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_第1頁
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_第2頁
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_第3頁
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_第4頁
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單項選擇題(1—5題提升史料實證的歷史素養(yǎng),6—10題提升時空觀念的歷史素養(yǎng))1.在黃河流域的陶寺遺址中,發(fā)現了彩陶龍盤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龍”是紅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則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繪高領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還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這表明(

)

BA.手工技藝高超領先世界

B.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C.階級分化明顯國家形成

D.農耕文明發(fā)達經濟繁榮2.我們一般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詮釋。研究黃帝時,可以作為第一手史料的是(

)

BA.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景區(qū)

B.考古出土的骨笛和蠶繭C.黃帝造弓箭的傳說故事

D.《史記》對黃帝的記載3.右圖所示刻有文字的龜腹甲,上面刻寫了一些有關占卜的內容,這片龜腹甲最有可能出土自(

)

DA.云南元謀人遺址

B.浙江良渚古城遺址C.河南二里頭遺址

D.河南安陽殷墟遺址4.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考古證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確的階級分化和統(tǒng)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國(

)

AA.早期國家形態(tài)已出現

B.古代文明長期領先世界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D.新石器時代生產力水平高5.考古發(fā)現,良渚古城周邊存在大規(guī)模水利系統(tǒng)(河道、

灌水孔、排水槽),規(guī)劃有致;存在眾多寬大田埂,蔓延近8萬平方米。這表明當時該地區(qū)(

)

AA.具備強大的組織規(guī)劃能力

B.經濟生活以稻谷種植為主C.農業(yè)發(fā)展領先于世界水平

D.社會階層的分化現象明顯6.年代尺有助于歷史記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

)

BA.公元前3世紀

B.公元前2世紀

C.公元2世紀

D.公元3世紀7.中國古代紀年方法有帝王紀年法(王位紀年法和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和公元紀年法。以下材料“建武二年”(即公元26年)使用的是(

)

建武二年下詔:“民有嫁妻買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zhí),論如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AA.年號紀年法

B.干支紀年法

C.王位紀年法

D.公元紀年法8.小錢幣反映出大歷史。下面是民國時,由東三省官銀號發(fā)行的奉票。圖中有“中華民國拾壹年正月穀旦”等字樣。(注: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據此判斷,該奉票發(fā)行時間換算為公元紀年應是(

)

AA.1921年

B.1923年

C.1924年

D.1925年9.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材料中出現的紀年方法共有(

)

CA.1種

B.2種

C.3種

D.4種10.某興趣小組在整理史料時,遇到了不同的紀年方法。以下史料中采用的紀年方法在今天的生產生活和文化活動中依然會使用的是(

)

A(魯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傳·僖公元十三年》B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節(jié)送文成公主去吐蕃譯自《新唐書》C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D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第三野戰(zhàn)軍經浦口渡江,南京解放《中華民國史大事記》C二、綜合題11.考古發(fā)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關于北京人的考古發(fā)現清單相關結論6個頭蓋骨化石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10萬件石器大量的動物化石灰燼、燒石和燒骨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補全表格。[答案]

體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會直立行走;會制造工具;會打制石器;以采集和打獵為生;會使用和保存火種。(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材料二遺址名稱部分考古發(fā)現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鋸齒狀的骨鐮;大量的稻谷遺存,最厚處超過1米;干欄式建筑遺跡;刻有豬紋的陶缽等②40多處圓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遺跡;石斧、骨針、彩陶等大量生產、生活用具;多達數斗的粟;貯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2)依據材料二,請寫出①②對應的遺址名稱。A:半坡遺址

B:河姆渡遺址(填寫字母)歸納①②處居民生產生活的共同點。[答案]

①:B

②:A共同點:會種植農作物;會使用磨制工具;會制造陶器;過定居生活;會建造房屋等。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遺址和陶寺古城遺址的部分考古發(fā)現①陶寺古城遺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幾乎沒有隨葬品,8座大型墓發(fā)現隨葬品200多件。②良渚古城古城北面丘陵地帶一個延綿20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tǒng),影響面積達100平方千米。③良渚古城城內權貴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上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隨葬品較少。④陶寺古城的內城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內城面積約300萬平方米。(3)請用材料三中的史實證明下面的觀點。(填寫序號)A:當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統(tǒng)治者有較強的調動和組織能力。______B:當時社會貧富分化和階級分化相當明顯。______②④①③12.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角思理自外(透過玉的外表),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技)(摔碎后邊緣銳利也不會劃傷手指),潔(絜)之方也?!幾砸蠹拿鳌墩f文解字精讀》(1)根據材料一,概括“玉德”的具體內容,并指出其體現了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答案]

“玉德”:仁、義、智、勇、潔。學派:儒家。

材料二

如下圖。(2)材料二中出土于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證中華文明的什么特點?[答案]

特點:多元一體。

材料三

如下圖。(3)根據材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