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語文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習 學案7 含答案_第1頁
2019版語文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習 學案7 含答案_第2頁
2019版語文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習 學案7 含答案_第3頁
2019版語文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習 學案7 含答案_第4頁
2019版語文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習 學案7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案7必修五(二)——《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學案目標]作為必修教材最后一冊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語言點豐富,又可與前幾冊聯(lián)系梳理,構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wǎng)絡。對此,復習時要實現(xiàn)下列目標:1。全面梳理教材語言點,重點突出三篇文言文豐富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特點,掌握“之”“且”重點虛詞以及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被動句、固定句式等。2.背誦三篇中的重點段落.1.用“類聚法”寫出表示“怎么、哪里"之義的文言疑問代詞:何、安、曷、奚、胡、惡、焉等。寫出表示“流放”之義的文言實詞:流、放、遷、謫等。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①()A。eq\b\lc\{\rc\(\a\vs4\al\co1(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B.eq\b\lc\{\rc\(\a\vs4\al\co1(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眾人匹之,不亦悲乎))C。eq\b\lc\{\rc\(\a\vs4\al\co1(夫人之相與,于是舍人相與諫曰))D.eq\b\lc\{\rc\(\a\vs4\al\co1(所以游目騁懷,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答案B解析B項均為一般人。A項應付,周旋/比喻短暫.C項相處,相交/一起,共同。D項用來……的/……的原因。②()A。eq\b\lc\{\rc\(\a\vs4\al\co1(雖趣舍萬殊,夢亦同趣))B.eq\b\lc\{\rc\(\a\vs4\al\co1(暫得于己,如聽仙樂耳暫明))C.eq\b\lc\{\rc\(\a\vs4\al\co1(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舉世皆濁我獨清))D.eq\b\lc\{\rc\(\a\vs4\al\co1(適足取辱耳,且適南冥也))答案C解析C項均為全。A項同“取”/同“趨”,往、赴。B項暫時/突然。D項恰好/到,往。③()A.eq\b\lc\{\rc\(\a\vs4\al\co1(控蠻荊而引甌越,引以為流觴曲水))B.eq\b\lc\{\rc\(\a\vs4\al\co1(一言均賦,橫槊賦詩))C。eq\b\lc\{\rc\(\a\vs4\al\co1(滕王閣序,蘭亭集序))D。eq\b\lc\{\rc\(\a\vs4\al\co1(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答案C解析3。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B。之二蟲又何知C。彼且奚適也 D.大王來何操答案A解析A項為否定句中賓語前置,其他三項均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說明句式特點.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同“何以……為",表強烈的反問語氣②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委婉的反問語氣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其……,表選擇5。翻譯下列句子。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譯文:為何要飛至九萬里高空而南行呢?②之二蟲又何知!譯文:這蜩與學鳩又知道什么呢!1。朝菌不知晦朔①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②朔,農歷每月的第一天。2。不過數(shù)仞而下仞,古代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3。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順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個月,仲表示第二個月,季表示最后一個月即第三個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個月。4.修禊事也禊,一種風俗祭祀。古人于農歷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為農歷三月三日),游于水濱,舉行祭祀、沐浴、采蘭等活動,以消除不祥。5.襟三江而帶五湖①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舊說古時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②五湖,泛指太湖區(qū)域的湖泊。一說,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間.6.鐘鳴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貴族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鼎中盛食物。7.望長安于日下日下,代稱京城。古代以太陽比喻帝王,帝王所在處稱為“日下”。《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頭見日,不見長安?!?.酌貪泉而覺爽貪泉,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9。東隅已逝,桑榆非晚①東隅,日出之處。指早晨,引申為青春年少。②桑榆,日落之處.指傍晚,引申為年老遲暮.10.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三尺,古人衣帶的下垂部分,長三尺,指幼小。古時服飾制度規(guī)定束在腰間的紳的長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士規(guī)定為三尺。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11.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①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長繩)。后用此指投軍報國.②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③投筆,指投筆從戎。后人把班超投筆于地、參軍作戰(zhàn)的故事叫作“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1.“之”字用法辨析。說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試著歸納其用法特點。①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結構助詞,的②鵬之徙于南冥也: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③之二蟲又何知:指示代詞,這④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人稱代詞,他⑤及其所之既倦:動詞,往,引申為達到,得到⑥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⑦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到⑧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指示代詞,這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人稱代詞,它⑩蚓無爪牙之利: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頃之,持一象笏至:音節(jié)助詞,無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夫晉,何厭之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吾屬今為之虜矣:人稱代詞,他位置推斷法.