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_第1頁
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_第2頁
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_第3頁
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_第4頁
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煤礦職業(yè)衛(wèi)生健康監(jiān)護基本要求第1頁/共91頁生產環(huán)境氣象條件:氣溫、氣濕、氣流、熱輻射。(1)氣溫(temperature):除取決于大氣溫度外,還受太陽輻射、工作熱源和人體散熱等的影響。通過傳導、對流、輻射作用,使生產環(huán)境溫度升高。(2)氣濕(humidity):相對濕度>80%,<30%。第2頁/共91頁(3)氣流:室內外溫差越大,產生的氣流也越強。(4)熱輻射:主要指紅外線及部分可見光的輻射。正輻射,負輻射。生產環(huán)境中的氣象條件受很多因素影響,衛(wèi)生學評價時要綜合考慮。第3頁/共91頁一、高溫(一)高溫作業(yè)(hightemperaturework):是指工作地點有生產性熱源,以本地區(qū)夏季室外平均溫度為參照基礎,工作地點的氣溫高于室外2℃及以上的作業(yè)。熱車間(高溫車間):熱源散熱量大于23W/m3的車間。第4頁/共91頁高溫作業(yè)的類型和職業(yè)接觸三種基本類型。(1)高溫、強熱輻射作業(yè)(干熱作業(yè)):如冶金、鑄造、鍛造、陶瓷等作業(yè)。(2)高溫、高濕作業(yè)(濕熱作業(yè)):如印染、繅絲、造紙等作業(yè)。

(3)夏季露天作業(yè):農田勞動、建筑。第5頁/共91頁(二)高溫作業(yè)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1.機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

(1)體溫調節(jié):產熱減少,散熱增加。皮膚蒸發(fā)散熱是最重要而有效的散熱方式。(2)水鹽代謝:出汗。6L,1.5%。

(3)循環(huán)系統(tǒng):皮膚、工作肌血流量增加,而出汗造成有效血容量減少。第6頁/共91頁(4)消化系統(tǒng):血流減少,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降低,導致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5)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使工作效率下降,工傷事故增加。(6)泌尿系統(tǒng):尿液減少,可致腎功能不全。第7頁/共91頁2.熱適應(heatacclimatization):

是指人在熱環(huán)境工作一段時間后對熱負荷產生適應的現象。

熱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第8頁/共91頁熱適應的形成一般需1-2周時間,停止接觸一周左右,熱適應可消退,即脫適應。

第9頁/共91頁

中暑第10頁/共91頁中暑(heatstrock):

是高溫環(huán)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等而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或心血管系統(tǒng)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熱致疾?。╝cuteheat-inducedillness)。第11頁/共91頁致病因素:(1)環(huán)境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風速小;(2)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

誘發(fā)因素:(1)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體弱、肥胖;(2)尚未產生熱適應。第12頁/共91頁1.按發(fā)病機制分為三類:熱射病(heatstroke,含日射病sunstroke)、熱痙攣(heatcramp)、熱衰竭(heatexhaustion)第13頁/共91頁(1)熱射?。?/p>

人體在熱環(huán)境下,散熱途徑受阻,體溫調節(jié)機制失調所致的疾病。

臨床特點:

為突然發(fā)病,體溫升高可達40℃以上,開始時大量出汗,以后出現“無汗”,并伴有干熱和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死亡率很高。第14頁/共91頁高溫作業(yè)工人突然發(fā)生熱射病高熱昏迷第15頁/共91頁(2)熱痙攣:

由于大量出汗,體內鈉、鉀過量丟失所致。

主要表現:

明顯的肌肉痙攣,伴有收縮痛?;颊呱裰厩逍?,體溫多正常。第16頁/共91頁(3)熱衰竭:

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皮膚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內臟血管收縮或血容量的相應增加,因此不能足夠的代償,致腦部暫時供血減少而暈厥。

臨床表現:一般起病迅速。頭昏、頭痛、心悸、出汗、惡心、嘔吐、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血壓短暫下降,繼而暈厥,體溫不高或稍高。第17頁/共91頁中暑的診斷與治療1.中暑的診斷原則

(1)高溫作業(yè)人員的職業(yè)史(2)體溫升高、肌肉痙攣或暈厥等主要臨床表現(3)排除其他類似疾病,可診斷為職業(yè)性中暑。第18頁/共91頁

2.中暑的分型及診斷

(1)先兆中暑在高溫作業(yè)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全身疲乏、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第19頁/共91頁(2)輕癥中暑: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

