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鄂倫春族摩蘇昆研究_第1頁
當代鄂倫春族摩蘇昆研究_第2頁
當代鄂倫春族摩蘇昆研究_第3頁
當代鄂倫春族摩蘇昆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鄂倫春族“摩蘇昆”研究

鄂倫春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創(chuàng)作了豐富的民間文學作品,其中說唱文學“摩蘇昆”包括英雄史詩和民間敘事詩兩部分。其英雄史詩的研究,同我國三大史詩研究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補充完善整個“東北亞史詩帶”的史詩研究,并在區(qū)域性史詩帶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對中華民族史詩的整體認識框架,更為國際史詩界提供鮮活的研究個案。對“摩蘇昆”中民間敘事詩的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對鄂倫春族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一研究論著目前學術界對鄂倫春族民間文學,特別是“摩蘇昆”的研究還顯薄弱。據筆者現有資料,目前暫且沒有研究專著對“摩蘇昆”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有些著作是將“摩蘇昆”作為鄂倫春族民間文學的一部分而專章列出論述。如,隋書今的《東北俗文化史》總結了“摩蘇昆”的概念、形式特征及主要內容;潛明茲的《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主要論述了“摩蘇昆”中的英雄復仇故事《英雄格帕欠》;彭放主編的《黑龍江文學通史》論述了“摩蘇昆”的篇目、藝術形象和藝術特色;滿都呼的《中國阿爾泰語系民族民間文學概論》將“摩蘇昆”分為英雄故事、神話傳說故事和社會生活故事三種類型。徐昌翰、隋書今、龐玉田的《鄂倫春族文學》把“摩蘇昆”列為鄂倫春族說唱故事,不僅介紹了“摩蘇昆”的發(fā)現、篇目、內容、分類、形態(tài)特征及演唱與采集整理,還詳細分析了“摩蘇昆”中的母題、人物形象以及與薩滿文化的關系和語言藝術特點,涉及“摩蘇昆”的方方面面。汪立珍的《滿-通古斯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將“摩蘇昆”置于滿-通古斯諸民族民間文學中,從挖掘與整理、宏觀內容到微觀母題,再具體到類型、風格、演唱等方面總結出“摩蘇昆”的獨特性,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和比較文學視野。此外,有多篇將“摩蘇昆”作為民族音樂論述的論文,如古宗智、楊方剛主編的《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收錄葉磊的《鄂倫春族民俗音樂研究》與可心的《試論鄂倫春族的“摩蘇昆”》,提出鄂倫春族的“庫雅若調”等專用曲調起源于“摩蘇昆”英雄故事和神話傳說故事,并分析了“摩蘇昆”的音樂結構。二學術論文1.綜合探究。馬名超的《中國北方民族民間文學的新發(fā)現——論鄂倫春史詩“摩蘇昆”》,分析了“摩蘇昆”英雄史詩形體溯源以及英雄和犸猊沖突的本質。韓有峰的《試論鄂倫春族民間文學瑰寶“摩蘇昆”》對“摩蘇昆”的含義和語源以及其產生、表演形式、藝術特點做了全面分析。趙華、宋德胤的《“摩蘇昆”初探》探究了“摩蘇昆”的語義、語源、血親復仇母題以及是否可稱其為史詩等問題。李英的《當代語境下的鄂倫春族“摩蘇昆”》介紹了鄂倫春族文化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摩蘇昆”,并分析了“摩蘇昆”的藝術特點及保護傳承問題。2.有關“摩蘇昆”語義、語源研究的論文,主要有:孟淑珍的《鄂倫春語“摩蘇昆”探解》,從音樂和內容角度對“摩蘇昆”的內涵和外延做了較為全面總結。孟淑珍的《鄂倫春民間文學藝術主要形體名稱及其語源、語義》,探討了“摩蘇昆”詞源的三種觀點,源于“莫日根”“莫昆”;源于鄂倫春語“摩爾布任”或“摩如布任”;源于滿語“莽斯昆比”。3.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比較研究論文,主要有:郭崇林的《中國東北地區(qū)赫哲、鄂倫春族與蒙古族民間英雄講唱的比較研究——北亞民族民間英雄敘事文學比較研究之四》,總結了三者敘事語言和敘事結構的相似性,并從敘事背景的地域性、敘事形象的民族性、信仰觀念的獨特性三方面比較了三者的不同。