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語文浙江專版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1頁
2023屆高考語文浙江專版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2頁
2023屆高考語文浙江專版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3頁
2023屆高考語文浙江專版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4頁
2023屆高考語文浙江專版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題。尚德緩刑書(節(jié)選)[漢]路溫舒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大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圣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yè),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guān)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nèi)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內(nèi),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后,必有異舊之恩,此賢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圣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后宗廟以安,天下咸寧。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tǒng)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tǒng),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稌吩?“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苯裰为z吏則不然,上下相驅(qū),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shù)。此仁圣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后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后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藏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蔽ū菹鲁u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于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選自《漢書》,有改動)注①漢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劉賀剛繼位就被廢黜,宣帝登上皇位。路溫舒趁這個時機上書。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桓文扶微興壞微:微小的國家。B.援而立之援:推舉。C.絕者不可復屬屬:囑托。D.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唯:希望。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B.C.D.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善于用史實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文章第一段敘說孝文帝繼位以后能深謀遠慮,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賢人,關(guān)懷百姓,社會安定,論證“尚德緩刑”之必要性,體現(xiàn)了文章論證有力的特點。B.選文指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選文除了對獄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現(xiàn)象進行痛斥外,還對造成冤獄的刑訊逼供展開具體描寫,并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C.當時“治獄之吏”都“以刻為明”,是當時朝廷倡導的結(jié)果。朝廷利用權(quán)勢,大搞思想鉗制、輿論一律,使執(zhí)法“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造成死亡無數(shù)。D.作者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勸諫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才能招來他們至切之言。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繼變化之后,必有異舊之恩,此賢圣所以昭天命也。(2)是以死人之血流離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shù)。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題。靈壁張氏園亭記[宋]蘇軾道京師而東,水浮濁流,陸走黃塵,陂田蒼莽,行者倦?yún)挕7舶税倮?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賓客。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輿叩門,見張氏之子碩。碩求余文以記之。