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_第1頁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_第2頁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_第3頁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中式英語熱詞現象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2〕09-0195-02

隨著社會不斷開展,全球化趨勢不斷演進,各國接觸日益頻繁。不同國家相互交往的結果之一,便是語言上的接觸及相互影響。較典型的例子便是“nozuonodie〞等這一系列漢英語法詞匯混用的詞語。不管在網絡,還是現實生活中,它們已被大家所熟知,運用范圍也逐漸擴大,并輻射到其他詞語。一些這類中式英語已進入美國俚語詞典,得到了廣泛關注。

但因此類現象最近才出現,對其語法、語用等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充沛。據目前能查到的資料,多是對一些流行語、網絡熱詞的研究,對此方面,學術論文較多,專著中較權威的有徐朝暉?當代流行語研究》[1],但對象多是漢語流行語,而對中式英語熱詞的研究還較少見。對“nozuonodie〞的研究,語法方面僅有姚晶的?從“nozuonodie〞看“不X不X〞構式》[2]。故本文便從這一語言現象為對象,從社會語言學視角入手,在宏觀方面對其做一個細致的探討。

一、從中式英語熱詞的來源看語言接觸的影響

英漢語的接觸由來已久,從漢語吸收大量英語借詞,如巴士〔bus〕、因特網〔internet〕、漢堡包〔hamburg〕,到漢語構詞詞綴的仿用“-化〔ization〕〞,如城市化〔urb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工業(yè)化〔industrialization〕,再到英語詞首字母的借用,如CD〔compactdisk光盤〕、DVD〔digitalvideodisk數字化視頻光盤〕、CPI〔consumerpriceindex消費物價指數〕、CEO〔chiefexecutiveofficer首席執(zhí)行官〕、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碩士〕等,可以看出英語對漢語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而漢語對英語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傳入西方,英語中便增添了silk、china、tea三個詞。隨著漢語和漢文化的廣泛傳播,具有中國代表性的事物,如麻將〔mahjong〕、茅臺〔maotai〕、豆腐〔tofu〕等詞也進入了英語詞匯系統(tǒng)。

以上的語言接觸的結果多是詞匯方面,但隨著語言接觸越來越頻繁,雙方影響借用開始從詞匯單方面的借用,到語法的借用,再到漢英語在詞匯、語法方面的混用。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nozuonodie〞這類,其他如:

①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②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會死〕

③Youcanyouup〔你能你上〕

④Nocannobb〔不能別叨叨〕

⑤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p>

⑥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

⑦geilivalbe〔給力〕

⑧ungeilivable〔不給力〕

⑨geilivement〔給力點〕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語言現象,是語言接觸的結果。從自造英語單詞,如“china、tea〞一類,到將中文轉換為英文的漢語語法式拼接,如①―⑥,再到中文拼音直接進入英文,如⑦,進而繼續(xù)借用英語語法衍生出更多的詞語,如⑧、⑨,英漢語相互借用的深度和廣度開始多維開展。

①―⑥都是借用英文中意義相對的詞語,根據漢語語法,按照本來的漢語語序構成句子。⑦是將中文拼音直接參加到英文詞匯中,再借用英文中“-able〞所表示的能力意,將“geili〞轉化為一個表能力的英文形容詞。⑧、⑨是在⑦的根底上,再借用英文中“un-〞、“-ment〞所表示的語法意義,賦之于“geili〞否認和名詞意。

在語言的縱向開展中,它很少是自給自足的。任何一種語言,都必然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橫向地向別的語言借用一些它本來沒有,而社會生活的開展要求它非有不可的詞匯,于是就產生了諸如以上語言現象的詞句。

二、中式英語熱詞產生的原因

1.語言內部因素

中式英語熱詞的產生,溯其本源,在于兩種語言內部因素的作用。以“geilivable〞為例,漢語中,“給力〞為形容詞,意為厲害、給勁、很好等。在英語中,很難找到一個與“給力〞完全契合的詞,在翻譯過程中,便直接將“給力〞拼音化,再加上形容詞詞綴“-able〞,將漢語中的“給力〞翻譯成帶有漢語拼音的英語形容詞。“nozuonodie〞中的“zuo〞也是如此。漢語中,“作〞為動詞,意為無理取鬧、無端生事,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來直接翻譯,便將“作〞的拼音引入句子進行敘述。

另外,語言接觸必然產生語言的正負遷移。所謂正遷移,是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積極作用,反之那么為負遷移。中式英語熱詞的出現便是語言負遷移的結果,集中體現在詞、短語的邏輯表述方式上。以“你能你上〞為例,假設翻譯成正規(guī)的英語,那么為“Ifyoucan,youdoit〞,但卻翻譯成了“Youcanyouup〞。這里便是漢語語序對英語的負遷移作用:直接將漢語語序遷移到英語中。并且“up〞在英語中為副詞,在漢語中可為副詞,也可為動詞。按英語語法規(guī)那么,它并不能直接跟在人稱代詞“you〞之后,而這里卻只采納了“up〞的意義,忽略了其語法限制,將其看成一個動詞,敘述“上〞的意思。在“不能別叨叨〞中,假設翻譯成正規(guī)英語,應該為“Ifyoucan’tdoit,youshouldshutup〞,但實際上卻翻譯成了“nocannobb〞。按語法規(guī)那么,“can〞作為助動詞,應該用“not〞否認,副詞“no〞敘述否認的含義時,被其修飾的詞語通常為形容詞或副詞的比擬級,而這里直接用了“can〞。這也是漢語語序及詞性對英語的負遷移作用。2.中式英語熱詞自身語言活力