汪立珍的《日本阿伊努人的說唱敘事文學—尤卡拉淺析—兼論與鄂倫春族“摩蘇昆”之內在聯系》,從故事內容、講述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闡明了東北亞諸民族在文學藝術方面存在的共同特征,促使“摩蘇昆”這一文學形式與國際接軌,拓寬了“摩蘇昆”研究的范圍。黃任遠、閆沙慶的《伊瑪堪與摩蘇昆──赫哲族與鄂倫春族說唱文學之比較》,從說唱文學的結構形式、情節(jié)內容、英雄形象、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全方位地剖析了兩個民族說唱文學所具有的相同特征及原因。齊海英、齊晨的《比較視閾中的滿族說部與鄂倫春、赫哲、達斡爾族說唱藝術》對四個民族說唱文學藝術方面存在的異同及相互交融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高荷紅的《東北亞的五種長篇敘事傳統比較研究》從敘事傳統本身進行解讀。楊蕊的學位論文《赫哲族史詩〈滿都莫日根〉與鄂倫春族史詩〈英雄格帕欠〉的文本比較研究》,將兩個民族的英雄史詩代表作進行比較研究,在相同點中發(fā)現具有民族特色的差異。4.“摩蘇昆”的社會功能研究論文,主要有:劉翠蘭、張林剛的《從鄂倫春族民間文學看其信仰習俗》,分析了“摩蘇昆”中所體現的鄂倫春族傳統的自然崇拜。王丙珍的《全球化語境中少數民族文學的跨文化認同——以鄂倫春族史詩“摩蘇昆”為例》,從文化認同功能角度闡述文化承擔者的普遍認同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基礎。王丙珍、關小云、戰(zhàn)慶學的《鄂倫春族史詩“摩蘇昆”的生態(tài)審美文化研究》,從生態(tài)審美范式、生態(tài)審美理想與生態(tài)哲學觀三個層面論述“摩蘇昆”所具有的豐富生態(tài)審美文化意蘊,指出鄂倫春族把保護生態(tài)的觀念以各種形式融入口頭文學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口口相傳。5.音樂角度的表演研究的論文,主要有:孟淑珍的《“摩蘇昆”的韻律》,從唱段、樂調、節(jié)奏分析“摩蘇昆”的韻律。張一凡的《北方漁獵民族說唱音樂論》從曲調分類、形態(tài)表現、風格色彩等方面,對烏欽、摩蘇昆、伊瑪堪進行比較分析,把專業(yè)的音樂知識與當地的自然地理、歷史社會環(huán)境聯系起來。王瀟苑的《鄂倫春族傳統音樂生活的歷史變遷》論述了“摩蘇昆”調。吳迪的《鄂倫春族說唱音樂“摩蘇昆”的考察與研究》以民族音樂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歸納總結出“摩蘇昆”的曲式結構、曲調分類、調式、調性、旋律形態(tài)、節(jié)奏節(jié)拍、表演等方面的特征,進一步肯定了“摩蘇昆”的音樂性是其重要的藝術構成要素,從音樂角度對“摩蘇昆”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分析。6.“摩蘇昆”傳承研究的論文,主要有:娜敏、杜堅棟的《“摩蘇昆”傳承狀況研究》,描述了“摩蘇昆”的傳承狀況、問題,并就其合理保護以促進良性傳承提出對策、建議。海日、方征的《鄂倫春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摩蘇昆”為例》從“摩蘇昆”的藝術特征及價值出發(fā),對其保護提出五點建議。海日、方征、馮正國的《狩獵文化視野下鄂倫春族“摩蘇昆”的現狀與保護》在上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通過文化重構使鄂倫春族精神得以延續(xù)的建議??偟膩砜矗駷橹?,“摩蘇昆”只是作為鄂倫春族民間文學或者民族音樂的一部分被提及,還沒有關于“摩蘇昆”的專著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結語“摩蘇昆”是鄂倫春人集體創(chuàng)作、世代傳承,用以書寫民族記憶與文化的口頭文學作品,具有文學、歷史、宗教、藝術等多重研究價值。然而,目前“摩蘇昆”研究,還主要集中在表層文本研究,多為簡單描述文本,還缺乏系統的歸納、整理和升華。本文主要是對有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對“摩蘇昆”的產生、發(fā)展脈絡進行分析,進而認識“摩蘇昆”傳承與社會變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