維張氏世有顯人,自其伯父殿中君,與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靈壁,而為此園,作蘭皋之亭以養(yǎng)其親。其后出仕于朝,名聞一時,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凡園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jié)。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今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是故筑室藝園于汴、泗之間,舟車冠蓋之沖,凡朝夕之奉,燕游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于以養(yǎng)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余為彭城二年,樂其風土。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壁,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屨,歲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游,將必有日矣。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選自《古文鑒賞辭典》)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陽:水的南面。B.三宿而至其下宿:夜。C.則跬步市朝之上跬步:行走出入。D.舟車冠蓋之沖沖:要害之處。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B.C.D.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詳細地描述了張氏園亭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風貌、景物構(gòu)筑、物產(chǎn)養(yǎng)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B.張家世代顯赫,張氏先人不僅為個人計,而且為子孫計,構(gòu)筑了張氏園亭,其后五十多年,規(guī)模日益擴大。C.本文是蘇軾于神宗元豐二年赴任途中,經(jīng)過汴水邊的靈壁張氏園亭時,應張碩的請求而作的一篇游園記。D.蘇軾從張氏園亭得到啟發(fā),圍繞仕與隱這一中心生發(fā)了一通議論,認為一個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祿,而應隱退于田園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買田終老。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2)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于以養(yǎng)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贈丁掾①序[清]侯方域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與賀焉。而請于侯子為之文,曰: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擇其吏胥者輕也。若丁掾者,可謂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來蒞是郡,潔清而威嚴,犂然②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縮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獨謂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終徐公之治。掾自守廉,而事上官謹。徐公去,其所以事其后之太守者亦然。蓋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無赫赫名,當世以此賢之。嗚呼!掾者,郡邑所推擇以佐其上者也。使盡若此,吏治其有不古哉!吾聞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則其官賢,官賢則吏自不敢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連上,吏不骫法③則官無敗事,官盡無敗事,則推而廣之,朝廷亦無稗政。上下相循而古今之變盡矣當其勢之偏重也雖圣君賢相不能矯之使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嘗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雖未必其人盡材而賢,而諳練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竭其力于文學,而又束之以律令,其余一切之章程,皆口能熟之,而手能習之,上呼則胥趨,上畫則胥諾而已。行之百年,而其勢積輕④,而雜于是,其中雖有杰異可自見者,亦遂不自愛惜而消磨無余。故其政之得失不在吏。然則,由今之俗,而欲如昔者,用所不擇之吏,未有不敗者矣!何也?得非其獨得而失非其獨失也,且天下殆未睹廉謹之效也。由今思之,果自守廉,則于人無多求;果其事上官者謹,則不依倚于非其道。無多求,則其俗安;不依倚于非其道,則其政肅。政肅而俗安,雖天下盛治,可想見也!故效于其職,無大小也;惟效其職則理。茍身實任其職,而以為小者不足為,則進而一邑之令,進而一郡之守,更進而天子之相,位愈尊則愈易曠,名愈高則愈易諉,又豈有績用之可見耶?掾敬勖矣!茍能守其廉謹而勿失,則所成就殆未可量也,區(qū)區(qū)以其居室長子孫已哉?(節(jié)選自《侯方域集校箋》,有刪改)注①丁掾(yuàn):其人不詳。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古代官府中屬官的通稱。②犂(lí)然:明察,明辨貌。③骫(wěi)法:枉法。④積輕:積久(或時間長了)而被輕視。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丁掾治其室成治:修建。B.當世以此賢之賢:尊重。C.官賢則吏自不敢為不肖不肖:沒有才能。D.