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財政制度史研究說明:楷體字是我想放在PPT上面的,后面的宋體是講稿,我會放在PPT的備注中。為了方便你取舍我寫的比較多,你可以從里面選擇你認為重要的來講。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看是否有需要更改的地方。因為時間限制,內容很多,我按照時間順序整理了財政制度的特點,也做了一些省略。PPT內容與楷體字的內容基本保持一致,我做好發(fā)到群里。PPT1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fā)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溫家寶“一個民族的精神,它的文化水平、它的社會結構、它的政策所部署的行動,所有這些以及更多的東西都被寫進它的財政史中,誰懂得如何傾聽它的信使的聲音,誰就能在這里比在其他任何地方更加明了地識別世界歷史的雷鳴。”讀史可以知榮辱、知興衰、知更替、知得失。財政史研究的首要任務就是研究和揭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財政稅收與社會結構以及民生發(fā)展的關系,財政稅收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格局和進程的重大影響。總結前人在稅收制度、稅收方針、稅收管理等方面的功過和得失對于今天的財稅改革財稅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PPT2國家財政——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xiàn)國家財政——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xiàn)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具有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國家財政是國家運用其政治的和財產的權利來取得、分配和使用一部分社會資源,為實現(xiàn)其職能服務的資源配置行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等各種矛盾的發(fā)展變化以及財政資源籌集過程中社會各階層居民的利益矛盾,必然通過財政收支以及財政制度反映到國家財政上來,使得財政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國家財政是國家運用其政治的和財產的權利來取得、分配和使用一部分社會資源,為實現(xiàn)其職能服務的資源配置行為。他體現(xiàn)的是社會經濟關系中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在某一歷史時期的財政分配關系采取何種分配形式,必須與這一時期生產關系以及生產力以及社會資源配置模式相適應。財政是國家實現(xiàn)職能的財力保證和政策工具。財政政策的使用需要以解決一定時期的特定矛盾為目的,財政資源的使用是否得當,滿足程度如何對社會的發(fā)展狀態(tài)具有重大影響。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等各種矛盾的發(fā)展變化以及財政資源籌集過程中與社會各階層居民的利益矛盾,必然通過財政收支以及財政制度反映到國家財政上來,使得財政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
PPT3研究對象時間范圍:始于夏朝,止于清末“國家分配論”認為財政是國家對社會產品的進行分配,其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因此財政史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自虞、夏時,貢賦始備也”——《史記·平淮書》研究內容:財政制度,財政思想“國家分配論”認為財政是國家對社會產品的進行分配,其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因此財政史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從我國現(xiàn)存的文獻資料來看,正式有記載的財政史是從夏朝開始,如《史記·平淮書》所云,“自虞、夏時,貢賦始備也”。所以我們從中國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夏朝開始,直到清朝末期止。財政史的研究對象包括財政體制、財政預算管理體制、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財政管理制度、財政政策、財政思想、財政改革等方方面面。內容龐雜繁復,典籍也是浩如煙海。我們選取財政制度和財政思想兩個方面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討論。不足之處請老師指出,我們也希望拋磚引玉,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和討論,獲得有益的啟發(fā)。