一種事物假設想有所開展,其本身也應該是可以被開展傳承的東西。語言也是如此。中式英語熱詞之所以能得到人們的認可使用,還在于它自身的可用性和活力性,其本身具有的風趣詼諧色彩及敘述傳播的便捷性,賦予其充足的活力,能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語言色彩得到人們的肯定與使用。

3.社會文化因素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類中式英語熱詞的出現必然有其社會文化因素的推動。第一,便是由于中國國力不斷增強,經濟根底決定上層建筑,為英漢語相互借鑒影響提供了物質根底。同時,國力的增強也加大了漢語的影響力。第二,與英語國家的密切友好交往,語言上相互接觸,文化上相互借鑒融合,為此類語言現象的產生提供了一個開放、多元的大環(huán)境。第三,社會的不斷開展、人類認識的不斷進步,也要求語言與其同步,要求不斷有新的語言形式出現,從而不斷豐盛當下的語言,增加外鄉(xiāng)語言活力與語言功能。第四,語言經濟原那么的影響,促使語言的使用趨于經濟化,用最簡單有效的形式敘述最恰當的意義。中式英語熱詞便是省略英語語法,將其中文化,方便國人使用與傳播。

4.心理因素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開放起來,與之同步的便是語言觀的開放。尤其是80、90后,對社會事件、新事物、新詞語的敏感度較高,希望打破傳統(tǒng)語言規(guī)那么的束縛,求新求異心理較強,喜歡發(fā)明此類新語言形式敘述思想,表現自身不落俗套,詼諧風趣的人格魅力。

其次,從眾心理為這類語言形式提供了根本的心理環(huán)境。人們都冀望跟上時代潮流,掌握這些熱詞流行語有利于減少與他人的語言代溝,增加交流的有效性。尤其對于青年一代,從眾心理訴求更為明顯,以防止落后于時代。

另外,從簡心理也是這類語言形式發(fā)生開展的動力之一。明顯看出,中式英語熱詞以其自身敘述理解的通俗性、傳播的方便性得到了人們的喜愛。

5.傳媒因素

互聯(lián)網、電視媒體等的開展為中式英語熱詞提供了一個快速傳播通道。以其承載信息量大,傳播方便快捷等優(yōu)勢,使此類語言現象一經出現便被廣泛引用。

三、從借用和語碼混合看中式英語熱詞

所謂借用,是指一種語言中的某個語言形式擴散到另一種語言中[3],如“tofu〔豆腐〕〞、“mahjong〔麻將〕〞、“zuo〔作〕〞、“geilivable〔給力〕〞、“ungeilivable〔不給力〕〞,有所不同的是“tofu〞、“mahjong〞、“zuo〞是直接借用了漢語詞的音和義,而“geilivable〞和“ungeilivable〞是借了漢語詞的音和義之后,再將其英語語法化,使其變成一個合乎英語語法規(guī)那么的詞。

語碼混合指在一個雙語或多語的社會群體交流中,說話人很容易在談話過程中摻雜使用兩種甚至多種以上的語言變體或者語碼[4]。語碼混合是雜亂的,可能是詞匯上,也可能是句法上,也有可能是詞匯和句法的同時混用。在①―⑥中,都是在漢語語序的根底上,選用一些意義對應的英語語碼組合而成。特殊一點的是“zuo〞、“bb〞,它們是在句法混用之中,又摻雜了詞匯的借用,共同構成了一個詞組。

可以看出,這些中式英語熱詞,是多種語言機制作用的結果,在借用和語碼混合中,也不是完全按照英語語法規(guī)那么進行組合,而是具有很大的靈活、隨意性。其借用和語碼混合主要從表意的準確和經濟出發(fā),沒有束縛在傳統(tǒng)語法之內,為漢語及英語詞匯語法系統(tǒng)的充實開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四、中式英語熱詞的作用及影響

中式英語熱詞的出現是社會、文化、經濟、傳媒技術、語言本體、心理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其自身特點及人們新穎語言形式訴求推動了它的廣泛傳播,為當下語言形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積極作用在于:第一,豐盛了漢語及英語詞匯語法系統(tǒng),使語言接觸進一步成果化,推動了中英兩國語言及語言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借鑒,美國俚語詞典收入“nozuonodie〞便是最好的證明。第二,增強了人們交際的詼諧、風趣效果。在非正式場合下,使用這類語言形式可以有效活潑語言氛圍,也可增加自身人格魅力。第三,這類中式英語熱詞可以簡化人們的敘述,能更準確地敘述感情。第四,通過這類中式英語熱詞,可以有效促進了漢語及漢文化的傳播,在語言中突顯中國特色。

另外一方面,由于這類語言熱詞的不標準性,也遭到一些學者的批評。認為其含糊了中英語的界限,其不規(guī)那么的語法破壞了語言的純凈性及權威性,對社會通用的母語詞匯造成傷害,不利于青少年兒童學習。央視出臺禁止流行語的政策便是出于此類考慮。但不可否定的是,這類中式英語熱詞的確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不應該對其太為苛刻。并且,語言應該是靈活和開展的,也只有在不斷借鑒吸收和創(chuàng)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開展。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類語言現象,肯定其優(yōu)點,適當對其做一定標準,使其在正確的引導下,將其作用發(fā)揮到最大之處。

總的來說,這類中式英語熱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出于語言接觸,反過來又促進了更深層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