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1單元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1單元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1單元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1單元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上)第1單元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1課時

CONTENTS

教學目錄學習目標01新知導入02助學資料03預習思考04初讀課文05精讀課文06課堂小結07跟蹤檢測08積累拓展09課后作業(yè)10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國家公祭日的意義。(重點)

2.把握述評中史料的特點,感受嚴謹、縝密的論述語言。(難點)3.培養(yǎng)正視歷史、熱愛和平的情感。學習目標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入侵南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在第四個國家公祭日之際,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聞評論《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評論,謹記這段屈辱的歲月。新知導入本文選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這一天,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作者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篇震撼人心的評論。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區(qū)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無數(shù)家庭支離破碎,遇難人數(shù)超過30萬。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新聞述評新聞述評又稱記者述評或述評。它融新聞和評論為一體,兼有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的功能、作用。新聞述評可以說是一種邊緣體裁。它介乎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之間,兼有兩者的優(yōu)勢。它既報道事實,又對新聞事實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評價,有述有評,述評結合。新聞述評內容上往往述多于評,但它的重點是評,述的目的是評,述是為評服務的。文體知識助學資料國殤(

銘文()

悼念()

篡改(

)警惕()囈語(

緬懷()

矢志()········sh1ngm@ngdàocuàntìyìmi3nsh#學習字詞預習思考國殤:為國犧牲的人。課文中指死難的軍民。慘絕人寰:人世上還沒有過的悲慘,形容悲慘到了極點。人寰,人間。篡改: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振聾發(fā)聵: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聵,聾。遁形:隱藏形體。理解詞義預習思考速讀課文思考1:梳理文章結構。思考2:這則消息有什么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意義?思考問題預習思考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學習探究時解決。1.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2.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5):簡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義。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聯(lián)系現(xiàn)實論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必要性。第一部分(1):第四部分(6):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的何等珍貴,中國矢志捍衛(wèi)世界和平。劃分層次初讀課文這則評論是針對什么新聞事件而寫的?針對在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的公祭日,即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以隆重儀式悼念死難者同胞的的新聞事件而寫。自主探究初讀課文這則消息有什么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意義?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2周年,也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自主探究初讀課文品味第一部分說說文章引用國家公祭鼎銘文的作用。引用國家公祭鼎銘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又點明了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語言莊重嚴肅,富有感染力。分析討論精讀課文第1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直接指出中國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義。點題,揭示題目內涵。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文章第2~3段所寫的事例分別有什么作用?第2段列舉大量事實,論述全世界珍愛和平的人民正以不同的方式紀念南京大屠殺,是從正面論述。第3段寫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是從反面論述他們的錯誤。這兩段論述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品味第二部分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此句為過渡句。引出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tài)度仍然頑固的一面。分析第3段中“但人們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tài)度仍然頑固”一句的作用。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文章第4段寫“日內瓦裁軍會議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講的資格”等事例有什么作用?從另一個角度論述了日本右翼分子不能正視歷史,從而闡明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性。進一步進行論述全世界人不會忘記歷史,日本右翼越頑固,越會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警惕。品味第三部分分析討論精讀課文文章在語言上有何特點?結合具體的語句簡要分析。本文用語精當且不乏文采。如第三段中“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顛倒黑白、企圖、丑態(tài)百出”等詞語,既準確地諷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極端錯誤的思想,又寫出了他們歪曲歷史、不能正視現(xiàn)實的種種丑態(tài)。課文探究精讀課文讀完了這篇評論,結合中國現(xiàn)今在全世界的地位,談談你的閱讀感受。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任人欺凌與宰割的舊中國了,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人民重新站起來了,中國科技已高速發(fā)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們的祖國已經騰飛,中國已經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我們青少年應珍惜當下幸福美好的環(huán)境,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課文探究精讀課文這篇新聞述評,從國家公祭鼎銘文談起,逐層深入地闡述了設立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義,采用正反對比、列舉事實等方法,剖析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歷史、歪曲事實的險惡用心,申明中國一以貫之的立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熱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課文主旨課堂小結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設立公祭日:銘記歷史,維護和平正反對比論述設立公祭日的重要性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設立公祭日的意義聯(lián)系現(xiàn)實論述設立公祭日的重要性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熱愛和平板書設計課堂小結1.