PPT4夏、商、西周時期的財政制度夏、商、西周——奴隸制下的財政制度奴隸制國家土地所有制:土地歸國王所有,實行“井田制”。財政收入制度:創(chuàng)定“貢賦”制度。貢納:各諸侯國或臣服國有義務向天子貢獻的各種財物貢貢賦(田賦):田賦是指對土地征收的稅負,實質上是一種國有地租夏——貢:“禹別九州,量遠近,制五服,任土作貢,分田定稅,十一而賦”。商——助:借助民力耕種公田周——徹:徹是并行之意,就是指貢助并行俸祿與軍賦:“分田制祿”與“井田制賦”——收支合一在原始社會中土地公有,進入奴隸社會中土地變?yōu)閲跬恋厮兄?。商王按照親屬尊卑的等級,連同土地上的奴隸賜給奴隸主貴族。得到土地的奴隸主貴族世襲享用,但不允許私自轉讓或買賣。只擁有土地的享用權而無所有權。這種土地管理制度稱為“井田制”。西周時期,周天子將王畿之內的土地作為自己的直轄范圍——“王畿千里”,王畿之外的土地通過分封詞語諸侯與臣下。夏王朝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國家,創(chuàng)立了以“貢”的形式向臣民征收財富的原則和制度。以下獻上稱為“貢”,貢分為貢納和貢賦(即為田賦)。1、貢納是指各諸侯國或臣服國有義務向天子貢獻的各種財物,是三朝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2、田賦是指對土地征收的稅負。按《孟子》的記述,一般認為夏朝實行貢法,商朝實行助法,西周實行徹法。實質上是一種國有地租,只是征收方式不同。促進了政治經濟發(fā)展,也最終因為橫征暴斂的性質造成了滅亡。夏朝的貢簡單來講就是“禹別九州,量遠近,制五服,任土作貢,分田定稅,十一而賦”。即征稅之前明確土地的土壤性質,田地按等級確定稅負等級,兼顧公平。征收對象是各地土地出產的農作物,繳納方式是按照地理遠近分為五服,分別采取不同的繳納方式。稅負約為十分之一。商朝的助是借助民力耕種公田并以公田收獲物作為國家財政收入。具體辦法是以井田為基礎,中間是公田,四周八塊為私田,先種公田后種私田。不僅體現(xiàn)了一定的強制性也有奪農時之嫌?!坝晡夜铮旒拔宜健薄对娊洝肺髦苤軐嵭袕胤?。徹是并行之意,就是指貢助并行。王畿之內實行貢法,諸侯國實行助法。分田制祿是指以井田作為臣下的俸祿,井田制賦是指按照井田來繳納軍賦,兩項均屬于收支和一的項目,不反映在財政賬面上。PPT5夏、商、西周時期的財政制度夏、商、西周——奴隸制下的財政制度財政監(jiān)督制度量入為出與建立儲備:首開財政預算制度先河上計及會計制度:會計制度相對完善:簿記管理人員——司書,由會計報表——參互、月要、歲會,有上計考核的法定時間,也有平衡財政收支以及會計考核的部門和人員——職內與職歲平抑物價制度全面:設胥師用于平抑市場物價、賈師用來掌握市場買賣政策,識別商品質量等。公私不分,分權財政根據《禮記·王制》記載,“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边@里提到了兩個原則,一是量入為出,二是建立國家儲備,這是我國最早的國家預算制度。這與但是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較差有關。西周時期,國家十分重視會計、上計以及考核工作,制度嚴密。當時設有會計主管部門——司會,有簿記管理人員——司書,由會計報表——參互、月要、歲會,有上計考核的法定時間,也有平衡財政收支以及會計考核的部門和人員——職內與職歲。平抑物價制度全面:設“胥師”用于平抑市場物價、“賈師”用來掌握市場買賣政策,識別商品質量等。公私不分是指奴隸制國家財政與王室財政部分的特點。同時由于在政治上實行諸侯分封制,在財政上必然導致地方分權。
PPT6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財政制度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春秋時期奴隸制度衰落,戰(zhàn)國時期封建制度建立井田制趨于瓦解,封建私有土地制度逐步形成。弱肉強食的兼并戰(zhàn)爭不斷,政治動蕩私營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興起,貨幣產生,商品經濟發(fā)展東周時期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階段,這一階段政治上的特點有以下幾個:首先,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是中國奴隸制度走向崩潰的時期;周天子勢力日漸削弱,諸侯國則通過經濟政治改革日漸強大,出現(xiàn)“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混戰(zhàn)局面。在弱肉強食的兼并戰(zhàn)爭中奴隸制度逐漸瓦解,新型封建勢力不斷加強。