1)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

2)出現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的早期癥狀,大量出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

3)肛溫升高達到38.5℃以上。第20頁/共91頁(3)重癥中暑:出現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表現之一。第21頁/共91頁

3.中暑的治療原則

(1)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者,應迅速離開高溫作業(yè)環(huán)境,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安靜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氣水。(2)對熱痙攣者,及時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點滴。(3)對重癥中暑者,應迅速送入醫(yī)院進行搶救。

第22頁/共91頁4.預防:(1)衛(wèi)生標準:ISO標準,我國標準??紤]勞動強度;綜合考慮氣象條件。第23頁/共91頁

車間內工作地點夏季空氣溫度規(guī)定(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GBZ1-2002)當地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工作地點與室外溫差(℃)≤22<1023~289~429~32<3≥33<2第24頁/共91頁

高溫作業(yè)場所綜合溫度容許限值(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接觸限值GBZ2-2002)體力勞動強度指數綜合溫度(℃)<30℃地區(qū)≥30℃地區(qū)≤153132~203031~252930>252829綜合溫度相當于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第25頁/共91頁(2)防暑降溫措施:

技術措施:合理設計工藝流程,隔熱,通風降溫。

保健措施:清涼飲料,補充營養(yǎng),個人防護,醫(yī)療預防(就業(yè)前體檢)。

組織措施:加強領導,嚴格執(zhí)行標準,調整高溫作業(yè)勞動和休息制度。第26頁/共91頁隔熱面罩隔熱披肩面罩隔熱手套隔熱服個人防護用品第27頁/共91頁煤礦高溫監(jiān)護要求第28頁/共91頁1、煤礦生產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要求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必須停止作業(yè)。第29頁/共91頁2、進行高溫監(jiān)測時,作業(yè)場所無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存在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5個測點,取平均值。作業(yè)場所被隔離為不同熱源環(huán)境或通風環(huán)境的,每個區(qū)域內設置2個測點,取平均值。第30頁/共91頁3、常年從事高溫作業(yè)的,選擇在夏季最熱月測量;不定期接觸高溫作業(yè)的,選擇在工期內最熱月測量;作業(yè)環(huán)境熱源穩(wěn)定時,每天測3次,工作班開始后及結束前0.5h分別測1次,工作班中間測1次,取平均值。第31頁/共91頁4、應當實行通風降溫,采取減少風阻、防止漏風、增加風機能力、加強通風管理等措施保證風量,并采用分區(qū)式開拓方式縮短入風線路長度,降低到達工作面風流的溫度。第32頁/共91頁5、局部熱害嚴重的工作面應采用移動式制冷機組進行局部降溫;非空調措施無法達到作業(yè)環(huán)境標準溫度的,應采用空調降溫。6、露天煤礦應盡量采用機械化作業(yè),減少高溫和熱輻射的影響;合理調整作業(yè)時間,避開日照最強烈的時段作業(yè)。第33頁/共91頁二、煤礦粉塵監(jiān)護要求