故效于其職,無大小也效:盡力。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B.C.D.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盡管作者寫丁掾的筆墨不多,但通過描寫徐太守的清正威嚴、明察秋毫,從側(cè)面烘托出丁掾廉潔正直、忠于職守的優(yōu)秀品質(zhì)。B.朝廷、官員、吏胥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而朝廷是弊端產(chǎn)生的根源,因此治理要取得成功必須自上而下地革除官場弊端。C.與現(xiàn)在平庸的吏胥不同,過去的吏胥經(jīng)過長時間的官場歷練,重視文章修養(yǎng),用法律政令來自我約束,熟悉為官做事的章程。D.作者通過盛贊一位吏胥,而生發(fā)出一番吏治得失成敗的道理:無論官職大小,都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表達了作者革新吏治的愿望。1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上下相循而古今之變盡矣當其勢之偏重也雖圣君賢相不能矯之使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嘗不治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擇其吏胥者輕也。(2)位愈尊則愈易曠,名愈高則愈易諉,又豈有績用之可見耶?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0題。餓鄉(xiāng)記[清]藍鼎元醉鄉(xiāng)、睡鄉(xiāng)之境稍進焉,則有餓鄉(xiāng),王、蘇二子①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與二鄉(xiāng)大同而小異。但其節(jié)尚介行尚高氣尚清磨礪圣賢排斥庸俗則又醉鄉(xiāng)睡鄉(xiāng)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齊②,嘗造是鄉(xiāng),愛其境,婆娑不忍去。鄉(xiāng)之人留之,群奉為主,凡有過客,悉稟命辨別去留??鬃尤バl(wèi)適陳,道經(jīng)是鄉(xiāng)。伯夷率鄉(xiāng)人郊迎伏謁,禮甚恭,欲以主位讓。孔子不顧。然亦重違其意,乃偕諸弟子為停驂者七日。于陵陳仲子,矯廉于齊,齊人疑之,仲子投是鄉(xiāng)三日,欲親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離母者,非吾徒也?!敝僮討M而去。漢周亞夫慕是鄉(xiāng)高義,棄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門。伯夷蹙額曰:“亞夫粗人,豈足以居此,但彼既來,亦不可拒者”。顧左右,即于里門別構(gòu)數(shù)楹與之,而延晉處士陶潛,以高風蕩滌羞穢。潛亦舍彭澤令,與夷、齊交,稱莫逆焉。凡有圣賢豪杰、孝子忠臣、高人義士,辱親敝鄉(xiāng),迎之致敬,無敢失禮。其為賤吏鄙夫,亟撲殺之里門之外。吾友黃越甫嘗游是鄉(xiāng),歸為余言:“此中佳勝,非俗人所知?!庇喑跷匆詾槿?。年來,偕越甫聯(lián)袂而往,未半途,覺道路險峻,若不可耐。復勉強前行,忽爾氣象更寬,別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貧富貴賤。俯視王侯卿相,不啻螻蟻之尊。持粱齒肥,醉飽欲死,殊覺可憐莫甚焉!伯夷、叔齊為余言是鄉(xiāng)來歷,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時,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說、膠鬲,皆流連是鄉(xiāng);后又有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諸公,謁吾徒而來請。蓋天將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閱歷是鄉(xiāng),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樂鄉(xiāng)人之不余拒也,輒數(shù)日一往。往則與夷、齊上下議論,盤桓盡興而歸。恨王無功、蘇子瞻之不獲從吾游也。(選自《清文觀止》,有刪改)注①王、蘇二子:指王績和蘇軾,王績著《醉鄉(xiāng)記》,蘇軾著《夢鄉(xiāng)記》。②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們都不愿繼位,逃往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商滅后,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又醉鄉(xiāng)、睡鄉(xiāng)之所未逮也逮:及。B.然亦重違其意重:難。C.不啻螻蟻之尊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閱歷是鄉(xiāng),以增益之益:好處。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B.C.D.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橫絕天地、縱貫古今的世界,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們,卻別有氣象。B.在餓鄉(xiāng),如圣賢豪杰、孝子忠臣、高人義士得到禮待,而賤吏鄙夫卻遭到鄙棄,可見這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世界。C.雖然餓鄉(xiāng)是一個虛構(gòu)的世界,但是作者將自己的人生感嘆、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D.餓鄉(xiāng)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終是一個崇尚廉介、清高,超越“醉鄉(xiāng)”“睡鄉(xiāng)”的佳勝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羨慕。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伯夷率鄉(xiāng)人郊迎伏謁,禮甚恭,欲以主位讓。