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_第1頁
電大《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_第2頁
電大《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_第3頁
電大《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_第4頁
電大《社會心理學》期末復習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填空題1.1908年,美國社會學( 羅斯)和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各出版了一本社會心理學專標志著社會心學終于從促使其誕生的社會學和心理學土壤中脫生出并走向獨立。觀察法有多種形,可分( 實驗室)與(現(xiàn)場)。調查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訪談法),另一種是(問卷法)。(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再社會化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形:一是(強制性的),二( 非強制性的)。角色沖突的類型可分為兩大類:(角色內)沖突和(角色間)沖突。根據(jù)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規(guī)范的制約程度的不同,可將角色分( 規(guī)范性)角色( 開放性)角色??梢园呀巧譃椋ㄏ荣x)角色和(自致)角色。個體對自我的認識,即自我概念可分為(生理)自我( 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根據(jù)希金的自我差距理論個體有兩種內在的標準理想的自我與( 應該的自我。(品質().言語之外的一些行為,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言語)表情等卻很難被人有意識地加控制,從而能更真實地揭露人們內心的想法、情緒、性格等??贪逵∠蟮男纬芍饕ㄟ^兩種途徑:一是個人的(親身經歷);二是(社會學習).伍(Wood,1989)把社會比較的方式分為(向上比較)( 相似比較)與(向下比較)三種。凱利的三度歸因理論把行為的原因分為三種,( 行動者)(行動者知覺的對象)和(行動產生的境)。根據(jù)認知失調理論,消除失調狀態(tài)的方法有(改變認知)、(改變行為)和(增加新的認知。社會認知是個體通過(人際交往),根據(jù)認知對象( 外在特征),推測與判斷(內在屬性)的程。凱爾曼指出,態(tài)度的改變要經歷(服從)、(認同)和(內化)三個階段。人際關系具有個體性( 直接性)和(情感性)三個特點。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除了個人特征外,還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補)。斯騰伯格認:愛情體驗具有親密( 激情)與(承諾三種成分。舒茨提出了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有3種最基本的人際需要:(包容)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解釋攻擊行為為什么會產生的理論主要有(本能論)、(挫折攻擊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根據(jù)攻擊行為的目的不同可以將攻擊行為分為(工具性)攻擊行為( 敵對性)攻擊行為。他人在場對個體活動效率的影響分兩種:(社會促進)和( 社會抑制)。服從根據(jù)服從的對象一般可分為:( 他人)的服從和對(規(guī)范)的服從。勒溫等人把群體領導方式分為(專制型領導)、(民主型領導和( 放任型領導)。(二)單項選擇題監(jiān)獄中對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屬于(D.再社會化)。歸因理論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是(A.海德)。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勸說,這體現(xiàn)了勸說者( D.相似性)對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由于受到外界壓力,個體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觀點和行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現(xiàn)象叫做( B.服從).“是一種(D.社會惰化)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到年輕貌美的異性會不由自主地賦予他()們各種好的品質,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C輪效應)。.整體性。認知失調理論是由(A.費斯廷格)提出的。“望梅止是體現(xiàn)暗示的絕好例子,這種暗示( A.直接暗示)。米爾格拉姆的電擊實驗證明了(D.服從.下列角色中屬于規(guī)定性角色的是(C.外交官 )。下列角色中屬于開放性角色的是(B.朋友)。(Cube是由(A.凱利)提出來的。通過勞動來改變好逸惡勞的態(tài)度屬于(D.活動參與法)。挫攻擊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 B.多拉德)和米(N。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阿希的三垂線實驗證明了(C.從眾 )現(xiàn)象的存在。青少年期的社會化被稱為(A.初級社會化)。羅森塔爾等(Rosenthal&Jacobson,1968)望的作用也稱為(A.皮克馬利翁效應)。維納的成就歸因模型把(D.努力看作是暫時的內因。某人在初次會面時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人們對他的看法,這種現(xiàn)象屬于(B應)??ù模―.Katz)1960年提出了有關態(tài)度形成與改變的(A.功能理論)。下列屬于非正式群體的( B.集郵愛好者協(xié)會)。心理學家雷維奇Lewicki)通過利雷維奇人際關系測量游方法對一千對夫婦進行研究,把人際關系納為( D.8 )種類型。(三)名詞解釋再社會化,接受新的價值觀與行為。社會角色:是指個人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會期望的一套行為模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歸因:認定行為的原因并判斷其性質的過程?;練w因錯誤夸大行動者的個人因素,低估環(huán)境因素的現(xiàn)象。社會認知:,推測與判斷其內在屬性的過程??贪逵∠?,()引導著這社會比較:個體就自己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等與其他人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等做比較:個體對社會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構成。利他行為:對別人有好處、沒有明顯自私動機的自覺自愿的行為。