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年)是年中國封建制度初步建立,并由諸侯割據走向國家統(tǒng)一的時期。農業(yè)生產關系發(fā)生變化。隨著奴隸制生產關系破壞,新的封建制生產關系建立。井田制趨于瓦解,封建由土地制度逐步形成。工商業(yè)部門也發(fā)生深刻變化,私營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興起,經濟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商品貨幣關系也活躍起來,促進了貨幣的產生,也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壯大。商鞅的財政改革廢井田,開阡陌,募民耕墾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開征人頭稅,強制分居立戶第一,商鞅之前秦國已經實行“初租禾”,即不分公田私田,一律征收土地稅,但是仍然有大量井田存在。商鞅打破疆界,廢除井田,開掘阡陌,教民耕戰(zhàn),允許土地買賣,全面推行土地私有制。第二,破除舊的分封食邑制,由國家分設郡縣,財政統(tǒng)一于君主。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商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但是在戰(zhàn)爭不斷、災荒頻繁的時代,發(fā)展農業(yè)十分重要,為了鼓勵農業(yè)生產,抑制商業(yè)過快發(fā)展,重征商稅,并對農業(yè)減稅,努力從事耕織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而從事工商末業(yè)及懶惰致貧的人要連同妻兒一并沒為官奴。
PPT7秦時期的財政秦時期的財政制度秦: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這一時期的財政特征:統(tǒng)一全國的賦稅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賦稅制度:“使黔首自實田”口賦,即人頭稅。首創(chuàng)戶口登記制度。便于征收人頭稅以及分派徭役?!俺趿钅凶訒辍惫ど潭悾赫魇疹~較商鞅變法時期征收的山澤鹽鐵之利更多關市稅統(tǒng)一財政管理體制: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開掌租稅收入和國家財政開支的治粟內史統(tǒng)一的貨幣、度量衡,便于征稅;統(tǒng)一官俸:按照朝廷規(guī)定等級發(fā)放,取消“分田制祿”;徭役沉重,財政支出項目浩繁:巨額軍費開支,百官的俸祿,以及大型宗教迷信活動秦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同時也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封建財稅制度。主要包括:統(tǒng)一全國的賦稅制度,包括:田租,即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分為公田和民田“使黔首自實田”即令土地占有者向當?shù)毓俑孕猩陥笸恋夭串€征稅??谫x,即人頭稅。秦王嬴政十六年,“初令男子書年”即第一次命令男子等級戶口,首創(chuàng)戶口登記制度。便于征收人頭稅以及分派徭役。工商稅:征收額較商鞅變法時期征收的山澤鹽鐵之利更多,以應對秦朝褚建立的財政困難關市稅統(tǒng)一財政管理體制: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套體系完整的封建官僚機構,其中包括掌租稅收入和國家財政開支的治粟內史,同時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開。統(tǒng)一的貨幣、度量衡,便于征稅;統(tǒng)一官俸:按照朝廷規(guī)定等級發(fā)放,取消“分田制祿”。徭役沉重給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同時秦代財政支出浩繁,項目包括秦始皇“內行動做,外攘夷狄”的軍費開支,百官的俸祿,以及秦始皇全國巡狩和句型宗教迷信活動等費用開支?!扒貝奂娚?,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PPT8漢時期的財政制度漢時期的財政制度這一時期的政治特征:西漢初年經過漢初的恢復和發(fā)展,休民養(yǎng)力,厲行節(jié)約,人口漸增、田畝開辟,農業(yè)豐收,工商發(fā)達,財政殷實。政治上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疆域不斷擴大西漢末年國運衰退至之后劉秀建立的東漢政權都因為橫征暴斂等問題最終走向滅亡。這一時期的財政制度特征:田租上,秦承漢制,并不斷鞏固和完善;征收人頭稅,數(shù)目巨大,是百姓的沉重負擔。