形近字辨析。賴()籟()懶()làilàil3n戮()勠()l*l*殺戮勠力同心信賴天籟懶惰跟蹤檢測2.請從文中圈畫出表示作者觀點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主要有:“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薄皻v史,不可能被忘卻!”“日本右翼還在不斷尋找各種借口對當年的軍國主義罪行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zhàn)爭,顛倒黑白,并企圖通過修憲復活軍國主義。那些人以丑態(tài)百出的表演,妄圖辱沒人類的良知?!薄皻v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頑固,越會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高度警惕。”“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fā)聵,跟蹤檢測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薄爸袊缫殉蔀榫哂斜Pl(wèi)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矢志捍衛(wèi)世界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堅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钡?。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并一以貫之,堅決維護世界和平。跟蹤檢測為正義事業(yè)獻身為什么叫“犧牲”現(xiàn)在我們往往用“犧牲”來表示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身利益或獻身,其實“犧牲”在古代指的是用于祭祀的牲畜。最常用來祭祀的牲畜有牛、羊、豬等。在古代,“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所以古人對宗廟祭祀非常重視,不但制定了嚴格、復雜的禮制規(guī)儀,對于祭品也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用于祭祀的牲畜必須是純色,而且必須是完整的。只有純色、完整的牲畜,才能叫作“犧牲”。如《曹劌論戰(zhàn)》有:“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后來,“犧牲”的含義逐漸寬泛,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動物所作的祭品。積累拓展后來,“犧牲”的含義逐漸寬泛,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動物所作的祭品。正是由于“犧牲”最初是指用作祭祀的祭品,而這些祭品是在舍棄自己生命為大家祈福,故“犧牲”一詞后來也就逐漸有了自我奉獻的意思,用來指為正義事業(yè)獻身。積累拓展震撼的戰(zhàn)爭——人類之殤/video/av1232037/積累拓展1.請利用互聯(lián)網查閱資料,了解中美貿易戰(zhàn),了解我國面對貿易戰(zhàn)的態(tài)度與做法。有人說,美國用全國之力打壓中國一個民營企業(yè)——華為,但華為人從未膽怯,也從未退讓,這是為什么?談談你的理解。美國以世界大佬自居,不甘被他國超越,遂利用各種形式打壓他國。2019年,美國更以荒謬的借口制約華為,企圖像制約中興公司一樣,讓華為受制。但華為公司早在多年前已預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所以華為早有準備,原先打造的眾多“備胎”,一夜“轉正”。事實證明,中華有為,不受制于人,領跑科技新時代。課后作業(yè)2.本文是如何選擇恰當?shù)氖聦嵳摀?jù)來證明論點的?(1)典型性。用作論據(jù)的事實,其基本要求是典型,即有代表性,能有力地證明論點。本文在選擇論據(jù)時,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例如,第2段中列舉的五個事實論據(jù)(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郵報》近日發(fā)表的有關南京大屠殺長篇文章的標題、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的動議、美國圣地亞哥市圖書館舉辦的活動、加利福尼亞州街頭不久前落成的美國醫(y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紀念碑前擺滿鮮花、日本由高中和大學老師組成的研究會建議“南京大屠殺”等詞語列入教科書),不僅在全世界極具影響力,而且針對性很強,都緊緊扣住“設立國家公祭日”這一中心。課后作業(yè)本題源自《教材幫》又如,第3段中的兩個事實論據(jù)(連鎖酒店擺放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書籍、大阪市市長表示要解除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