對情境的社會性定義:的判斷受他人反應影響的現(xiàn)象,就是對情境的社會性定義。責任擴散:認為助人的責任和助人失敗所帶來的可能成本應該由大家共同承擔,也就是說提供幫助的責任擴散到其他人身上。攻擊行為:的行為。社會影響:,引起個人的信念、態(tài)度、情緒及行為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群體思維現(xiàn)實性評價受到壓制。去個性化反社會行為。群體極化,,這個社會現(xiàn)象,被稱為“群體極化”。偏見:.從眾:是個體在群體壓力下,為了和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變知覺、判斷、信仰或行為的傾向。服從,兩個方面——他人和規(guī)范領導,引導和施加影響的行為過程。22、角色扮演:即角色實踐,它是角色期待和角色領悟的發(fā)展,是個體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處的環(huán)境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23自我設障護自尊的目的。(四)簡答題簡述對應推論理論的基本內容。答:答:瓊斯與戴維斯(Jones&Davis)提出的對應推論理論認為,人們常假設他人的內在品質與他們的外在行為相對應.影響對應推論的因素有:(1)行為的社會合意度:當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期望或不為社會所接受時,如當一個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殺人),我們就可以從其行為推論出他/她是一個不道德(如殘忍、無人性)的人。(2),.簡述態(tài)度改變的三階段理論。答:態(tài)度改變三階段理論是由凱爾曼于1961年提出來的,他認為一個人態(tài)度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過服從、認同、內化三個階段.(1),只是為了達到自己一時一地的目的而被迫表現(xiàn)出來的表面的行為。(2),他人要求相一致。(3)內化。態(tài)度改變進入內化階段以后,個體就完全的從內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觀點,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答:偏見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產生著各種各樣消極的后果。但是,偏見并非是不可消除的。,于偏見的消除。(2).(3)共同命運與合作獎勵。為不同群體設定共同命運與合作獎勵(獎勵的給予視全體人員是否共同合作而定)務,而非互斥性的競爭任務,是消解群體間的敵對情緒和偏見的重要途徑。4、什么叫寬大效應?這種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生?大效應。這似乎是一個矛盾,人們之所以對他人的評價如此寬容,原因可能有:(1)人們希望自己的周圍都是好人好事,這樣自己會感覺舒服些;(2)在大多數(shù)文化中,正性詞匯比負性詞匯更常見;(3)人們通過對他人的寬容來顯示自己的大度與仁慈。5.什么叫基本歸因錯誤?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答:.因可有:(1)人們有一種信念,相信人們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多以內因來解釋人的行為,而忽略外因的影響.(2)情境中的行動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們更容易注意行動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會因素.?答:改變態(tài)度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變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團體影響法。通過團體對個體所具有的影響也可以有效的改變人們的態(tài)度。活動參與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引導人們參加與態(tài)度改變有關的活動來改變人們的態(tài)度。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幫助時會出現(xiàn)旁觀者效應?,.對模糊情境的社會性定義。當時間的性質模糊不清時,我們傾向于參考他人的反應來對事件做出判斷。避免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得很不成熟或傻氣,以減少社會貶低的發(fā)生。.,歡。(互聯(lián)網例外),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3)相似。我們傾向于喜歡在態(tài)度、價值觀、興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互補。交往的互補性是指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獲得相互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簡述認知失調理論的基本內容。答:認知失調論是費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來的。所謂認知失調是指個體所持有的認知彼此矛盾沖突,處于相互對立.通常消除失調狀態(tài)的方法有(1)改變認知(2)改變行為(3)增加新認知什么是從眾為什么會產生?從眾行為的產生有兩個原因:(1)該觀點認為,人們從,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說服者)的哪些特性會影響說服的力度?簡述從眾的積極與消極意義。(五)應用分析題★1.有一則新聞報道如下:2003515日下午在廣州白云區(qū)京溪路,一名來自湖南的16,208刀,圍觀者竟無一人上前制止。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種“眾人圍觀見死不救”的現(xiàn)象.答:1為的可能性越小。2結合案例說明,只要合理即可1):,那么,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2),3)對利害得失的計算:怕受到歹徒的傷害。,,我看看你,卻沒人提出異議。請用學過的內容分析、解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答:(1)希特勒是獨裁式的領導,要對其服從。(角色規(guī)范,應該服從)、責任轉移等;(2)周圍官員之間出現(xiàn)從眾現(xiàn)象從眾的定義從眾是在群體影響下放棄個人意見而與大家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行為從眾的原因: (1)信息性社會影響 (2)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3、一名15歲的美國中學生震驚了校園。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氣包,今天卻拿著左輪手槍從廁所走出來,一路走一路,還面帶笑容。迄今已有2人死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