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_第1頁
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_第2頁
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_第3頁
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_第4頁
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規(guī)劃與設計方案一、現(xiàn)狀概況郁孤臺(一)文保單位現(xiàn)狀郁孤臺1、郁孤臺位于城內(nèi)西北隅賀蘭山上,因“隆阜郁然孤峙代”,故名。始建年代不祥。郁孤臺在唐代就已經(jīng)是贛州著名的游覽地,虔州八境之一,又為清代八景“三臺鼎峙”中的一臺。清同治《贛縣志》載,唐代李勉為虔州刺史時登臺北望慨然而說:“余雖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名乎?”遂易匾為“望闕”。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贛州知軍曾慥建2臺,南曰“郁孤臺”,北曰“望闕臺”。辛棄疾在贛州任江西提點刑獄時,數(shù)登郁孤臺,題《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文天樣任職贛州時,也曾賦《郁孤臺》詩。后屢經(jīng)廢興,清同治十年(1871)修葺此臺時,在山腰增建腰門,額曰:“賀蘭山”。建國后,1959年修復。1965年6月,郭沫若登郁孤臺,反辛棄疾詞意題《菩薩蠻》詞?!拔幕蟾锩逼陂g,郁孤臺屋漏樓斜,白蟻蛀空。1983年按清代格局重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7米,占地300平方米。1984年9月竣工,首次接待參加贛南中秋詩話會的來賓。1985年12月,郁孤臺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景點。1996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參觀郁孤臺。2、八境臺八境臺位于城內(nèi)東北隅古城墻之上,章、貢二江于臺下匯成贛江。臺系北宋嘉裕年間(1056-1063)州守孔宗翰所筑,筑后繪《虔州八境圖》求詩于蘇拭,蘇拭“乃作詩八章,題之圖上”,即《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序》。北宋紹圣元年(1094),蘇拭被貶嶺南路經(jīng)贛州時,曾親臨八境臺,遍覽虔州八景,覺得“前詩未能道其萬一”,復作《八境圖后序》。清康熙二年(1663),八境臺毀于火,虔鎮(zhèn)姚自強重建。1929年,八境臺再次毀于火。1934年重建。1976年7月13日凌晨,因印像暗房失火,八境臺再次被焚。1980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八境臺遺址前說:要修復八境臺。1983年仿宋式重建八境臺。鋼筋混凝土結構,總面積574平方米,3層,高28.5米。1985年12月,八境臺被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景點。1987年5月1日八境臺歲月悠悠,宋代八景(石樓、章貢臺、白鵲樓、皂蓋樓、郁孤臺、馬祖巖、塵外亭、峰山)已缺數(shù)景。清乾隆元年(1736),贛縣知縣張棟書父子新題八景(三臺鼎峙、二水環(huán)流、玉巖夜月、寶蓋朝云、儲潭曉鏡、天竺晴嵐、馬崖禪影、雁塔文峰)并賦詩。1997年9月,市人民政府重新評定贛州“宋城八景”的八處景點是:三臺鼎峙(八境臺、郁孤臺、拜將臺)、二水環(huán)流(章貢兩江環(huán)城而流)、玉巖夜月(通天巖石窟)、寶蓋朝云(峰山)、馬崖禪影(馬祖巖)、雁塔文峰(慈云塔、文廟)、城堞橋浮(宋城墻、古浮橋)、榕風窯韻(七鯉鎮(zhèn)古榕樹、古窯址)。3、贛州古城墻古城墻東晉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守高琰在章貢二水合流處建郡治,贛縣附郭。五代盧光稠統(tǒng)轄虔州時,拓廣東西南三隅,鑿址為隍,三面阻水,將城區(qū)由1.2平方公里擴大至3平方公里。北宋嘉裕年間(1056-1063),知軍孔宗翰因州城歲為水嚙,就伐石為址,冶鐵錮基,用磚包砌夯土城墻,使軍事防御型城市同時發(fā)揮防洪功能。此后,贛州城墻歷代均予以修葺。清咸豐年間(1851-1861),增修5座炮城。贛州古城周回13里共2512丈,高3丈,警鋪63個,雉諜4952個。建國后經(jīng)過實測,城墻全長6900米,平均高度5米,厚6.5米,有鎮(zhèn)南、西律、涌金、建春、百勝5門。