戶口登記制度也更為完善:“案比”徭役:規(guī)范復雜:正卒、更卒、戍卒,更賦制度建立工商稅:征收算緡、算商車以及告緡令——財產稅,重農抑商實行均準、平準、常平倉制度用來平抑物價。楚漢相爭,劉邦獲得勝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統(tǒng)一的西漢王朝。西漢初年經過漢初的恢復和發(fā)展,休民養(yǎng)力,厲行節(jié)約,人口漸增、田畝開辟,農業(yè)豐收,工商發(fā)達,財政殷實。同時政治上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疆域不斷擴大,民族融合。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國力空前富裕和強盛的局面。西漢末年國運衰退至之后劉秀建立的東漢政權都因為橫征暴斂等問題最終走向滅亡。這一時期的財政制度具有以下特點:田租上,秦承漢制,并不斷鞏固和完善;兩朝征收人頭稅,數(shù)目巨大,是百姓的沉重負擔。人頭稅在秦口賦的基礎上增加算賦,前者針對七歲至十四歲兒童,后者針對的是成年男子。戶口登記制度也更為完善。編制和和查戶口稱為“案比”:“漢法常因八月算人”,即漢代通常在八月的時候實行人口普查,郡國逐級上報人口中央進行統(tǒng)計。徭役方面:力役比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漢朝的兵役則沿襲秦制,但更為規(guī)范復雜分為三類:正卒、更卒、戍卒,按規(guī)定賦役而委屈賦役的人要繳納“更賦”工商稅:征收算緡、算商車以及告緡令,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對商人的個人財產征稅。目的在于用重稅手段抑制富商對于封建階級統(tǒng)治的威脅。然而這一手段在打擊富商的同事也對工商業(yè)造成了影響,長期來看不利于財政收入的穩(wěn)步增長實行均準、平準、常平倉制度用來平抑物價。均準是指郡縣之間進行貨物調運,平準時指在京師由平準管統(tǒng)一調配進入京城的貨物,擇時買進或賣出商品,保持物價穩(wěn)定,常平倉原理相似,實施于郡縣。通過這種手段政府財政收入上升PPT9唐朝的財政制度唐朝的政治經濟概況唐初:強調“以人為本”,促進農業(yè)生產唐中期:農村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唐后期:中央政權衰落,地方割據唐初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強調以人為本,如唐太宗說“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在以人為本的思想的指導下,積極改革農具,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唐朝重農,但不抑商,商業(yè)城市也大量涌現(xiàn)。除國內貿易,對外貿易也有很大發(fā)展。唐朝中期戶籍、記賬漸趨偽濫,農村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安史之亂后,地方割據政權勢力最終肢解了大唐帝國。唐朝的財政制度特點田賦:唐初沿襲租調制,中后期實行兩稅法兩稅法:依據戶稅和地稅的范式,量出為入,以資產為課稅依據限制賦外加稅現(xiàn)象的發(fā)生擴大了納稅范圍,減輕了農民負擔開創(chuàng)了貨幣計稅的先例工商稅收:鹽專賣——劉晏:民制、官收、商運、商銷唐初沿襲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明確了百姓服役的天數(shù),而且可以輸絹代役,有利于減輕百姓的徭役負擔。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失去土地的百姓或逃亡他鄉(xiāng)或淪為奴婢,戶籍制度遭到破壞,租庸調制難以維持,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從而制定了兩稅法。兩稅法是以土地、資產為依據劃分戶等定稅,在戶稅和地稅基礎上,將稅額分夏秋兩季征的田賦制度。兩稅法實行量出為入的原則,即國家所證的賦稅,事先根據國家的支出需要進行概算,再按概算的數(shù)量向百姓征收,限制了賦外加稅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同時以資產作為課稅依據,擴大了納稅范圍,有利于減輕少地或無地農民的負擔。唐初基本沒有工商稅收。唐玄宗以后,由于統(tǒng)治者逐漸奢華加之藩鎮(zhèn)割據,中央財政更為緊張,工商雜稅日益增多,有鹽稅、茶課、酒課、關稅等等。鹽稅初期采取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官專賣辦法,但是由于鹽官過多,導致開支過大,同時出發(fā)點是為了以鹽稅資助財政,鹽價提高十倍,民怨沸騰。劉晏改革鹽稅,采取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方式,鹽稅收入占稅收超過一半。
