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_第1頁
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_第2頁
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9-0243-02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22.29.155

習慣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幼兒時期是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無論是幼兒園、教師還是家長,選擇這個關鍵期對幼兒進行養(yǎng)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能使幼兒的神經細胞以最經濟的能耗獲得最大的工作效率,如規(guī)律睡眠、科學進食、加強體育活動等行為可以幫忙機體新陳代謝,促進兒童身高、體重的增長,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展,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記憶力的開展。所以,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在幼兒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扮演著既重要又必要的角色,幼兒的身體健康開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行為。

本文主要從幼兒的學習、衛(wèi)生、睡眠、飲食等方面的不良現象入手,分析了產生這些現象的成因,并給出了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辦法。

一、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不良表現

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行為是減少幼兒患病,保證身體健康的根底。多項研究也說明,幼兒某些疾病的發(fā)生與其不良生活和衛(wèi)生行為有關。比方,幼兒患齲齒就與經常進食甜食有很大的關系;幼兒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營養(yǎng)不良的主要原因。

〔一〕不良的學習習慣

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仍然很明顯,特別是在家長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幼兒園在教育內容上更看重幼兒認知能力的開展,并把智力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多認字、會算數,對幼兒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漠不關懷。

〔二〕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

我對所在幼兒園衛(wèi)生習慣進行了調查,發(fā)現幼兒的總體表現不容樂觀,如小班幼兒只有20%左右能夠做到飯前廁后洗手,喝水人多排隊,不用臟手揉眼睛等。在早晚刷牙、進食后漱口方面做得也不盡如人意。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比擬普遍的現象就是幼兒長時間的看電視和上網。

〔三〕不良的睡眠習慣

我們對幼兒在家和在園的睡眠情況做了一項調查,結果說明:在入睡困難和需要穿脫衣服方面,幼兒在園的表現明顯要好于在家的表現,但是這也說明,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方面沒有形成一致的要求。

〔四〕不良的飲食習慣

我們對小、中、大班的幼兒在幼兒園以及在家的飲食習慣進行了調查,發(fā)現:

1.幼兒的進餐速度比擬慢,7.1%的小于15分鐘,61.3%的再15-30分鐘之間,31.6%的大于30分鐘。

2.幼兒普遍存在挑食、偏食行為。

3.幼兒吃零食現象普遍存在。

我們對全園的小朋友做了一項調查,在有效的調查問卷中〔352份〕,有吃零食習慣的幼兒占46.3%,偶爾吃零食的占48.58%,只有5.11%的幼兒不吃零食。

4.幼兒進餐過程中的專注性比擬差。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幼兒在進餐過程中存在不專注的現象,主要是“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

二、影響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成因分析

〔一〕家長方面的原因

1.家長注重幼兒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無視了幼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2.幼兒模仿能力強,家長自身的不良習慣對幼兒產生了負面影響,家長典范作用缺失。

3.祖輩老人溺愛縱容幼兒的不良生活習慣。

4.家長包辦代替,造成獨生子女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

5.受到社會生活、電視等群眾媒體的影響。

〔二〕幼兒園方面的原因

1.教師對幼兒身心特點不了解。幼兒的身心開展都不成熟,他們的認識結構也不完整,生活經驗不足,對是非對錯還難以形成正確的分辨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和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耐心而細心地告訴幼兒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以及為什么是對的和錯的,并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形成對同類事物的正確認識。

但是,我們在訪談中卻發(fā)現,幼兒教師會抱怨:“同樣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重復,但是孩子們就是記不住,答復得都挺好,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就又我行我素了。〞這就說明,幼兒教師不足對幼兒身心特點的了解。

2.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安頓缺乏。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會安頓大量的智力課程,如英文、識字、算數等,而忽略了健康等領域的課程內容,每日戶外活動時間缺乏一個小時,養(yǎng)成教育的相關活動就更少了。

三、學齡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辦法

〔一〕更新教師的養(yǎng)成教育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理論水平,不斷豐盛內涵

加強幼兒教師職后的學習與進修,加強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其責任意識,提升教師行為養(yǎng)成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和教學技能,注重對理論知識和幼兒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習,從而充沛把握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開展特點,重視幼兒在成長關鍵期的價值,并適時給出恰當的引導,為幼兒的健康持續(xù)開展提供幫忙和支持。

〔二〕發(fā)展多形式、多主題的養(yǎng)成教育活動

養(yǎng)成教育的主體活動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如,通過活動或者是游戲,讓幼兒認識到在生活中只有養(yǎng)成規(guī)律睡眠、健康飲食、經常鍛煉的好習慣,才能高興健康地長大。

〔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那么,不斷強化幼兒的行為

幼兒生活和衛(wèi)生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幼兒生活與衛(wèi)生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中,教師應遵循其開展規(guī)律,由簡單的入手,逐步提高要求,并保持家園要求的一致性,日復一日地加以指導和強化,使其健康行為穩(wěn)固和保持下來。

〔四〕家園共育

幼兒園要探索出一條家園合作新路,使每一個家長都能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并能與幼兒園實施同步教育,促成合力,提高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性。

幼兒園應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和指導,搭建家園溝通平臺,保持家園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1.促進家長繼續(xù)學習,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如開辦家長教育講座、成立家庭教育圖書館、舉辦社區(qū)家長交流會等。尤其要注意對幼兒母親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這是有研究證明了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一些。

2.提升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