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 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 秦漢音樂_第1頁
教師招聘考試 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 秦漢音樂_第2頁
教師招聘考試 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 秦漢音樂_第3頁
教師招聘考試 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 秦漢音樂_第4頁
教師招聘考試 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 秦漢音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招聘考試音樂學科專業(yè)知識秦漢音樂第一章秦漢音樂第一節(jié)西漢的國家音樂機構——樂府1、樂府的建立漢統一中國之后的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西漢帝國進入了全盛時期。“漢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設立了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音樂機構——“樂府”。岳父的領導人是李延年,并由司馬相如等文學家相配合,工作人員約八百多人,其大多是各地的民間藝人。2、樂府的任務適應宮廷禮樂需要,收集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填寫歌辭和改編、創(chuàng)作曲調;編配樂器;進行演唱及演奏等。3、漢武帝“乃立樂府”歷史背景1)樂府在秦朝就已有之。1977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一只秦代錯金甬鐘,鐘柄上鐫有秦篆“樂府”二字,可作為秦時樂府存在的佐證?!皾h承秦制”建立樂府早在漢高祖劉邦時就已提出,直到漢武帝時期方得實現。2)西漢建立后,統治階級比較重視封建教化的作用。漢武帝時,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議,才把樂府建立起來。4、樂府采集民歌的范圍樂府采集民間音樂的范圍很廣,所涉及的幾乎遍及當時中國各地區(qū)以及當時北方及西域少數民族的音樂,對當時我國音樂創(chuàng)作、演奏和演唱技術的發(fā)展及各民族音樂之間相互吸收、提高、作出了很大貢獻。為我們了解漢樂府和后來各代樂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李延年(—約公元前90年)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中山人(今河北定縣一帶),父母、兄弟、姐妹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yè)的藝人。代表作《北方佳人》。其“性知音,善歌舞”。因受武帝器重,被封為樂府協律都尉。李延年把樂府搜集的大量民間樂歌進行加工整理,并編配新曲,廣為流傳,對當時民間樂舞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梢哉f,李延年對漢代音樂風格的形成及我國后來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第二節(jié)相和歌與相和大曲一、相和歌的概念兩種含義:1、這一名稱概括了漢代北方各地的民間歌曲,《樂府古題要解》說這是“漢世街陌謳謠之詞”。2、“相和歌”是對當時一種歌曲演唱形式的稱謂。它最早為無伴奏的“徒歌,后又發(fā)展為“但歌”(即一種有伴唱而無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發(fā)展到由各種管弦樂器伴奏的“相和歌”。《宋書?樂志》(梁代沈約著)記載:“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薄胺泊酥T曲開始皆徒歌,繼而被之管弦”。相和歌的伴奏樂器有笙、笛、節(jié)(一種竹制的節(jié)拍樂器)、琴、瑟、琵琶、箏、筑等。二、相和大曲概念:“相和大曲”也稱“大曲”,后世稱之為“漢大曲”,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礎上,經過專業(yè)音樂家與文學家對其進行改編,加工而成的一種比較復雜的音色形式。其特點是:歌唱、器樂、舞蹈三種藝術有機結合,是一種有器樂伴奏的歌唱,游樂器伴奏的歌舞,并且純粹樂器演奏部分的綜合性歌舞大曲形式,這是相和歌發(fā)展的最高形式。相和大曲就目前所見到的資料可以看出,結構一般是:“艷”、“解”、“趨”、“亂”四部分組成。相和大曲所用調式: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在當時的俗稱)三種,稱之為“相和三調”。但也有說包括“楚調”共四種調式,叫作“相和四調”。第三節(jié)百戲、鼓舞和公莫舞一、百戲:是古代樂舞雜技表演的總稱。秦漢時已有,漢代有稱“角抵戲”。包括找鼎、尋橦、吞刀、吐火等各種雜技幻術,裝扮人物的樂舞,裝扮動物的“玉龍蔓延”及帶有簡單故事的“東海黃公”等。南北朝后稱“散樂”。唐和北宋時百戲十分流行。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每朝節(jié)日,舉行歌舞百戲盛會。元代以后,百戲有所發(fā)展,內容更加豐富,后百戲這詞逐漸少用。第二章秦漢音樂(下)一、鼓吹樂漢代以來,在我國傳統音樂中,有一類以打擊樂器與吹奏樂器為主的演奏形式和樂種——“鼓吹樂”。這是以打擊樂器和管樂器排簫、橫笛、笳、角等分奏的音樂,有時也伴有歌唱。注意:“樂種”只有在器樂里面才出現這個詞,不包括什么舞蹈,歌曲之類的,就單說樂器。鼓吹樂被宮廷采用后,便用于軍隊,儀仗和宮廷的宴樂之中。由于樂隊編制和運用的場合不同,所以使用的樂器和對其稱呼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1)黃門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備食舉樂,用以宴饗君臣。(2)騎吹:天子專用鹵簿音樂。(3)橫吹:軍隊馬上所奏的樂歌,主要樂器是鼓與角。(因用橫笛作為主奏樂器而的名。橫吹的樂器)一般由鼓角、橫笛等組成,有時還加用篳礪和排簫。(4)短蕭鐃歌:軍隊凱旋十所奏的樂歌,主要樂器為排蕭、鐃。但后來記載中有些矛盾的地方,如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一》載:“橫秦、漢、三國音樂(上)吹曲。其始亦謂之鼓吹。``````有蕭、茄者為鼓吹,`````有鼓、角者為橫吹,用之軍中馬上所奏者是也。二、京房六十律京房(公元前77——公元前37),漢代律學家,因見古代三分損益十二律最后一律仲呂(F)依原法回不到黃鐘(C),繼而損益至六十律,不僅使第五十四律色育接近黃鐘,而且基本上實現了:“周而復始”的旋宮轉調理論,京房還以為用管長計算音律不精密,故另作十三旋的準(形如古琴),在中央一旋下六十律的標記。三、稽康的《聲無哀樂論》稽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后娶曹操曾孫女(草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時候,做過中撒大夫的官職,由于他與當權者司馬氏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慘槽殺害?!堵暉o樂論》是一篇音樂美學著作。全文是用“秦客”問“東野主人”的對話形式寫成。1、先提出了“聲無哀樂”的基本觀點。他認為音樂是客觀的實體。哀樂是情感的表現。兩者沒有直接的聯系,不認為音樂有一定的思想內容。2、他認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觀事物影響的一種反映,具體地說是受政治影響的結果。3、定了一般人在音樂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者歌其事,樂者舞其功”的理論,與“王者功成作樂”的統治階級壟斷音樂的理論相對抗。4、康大膽的反對兩漢以來把音樂簡單地等同與政治,而完全無視音樂的藝術性的音樂觀,具有十分重要的進步意義,但他忽視和抹殺了音樂的社會性,更忽視了所具有的主觀能動作用,因而具有片面性和機械性。5、他的主要貢獻在于他在反復論證他的觀點時相當乏泛觸及了音樂藝術本身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即: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和欣賞之間的關系,感情表達的多樣性和音樂表達的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儒家思想中沒有觸及過的,他在這方面的探討已大大超越大了在此之前音樂美學重在闡述音樂與道德、政治的關系的界限,而向音樂藝術內部深入?;档囊魳穼嵺`和音樂美學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處于不斷上升時期無疑是有起進步積極意義。《聲無哀樂論》也為后來的音樂家研究音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