.齊彭殛為妄作()

10.固知二死生為虛誕()

答案:1.名詞作動詞環(huán)繞2.名詞作動詞喝酒3.動詞作名詞耳目4.動詞的使動用

法使……縱展;使……放開,使……敞開5.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懷)興6.形容詞作名詞

賢才7.形容詞作名詞年輕的人;年長的人8.形容詞作名詞大事9.形容詞的意動用

法把……看作相等10.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死生亦大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其欣于所遇。()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能喻之于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死生是一件大事。

2.狀語后置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集會。

3.狀語后置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

4.定語后置抬頭縱觀廣闊的天地,低頭觀察繁多的自然界萬物。

5.狀語后置不能明白于心。

6.定語后置雖然沒有音樂伴奏的盛況。

六、語句翻譯

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騁壞,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與人互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nèi)晤談,互相傾吐心里話;有的人把情

懷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約束,狂放不羈。(關(guān)鍵點:相與、或、悟言、因;狀語后置)

2.借以縱目觀賞,開暢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很快樂。(關(guān)鍵點:所以、游、騁、信)

3.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各不相同,靜與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一時感

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等到(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

厭倦,感情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著這種變化而變化。(關(guān)鍵點:趣、得、之;狀語后置)

教師昔用?將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此地有崇山峻嶺,.

映帶左右,—,列坐其次。

2.仰觀宇宙之大,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古人云:豈不痛哉!

答案:1.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引以為流觴曲水2.俯察品類之盛3.齊彭殛為妄作4.

死生亦大矣

?歸去來兮辭并序二

一、古今異義

1.緲稚盈室,瓶無儲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jīng)驗

2.既期罪以尋壑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

答案:1.小孩2.幽深的樣子

二、一詞多義

1.生

⑴瓶無儲粟,生生所資()

(2)子又生孫,孫又生子(《愚公移山》)()

(3)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4)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勸學》)()

⑸君子生非異也(《勸學》)()

(6)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2.策

⑴策扶老以流憩()

⑵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過秦論》)()

⑶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⑸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

3.行

(1)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⑵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⑶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ā稁熣f》)()

(4)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5)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7)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

4.質(zhì)

(1)質(zhì)性自然()

(2)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3)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送東陽馬生序》)()

(4)質(zhì)勝文則野(《論語》)()

5.乘

⑴聊乘化以歸盡()

(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

(4)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6.委

⑴曷不委心任去留()

⑵如土委地(《庖丁解?!罚ǎ?/p>

(3)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過秦論》)()

(4)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7.懷

(1)懷良辰以孤往()

⑵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

⑶感君區(qū)區(qū)懷(《孔雀東南飛并序》)()

(4)汝姊在吾懷(《項脊軒志》)()

(5)懷瑾握瑜(《屈原列傳》)()

答案:1.(1)第一個“生”,動詞,維持;第二個“生”,名詞,生活(2)生育(3)出生,誕生(4)

產(chǎn)生(5)同“性”,名詞,資質(zhì),稟賦(6)未煮熟的

2.(1)拄著(2)馬鞭子,引申為暴政(3)馬鞭,這里是動詞,用馬鞭驅(qū)趕(4)記錄,登記(5)

政策

3.(1)將要(2)行為(3)行走(4)古詩的一種體裁(5)行列,隊伍(6)履行,踐行(7)

4.(1)本性(2)資質(zhì)、稟性(3)詢問(4)質(zhì)樸,樸實

5.(1)動詞,順著,順隨(2)動詞,騎,坐,駕御(3)介詞,憑借,趁著(4)動詞,冒

6.(1)動詞,隨從,順從(2)動詞,散落,卸落⑶動詞,托付(4)動詞,舍棄

7.(1)動詞,留戀,愛惜(2)動詞,懷念,想念(3)名詞,心情(4)名詞,胸前(5)動詞,揣著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園日涉以成趣()

2.時矯首而遐觀()

3.策扶老以流憩()

4.樂琴書以消憂()

5.或棹孤舟________()

6.實迷途其未遠()

7.生生所資________()

8.審容膝之易安()

9.感吾生之行休()

10.倚南窗以寄傲…—()

11.攜幼入室()

12.心憚遠役()

13.審容膝之易索——()

14.眄庭柯以憎顏______()

15.尊親戚之情話_______()

16.樂琴書以消憂_______()

17.善萬物之得時()

答案:1.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天2.名詞作狀語常常3.名詞作動詞拄著4.名詞作動

詞彈琴,讀書5.名詞作動詞劃船6.名詞作動詞指出來做官7.動詞作名詞生活

8.動詞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形容居處狹小9.動詞作狀語將要10.形容詞作名詞傲

世的情懷11.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兒童12.形容詞作狀語到遠方13.使動用法

使……安適14.使動用法使愉快15.意動用法以……為愉快16.意動用法以……

為樂17.意動用法以……為善,羨慕

四、判斷下列文言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皆口腹自役。()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有事于西疇。()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復駕言兮焉求?()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自以心為形役。()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遂見用于小邑。()

翻譯:

8.載欣載奔。()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斷句都是為了謀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2.狀語后置將要到西邊的田里去春耕。3.狀語后置農(nóng)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

4.賓語前置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5.賓語前置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

里去?6.被動句既然自己的精神被形體役使7.被動句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8.

固定句式高興地奔跑。

*種樹郭橐駝傳

一、古今異義

1.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古義:今義:指家鄉(xiāng)

2.朗然已,勿動勿慮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論

3.不抑耗其實而已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承上文轉(zhuǎn)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4.若不過焉則不及

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只是

5.吾個人輟饗蜜以勞吏者

古義:今義:人格卑下的人

答案:1.兩個詞,所以鄉(xiāng)里2.已經(jīng)這樣3.它的果實4.不是多5.小民

二、一詞多義

1.本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⑵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3)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五代史伶官傳序》)()

(4)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5)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傳》))

2.長

⑴故吾不害其長而已()

⑵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⑷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3.當

⑴甚善。名我固當()

(2)匈奴使來,漢亦留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