1、煤礦作業(yè)場所粉塵接觸濃度管理限值判定標準如下:粉塵種類游離SiO2含量(%)呼吸性粉塵濃度(mg/m3)煤塵≤55.0巖塵5~102.5

10~301.0

30~500.5≥500.2水泥塵<101.5第34頁/共91頁2、粉塵監(jiān)測采樣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如下:類別生產工藝測塵點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煤機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時作業(yè)回風側10~15m處司機操作采煤機、液壓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頂移刮板輸送機、司機操作刨煤機、工作面爆破處在工人作業(yè)的地點風鎬、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順槽鉆機鉆孔、煤電鉆打眼、薄煤層刨煤機落煤在回風側3~5m處第35頁/共91頁掘進工作面掘進機作業(yè)、機械裝巖、人工裝巖、刷幫、挑頂、拉底距作業(yè)地點回風側4~5m處掘進機司機操作掘進機、砌碹、切割聯絡眼、工作面爆破作業(yè)在工人作業(yè)地點風鉆、電煤鉆打眼、打眼與裝巖機同時作業(yè)距作業(yè)地點3~5m處巷道中部錨噴打眼、打錨桿、噴漿、攪拌上料、裝卸料距作業(yè)地點回風側5~10m處轉載點刮板輸送機作業(yè)、帶式輸送機作業(yè)、裝煤(巖)點及翻罐籠回風側5~10m處第36頁/共91頁翻罐籠司機和放煤工人作業(yè)、人工裝卸料作業(yè)人員作業(yè)地點井下其他場所地質刻槽、維修巷道作業(yè)人員回風側3~5m處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硐室等處工人作業(yè)作業(yè)人員活動范圍內露天煤礦鉆機穿孔、電鏟作業(yè)下風側3~5m處鉆機司機操作鉆機、電鏟司機操作電鏟司機室內地面作業(yè)場所地面煤倉等處進行生產作業(yè)作業(yè)人員活動范圍內第37頁/共91頁3、呼吸性粉塵濃度監(jiān)測應在正常生產時段進行,呼吸性粉塵可采用定點或個體方法進行。監(jiān)測周期如下:監(jiān)測種類監(jiān)測地點監(jiān)測周期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采、掘(剝)工作面3個月1次其他地點6個月1次定點呼吸性粉塵1個月1次粉塵分散度6個月1次游離二氧化硅含量6個月1次第38頁/共91頁4、粉塵監(jiān)測人員及設備配備要求如下:測塵點數量測塵人員數量測塵儀器數量

<20≥1人≥2臺

20~40≥2人≥4臺

40~60≥3人≥6臺

>60≥4人≥8臺露天煤礦和地面工廠≥2人≥4臺第39頁/共91頁5、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tǒng)。永久性防塵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貯水量不得小于井下連續(xù)2小時的用水量,并設有備用水池,其貯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塵水池的一半。防塵管路應鋪設到所有可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的地點,管道的規(guī)格應保證各用水點的水壓能滿足降塵需要,且必須安裝水質過濾裝置,保證水質清潔。第40頁/共91頁6、掘進井巷和硐室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使用水炮泥,爆破過程中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第41頁/共91頁7、在煤、巖層中鉆孔,應采取濕式作業(yè)。煤(巖)與瓦斯突出煤層或軟煤層中瓦斯抽放鉆孔難以采取濕式鉆孔時,可采取干式鉆孔,但必須采取捕塵、降塵措施,其降塵效率不得低于95%,并確保捕塵、降塵裝置能在瓦斯?jié)舛雀哂?%的條件下安全運行。第42頁/共91頁8、炮采工作面應采取濕式鉆眼法,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應沖洗煤壁,爆破時應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出煤時應當灑水降塵。第43頁/共91頁9、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壓力不得低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4MPa,如果內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8MPa。無水或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時,必須停機;液壓支架必須安裝自動噴霧降塵裝置,實現降柱、移架同步噴霧;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并加裝噴霧裝置或用除塵器抽塵凈化。放頂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須安裝高壓噴霧裝置(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掘進機掘進作業(yè)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和除塵器構成的綜合防塵系統(tǒng),并對掘進頭含塵氣流進行有效控制。第44頁/共91頁10、采掘工作面回風巷應安設至少2道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11、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帶式輸送機走廊,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yè)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其中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采用噴霧降塵時,噴霧壓力不得低于8MPa。第45頁/共91頁12、預先濕潤煤體。煤層注水過程中應當對注水流量、注水量及壓力等參數進行監(jiān)測和控制,單孔注水總量應使該鉆孔預濕煤體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不得低于1.5%,封孔深度應保證注水過程中煤壁及鉆孔不漏水或跑水。在厚煤層分層開采時,應采取在上一分層的采空區(qū)內灌水,對下一分層的煤體進行濕潤。第46頁/共91頁13、錨噴支護防塵。打錨桿眼應實施濕式鉆孔。錨噴支護作業(yè)時,沙石混合料顆粒的粒徑不得超過15mm,且應在下井前灑水預濕。距離錨噴作業(yè)點下風流方向100m內,應設置2道以上風流凈化水幕,且噴射混凝土時工作地點應采用除塵器抽塵凈化。第47頁/共91頁14、轉載及運輸防塵。轉載點落差應小于0.5m,若超過0.5m,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各轉載點應實施噴霧降塵(噴霧壓力應大于0.7MPa)或采用密閉塵源除塵器抽塵凈化措施。在裝煤點下風側20m內,必須設置一道風流凈化水幕。運輸巷道內應設置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第48頁/共91頁15、露天煤礦鉆孔作業(yè)時,應采取濕式鉆孔;破碎作業(yè)時應采取密閉、通風除塵措施;應加強對鉆機、電鏟、汽車等司機操作室的防護;電鏟裝車前,應對煤(巖)灑水,卸煤時應設噴霧裝置;運輸路面應經常灑水,加強維護,保持路面平整。第49頁/共91頁三、煤礦噪聲監(jiān)護要求