PPT10兩宋時期的財政制度兩宋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強干弱枝”:加強中央集權內憂外患:內有階級斗爭,外有少數(shù)民族入侵,積貧積弱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yè)、手工業(yè)、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宋王朝從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到宋欽宗被俘止(公元992-1127年),歷時168年,史稱北宋。從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機開始,至陸秀背負幼帝跳海而死(公元1127-1279年)宋朝滅亡,史稱南宋。南宋政權歷時320年。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具有以下特征:宋太祖趙匡胤實行“強干弱枝”政策,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造成了政府機構重疊,效率低下,吏治腐敗的問題。當時的外部矛盾主要來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對邊境的侵擾,訂立了“檀淵之盟”的不平等條約,同時國家內部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矛盾激化。之后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宣告失敗。與之相反的,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空前發(fā)展和繁榮,農業(yè)、手工業(yè)、工商業(yè)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兩宋時期的財政制度特點政府加強盤剝,財政收支膨脹財政制度復混亂多變工商稅收入占據財政收入比例上升田賦、徭役不均,畸輕畸重現(xiàn)象嚴重統(tǒng)收統(tǒng)支,高度集權:三司,戶部,轉運司受經濟政治軍事影響,兩宋時期的財政呈現(xiàn)如下特點:1)為滿足政治上的需要和消費需求,政府加強盤剝,財政收支急劇膨脹2)因繼承五代十國時期混亂的財政制度,并經歷多次變法,因此兩宋時期財政制度復雜混亂多變3)因商業(yè)空前繁榮,工商稅收入占據財政收入的一半,這是歷代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兩宋時期的商稅主要包括國內商稅、國境海關稅和國境陸關稅等4)田賦、徭役不均,畸輕畸重現(xiàn)象嚴重。宋朝“不抑兼并”政策的實施導致農田被豪強兼并,出現(xiàn)“有田無稅,有稅無田”等現(xiàn)象,同時豪強逃稅現(xiàn)象嚴重。5)兩宋時期高度中央集權,實行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財政管理政策,稅收全部上繳中央,設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地方財政無實權。先是三司,元豐后改為戶部。設轉運司負責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政承轉,
PPT11明朝的財政制度明朝的政治經濟概況明初:實行“以農為本”,鼓勵工商業(yè)明中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明后期:土地集中已經空前嚴重,階級矛盾激化明初實行“以農為本”,政府鼓勵移民墾荒,減免稅負,大興屯田;同時實行鼓勵工商業(yè)的方針,對商戶實行低稅政策。因此明初出現(xiàn)“洪武之治”、“宣德之治”。明中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商業(yè)交易逐漸活躍,工商業(yè)城鎮(zhèn)逐步興起,貨幣制度進一步發(fā)展,白銀逐漸成為通貨。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明朝后期已到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封建統(tǒng)治更加腐朽。土地集中已經空前嚴重,失地農民漸多,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爆發(fā),最終導致明王朝走向滅亡。明朝的財政制度特點田賦:明初休養(yǎng)生息,中后期“一條鞭法”一條鞭法:“賦役合一、正雜統(tǒng)籌、官自募役、計畝征銀、官收官解”勞動力商品化的趨勢加強擴大了貨幣之征的范圍賦役:前期無償征用,中后期改為政府雇傭,“賦役合一”工商稅收:鹽專賣——民治、官收、商運、商銷后期實行專商制,產運銷全部下放至商人。明后期商、民反抗礦監(jiān)、稅監(jiān)的斗爭明初為休養(yǎng)生息田賦較輕,仍沿襲兩稅法,按畝征稅夏秋兩次繳納,有利于經濟發(fā)展。