1958年,拆除百勝門經(jīng)鎮(zhèn)南門至西律門的南段城墻后,現(xiàn)存沿江的東、西兩段,從西津門沿章江至八境臺,從八境臺沿貢江經(jīng)涌金門、建春門至原百勝門旁(今東河大橋),共3664米。此外,還有南段古城墻沿拜將臺段52米、養(yǎng)濟院南城墻墻基41米。今贛州古城墻保留了西律門、涌金門、建春門、馬面、警鋪、弩臺(拜將臺)、雉諜、八境臺炮城等建筑,原百勝門今東河大橋城區(qū)橋頭有部分炮城遺址,原鎮(zhèn)南門附近今海星保齡球館側保留一段護城河。城墻內(nèi)外保存數(shù)以萬計的紀年、紀事、紀修城官吏窯戶銘文城磚。銘文多為陽文,字體多樣,“西窯務”、“西窯”、“第一務”、“第二務記”、“第三務”是最早一批銘文磚,“熙寧二年”是最早紀年銘文磚,最晚為“民國四年”,從北宋至民國共有521種銘文,是研究古城興建、修葺、材料、技術、洪澇災害、修城民工管理的寶貴檔案。1965年,荷蘭人約翰·尼霍夫在其《荷使初訪中國記》中指出,贛州的“城墻高大堅固,用磚頭砌成,所有的炮眼都有蓋子,蓋子上畫著兇惡的獸頭,繞墻走約需二個小時?!壁M州古城墻為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的宋代古城墻。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景點;1987年12月,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8月,國內(nèi)著名學者宿白、羅哲文等考察古城墻后認為,贛州宋城墻“是我國城市發(fā)展中一種不可多得的類型”。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此,宋代古城墻既是旅游資源的主體,也是宋文化的核心。古城墻4、贛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位于西律路中段,原稱廣東會館,清同治五年(1866)建筑。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26年7月,陳贊賢來贛州開展工人運動。11月3-5日,贛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東會館召開,成立贛州總工會。陳贊賢當選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隨后,他領導工人開展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使贛州工人運動獲得了“一廣州、二贛州”的聲譽。廣東會館還曾是中共贛州特別支部1926年11-12月創(chuàng)辦的贛南農(nóng)工干部訓練班舊址。舊址背倚郁孤臺,南北長61.9米,東西寬19.8米,前后三進,磚木石混合結構。石構件有精美的花草人物、動物浮雕,具嶺南建筑風格。5、蔣經(jīng)國舊居蔣經(jīng)國舊居位于建國路北端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內(nèi),民國建筑,建筑面積164平方米。贛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40-1945年,蔣經(jīng)國與夫人蔣方良,兒女蔣孝文、蔣孝章及保姆居此。建筑為平房、土瓦頂、魚鱗板墻。屋旁白玉蘭和柚樹為蔣經(jīng)國栽植。蔣經(jīng)國舊居6、唐宋遺址城區(qū)西北田螺嶺東北,百家?guī)X以北,八境臺以西,贛州人稱皇城,應為唐、五代、宋代贛州古城內(nèi)之子城(含花園塘、東溪寺、射箭坪等地)。田螺嶺和百家?guī)X原來地勢高阜?!都尉岗M州府志》載,明洪武間田螺嶺建嶺北道署,后又改建都察院,好事者削而平之。今田螺嶺仍海拔133米,比贛州一般地面高十余米。唐宋遺址址址址子城區(qū)經(jīng)八、九百年的變遷,今射箭坪東北、東溪寺仍保存東、西寬40.30米,南,北最長100米,北倚城墻呈三角形,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的臺地。這塊臺地和八境路的高程相差12米。射箭坪一帶被挖作操場的部分有許多板瓦、筒瓦、瓦當、青瓷片、褐瓷片等遺物。已于唐宋遺址址址址(二)歷史遺存現(xiàn)狀1、軍門樓在府署前,郁孤臺左側。宋嘉定十年(1217)知軍留元剛建樓于甕城之上,取名“軍門樓”。明洪武初,知府婁仲重修,扁名“宣明”。正德十年(15150知府邢珣重修,顔額“章貢偉觀”,又建“一覽亭”于樓左。嘉靖元年(1522),知府羅輅改名“宣化”。萬歷三十九年(1560)災,知府陳宗愈、楊瑩鐘相繼修復,仍名“宣明”。清初,樓無存,但甕城尚在。民國四年(1915),在修繕贛州城墻時,國民政府在軍門樓舊址上重建了門樓,但規(guī)模已大不如前。2、府衙在歷史發(fā)展的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郁孤臺一直都是官署衙門的所在地,州府衙門位于現(xiàn)今公安局一帶,前面一條甬道,甬道前建有軍門樓,樓前建有四賢坊。