(2)但樂鄉(xiāng)人之不余拒也,輒數(shù)日一往。往則與夷、齊上下議論,盤桓盡興而歸。2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但其節(jié)尚介行尚高氣尚清磨礪圣賢排斥庸俗則又醉鄉(xiāng)睡鄉(xiāng)之所未逮也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4題。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預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嘗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宴語。少公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蛟?“是國師公劉秀乎?”光武戲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及光武與家屬避吏新野,舍晨廬,甚相親愛。晨因謂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斬人,此天亡之時也。往時會宛,獨當應耶?”光武笑不答。及漢兵起,晨將賓客會棘陽。漢兵敗小長安,諸將多亡家屬,光武單馬遁走。遇女弟伯姬,與共騎而奔。前行復見元,趣令上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睍繁?元及三女皆遇害。漢兵退保棘陽,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隨婦家人入湯鑊中?”最終無恨色。更始立,以晨為偏將軍。與光武略地潁川,俱夜出昆陽城,擊破王尋、王邑。又別徇陽翟以東,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于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歸郡。光武追銅馬、高胡群賊于冀州,晨發(fā)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晨好樂郡職,由是復拜為中山太守,吏民稱之,常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侯。入奉朝請,復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從至新野,置酒酣宴,賞賜數(shù)百千萬,復遣歸郡。晨興鴻?quán)S陂數(shù)千頃田,汝土以殷,魚稻之饒,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華侯。二十五年卒。乘輿與中宮親臨喪送葬。謚曰惠侯。(節(jié)選自《后漢書》,有刪改)注①元:光武帝劉秀姊,鄧晨妻子。2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甚相親愛親愛:關(guān)系親密。B.而新野宰乃污晨宅污:污穢。C.會王郎反會:適逢。D.流衍它郡衍:擴展。2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鄧晨對光武帝劉秀“有情”“有義”的一組是()①舍晨廬,甚相親愛②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③最終無恨色④晨亦間行會于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⑤晨發(fā)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⑥晨興鴻?quán)S陂數(shù)千頃田,汝土以殷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zhuǎn).③⑤⑥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少公從面相學的角度,認為劉秀將來會成為天子。在座的人都認為這只是說笑,只有鄧晨相信并感到高興。B.在漢軍起事時,鄧晨就帶領(lǐng)賓客響應。漢軍兵敗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牽連,宗族的人都為他感到不值,但鄧晨卻沒有怨言。C.光武帝從薊到信都后,鄧晨主動到巨鹿要求跟從。但光武帝認為他與其一人跟隨,不如回到郡中,成為光武帝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為光武帝提供更大的幫助。D.鄧晨喜歡擔任郡守的官職,在光武帝時期,他先后擔任過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職務。特別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時治理有方,獲得贊譽。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光武嘗與兄伯升及晨俱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宴語。(2)“家自富足,何故隨婦家人入湯鑊中?”最終無恨色。(3)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于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專題規(guī)范練十一文言文閱讀1.CC項,屬:連接。2.AA項,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句末語氣詞,可不譯/兼詞,于此。C項,介詞,憑借/連詞,表目的,來。D項,連詞,表承接,那么/連詞,表轉(zhuǎn)折,卻。3.BB項,“對造成冤獄的刑訊逼供展開具體描寫,并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無中生有。4.答案: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解析:“……者謂之……”兩句句式整齊,應在“誹謗”后斷開;“……于世”“……于胸”“……于耳”三句句式整齊,應在“世”“胸”“耳”后斷開?!按四恕病睘楣潭ň涫?應在“此乃”前斷開。