明中后期實行“一條鞭法”。由于土地兼并嚴重,稅制混亂,苛捐雜稅項目繁多,貪污腐敗現(xiàn)象嚴重,國家財政危機加劇。為了緩解這種局面張居正推行稅制更為公開透明度的“一條鞭法”制度??偨Y起來就是“賦役合一、正雜統(tǒng)籌、官自募役、計畝征銀、官收官解”這二十個字。即將各種徭役以及各種雜稅全部合并成為田賦一種,按畝課征。同時賦役合并進入田賦之中,賦役由之前的無償征用改為由政府用田賦進行雇傭。這是指賦役合一,是中國賦稅史上的重要轉折。一條鞭法的意義在于使得人民得以從繁重的賦役中脫身,標志著勞動力商品化的趨勢加強,促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擴大了貨幣之征的范圍,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明后期爆發(fā)了商、民反抗礦監(jiān)、稅監(jiān)的斗爭,為歷史上的第一次。明朝后期,統(tǒng)治者不擇手段搜刮工商業(yè)者,太監(jiān)以開礦、征稅為名勒索百姓、民不聊生,引起了各地的民變。明朝末年反抗礦監(jiān)、稅監(jiān)的參與者多為城市手工業(yè)者、小商人、城市貧民、工商業(yè)
PPT12清前期的財政制度清前期:清軍入關(1614)——鴉片戰(zhàn)爭(1840)清前期的財政制度特點田賦:由明朝的“一條鞭法”改為“地丁銀制度”:標志著封建社會賦役改革的完成地丁銀制度:按照土地面積繳納稅負,并宣布“永不加賦”工商稅:清前期隨著工商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工商稅收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鹽課:鹽稅收入多,鹽商勢力大。官督商銷制度,實質是專商制關稅:內地常關稅和海關稅兩種。茶稅、酒稅…漕運制度日臻完備:弊端在于額外加征——槽項名目眾多,“輕赍銀”、“隨正耗米”“民生日蹙,國計益貧”財政支出:社會保障性支出數(shù)目大?!鐣毟徊罹嗉哟?,階級矛盾激化所致。清前期從1614年清軍入關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止。田賦:由明朝的“一條鞭法”改為“地丁銀制度”。具體辦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攤丁入地,如直隸、福建等省,每田賦銀一兩,攤丁銀2-3錢。另一種是攤丁入畝,大抵形成了西北役重而賦輕,東南賦重而役輕的局面。地丁銀制度是明朝一條鞭法的繼承和發(fā)展,標志著封建社會賦役改革的完成。地丁銀制度的進步意義主要在于: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有利于人口增長,人民休養(yǎng)生息,稅負與田地多少掛鉤有利于封建國家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然而其實質上仍然是對人民的盤剝,只是一種方式的轉變。清前期隨著工商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工商稅收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清前期統(tǒng)治者對鹽利十分重視,鹽稅收入較多。鹽法種類眾多,但廣泛采用的是官督商銷制度,即引岸制,實質是專商制。清嘉慶乾隆時期,鹽商勢力極盛,遇到重大軍事行動或是大災大賑即捐重金以期得到皇帝恩遇,不僅能夠世襲壟斷權,自定鹽價,甚至能夠干預朝政。漕運制度日臻完備。清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充分總結前朝漕運制度的經驗教訓,建立的漕運制度無論從機構組織、法律制度還是人事安排等方面日臻完備。河運是指將東南槽米裝船途徑八省,屯田軍士負責運送本省的漕糧經運河運往通州。黃河泛濫時實行海運。弊端在于額外加征:槽項名目眾多,“輕赍銀”、“隨正耗米”等項目比比皆是,導致人民稅負倍增?!懊裆挣?,國計益貧”清朝前期經濟發(fā)展的同時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時捷卡宴購買合同范本
- 專家顧問聘用合同范本
- 毛紡織行業(yè)分析報告
- 制定合同范本目
- 中介商鋪合同范例
- 公墓物業(yè)維修合同范本
- 眾籌餐廳合同范本
- 個人獨資加油站合同范本
- 農村電廠維修合同范例
- 個人建設用地合同范例
- 骨科的疼痛管理
- 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
- 中國銀行招聘筆試真題「英語」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五年級上冊英語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課件
- 工業(yè)企業(yè)現(xiàn)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