根據(jù)古代地圖對府衙記載,當時宋代府衙歷史格局為三縱五進院落布局。贛州的州府衙門,因特殊的歷史背景,被贛州的百姓稱作為皇城。到了清代乾隆年間,由于文字獄的興起,官員來到贛州,十分害怕在皇城中升堂理事引來殺身之禍,遂將州府衙搬遷到了今天的新贛南路一帶,現(xiàn)今的公安局一帶從此變成了考院和愛蓮書院,百姓也漸漸的在這一帶建房居住。民國時期蔣經(jīng)國選中此地蓋了一棟西式別墅,直到解放后的八九十年代,還有空地為人們占用,成為今天的模樣。3、四賢坊在府署軍門樓前,相傳為紀念宋代名人趙清獻(趙抃)、周濂溪(周敦頤)、劉都丞(劉彝)、文信國(文天祥)而立。坊久廢,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縣王訓復立。坊左右皆有井,所謂獅子兩泉也。坊下交衢四達,西接縣學,東接縣治,直前為州前。(附“四賢”簡歷:趙抃,字閱道,浙江西安人。景佑初進士及第,累官殿中侍御。嘉佑六年出知益州,尋知虔州(今江西贛州)。抃為政嚴而不苛,善因俗設施,寬猛不同,要之以惠為本,為世人稱道。后以侍御史拜知政殿學士,先后出知杭州、成都、越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贈少師,謚清獻。劉彝,我國古代著名水利專家,字執(zhí)中,福建長樂人。進士及第,熙寧中知虔州。虔俗尚巫鬼,不事醫(yī)藥,彝著《正俗方》,斥淫巫,使之醫(yī)易業(yè),俗遂變。時饑民多棄子于道,彝召民收養(yǎng),日給廣惠倉米二升,存活無數(shù)。虔城三面阻水,每逢河水暴漲,即灌入城中。彝作水窗十二間,視河水消長而啟閉之,水患頓息。城內(nèi)福、壽二溝,相傳為彝所創(chuàng),元佑初,以都水丞召還京城。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初為分寧主簿,繼調(diào)南安軍司理、虔州通判。他繼承《易傳》與部分道家思想,提出“無極而太極”,“人極”即“誠”,“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學說,被尊為宋代理學開山祖。著《太極圖說》、《通書》,卒謚元公,從祀孔廟。我國北宋理學的主要奠基人程顥、程頤均為其門下弟子。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相傳童年曾隨父寓居贛縣白鷺就讀。寶佑四年(1256)膺中狀元,累遷直學士院,因忤賈似道而致仕。咸淳九年(1273)起為湖南提刑,旋調(diào)任贛州知府。德佑初,元兵大舉南侵,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聞訊于贛州募兵勤王,歷任江西提刑安撫使、右丞相兼樞密使、太子少保、信國公,率兵轉戰(zhàn)于贛閩粵之間,后兵敗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爵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就義。)4、愛蓮書院在府署后,原為府署之通判署。宋嘉佑年間,中國宋明理學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曾寓居于此,并寫下了聞名中外的理學名作《愛蓮說》。署內(nèi)有周子蓮池遺跡,并有周子親手所植古槐一株。宋乾道八年(1172),羅愿任通判時,因慕周子之名,在此建“愛蓮堂”,并自撰上梁文。堂前臨“愛蓮”方池。明代,這里曾為“推官署”。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府署遷往嶺北分巡道署,推官一職被裁撤,這里又為“通判署”。道光三年(1823),通判署移駐大湖江,署府王泉之購作寧都公廨。二十八年(1848),巡道李本仁捐廉贖作書院,但不久,李本仁調(diào)離贛州,事格未行。同治二年1863),署府叢占鰲再次籌款建書院,“愛蓮書院”才得以正式創(chuàng)立。愛蓮書院的具體位置及平面布局,據(jù)清同治《贛州府志》記載:地在郡城岡巒盡處。庭有古槐一株,傳為周子手植。東向為愛蓮祠,峙巽維而翼以亭(注:即東南“巽”位上建有涼亭),西向為文昌閣,凡三層,制甚壯麗。南向為講堂,堂之左迤后皆學舍,右為元公(注:即周敦頤)舊署,前臨蓮池,今為山長齋舍。后為周子、二程子(注: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顥、程賾)祠。又據(jù)清同治《贛縣志》記載:從橋口繞舊通判署(同治二年改建為“愛蓮書院”),院旁有井,為金沙井,井不深,而味稍甘,異于他井。院西為龍王廟,周貞恪公祠在焉。稍前為東溪寺,前為廊背、白馬廟,皆歧出學使署東。出師表兩漢: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