剩下的“虛美熏心實禍蔽塞”8個字,仔細研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是分別由“虛”“實”領(lǐng)起的兩小句,應在“實”前斷開。5.(1)緊接社會變化以后繼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這是賢明的圣人用來昭顯天意的行為。(2)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罰的人并肩站著,被處死刑的人每年數(shù)以萬計。參考譯文我聽說齊國有了公孫無知殺死襄公的禍事,桓公才能夠興起;晉國發(fā)生了驪姬進讒那樣的災難,文公才能在諸侯中稱霸。近世趙王未能壽終而死,呂氏家族發(fā)動叛亂,而孝文帝成為漢朝的“天子”。由此看來,出現(xiàn)禍亂,將會引出圣人。所以齊桓公、晉文公扶起弱國,振興了衰敗的國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業(yè),給百姓帶來恩澤,功勞惠及諸侯,雖然趕不上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歸附于他們的仁政。孝文帝有深遠的思慮,有最高的德行,以之來承受上天的旨意,他崇尚仁義,減輕刑罰,取消設(shè)在水陸交通要道上的關(guān)卡,使遠近之地歸于一體,敬重賢人如同對待貴賓一樣,愛護百姓如同愛護小孩,他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把內(nèi)心覺得安適的事情推行到全國,因此監(jiān)獄空無一人,天下太平。緊接社會變化以后繼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這是賢明的圣人用來昭顯天意的行為。從前昭帝去世時沒有兒子,大臣們憂愁得很,懷著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認為昌邑王是尊貴的皇室親屬,便推舉他,把他立為皇帝。但是上天不賦予他當皇帝的使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亂,于是他便自己丟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慮禍患事變發(fā)生的原因,這是偉大的上天用來引出最圣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將軍霍光接受武帝的遺命,成為漢朝君主最得力的輔臣,他披肝瀝膽,決定大計,黜退不講仁義的人,立有德行的人為帝,輔助上天行事,這樣朝廷才得以安定,天下才都太平無事。我聽說《春秋》寫君王正月登基,是因為新君要一統(tǒng)天下,所以要特別謹慎。陛下剛登上帝位,與天意相合,應該糾正前代的過錯,端正剛接受天命時的法制,廢除煩瑣的法令,除去老百姓的疾苦,使將要滅亡的得以保存,使將要斷絕的得以繼續(xù),用這些行動來應合天意。我聽說秦朝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其中一條現(xiàn)在還存在,就是負責審案的官吏違法判案的問題。秦朝時,看不起文學,崇尚武勇精神,輕視奉行仁義的人,重視負責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論被認為是誹謗,阻攔犯錯誤的話被說成是妖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受重用,忠良懇切的言辭都郁積在胸中,稱贊阿諛聲天天響在君主耳邊,虛偽的贊美迷住了君主的心竅,而實際存在的禍患被遮蔽、掩蓋住了,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著陛下的仁愛篤實,沒有戰(zhàn)爭的危險和饑餓寒冷的憂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還未完全實現(xiàn),原因就是刑獄亂加于人。判案,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處死的人不能復活,人被砍斷了肢體不能再給他接起來。《書經(jīng)》中說:“與其殺死無罪的人,寧愿犯不遵守成規(guī)舊法的錯誤?!爆F(xiàn)在負責判案的官吏卻不是這樣,上下都爭著把苛刻當作嚴明,判案嚴厲的獲得公正的名聲,判案公平的后來多有禍患。所以負責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們恨別人,而是他們求得自身安全的辦法就是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罰的人并肩站著,被處死刑的人每年數(shù)以萬計。這是奉行仁義的圣人感到悲傷的原因。天下太平未能完全實現(xiàn),都是因為這。我聽說烏鴉和老鷹下的蛋不會遭到毀壞,然后鳳凰才會停留在樹上;犯了誹謗罪的人不會受到懲罰,然后才有人向朝廷說出有益的話。所以古人有種說法:“山林水澤隱藏著毒害人的東西,河流湖泊容納污穢的東西,美玉隱藏著瑕斑,國君能容忍辱罵?!毕M菹鲁フu謗的罪名,用以招來懇切的忠言,讓天下人開口說話,擴大人們規(guī)勸、進諫的渠道,掃除造成秦朝滅亡的過錯,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減少法制條文,寬緩刑罰,用這些來清除治獄的積弊,那么天下就可以出現(xiàn)太平的氣象,人們永遠生活在安樂之中,和天地一樣長久,沒有窮盡,那樣人民就太幸運了。6.AA項,陽:水的北面。7.BA項,介詞,依照,根據(jù)/介詞,通過,經(jīng)由。B項,都是連詞,表目的;C項,代詞,代指靈壁張氏園/副詞,表反詰,難道。D項,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zhuǎn)折。8.DD項,“認為一個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祿,而應隱退于田園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買田終老”有誤,從原文“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對張氏子孫的出仕與隱退都是贊賞的。9.(1)居于鄉(xiāng)野的人安于現(xiàn)狀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被利益所牽而不愿退出。(2)(我)不忍心離開,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厭棄我,我打算在泗水濱買地歸老。