1、煤礦作業(yè)場所噪聲危害判定標準:煤礦作業(yè)場所從業(yè)人員每天連續(xù)接觸噪聲時間達到或者超過8小時的,噪聲聲級限值為85dB(A);每天接觸噪聲時間不足8小時的,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照接觸噪聲時間減半、噪聲聲級限值增加3dB(A)的原則確定其聲級限值,最高不得超過115dB(A)。第50頁/共91頁2、煤礦作業(yè)場所噪聲每年至少監(jiān)測1次。3、煤礦作業(yè)場所噪聲的監(jiān)測地點主要包括:露天煤礦的挖掘機、穿孔機、礦用汽車、帶式輸送機、排土機和爆破作業(yè)等地點;井工礦的風動鑿巖機、風鎬、局部通風機、煤電鉆、乳化液機、采煤機、掘進機、帶式輸送機、運輸車等地點。在每個監(jiān)測地點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第51頁/共91頁4、井工礦在通風機房室內墻壁、屋面敷設吸聲體;在壓風機房設備進氣口安裝消聲器,室內表面做吸聲處理;對主井絞車房內表面進行吸聲處理,局部設置隔聲屏;在巷道掘進中應使用液動鑿巖機或鑿巖臺車;在采煤工作面應使用雙邊鏈條刮板輸送機等措施控制噪聲。第52頁/共91頁5、露天煤礦應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檢修,避免機械部件松動,并采取對駕駛室進行密閉隔音處理等措施,控制露天煤礦噪聲。第53頁/共91頁參考噪聲危害的系統(tǒng)知識第54頁/共91頁

基本概念1.聲音(sound)

物體振動后,振動能在彈性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傳到人耳引起的音響感覺。頻率(frequency):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

聲波(soundwave):

人耳能夠感受到的聲音頻率在20-20000Hz之間,這一頻率范圍的振動波稱為聲波。噪聲(noise)第55頁/共91頁2.噪聲(noise)衛(wèi)生學概念:凡是使人感到厭煩或不需要的聲音。物理學概念:頻率和強度無規(guī)律地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聲音。

第56頁/共91頁3.生產性噪聲(industrialnoise):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聲音,其頻率和強度沒有規(guī)律,聽起來使人感到厭煩,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yè)噪聲。第57頁/共91頁1.按照來源分為:(1)機械性噪聲:由于機械的撞擊、摩擦、轉動所產生的噪聲。(2)流體動力性噪聲:氣體壓力或體積的突然變化或流體流動所產生的聲音。(3)電磁性噪聲:變壓器發(fā)發(fā)出的聲音。生產性噪聲的來源及分類第58頁/共91頁2.按存在狀態(tài)(1)連續(xù)聲:

穩(wěn)態(tài)噪聲:隨著時間的變化,聲壓波動<5dB

非穩(wěn)態(tài)噪聲:

隨著時間的變化,聲壓波動≥5dB(2)間斷聲脈沖噪聲:聲音持續(xù)時間小于0.5秒,間隔時間大于1秒,聲壓有效值變化大于40dB的噪聲。第59頁/共91頁3.按頻率低頻噪聲:主頻率在300Hz以下中頻噪聲:主頻率在300-800Hz

高頻噪聲:主頻率在800Hz以上此外還可分為:窄頻帶和寬頻帶噪聲等第60頁/共91頁

(二)聲音的物理特性及評價

1.聲壓與聲壓級

聲壓(soundpressure):

由于聲波振動而對介質(空氣)產生的壓力稱聲壓,以P表示,單位為帕(Pa)或(N/m2)。

聽閾聲壓或聽閾(thresholdofhearing):為20μPa或2×10-5N/m2

痛閾聲壓或痛閾(thresholdofpain):為20Pa或20N/m2。第61頁/共91頁

聲壓級(soundpressurelevel,SPL):

