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教學設計_第1頁
《錦瑟》教學設計_第2頁
《錦瑟》教學設計_第3頁
《錦瑟》教學設計_第4頁
《錦瑟》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錦瑟》教案錦瑟教案教學分析:本單元是詩歌單元,重點在于鑒賞詩歌方法的掌握和興趣的積累。學情分析:學生鑒賞詩歌傾向于對詩歌一種主旨的把握,《錦瑟》的多主旨為鑒賞詩歌豐富了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詩歌鑒賞的方法和詩歌鑒賞的靈活性有很大幫助。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的必要,在文學的熏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解說: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所以走進作者,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所以我們以“名詞對接”的方法導入新課。

一導語、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并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名詩對接:(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大家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錦瑟》神秘的面紗。

二、作者簡介:(見課件)解說:了解作者生平經(jīng)歷,以及這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我們鑒賞全詩的一個窗口,是我們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的一個基礎。

三、教學生方法:賞詩三步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悟:體味意境,換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讓學生了解鑒賞基本鑒賞方法)

四、教師引導:教師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著兩字。是一首廣為傳誦的有人認為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為可能別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xiàn)封建士大夫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鵑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見課件)

五、課堂活動(師生互動)(解說:鑒賞詩歌第一步誦讀)

活動一:誦讀詩歌,初步感知。1、學生聽教師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jié)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2、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3、學生結合注釋譯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活動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學習,理解解詩的換位移情法,這是這堂課重點)(解說,對多主題詩歌的理解和把握,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jīng)歷,和作者心靈的交流,換位移情,理解詩歌主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師提示:常見的幾種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傷。(解說:自由發(fā)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據(jù)即可。讓學生理解李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理解詩歌因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識結構,人生經(jīng)歷、理解的差異對詩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讓學生從中明白詩歌鑒賞是重新走進,要靈活、要思考、要體味。)

活動三:(解說,詩歌的語言獨具魅力,品味語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賞析技巧是一個借鑒和學習的過程)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滄海月明鑄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重點句賞析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1、哀怨的基調2、

凄迷的意境

3、

華美的語言

活動四

:整體朗讀(解說;再次感受詩歌詩韻詩意美,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小結并布置作業(yè):(解說,突出重點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進作者心靈世界,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和對課堂內容的鞏固,鍛煉文字表達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作業(yè):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任選一主旨,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板書如下

首聯(lián):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

錦瑟

頷聯(lián):思念至深,其苦難言(典故、傳說)

頸聯(lián):滄海桑田,美玉生煙(典故、傳說)

尾聯(lián):事過境遷,此情難待(直抒胸臆)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鑒賞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4、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鑒賞方法:換位移情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字的選用,無不給人以玉潤珠圓的感受。五、情感解析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眳⒖假Y料:關于這首詩的旨意,有下面幾種觀點:蘇軾:詠瑟抒情朱彝尊:深悼亡妻何焯:自傷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詩錢鐘書:自寓創(chuàng)作1、自傷身世說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f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疁婧!{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2、悼念亡妻說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3、自比文才說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為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惟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為人采,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4、戀情難忘說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于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扒f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曾經(jīng)有夢想,曾經(jīng)害相思?!皽婧T旅髦橛袦I,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按饲榭纱勺窇?,只是當時已惘然”,現(xiàn)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于六經(jīng)皆我注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教師談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首詩歌是追憶人生感慨愛情兼而有之的。我們同學的鑒賞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見略同”。有一些同學甚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都非常好?!耙磺€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作品閱讀本就應該是讀者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閱讀經(jīng)驗以及審美趣味等因素,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積極感知、體驗并補充作品的形象,從而把閱讀的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帶有讀者個體色彩的更加具體、生動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同學的理解,雖然能有自己的個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卻不夠規(guī)范,讓人聽來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圓其說。近年來一些側重考查考生古詩閱讀鑒賞個性表達能力的開放題型漸漸在高考中在占了相當?shù)谋壤?,且分值較高,一般在5分-8分。此類題目一般不設置指向鮮明的標準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運用高考古詩鑒賞的解題方法作出個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評價詩人思想感情。那接下來,我們就結合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中的思想感情評價類試題來談談在做此類題型時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六、開放性詩歌鑒賞中綜合評價類題型的答題策略這種題型的主要設問形式或標志性詞語是“你認為……”、“你是否同意……,為什么”、“你覺得……”等,或者在題干中明示“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等。做此種題型的根本是審清題干,緊扣文本,規(guī)范表述。(一)審清題干信息,明確亮出個人觀點。切不可模棱兩可,觀點不清不楚。認真審題,抓住題干中的顯信息和潛信息,明確要求作答的角度。關鍵看問號,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忌亂答一通。(二)緊扣文本,知人論世。知人論世知人,即要了解詩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風格。社會時代背景不同,詩人的身世經(jīng)歷不同,人生理想、價值追求及其審美習慣不同,都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點。緊扣文本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傾向在回答表述時要就意象和意境來談個人理解。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托著復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承載著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緊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傾向是極為重要的。2、用心揣摩字詞的傳神性古人非常講究語言的錘煉,而對詩歌的鑒賞也同樣建立在準確理解詩歌語言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對詩歌中的一些傳神的動詞、副詞、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等更要用心揣摩,因為開放性詩歌鑒賞的考查內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較字詞的不同的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回答表述時,關鍵一點就是要結合某些字詞的傳神性,來分析詩人的意旨。3、結合表現(xiàn)手法的功能效果在鑒賞和闡釋時一定要明白詩歌整體或局部所采用的表達技巧,并能夠根據(jù)不同的表達技巧準確闡釋其不同的作用。4、分析詩歌內容的關聯(lián)一定要理清詩歌前后所寫的分別是什么內容,這些內容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一般情況下,前后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主要表現(xiàn)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確了這些關聯(lián)的基礎上,對詩歌的闡釋才不致于迷失方向。(三)規(guī)范表述,條理清晰規(guī)范表述總體模式詩的句(上闕或下闕),運用手法,起了______的效果,借助_____意象,描繪出情景(塑造了形象),語言___(語言風格)表達了___的內容,(內容)從而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條理清晰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1、最好依照題目提問順序一問一問地答。2、最好采用數(shù)字序號或字母分點來答3、最好按照先總說(或具體分析)后分說(總說)的思路來答。4、注意用語準確,書寫規(guī)范。答題示例:2004年遼寧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七、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審美體會,通過聯(lián)想、想像,對詩歌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或多或少地從不同角度觸摸到了這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