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方劑學理血劑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1頁/共194頁
理血劑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第2頁/共194頁概念
組成:以理血藥(活血祛瘀藥、或止血藥)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證:血瘀證、或出血證。
·理血劑·第3頁/共194頁第4頁/共194頁第5頁/共194頁第6頁/共194頁1、活血祛瘀―治血瘀證
代表方: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生化湯
2、止血-治出血證代表方:黃土湯,小薊飲子
分類·理血劑·第7頁/共194頁5、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藥;下部出血者,忌用沉降藥。1、辨清寒熱虛實,分清標本緩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標本兼顧。2、活血祛瘀劑常配行氣之品,使氣行則血行。3、祛瘀須防傷正,月經過多及孕婦慎用。4、止血須防留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使用注意·理血劑·第8頁/共194頁第9頁/共194頁第10頁/共194頁第11頁/共194頁桃核承氣湯《傷寒論》·理血劑—活血·第12頁/共194頁第13頁/共194頁【組成】桃仁(五十個)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
芒硝(二兩)【用法】
·桃核承氣湯·桃仁第14頁/共194頁第15頁/共194頁第16頁/共194頁
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黃
─下瘀泄熱
臣:桂枝─通行血脈,助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瀉熱軟堅通便,助大黃攻逐瘀熱?!痉浇狻俊ぬ液顺袣鉁?兩藥相配,逐瘀泄熱,瘀熱并治佐使:炙甘草—
護胃氣,以防寒涼藥傷胃
—
調和諸藥第17頁/共194頁大承氣湯泄熱通便、蕩滌腸胃;溫脾湯與姜、附相伍,攻逐寒積舟車丸與黑丑相配,瀉熱逐水涼膈散蕩滌胸膈邪熱以下行芍藥湯與檳榔相配;瀉熱導滯,通因通用桃核承氣湯攻下瘀熱第18頁/共194頁
【運用】
1、本方為治療瘀熱互結,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劑。
·
注意:孕婦禁用。
*
《名醫(yī)論方》
2、辨證要點:
·
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脈沉實或澀。
·桃核承氣湯·第19頁/共194頁3、臨證加減:治跌打損傷時,加赤芍、歸尾;高脂血癥,加山楂、首烏;治頭痛、目赤、吐血(瘀熱上沖),加牛膝治閉經、痛經時,加當歸、紅花;兼氣滯者,加烏藥、青皮。4、現(xiàn)代運用:
急性盆腔炎、胎盤滯留、附件炎、腸梗阻、子宮內膜異位證、急性腦出血等屬瘀熱互結下焦者。第20頁/共194頁劉某某,男,83歲。1993年11月1日初診。有冠心病及心房纖顫病史。兩月前不慎跌倒,CT檢查診為腦梗塞,伴腦積水,腦萎縮。刻下行路蹣跚,步履維艱,跌仆頻頻?;颊咝郧榧痹?,夜寐不安,少腹脹滿,小便頻數(shù)量少。大便干燥,數(shù)日一行。舌質紫暗,邊有瘀斑,脈大而結,按之不衰。辨為瘀熱與血相結之桃核承氣湯證。桃仁1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芒硝3克(后下),大黃3克。三劑,飯前空腹服。二診:服藥后瀉下如豬肝色糞便,少腹脹滿頓消,納食增加,夜寐安然。舌仍有瘀斑,脈有結象,又見手足不溫而涼,此為血瘀氣滯不相順接所致,轉方用四逆散加桃仁、紅花、丹參以理氣解郁.活血化瘀。服五劑,手足轉溫,舌脈如常,跌仆未發(fā)。
第21頁/共194頁
血府逐瘀湯
《醫(yī)林改錯》·理血劑—活血·第22頁/共194頁何謂“血府”?血府逐瘀湯是清代王清任創(chuàng)制的著名方劑。王清任認為膈膜以上胸腔為“血府”,胸腔有瘀,當以本方治之。后世醫(yī)家根據(jù)《素問》“脈者,血之府也”的理論,擴大了其治療范圍,不僅用于胸膈瘀血,而且可治療多種血脈瘀阻病證。第23頁/共194頁
【組成】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半)
赤芍(二錢)
牛膝(三錢)
桔梗(一錢半)
柴胡(一錢)
枳殼(二錢)
甘草(一錢)【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湯·第24頁/共194頁·血府逐瘀湯·【病機】
瘀血內阻胸部(主)氣機郁滯(次)
第25頁/共194頁第26頁/共194頁瘀阻脈絡-胸痛、頭痛
肝氣郁滯-急躁易怒
肝木克土-胃氣上逆-呃逆、干嘔
瘀久化熱-瘀熱-入暮潮熱
犯胃擾心-心煩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心失所養(yǎng)-心悸、失眠
