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詩歌鑒賞題專練之詠物言志詩一、概念借助吟詠自然之物或社會事物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詩。二、標志①詠物詩的對象是單純的某個事物。詩人著重對所詠之物的特征、功能進行刻畫,或者著重對所詠之物的某一內(nèi)韻、精神進行吟詠。②多以所詠之物為詩名,或以“詠某物”“題某物”“某物吟”等為題目形式。內(nèi)容:單純詠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諷世。三、表達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負,或?qū)崿F(xiàn)個人理想,或報效國家。②寄寓高尚的節(jié)操,或表達懷才不遇與命途多舛的傷感,或抒發(fā)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③或憂國憂民,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砭時弊。四、藝術(shù)手法①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寫(繪形繪色)與側(cè)面烘托②從修辭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擬人和夸張等。③從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專題練習:(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寒菊注宋·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明·唐寅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注:這首詩是作者在南宋滅亡后所寫。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詩和唐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菊花作為描寫對象的詠物抒懷詩。B.鄭詩所寫的菊花獨自開放在疏籬邊,唐詩中的菊花則開在隱者家園。C.鄭詩筆下的菊花傲風拒霜、獨放光華,與唐詩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D.鄭詩中的“百花”和唐詩中的“玄霜”對表現(xiàn)菊花的品質(zhì)作用相似。2.這兩首詩中,作者借菊花抒發(fā)的情感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孤雁張炎①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②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③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yīng)轉(zhuǎn)。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咀ⅰ竣購堁自缒隇橘F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父死家散,浪跡天涯。②因循:沿用舊習不改,此處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③謾,同“漫”,徒然。長門是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前三句以困頓惆悵的情懷起筆,寫孤雁失群的遭際,“空”營造出空闊、寂寥的環(huán)境氛圍。B.“自顧影”中表示孤雁對自我的憐惜,“欲下寒塘”表現(xiàn)出孤雁想下未下、猶豫遲疑的神態(tài)。C.借蘇武托雁寄書的典故和陳皇后箏聲訴怨之事,襯托孤雁誤了書信的自責和無人憐之的哀怨。D.末三句寫孤雁看到人家半卷畫簾迎接飛燕雙雙歸來也不會感到羞愧,以雙燕類比孤雁之心跡。4.近代陳匪石:“此為詠物之作。南宋人最講寄托,于小中見大?!闭埥Y(jié)合詩歌分析作者借孤雁所寄托的“大”的內(nèi)容。(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小松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軒松李白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云霄,直上數(shù)千尺。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軒有孤松”里的“孤松”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B.《南軒松》通過寫陰涼處生出的深綠青苔,側(cè)面襯托了松樹的高大濃密和年歲之長。C.《小松》里的“出”形象寫出了小松由小轉(zhuǎn)大的變化,“出”是未來“凌云”的先兆。D.詠物詩往往托物言志,這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不滿足于眼前現(xiàn)狀,勇于追求的精神。6.同樣是寫松,小松與南軒松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由此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雪羅隱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①落偏饒。巢居②只恐高柯折,旅客愁聞去路遙。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注】①顏巷:指顏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簡陋的居處。②巢居:謂上古或邊遠之民于樹上筑巢而居。猶隱居。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緊扣詩題,用“細玉羅紋”作比,寫出了雪花的晶瑩剔透,形象生動。B.頷聯(lián)寫風雪中居住環(huán)境的艱苦,并用“旅客愁聞”側(cè)面突出風雪之大。C.詩人本想寒窗賞雪來尋詩作句,卻不曾想被落紙不見的雪花打擾而詩意難覓。D.本詩以“雪”為紐帶將詠物和詩人自身的感觸巧妙聯(lián)系起來,意蘊豐富。8.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C

【解析】C.“與唐詩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錯誤,結(jié)合唐詩“一夜玄霜墜碧空”可知,一夜的霜降后從天空墜落一般。寫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質(zhì),不鋪排張揚,但是卻內(nèi)涵豐沛。與鄭詩中的菊花傲風拒霜、獨放光華有相同之處。選項“形象完全不同”表述不正確。2.①鄭詩塑造了孤傲高潔,堅貞不屈的菊花形象,抒發(fā)了詩人不愿隨從于世俗權(quán)貴、獨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堅持氣節(jié)、不仕元朝的愛國情操;②唐詩以菊花自比,借菊花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品格,菊花也是情感的觸發(fā)點,抒發(fā)了作者羈旅思鄉(xiāng)之愁?!窘馕觥苦嵲姟盎ㄩ_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緊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jīng)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籬旁,意趣無窮。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后兩句詩意深轉(zhuǎn)一層。菊花盛開后,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并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tǒng)治集團的侵擾。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jié)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tǒng)治集團,表現(xiàn)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ji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guān)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唐詩首聯(lián)詩人先描寫故園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開得并不張揚,而是淡淡的幽然的開放,而且開得那么突然,所以頷聯(lián)寫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從天空墜落一般。寫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質(zhì),不鋪排張揚,但是卻內(nèi)涵豐沛,在單淡然中凸現(xiàn)其品質(zhì)。后兩句是詩人的托物起行,以菊花自比。頸聯(lián)寫到多少淪落天涯的文人騷客,估計詩人自己也在內(nèi)吧,尾聯(lián)寫盡借籬落看秋風,籬落是指籬笆,淪落天涯的文人騷客從這籬笆里面的開放的秋菊中看盡了濃濃衰颯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淵明以來,菊花就是隱士、高潔的象征,詩人就是借菊花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品格。同時,菊花也是情感的觸發(fā)點,抒發(fā)了作者羈旅思鄉(xiāng)之愁。3.D