10.答案:于以養(yǎng)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解析:文言斷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分析,同時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標志詞進行判斷。該題主要是要準確理解所給句子的含義,根據(jù)大意來斷句,另外“故”一般用在句首,也可根據(jù)這一標志來斷句。參考譯文離開京師向東行,河水里卷著濁泥,道路上飛起黃塵,高坡田野蒼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一共走了八百里,才來到汴水之北靈壁張氏家的園林。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lián)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繁華;高堂大廈,有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chǎn)豐饒可以養(yǎng)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待來自遠方的賓客。我從徐州改知湖州,由應天府乘船,三天后到達張氏園亭。我坐著小轎來到他家門前,見到了張氏的兒子張碩。張碩請我寫一篇文章為記。張家世世代代都有顯達的人,從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親通判府君那一代,開始在靈壁縣定居,建造了這個園子,在池邊修建了一座亭臺奉養(yǎng)雙親。后來他們到朝中做官,在當時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資財,不斷地增修擴建,到現(xiàn)在五十多年了。園子里的樹木都已長成十圍之粗,濃蔭遮蔽了河岸。園中的各種景物,沒有一樣不令人賞心悅目,我相信他們一定是花了許多力氣和時間。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國君。就像飲食一樣,自己感到適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難做到合于古人所說的君臣節(jié)義。居于鄉(xiāng)野的人安于現(xiàn)狀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為利益所牽而不愿退出。于是他們就有了違拗親情、自命高潔或貪圖利祿、茍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們的譏諷。如今張氏的先人,為子孫后代考慮得長遠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種植園林的地址選擇在汴水、泗水之間,此地是舟船車馬官員來往的要沖,凡衣食之需,飲宴游覽之樂,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滿足。讓他們的子孫邁出家門出去做官,朝堂不過幾步之遙;閉上院門回家隱居,就可以坐臥于山林之內(nèi)。對于貽養(yǎng)性情,推行仁義保持志節(jié),無一不非常適合。因此他們的子孫凡出仕的人都獲得了循良的名聲,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潔謙退的德行。這都是他們先人的余蔭。我在徐州做了兩年知州,很喜歡那里的風土人情。(我)不忍心離開,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厭棄我,我打算在泗水濱買地歸老。往南可以望見靈壁,雞犬之聲相聞,頭裹幅巾手拄竹杖,時時往來于張氏之園,與他們的子孫交游,我相信這一天已為時不遠了。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11.CC項,不肖:品行不好,道德敗壞。12.AA項,都是介詞,表示被動。B項,副詞,表示反問語氣,難道、怎么/代詞,那。C項,副詞,表示數(shù)目接近,將近/連詞,表示讓步關(guān)系,尚且。D項,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13.BB項,“朝廷是弊端產(chǎn)生的根源”無中生有,“治理要取得成功必須自上而下地革除官場弊端”的表述也與文意不符。14.答案:上下相循/而古今之變盡矣/當其勢之偏重也/雖圣君賢相/不能矯之使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嘗不治解析:通過分析可知,所給文言語句中有“循”“變”“偏重”“矯”“推移”“救正”“治”等動詞,根據(jù)主謂短語成句的原則,可以大體確定答案。另外,“矣”“也”“然”“之”等虛詞,也可以為我們得出正確答案提供幫助。15.(1)現(xiàn)在官吏的作風和治績之所以不像古時候,是因為(朝廷)對吏胥的選擇不重視。(2)地位越尊貴,做事越容易荒廢,名氣越高,做事越容易推諉,又怎么會有什么成績功勞讓人們看到呢?參考譯文丁掾把自己的房子造好后,他的同僚與朋友都來祝賀。他請我來為他寫篇文章作紀念,文章寫道:現(xiàn)在官吏的作風和治績之所以不像古時候,是因為(朝廷)對吏胥的選擇不重視。要是選的都是像丁掾這樣的人,就能輔助他的上司了。從前太守徐公到這個郡上任,為官清廉而有威嚴,明察秋毫而不被蒙騙,因此那些害怕違反法令的人都畏縮不敢接近徐公。徐公賢明而知人善任,說只有丁掾遵循法度,可以重用。因而丁掾一直幫助徐公處理事務,直到徐公的任期結(jié)束。丁掾能堅守廉正的節(jié)操,為上司做事謹慎認真。徐公走了以后,丁掾?qū)Υ^任的太守的態(tài)度也和以前對待徐公的態(tài)度一樣。丁掾被郡府重用了那么久,自始至終沒有傲慢的名聲,當時的人們因此尊敬他。唉!丁掾,是府縣推舉選拔出來輔佐太守的。要是選拔的官吏都像丁掾一樣,官吏治政的成績怎么會不像古時候那樣好呢!我聽說治理的成功,就像流水一樣,上游影響著下游,朝廷公正,任用的官員就賢明,官員賢明,下面辦事的吏胥就不敢做道德敗壞的事;弊政的革除,就像下游連通著上游,吏胥辦事不歪曲法令,官員就不會做錯事,官員不做錯事,那么推而廣之,朝廷里就不會有不好的政治措施了。從上到下相互依賴,那么從古至今的變化就都在其中了。如果吏胥的勢力發(fā)生了偏移,即使是圣明的君主、賢能的丞相,也不能把它糾正過來使它不發(fā)展到那種地步;而推動、轉(zhuǎn)移,挽救、匡正它,天下就不會得不到好的治理了。