用對數來表示聲壓的大小,即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從聽閾到痛閾為:120dB.第62頁/共91頁

2.響度和響度級響度: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量。響度級:以1000Hz的標準聲產生的音響感覺為基準,與之產生同樣音響感覺聲音的響度均以此標準音的聲壓級表示,稱之為響度級。

單位是方(phon)。第63頁/共91頁

3.等響曲線(equalloudnesscurves)利用與基準音比較的方法,得出聽閾范圍各種聲頻的響度級,將各個頻率相同響度的數值用曲線連接起來,稱為等響曲線。第64頁/共91頁等響曲線

對高頻敏感,低頻不敏感,特別是2000~5000Hz。第65頁/共91頁

4.聲級(soundlevel)根據人耳對聲音的感覺特性,參考等響曲線,使用幾種頻率計權網絡,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濾波器,使用這些頻率計權網絡測得的聲壓級稱為聲級。

A聲級、B聲級、C聲級、D聲級第66頁/共91頁A計權網絡:

模擬人耳對40方純音的響應,對低頻段(小于50Hz)有較大幅度的衰減,對高頻不衰減,這與人耳對高頻敏感,對低頻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B計權網絡:

模擬人耳對70方純音的響應曲線,對低頻音有一定程度的衰減。第67頁/共91頁C計權網絡:

模擬人耳對100方純音的響應特點,對所有頻率的聲音幾乎都同等程度地通過,故C聲級可視作總聲級。D計權網絡:

是為測量飛機噪聲而設計的,突出高頻部分(3k-6kHz)的響應特點。第68頁/共91頁

特異作用---聽覺系統(tǒng)損害非特異作用—其他系統(tǒng)的損害(三)噪聲對機體的影響第69頁/共91頁

1.對聽覺系統(tǒng)的影響

暫時性聽閾位移

(temporarythresholdshift,TTS)

指人或動物接觸噪聲后引起聽閾變化,脫離噪聲環(huán)境后經過一段時間聽力可以恢復到原來水平。第70頁/共91頁(1)聽覺適應(auditoryadaptation)

指短時間暴露在強烈噪聲環(huán)境中,感覺聲音刺耳、不適,停止接觸后,聽覺器官敏感性下降,脫離接觸后對外界的聲音有“小”或“遠”的感覺,聽力檢查聽閾可提高10dB~15dB,離開噪聲環(huán)境1分鐘之內可以恢復。第71頁/共91頁(2)聽覺疲勞(auditoryfatigue):

較長時間停留在強烈噪聲環(huán)境中,引起聽力明顯下降,離開噪聲環(huán)境聽閾提高超過15dB-30dB,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聽力才能恢復,稱為聽覺疲勞。

第72頁/共91頁永久性聽閾位移(permanentthresholdshift,PTS)

是指噪聲引起的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聽閾升高。根據損傷的程度,永久性聽閾位移又分為聽力損傷及噪聲性耳聾。第73頁/共91頁(1)聽力損傷(hearingimpairment)

聽力曲線在3000Hz~6000Hz出現“V”型下陷。此時患者主觀無耳聾感覺,交談和社交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第74頁/共91頁(2)噪聲聾(noise-induceddeafness)

是人們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fā)生的一種進行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

噪聲聾是噪聲對聽覺器官長期作用的結果,是法定的職業(yè)病。第75頁/共91頁(3)爆震性耳聾(explosivedeafness)

在某些生產條件下,如進行爆破,由于防護不當或缺乏必要的防護設備,可因強烈爆炸所產生的振動波造成急性聽覺系統(tǒng)的嚴重外傷,引起聽力喪失,稱為爆震性耳聾。第76頁/共91頁2.

對聽覺外系統(tǒng)的影響1)神經系統(tǒng)損害

表現為神衰綜合征,有的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和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怒等。第77頁/共91頁2)心血管系統(tǒng)損害心率:加快或減慢;血壓:早期不穩(wěn)定,長期接觸強噪聲可持續(xù)升高。腦血流圖:波幅降低、流入時間延長,提示血管緊張度增加,彈性降低。第78頁/共91頁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長期接觸噪聲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不振、胃液分泌減少、胃的緊張度降低、蠕動減慢等胃腸功能變化的癥狀。第79頁/共91頁

4)對內分泌及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研究表明:中等強度噪聲(70-80dB)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