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jié)兩棲動物資源_第1頁
第十一節(jié)兩棲動物資源_第2頁
第十一節(jié)兩棲動物資源_第3頁
第十一節(jié)兩棲動物資源_第4頁
第十一節(jié)兩棲動物資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1、生活史中有兩個顯著不同的階段:水中生活的幼體階段何能在陸地生活的成體階段2、五趾型附肢3、皮膚裸露而富有腺體4、多種類型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5、心房分隔,不完全雙循環(huán)6、產(chǎn)生了中耳,可接受空氣聲波7、絕大部分分布于淡水當前1頁,總共79頁。二、兩棲綱的分類現(xiàn)存的兩棲類在脊椎動物各綱中是種類較少的一綱,全世界約有2,800余種,我國約有200種。分三個目:無足目、有尾目和無尾目。當前2頁,總共79頁。無足目(Apoda)為營鉆穴生活的特化類型。無四肢,體呈蠕蟲狀,尾極短。多具長肋骨,但無胸骨。體表富粘液,皮下具有真皮鱗片,眼多埋于皮下。魚螈捕食當前3頁,總共79頁。

我國有一科,即魚螈科。魚螈為本目代表。體長約40厘米穴居生活,近年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捕獲到魚螈,是我國僅有的一種無足類。繁殖期間,雌體在地下洞穴中以身體盤繞著卵以保護卵免于干燥。待卵孵出后,幼體移到水中完成發(fā)育。幼體具一對外鰓裂和尾鰭,不時的游至水表面,吸空氣入肺。最后,鰓裂關閉,尾鰭消失,移到陸地上變?yōu)闋I地下穴居的成體。魚螈當前4頁,總共79頁。版納魚螈當前5頁,總共79頁。有尾目

具有長尾。體表裸露。具有肋骨和胸骨。體似蜥蜴,水棲游泳生活。不具有眼瞼或具有不活動的眼瞼。有尾目共有9科,約380種,幾遍布全球的溫、熱帶地區(qū)。我國3科當前6頁,總共79頁。

本科包括現(xiàn)代兩棲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身體一般為扁筒形,頭大眼小,無眼瞼,口甚寬大,前后肢皆存在。犁骨齒成一長列與上頜平行,體表有縱膚褶.大鯢(俗稱娃娃魚)是我國珍貴的保護動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所關注的動物。體外受精(1/5)隱鰓鯢科大鯢當前7頁,總共79頁。大鯢當前8頁,總共79頁。當前9頁,總共79頁。

小鯢(2/5)小鯢科

體形較小,具眼瞼,身體不豐滿。犁骨齒成二短列或“U”字形.體外受精極北小鯢體長10—13cm。晝伏夜出,以昆蟲、軟體動物、蚯蚓為食。極北小鯢的分布甚廣,為亞洲東北部寒溫帶的代表種,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均有分布。當前10頁,總共79頁。當前11頁,總共79頁。蠑螈(3/5)蠑螈科

本科為有尾目中主要的一科,種類多,在我國已知有15種。體軀較豐滿,犁骨齒“∧”形.體形似爬行類的蜥蜴,尾長且多側(cè)扁。具能動的眼瞼。成體無鰓,以肺和皮膚進行呼吸。體內(nèi)受精我國華南所產(chǎn)的中國螈、東方蠑螈和肥螈的分布較廣。此外,尚有一些分布狹窄的種,如產(chǎn)于云南滇池的滇螈(又名瘤蠑螈)。當前12頁,總共79頁。

東方蠑螈喜歡棲息于山區(qū)溪流、小水潭和水田中。腹部紅色具黑斑,是警戒色,遇敵害時暴露腹部,可以嚇退捕食者。東方蠑螈當前13頁,總共79頁。

別名疣螈、黑痣疣螈。體長11~15cm。雌螈一般大于雄螈,除唇緣、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滿瘰粒與疣粒。前后肢幾乎等長。體色除尾部腹緣及四指為橘紅色外,其余皆為黑色。產(chǎn)于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甘肅。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細痣疣螈當前14頁,總共79頁。貴州疣螈大涼疣螈當前15頁,總共79頁。肥螈(Pachytritonbrevipes)當前16頁,總共79頁。滇螈

