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限時訓練47_第1頁
2016屆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限時訓練47_第2頁
2016屆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限時訓練47_第3頁
2016屆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限時訓練47_第4頁
2016屆高考化學基礎知識限時訓練4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課時1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及基本操作(時間:45分鐘)一、選擇題(每題僅有一個選項切合題意)1.以下圖示正確的選項是( )。A.①②③④C.②④⑥

B.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分析①因為濃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混淆時開釋出大批的熱,所以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玻璃棒(或燒杯內壁)遲緩加入水中,其實不停攪拌使其散熱,該裝置缺乏玻璃棒攪拌,所示操作錯誤;②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集氣瓶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入鼻中,所示操作正確;③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不可以插入試管中更不可以與試管內壁接觸,圖示操作會導致膠頭滴管內的液體被污染,錯誤;④過濾操作正確;⑤圖示為易燃品表記;⑥圖示為腐化品表記。綜合上述②④⑥正確。答案C2.實驗室從海帶灰中提取碘的操作過程中,儀器采用不正確的選項是( )。A.稱取3g左右的干海帶——托盤天平B.灼燒干海帶至完整變?yōu)榛覡a——蒸發(fā)皿C.過濾煮沸后的海帶灰和水的混淆物——一般漏斗D.用四氯化碳從氧化后的海帶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分析高溫灼燒固體物質應在坩堝中進行,B錯誤。答案B3.(2014·無錫期中)由草木灰提取鉀鹽并查驗含有的鉀元素,以下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分析察看鉀元素的焰色反響需要透過藍色鈷玻璃片。答案D4.僅用下表供給的玻璃儀器(非玻璃儀器任選)就能實現(xiàn)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玻璃儀器A分別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淆物分液漏斗、燒杯用pH=1的鹽酸配制100mL100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BpH=2的鹽酸膠頭滴管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較Br2C試管、膠頭滴管與I2的氧化性強弱用NH4固體和Ca(OH)2固體ClD酒精燈、燒杯、導管、集氣瓶制備并采集NH3分析A項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機物,可互相溶解,靠分液漏斗和燒杯不能分別,應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而后再蒸餾出乙醇;B項缺乏量取鹽酸的儀器(量筒);C項用膠頭滴管取少量淀粉-KI溶液并滴入試管中,再用另一膠頭滴管取少量溴水滴入試管中,若溶液變藍色,則說明有I2生成,即可證明Br2的氧化性強于I2;D項缺乏反響容器大試管。答案C5.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選項是( )。A.用托盤天平稱量5.85g食鹽B.用10mL的量筒量取8.58mL蒸餾水C.制取氯氣時,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常溫下反響,并用排水法采集D.配制氯化鐵溶液時,將必定量氯化鐵固體溶解在較濃的鹽酸中,再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分析托盤天平只好精準到0.1g,A錯誤;量筒只好精準到0.1mL,B錯誤;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常溫下不反響,且采集氯氣時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法,C錯誤。答案D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有1~2個選項切合題意)6.(2014·山東理綜,10)以下實驗操作或裝置(略去部分夾持儀器)正確的選項是( )。分析A項,配制溶液時應在加水至距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錯誤。B項,中和滴準時,酸溶液應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錯誤。D項,利用向下排空氣法采集氨氣時,應將導管伸入試管底部,不然采集不到氨氣,錯誤。答案

C7.(2015·淮安宿遷一調的

)用以下裝置以硫酸鋁制取必定量的

Al2O3,能達到實驗目是(

)。分析用托盤天平稱取樣品,應“左物右碼”,A項錯誤;過濾時,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C項錯誤;灼燒用坩堝,不用蒸發(fā)皿,

D項錯誤。答案B8.以下對于實驗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識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

)。A.蒸發(fā)食鹽溶液時,發(fā)生液滴飛濺現(xiàn)象,立刻加水冷卻B.實驗室中KMnO4與乙醇不可以寄存在同一櫥柜中C.配制硫酸溶液時,先在燒杯中加入必定體積的水,再在攪拌條件下沿燒杯內壁或玻璃棒慢慢加入濃硫酸D.干燥SO2時,能夠將其經(jīng)過盛有濃硫酸的U形干燥管答案BC9.達成以下實驗所選擇的裝置或儀器(夾持裝置已略去)正確的選項是( )。ABCD實用CCl4提取溴除掉乙酸乙酯從KI和I2的配制100mL固體混淆物-驗水中的Br2中的乙酸0.1000molL·中回收I21227溶液KCrO裝置或儀器分析B項,乙酸易溶于乙酸乙酯,不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掉乙醇中的乙酸;C項,應在蒸發(fā)皿的上邊放一個盛有冷水的燒杯,以使碘蒸氣冷凝為固體碘,且該裝置加熱不需墊石棉網(wǎng);D項,正確配制必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應用容量瓶(100mL)。答案A10.以下相關實驗的做法不正確的選項是( )。A.分液時,分液漏斗中的上層液體應由上口倒出B.加熱蒸發(fā)NaCl溶液時應用玻璃棒不停攪拌C.配制0.1000mol·L-1氯化鈉溶液時,將液體轉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測定NH4Cl溶液的pH時,應先取一條pH試紙將一端浸入溶液中察看顏色變化,而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立溶液的pH分析分液時,分液漏斗中的基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A項正確;加熱蒸發(fā)NaCl溶液時應用玻璃棒不停地攪拌以防液體局部過熱引起暴沸,B項正確;配制必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將液體轉移至容量瓶中時需用玻璃棒引流,C項正確;測定溶液的pH時,應剪取一小塊pH試紙放于干凈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并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少量,點在pH試紙中部,察看顏色變化,而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立溶液的pH,D項錯誤。答案D三、填空題11.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頂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鋁的流程以以下圖1所示?;卮鹨韵聠栴}:圖1-1(1)在實驗中需用1mol·L的NaOH溶液480mL,配制該溶液已有以下儀器:托盤天平(砝碼)、膠頭滴管、藥匙、玻璃棒,還缺乏的儀器是________。在灼燒操作頂用到以下儀器中的一種,其名稱是________。圖2(2)操作③中的清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同學在實驗室頂用如圖3所示裝置制備CO2氣體,并通入濾液B中制備Al(OH)3時,結果沒有產(chǎn)生預期現(xiàn)象。乙同學剖析以為:甲同學通入CO2不足是致使實驗失敗的原由之一,你以為乙的剖析能否合理?若合理,請用離子方程式解說其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以為不合理,該空不作答