過去,天下人做官的方法是一樣的,雖然這個人不一定非常有才干并且賢明,但是他熟悉政事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最少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他們竭盡全力去學習文學,并且用法律政令來約束自己,做官處事的一切章程,都能熟練地從嘴里說出,都能反復地在手上練習,上司傳喚,吏胥馬上過去聽令,上司謀劃,吏胥馬上就答應去做。這樣過了百年,吏胥就越來越被輕視,一些平庸之輩混雜在吏胥之中,因此其中雖然也有一些杰出的人才可以顯露出來,可是因為被當政者輕視,于是自己也不愛惜自己了,才氣消磨殆盡。所以政治的得失,并不在于下面執(zhí)行政令的吏胥。然而,按照如今選拔吏胥的習慣,想要像過去一樣,任用沒有經(jīng)過挑選的吏胥,沒有不把事情辦糟糕的!為什么呢?因為成功,不是他一個人成功;而失敗,也不是他一個人失敗。況且天下人幾乎都沒有看到廉潔謹慎的好處。拿現(xiàn)在來想一想,一個人如果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廉明的節(jié)操,那么對別人不會做過多的要求;如果做事能對上司謹慎負責,那么就不會倚傍那些不正當?shù)姆椒?。沒有太多的要求,那么社會就安寧了;不倚傍那些不正當?shù)姆椒?那么政治就清明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寧,即使是太平盛世,也是可以想見的啊!所以效力于某個職位,沒有大小之分,只有盡力去做好它才合乎道理。如果自己擔任某個職位,卻認為這個職位太低微不值得去做,那么再進一步讓你做一個縣城的縣令,再進一步讓你做一個郡府的太守,更向上一步讓你做天子的丞相,地位越尊貴,做事越容易荒廢,名氣越高,做事越容易推諉,又怎么會有什么成績功勞讓人們看到呢?丁掾,請多加勉勵啊!要是能守著自己的廉明謹慎的節(jié)操而不失去它,那么以后的成就恐怕是不可限量的,難道僅僅是建造房屋,讓子孫安居成長就算完了嗎?16.DD項,益,與“增”同義,增加,共同支配后面的賓語“之”。17.BB項,都是介詞,用。A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C項,語氣詞,表感嘆/疑問代詞,哪里;D項,介詞,對/介詞,和。18.DD項,錯在“自始至終”,文中有“余初未以為然”,“未半途,覺道路險峻,若不可耐”,“笑而不信”。19.參考答案:(1)伯夷帶領(lǐng)鄉(xiāng)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謁,執(zhí)禮很恭謹,想要把主位讓給他。(2)可是很高興餓鄉(xiāng)人不拒絕我,就幾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齊談古論今,盤桓流連,盡興而歸。解析: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率”,帶領(lǐng);“郊”,名詞做狀語,在郊外;“伏謁”,伏地拜謁。第二句“不余拒”是賓語前置句;“輒”,就;“上下議論”,談古論今;“盤桓”,流連。20.答案:但其節(jié)尚介/行尚高/氣尚清/磨礪圣賢/排斥庸俗/則又醉鄉(xiāng)(/)睡鄉(xiāng)之所未逮也解析:可根據(jù)動詞短語及文言虛詞斷句。如“節(jié)尚介”“行尚高”“氣尚清”“磨礪圣賢”“排斥庸俗”“則又……也”。參考譯文醉鄉(xiāng)、睡鄉(xiāng)的境界稍進一層,便有餓鄉(xiāng),(那是)王績、蘇軾兩人沒有游歷過的地方。那地方、風俗、人物和兩鄉(xiāng)大同小異??墒悄枪?jié)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貴,氣節(jié)崇尚高潔,磨礪圣賢,排斥庸俗,卻又是醉鄉(xiāng)、睡鄉(xiāng)所比不上的。從前伯夷、叔齊,曾經(jīng)到過這餓鄉(xiāng),喜歡那境界,徘徊不忍離開。鄉(xiāng)里的人留住他們,一同奉他們做領(lǐng)袖,凡是有過客,他們就受命辨別來人,(決定他)的去留??鬃与x開衛(wèi)國到陳國,路過這餓鄉(xiāng)。伯夷帶領(lǐng)鄉(xiāng)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謁,執(zhí)禮很恭謹,想要把主位讓給他??鬃硬豢紤]留下來,可是也難違他們的情意,于是同許多弟子在這里停車七天。于陵陳仲子,在齊國假行廉潔,齊人懷疑他,仲子投到餓鄉(xiāng)三天,要親近伯夷,伯夷笑著揮揮手對他說:“避了兄弟,離了母親,不是我們的同道人?!敝僮討M愧地離去。漢朝周亞夫羨慕這鄉(xiāng)的高義,放棄通侯的尊貴,走著來到里門。伯夷皺著眉頭說:“亞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這里,但他既然來了,也不便拒絕?!辈囊阅渴疽庾笥业娜?就在里門另外造幾間屋給他住,卻請晉朝處士陶淵明,用高風亮節(jié)滌蕩穢污。陶淵明也棄掉彭澤令,跟伯夷、叔齊相交,稱為莫逆之交。凡圣賢豪杰、孝子忠臣、高人義士,屈辱來到餓鄉(xiāng),恭敬地迎接他們,不敢失禮。那些鄙賤的人,都被急急撲殺在里門外面。我的朋友黃越甫曾經(jīng)過餓鄉(xiāng),回來對我說:“這鄉(xiāng)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蔽移鸪醪灰詾槿?。近年來,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覺得路很險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強向前走,忽然氣象更加寬大,別有一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讓人)忘卻貧賤富貴。俯視王侯卿相,差不多螞蟻一樣大小。他們吃著高粱肥鮮,醉飽要死,(我)只覺得他們特別可憐!伯夷、叔齊同我說這餓鄉(xiāng)的來歷,和到這里的君子們。并且說:“他們沒到這里時,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說、膠鬲,都流連這餓鄉(xiāng);后來又有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許多人,來拜謁我們請求入餓鄉(xiāng)。因為天要降大的責任給這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