滇螈與其他兩棲動物不同,它的成體具有鰓孔或鰓跡。生活在海拔1900m的云南滇池四周有水草的淺水處。當前17頁,總共79頁。(4/5)洞螈科

為水棲類型,終生具有三對指狀的外鰓,具肺。雖然具有前、后肢,但很細弱。分布于北美及南歐,我國無。泥螈泥螈(或稱泥狗)體長約30cm,身體灰或褐色,有黑色斑點。前、后肢各四趾。以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食。產(chǎn)于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在國外廣泛用作為實驗動物。當前18頁,總共79頁。

洞螈Proteus

anguinus洞螈當前19頁,總共79頁。鰻螈(5/5)鰻螈科

體形長似鰻,長度可達96cm。終生保留三對外鰓和三對鰓裂,無肺,無眼瞼,前肢很細弱。本科為完全水棲生活種類。僅分布于北美。代表種類為鰻螈,或稱泥鰻、土鰻。

當前20頁,總共79頁。當前21頁,總共79頁。無尾目(Anura)

成體不具尾,體表裸露。一般不具肋骨。胸骨發(fā)達。營兩棲、跳躍生活。具發(fā)達的四肢,后肢特別強大,適于跳躍。肢體粗短。眼具可動眼瞼。本目在全世界有18科167屬2,600余種,我國有7科23屬172種,約占世界種類6%。當前22頁,總共79頁。(1/9)盤舌蟾科:舌呈圓盤狀,尖端不分叉,舌周圍與口腔的粘膜相連,不能自由伸出?;⌒匦蜄|方鈴蟾

體形較小,體長約4.5cm。背面綠褐色,腹面有醒目的橘紅色與黑色相間的花斑,當它受驚擾時,就翻過身來肚皮朝天,鮮艷的腹色起著警戒色的作用。棲于山間溪流中,分布于華北及東北地區(qū)。當前23頁,總共79頁。產(chǎn)婆蟾當前24頁,總共79頁。當前25頁,總共79頁。3/30/202326鋤足蟾科(Pelobatidae):瞳孔大多縱立,舌卵圓狀,舌端游離而缺刻淺,上頜有齒,通常無下頜齒和犁骨齒。趾間無蹼或蹼不發(fā)達。肩帶弧胸型。zi崇安髭蟾哀牢髭蟾(2/9)當前26頁,總共79頁。3/30/202327鋤足蟾科: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leishanensis吻寬圓,吻棱明顯。食用價值較高。我國特有種,僅見于貴州雷山。

當前27頁,總共79頁。(3/9)蟾蜍科:耳后腺發(fā)達,能分泌毒液?!绑杆帧?,鼓膜明顯。舌端不分叉,舌能自由翻出口外?;ū丑蛤?/p>

也名芮氏蟾蜍。體長平均在6cm左右,雌性最大可達8cm。背面多呈橄欖黃色,有不規(guī)則花斑,腹面乳白色。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和內(nèi)蒙古一帶。當前28頁,總共79頁。中華大蟾蜍當前29頁,總共79頁。

頭部具有黑色骨質(zhì)嵴。它不但治滅大量田間有害昆蟲,且能消滅大量白蟻。分布于華南一帶。黑眶蟾蜍當前30頁,總共79頁。

身體小,體長僅4cm左右。皮膚光滑。背部綠色,腹部白色,喉部黃色。指趾端各有肉質(zhì)的吸盤。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華中地區(qū)。(4/9)雨蛙科:小型。背部多為青綠色。四肢細長,指趾末端膨大成為吸盤,可以借此吸附在附著物上?;⌒匦?上頜有齒無斑雨蛙當前31頁,總共79頁。日本雨蛙麗紅眼蛙綠雨濱蛙當前32頁,總共79頁。(5/9)蛙科:是兩棲類中最大的一科,舌端分叉,能自由活動。具有背側(cè)褶。鼓膜明顯,一般無毒腺。后肢發(fā)達,適于跳躍。

黑斑蛙

從眼后到后肢的基部有隆起的背側(cè)褶,背中線上有一條皺紋;繁殖季節(jié)雄性手指內(nèi)側(cè)出現(xiàn)“婚瘤”。當前33頁,總共79頁。當前34頁,總共79頁。

體型較小,體長約在5cm左右。頭的長寬度幾乎相等。鼓膜大而明顯。皮膚光滑。背面綠色,背側(cè)褶很寬,金黃色。金線蛙當前35頁,總共79頁。當前36頁,總共79頁。

