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教學設計_第1頁
六國論教學設計_第2頁
六國論教學設計_第3頁
六國論教學設計_第4頁
六國論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國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嚴謹?shù)恼撟C結構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2、掌握課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3、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憂國情懷。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要求:

1、結合注釋,疏通全文,自已畫出重點詞句,難于翻譯的也勾畫出來。

2、預習思考題

①作者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運用了哪些論據(jù)來進行論證?

②全文的論證結構有何特點?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③蘇洵生活在北宋,為何翻出六國滅亡的舊事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示背景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我們在上學期曾學習過賈誼的《過秦論》,作者借評論秦的興亡來告誡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今天我們來學習《六國論》,蘇洵這位封建時代的進步知識分子又在借評論六國滅亡來闡述什么樣的政治主張呢?

(二)提示背景

1、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據(jù)說27歲才發(fā)憤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遂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二篇、《權書》十篇、《衡論》十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他。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人競相模仿。因此,蘇洵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嘉祐集》

歐陽修評價蘇洵之文“博辯宏偉”。曾鞏評價蘇洵之文“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其輝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p>

2、背景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后稱為遼)大舉入侵,宋真宗認為“兵不利、戰(zhàn)不善”,不敢抵抗,與契丹訂立“澶淵之盟”,答應送給契丹“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在契丹的要挾下,結果修盟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茶葉三萬斤。北宋統(tǒng)治者這種輸幣、納貢求和的辦法,與六國賂秦而求一夕安寢的政策是頗為相似的,所以蘇洵寫了《六國論》,以六國“破滅之道”來進行諷諫,希望北宋統(tǒng)治者改弦更張,勿蹈覆轍。

二、閱讀與品味

(一)讀一讀:

1、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重音。

六國互喪(sàng)

暴(

pù)霜露

洎(

jì)

草芥(

jiè)

下咽(yàn)

與(

y?)嬴(yíng)

勝負之數(shù)(shù)

2、結合文下注釋,疏通詞句。

(二)理一理

1、問一問:作者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樣論證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觀點。

(三)結一結

1、字音詞義

①率(shuài)賂秦:全都,一概。

②思厥(jué)先祖父:這里相當于“其”。

③革滅殆(dài

)盡:副詞,將近。

④暴(pù

)霜露:暴露。

⑤為(wéi)國者:治理國家的人。

⑥洎(jī):及,等到。

2.詞語積累

①通假字

暴霜露,斬荊棘

暴通曝,曬

暴秦之欲無厭

厭通饜,飽,滿足

當與秦相較

當通倘,倘使,表假設關系

②古今異義

(1)

其實:那實際情況,較秦之所得,其實百倍,今義為“實際上”

(2)

祖父:古義祖輩父輩如“思厥先祖父”

今義:父親的父親。

(3)

智力:古義智謀和力量,如可謂智力孤危

③一詞多義(課后練習二)

三、探究與對話

(—)作者是怎樣論證的?

引證法:引用古人的話,加強論證的說服力

例證法:舉六國滅亡的史實,以證明觀點的正確性

對比論證:秦國與六國對比,六國之間的對比,以證明六國破滅的歷史必然性

(二)本文的寫作特點

1、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2、論點鮮明,論證嚴密。

這篇文章一開頭就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第一段)。然后就論點的兩個方面進行分別論述,層層深入,反復論證:先論直接割地賂秦(指韓、魏、楚三國),則“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第二段)。證明了分論點一:“賂秦而理虧,破滅之道”。繼論齊、燕、趙三國雖然沒有割地賂秦,但是賂秦的國家既然相繼滅亡,那么他們失去強有力的支援者,也就不不免于滅亡,這就是所謂“不賂者以賂者喪”,仍是“弊在賂秦”(第三段)。然后又從反面說,指出六國如果不賂秦,團結天下的才并力抗秦,那么秦國人就不可能平安無事;指出六國之亡,是由于被秦國的積威所嚇倒(第四段)。最后說六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nèi)绻毁T秦而起來抗秦,還有獲得勝利的可能,那么當今宋朝堂堂的天下大國,那就更沒有重蹈六國滅亡覆轍的道理了(第五段)。這篇文章脈絡很清楚,結構極為完整。

3、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不僅具有一般議論文用詞準確、言簡意賅的特點,尤其是用語生動形象,富有情感。①在論證中穿插有生動的描述,如:“思厥先祖父……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之安寢”與“起視四境,秦兵又至矣”。

引古人之言來形象地說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來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③文章的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