)。丙同學剖析以為:甲同學通入的

CO2中含有

HCl

氣體,也是致使實驗失敗的原由,在實驗裝置中增添盛有

________的________可解決這個問題。圖3若將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試劑交換,則操作③中的最正確試劑為________,并寫出操作③反響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配制NaOH溶液時,應先將必定質量的NaOH溶解在燒杯中,此外容量瓶的規(guī)格是必定的,應采用500mL的容量瓶。灼燒Al(OH)3應當使用坩堝,選C。(3)因上一步的操作中加入了過度的NaOH溶液,若通入的CO2不足,則發(fā)生反響:CO+-2-+HO,不可以生成Al(OH)積淀。將混淆氣體通3232入飽和NaHCO3溶液,既能夠除掉此中的HCl,又能減少CO2的溶解。(4)若將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試劑交換,則濾液B為鋁鹽以及過度的酸,因Al(OH)3能夠溶解在強堿溶液中,故能夠用氨氣或氨水制取Al(OH)3。答案(1)500mL容量瓶、燒杯坩堝(2)向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使水恰好沒過積淀物,等水自然流盡,重復操作2~3次(3)合理2OH-+CO2===CO23-+H2O飽和NaHCO3溶液洗氣瓶(4)氨氣或氨水H++NH3·H2O===NH+4+H2OAl3++3NH3·H2O===Al(OH)3↓+3NH+412.某?;瘜W興趣小組設計實驗制備O3并考證其氧化性強于I2,實驗室現(xiàn)供給以下裝置和藥品。已知:高壓放電時O2可轉變?yōu)镺3,O3濃度超標時會因其強氧化性而對人體產(chǎn)生毒副作用。請回答以下問題:(1)按次序選擇以上裝置填寫下表(可不填滿)。裝置加入試劑(2)實驗開始時,取下分液漏斗的塞子,斷開電源開關K,再旋開分液漏斗的活塞,連續(xù)通入氣體一段時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后合上電源開關K,試展望D裝置中可能察看到的現(xiàn)象及對應結論:裝置現(xiàn)象結論D(4)請指出該實驗裝置中的不當之處并改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E裝置的作用是利用氧氣產(chǎn)生臭氧,A、B裝置的作用是制備氧氣,D裝置的作用是考證O3的氧化性強于I2,C裝置的作用是除掉氧氣中的水,故裝置的連結次序為ABCED。(2)通入的是氧氣,能夠排出裝置中的N2,防止生成氮氧化物擾亂實驗結果;同時通入O2與后續(xù)實驗形成對照,以保證明驗結果的正確性。(3)若無色溶液變藍色,則證明O3將I-氧化為I2,可證明O3的氧化性強于I2。(4)臭氧濃度超標時會因其強氧化性而對人體產(chǎn)生毒副作用,應當對沒有反響完的臭氧進行尾氣辦理,在D裝置后增添尾氣采集裝置。答案(1)裝置加入試劑H2O2(H2O)MnO2(Na2O2)C堿石灰E淀粉-KI溶液(2)排出裝置中N2,防備生成氮氧化物擾亂實驗結果;導入O2進行對照實驗,保證結果的正確性(3)無色溶液變藍色O3氧化性強于I2(4)應在D裝置后增添尾氣采集裝置13.現(xiàn)有以下儀器或裝置,請回答以下問題:(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②的名稱是________。(2)用上圖儀器組裝成氣體發(fā)生裝置:用KClO3和MnO2制O2應選的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用廢H2O2和MnO2制O2,并控制產(chǎn)生O2的速率,應選________(填字母)。(3)若用裝置X進行“排空氣法”采集制取的O2,氧氣應從__________(填“b或”“c”)端導入。若瓶中裝滿水,用排水法采集氧氣,氧氣應從________(填“b或”“c”)端導入。(4)若用F裝置進行CO復原Fe2O3的實驗,實驗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納濃硫酸甲酸脫水法(HCOOH――→CO↑+H2O),用純凈的CO達成該實驗,△①除F、X外還需要的裝置有________,X中應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X與其余導管連結的次序是________(填導管口的序號);②實驗時,a處可能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2)KClO3和MnO2制O2屬于“固+固――→氣體”,因此要采用AE裝置組裝成氣體發(fā)生裝置;H2O2和MnO2制O2屬于“固+液―→氣體”且要控制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要經(jīng)過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