【解析】D.“類比”錯,是以雙燕與孤雁形成對比,襯托孤雁之心跡。

4.①借孤雁的離群,寄托自己的漂泊之苦。②借孤雁寄書艱難,寄托南宋滅亡后詞人的故人之思和亡國之痛。③借孤雁想象與同伴重逢的驚喜,寄托詞人與困境中堅守希望的樂觀。④借孤雁面對雙燕不以孤獨為羞,寄托遺世獨立、不改節(jié)操之意?!窘馕觥渴紫龋~中通過描寫“孤雁”的處境表現(xiàn)了作者自身的處境,以此寄托情志,是一首詠物詞。其次,詞中圍繞標題中的“孤”展開,“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想伴侶、猶宿蘆花”等語句展現(xiàn)了孤雁離群的孤獨之感,作者以雁喻人,雁的離群失伴也是詞人孤苦無依的表現(xiàn)。然后,“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等語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人、故地的懷念與渴望,根據(jù)注釋①可知,作者通過敘述個人悲慘處境,抒發(fā)了南宋亡后內(nèi)心的家國之苦和漂泊之感。詞詠孤雁,實則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傷感,也反映了宋遺民普遍生活體驗及感觸。最后,“想伴侶、猶宿蘆花”料想自己的伴侶還棲宿在蘆花中,寄托詞人與困境中堅守希望的樂觀。“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這樣當雙燕歸來后棲息于畫簾半卷的房檐,我也不會羞慚。表現(xiàn)出雁之孤高自傲的情懷A

【解析】A.“象征的品格不同”錯誤,李詩中,“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描繪出一幅松樹蒼勁挺拔、松樹枝葉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突出了孤松的不同凡俗、生機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樹郁郁蒼蒼、古樸高潔的形象?!稓w去來兮辭》里的“撫孤松而盤桓”,表示詩人孤高堅貞之節(jié)有如此松,也是象征高潔的品格,二者象征的品格相同。

6.①《小松》里的松樹,生長在“深草”“蓬蒿”間,被埋沒,不被人賞識。詩人借此表達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過程中的勇于進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②《南軒松》里的松樹,生長在清風吹拂,“古苔”“秋煙”環(huán)繞的美好景物間,十分愜意。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瀟灑自得、高潔的情懷?!窘馕觥慷旁娭?,“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兩句描寫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沖刺,銳不可當。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最終超過蓬蒿,超過所有野草,成為凌云之木。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表現(xiàn)出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寫出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啊。因此,詩人通過寫小松生長環(huán)境惡劣,生活在“深草”“蓬蒿”間,被埋沒,無人可見,最后長成凌云木。來表達對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過程中的勇于進取精神的贊美,來諷刺批判世人以出身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李詩中,“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寫松樹在清風時時搖著它的枝條,瀟灑終日是多么愜意?!瓣幧盘G,色染秋煙碧”寫樹陰下老早以前就長滿綠苔,秋日的云霧到此也被它染碧。對松樹生長的環(huán)境進行描寫,來烘托松樹高大蒼翠?!瓣幧盘G”,是說由于松樹高大,在它的陰處長出了碧綠的古苔。寫“古苔”足見這棵松樹的年歲之長。半空中松樹茂密的枝葉,一片濃密翠綠,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現(xiàn)出一片綠色,上下輝映,似乎將周圍的空氣都要染綠了似的?!扒屣L”“瀟灑”“日夕”“古苔綠”“秋煙碧”等景物和意象寫出了環(huán)境的美好,借環(huán)境描寫寫出了孤松的瀟灑高潔,表達了詩人瀟灑自得、高潔的情懷。7.C

【解析】7.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卻不曾想被落紙不見的雪花打擾而詩意難覓”錯誤?!昂昂枪P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寫大雪成冰,筆尖凍凝,詩人呵筆揮毫,寒窗創(chuàng)作,尋找靈感,突然一片雪花從窗縫里面飛進來,落在紙上,逐漸消融,頓時詩意大發(fā),下筆成章。

8.①詩歌前兩句中,詩人雖所處環(huán)境艱苦,但仍有逸趣欣賞雪景,“細玉羅紋”表達了對雪的觀察之細致;用顏回所住陋巷指代自己所住環(huán)境之簡陋,表明了詩人安貧樂道、豁達淡然的人生態(tài)度。②坦然面對生活的艱苦。因為下雪,野菜被凍上了,采摘不易,還要打掃庭中枯葉燒火做飯,詩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依然堅強地生活。③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盡管生活如此艱辛,詩人仍在堅持詩文創(chuàng)作,對理想的追求并未因外在環(huán)境的艱辛而有所松懈。(若答“不畏艱難”“奮發(fā)向上”等亦可)【解析】“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落偏饒”,“羅紋”指下雪的形狀?!邦佅铩敝割伝厮拥穆铮Z出《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边@里指詩人自己簡陋的居處。首聯(lián)寫雪景,大雪晶瑩潔白,從天空中盤旋而下;住在陋巷,閉門不出,反而感覺到雪比其他地方下的更要大,仍有逸趣欣賞雪景。用顏回所住陋巷指代自己所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