“之”的用法較多。它在什么情況下作什么詞用,是什么意思,有規(guī)律可循。這“規(guī)律"就是根據(jù)它在句中的位置及相鄰關系推斷。例如:(1)作動詞a.“所”后必作動詞,如上面⑤⑦。b?!爸?后是表示方位的名詞或代詞,作動詞,如上面⑥。(2)作代詞a.“之”前是動詞或介詞,一般作人稱代詞,如上面④⑨?。b?!爸?后是名詞或名詞短語,一般作指示代詞,如上面③⑧。(3)作助詞a.“之"放在兩個名詞或兩個名詞短語之間,一般是結構助詞“的”,如上面①。b.“之”放在主謂之間,一般是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如上面②??。c.“之”放在“頃”“久”后一般是音節(jié)助詞,如上面?.d.至于作定語后置或賓語前置的標志,要視句式而定。一般說來,在否定句或疑問句中,“之"為標志詞,如上面⑩??。以上所講,均是作為特點加以辨識,只是輔助手段,需要靈活運用,不可當成教條運用.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句意判定。演練體悟試用上述方法判斷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①eq\b\lc\{\rc\(\a\vs4\al\co1(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為不繆,通“謬”],兒之成,則可待乎)) 2017年浙江卷第15題B項答案相同解析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②eq\b\lc\{\rc\(\a\vs4\al\co1(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 2017年北京卷第10題B項答案相同解析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③eq\b\lc\{\rc\(\a\vs4\al\co1(稱為“羊公”,不之名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016年上海卷第18題B項答案不同解析前“之”為代詞,他;后“之”為助詞,提賓標志.④eq\b\lc\{\rc\(\a\vs4\al\co1(無以知士卒之寒暑,蚓無爪牙之利)) 2015年山東卷第10題C項答案不同解析前“之”放在兩個名詞之間,作結構助詞“的”;后“之”作定語后置的標志。2?!扒摇弊钟梅ū嫖?。說出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試著歸納其用法特點。①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連詞,表并列,又②彼且奚適也:副詞,將,將要③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表并列,并且④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斯已矣:連詞,表遞進,并且⑤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將要⑥吾攻趙旦暮且下:副詞,將,將要⑦故且從俗浮沉:副詞,暫且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連詞,尚且,表讓步⑨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連詞,況且⑩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位置推斷法。“且”一作連詞,一作副詞,各有各的作用和意義。應如何辨別呢?主要看它處在什么位置,它的前后兩部分構成什么關系。作連詞,一般放在句首,如上面④⑨;或者處于兩個動詞(動詞短語)中間,如上面①⑧;兩個分句中間,如上面③。作副詞,一般處于句子中間(無逗號隔開),尤其是主謂之間,如上面②⑦⑩,⑦可看作主語省略。演練體悟試用上述方法判斷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①eq\b\lc\{\rc\(\a\vs4\al\co1(且使陛下有拒諫之名,不出,火且盡)) 2012年江西卷第11題B項答案不同解析前“且"為連詞,況且;后“且"為副詞,將要.②eq\b\lc\{\rc\(\a\vs4\al\co1(孔明移軍且至,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2010年湖南卷第7題B項答案相同解析均為副詞,將要.③eq\b\lc\{\rc\(\a\vs4\al\co1(定國王定國,傳主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2007年浙江卷第12題B項)答案相同解析均為連詞,尚且.3.被動句辨識.被動句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幾種形式:(1)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①“于”字式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②“見(受)”字式a。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b.徒見欺c。假令仆伏法受誅③“為”字式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2)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被”字式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3)無標志式(意念被動)a。予羈縻不得還b.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辨別被動句,既要從形式上考慮,即抓標志詞;又要從內容上考慮,即主語是不是受動者。演練體悟請判斷下列句子是不是被動句,如是,請指出其構成形式.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屈原既放”為意念被動句②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見"字式被動③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于”字式被動④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不是⑤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學于余:“于”字式被動⑥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不是⑦吾屬今為之虜矣:“為"字式被動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見"“被”式被動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難封”為意念被動句1.下列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①()A.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B。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C。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②()A.激于義而死焉者也B。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C.而劉夙嬰疾病D.得不焚,殆有神護者答案①D②B2.翻譯下面文段中畫線的句子.(1)(2017·天津)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載,就安會稽。(選自王充《論衡·自紀篇》)譯文:正好趕上社會動亂,(他的祖父)擔心被仇人抓住。(要點:會,適逢;世,世道;為……所,譯作“被”)(2)李林甫為相,①凡才望功業(yè)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②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諂之。(選自《資治通鑒》)譯文:①凡是才能聲望功勛事業(yè)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權勢地位將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計地除掉他們.(要點:“才望功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