背面、體側(cè)為棕灰色,鼓膜區(qū)有三角形黑色斑,大腿背面有顯著黑色橫紋。全身細長,尤其后肢?!肮矿∮汀狈植?東北、華北及及青海、四川等省。中國林蛙當前37頁,總共79頁。當前38頁,總共79頁。

體型大,雌性超過12cm。鼓膜顯著且大。趾間具全蹼。皮膚極粗糙,無背側(cè)褶,背部具許多清楚的縱行膚棱。背面黃綠色,腹面白色。遍布長江以南各省。已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虎紋蛙當前39頁,總共79頁。當前40頁,總共79頁。棘胸蛙當前41頁,總共79頁。當前42頁,總共79頁。務川臭蛙當前43頁,總共79頁。棕點湍蛙當前44頁,總共79頁。體型特大,體長可達18—20cm,體重達0.5kg以上。雄蛙鳴聲低沉,如牛吼。背棕色,皮膚較光滑。鼓膜大。為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蛙,產(chǎn)于北美洲,很多國家引入進行人工養(yǎng)殖。牛蛙當前45頁,總共79頁。當前46頁,總共79頁。(6/9)樹蛙科:外形及習性似雨蛙1.指趾末端膨大成為很大的吸盤;2.固胸型,趾端呈盤狀,末端趾骨"Y"形.3.前后肢均具半蹼。一般多樹棲。斑腿樹蛙

皮膚背面光滑,腹面多瘤。體色隨環(huán)境而有變化,大腿后方有網(wǎng)狀花斑,故名斑腿樹蛙。雄蛙體小,雌蛙體大。是夜間部的同學,非常溫馴,愿意和人類短距離接觸,是少數(shù)還愿意信任人類的蛙類。當前47頁,總共79頁。中國樹蛙大樹蛙當前48頁,總共79頁。亞洲森林中的一種飛蛙,夜間以捕捉蚱蜢為食。它能跳躍到2m遠的樹枝上,如果下一棵樹更吸引它的話,它也能跳得過去。飛蛙彈射到空中,張開網(wǎng)狀的腳趾來滑翔。它還能收縮腹部,增添升力。這樣,它一次能滑翔15m。

飛蛙會在一天中改變膚色。在陽光明亮的白天,它們是藍綠色的;傍晚,它們會變成綠色;到了晚上,就變成黑色的了。飛蛙當前49頁,總共79頁。飛蛙當前50頁,總共79頁。(7/9)姬娃科:為一大科,在世界有60余屬270種左右,但在我國僅有4屬14種,其中以2屬(狹口蛙屬和姬蛙屬)最為常見。特征:口狹小,頭狹而短,身體也比較小?;íM口蛙當前51頁,總共79頁。當前52頁,總共79頁。(8/9)負子蟾科:負子蟾科的成員均完全水生性,后肢強勁而有發(fā)達的蹼,前肢纖細而無蹼,無舌頭。背部皮膚海綿狀,負子蟾將卵放在背部的小囊中孵化,完成變態(tài)或接近完成變態(tài)時離開母體。負子蟾爪蟾當前53頁,總共79頁。當前54頁,總共79頁。非洲爪蟾當前55頁,總共79頁。(9/9)箭毒蛙科當前56頁,總共79頁。最毒的蛙

最毒的蛙叫箭毒蛙。當?shù)氐挠〉诎踩擞盟亩疽耗ú良㈢S,制成毒箭、毒鏢,因而得名。毒箭蛙生活在中南美洲的叢林里,體長3~5cm,同我們常常見到的小青蛙差不多大,色彩非常鮮艷美麗。毒箭蛙的皮膚里有許多腺體,腺體能分泌極毒的毒液。只要有十萬分之一克,就能使一個人中毒死去。當前57頁,總共79頁。兩棲綱各目比較

四肢尾巴胸骨肋骨代表動物

無足目退化 極短無有 魚螈無尾目有無有無青蛙

有尾目 有長有有大鯢、蠑螈

當前58頁,總共79頁。三、兩棲動物經(jīng)濟價值(一)珍稀種類(二)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三)藥用資源(四)食用資源(五)實驗和觀賞資源(六)其他用途當前59頁,總共79頁。(一)珍稀種類我國現(xiàn)有兩棲動物3目、11科、51屬(亞屬)、320余種(亞種)。主要分布于秦嶺以南,其中以云南和四川兩省種類最多,而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種類很少。其中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7種,即大鯢、鎮(zhèn)海棘螈(Echinotritonchinhaiensis)、細痣疣螈、貴州疣螈(Tylototritonkweichowensis)、大涼疣螈(Tylototritontaliangensis)、紅瘰疣螈(Tylototritonverrucosus)、虎紋蛙,占我國兩棲動物總數(shù)的2.2%。大鯢(娃娃魚)僅見于我國南方各省,是較為原始的兩棲動物,在研究動物進化方面及科研教學都有一定的價值。由于大鯢經(jīng)濟價值較高,人為過度捕獲,加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破壞,致使大鯢數(shù)量巨降,甚至瀕臨滅絕。鎮(zhèn)海棘螈為我國特有種,僅分布于浙江,分布面積不足10km2。當前60頁,總共79頁。大鯢細痣疣螈當前61頁,總共79頁。大涼疣螈當前62頁,總共79頁。紅瘰疣螈當前63頁,總共79頁。鎮(zhèn)海棘螈當前64頁,總共79頁。當前65頁,總共79頁。疣螈類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和四川、甘肅、廣西、海南?;⒓y蛙主要分布于我國四川、云南、海南等南方各省,該蛙體形大,肉味頗佳,收購部門大量收購外銷,由于每年大量捕捉,造成資源量銳減,很多地區(qū)資源枯竭或瀕危。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對我國所有兩棲動物的生存現(xiàn)狀進行了評估,其中絕滅1種,即滇池蠑螈(Cynopswolterstorffi),占我國兩棲動物總數(shù)的0.31%;受威脅物種128種,包括極危11種、瀕危23種、易危94種,占我國兩棲類總種的2/3(葉昌媛等,1993)。當前66頁,總共79頁。如川北齒蟾(Oreolalaxchuanbeiensis)、蛾眉髭蟾(Vibrissaphoraboringii)、六盤齒突蟾(Sentigerliupanensis)等,它們僅分布在我國的局部地區(qū)。這些動物資源在研究這些地區(qū)兩棲動物區(qū)系演化和形成,動物進化和地理變遷的關系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當前67頁,總共79頁。(二)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兩棲動物與人類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絕大多數(shù)對人類都是有益的,尤其是無尾兩棲類在消滅農(nóng)田害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它們棲居于農(nóng)田、耕地、果園、森林和草地上,捕食多種昆蟲,其中多數(shù)是嚴重危害農(nóng)林業(yè)的害蟲,如蝗蟲、蚱蜢、粘蟲、稻螟、松毛蟲、甲蟲、天牛、蝽象、白蟻等。狹口蛙善于挖土鉆穴,能捕食白蟻及其他地下害蟲。據(jù)統(tǒng)計,每只澤蛙1天捕食昆蟲量最多者可達270只,平均50只左右。而中華蟾蜍的捕食量是蛙類的2倍以上,在夏季3個月就能捕食將近10000多只害蟲,可稱為捕蟲能手。當前68頁,總共79頁。有人剖檢了122個中華蟾蜍的胃,共有各種動物3275只,其中昆蟲3109只,其有益系數(shù)達90.14%,其他部分種類的有益系數(shù)分別為:姬蛙類97%以上、雨蛙93.33%、粗皮蛙80.13%、黑眶蟾蜍71.88%、虎紋蛙75%、闊褶蛙87.5%、彈琴蛙64.74%、斑腿樹蛙52.67%、黑斑蛙31.2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兩棲類捕食昆蟲,常是許多食蟲鳥類在白天無法啄食到的害蟲或不食的毒蛾等,因此兩棲類是害蟲的主要天敵之一。此外,兩棲類在食物鏈中還是一些重要的毛皮動物(鼬、狐、貉)的食物,這些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與兩棲類的數(shù)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生物防治有害昆蟲日益受到重視。

當前69頁,總共79頁。當前70頁,總共79頁。當前71頁,總共79頁。當前72頁,總共79頁。斑腿樹蛙當前73頁,總共79頁。(三)藥用資源我國利用兩棲動物防病治病的歷史較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到目前為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文獻記載的藥用兩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