舌脈:舌黯紅、脈澀
兼肝郁氣滯胸中血瘀胸中血瘀證第27頁/共194頁
君:桃仁─活血祛瘀
臣:紅花—活血祛瘀
川芎─活血行氣而止痛當歸─養(yǎng)血活血,使祛瘀而不傷正
赤芍─活血祛瘀;清解血分之瘀熱牛膝─活血祛瘀,引胸中瘀血下行
0·血府逐瘀湯·第28頁/共194頁
佐:枳殼─行氣寬胸桔梗─宣達肺氣
載藥入胸中
柴胡─疏肝理氣
生地─配當歸以養(yǎng)陰血,使祛瘀而不傷正;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熱
使:甘草─調和諸藥
·血府逐瘀湯·*配伍要點:枳殼+桔梗、柴胡;桃仁等祛瘀藥+當歸、生地一升一降,開胸行氣,調暢氣機,使氣行則血亦行第29頁/共194頁主要次要桃、紅、芎、芍當歸川牛膝柴胡桔梗、枳殼生地甘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氣止痛養(yǎng)血活血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疏肝解郁寬胸行氣清熱活血調和諸藥調氣第30頁/共194頁配伍特點有三:(1)氣血并行:方中以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生地活血調血;柴胡、枳殼、甘草疏肝理氣;桔梗、牛膝調暢氣血。不僅善行血分瘀滯,又兼能解氣分之郁,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化。(2)行中寓補:方中除用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柴胡、桔梗等行氣,又用生地、當歸滋陰養(yǎng)血,使活血而無耗血之慮,理氣而無傷陰之弊。(3)升降同用:方中以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用牛膝通利血脈,引瘀血下行,升降同用,宣暢氣血,使氣血升降和調。第31頁/共194頁1、本方廣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種病證。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胸痛、頭痛、痛有定處,舌暗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具\用】·血府逐瘀湯·使用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藥較多,故孕婦忌用。第32頁/共194頁3、臨證加減:(瘀血日久,注意增加活血化瘀、通絡、調氣的藥物)
血瘀經閉、痛經,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胸痛挾痰: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痛甚:加丹參、地龍、郁金
瘀熱甚者,重用生地、赤芍,加丹皮
頭部瘀痛者,加通竅藥并根據(jù)部位加引經藥(麝香、老蔥)
第33頁/共194頁4、現(xiàn)代運用:
·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肋軟骨炎、腦震蕩后遺癥、肝脾腫大、閉經等屬瘀血內阻者?!靖椒健?.通竅活血湯(《醫(yī)林改錯》)2.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3.少腹逐瘀湯(《醫(yī)林改錯》)4.身痛逐瘀湯(《醫(yī)林改錯》)5.癲狂夢醒湯(《醫(yī)林改錯》)當歸【類方比較】“五逐瘀湯”·血府逐瘀湯·第34頁/共194頁頭痛頭痛有外感,必有發(fā)熱,惡寒之表癥,發(fā)散可愈;有積熱,必舌干、口渴,用承氣可愈;有氣虛,必似痛不痛,用參芪可愈。查患頭痛者,無表癥,無里癥,無氣虛,痰飲等癥,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胸痛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付,痛立止。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病第35頁/共194頁胸不任物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腦可睡,蓋一層布壓則不能睡,已經七年,召余診之,此方五劑全愈。胸任重物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仆婦坐于胸方睡,已經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盜汗,盜散人之氣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論。竟有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淤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一兩付而汗止?!夺t(yī)林改錯·卷上血府逐淤湯所治之癥目》第36頁/共194頁張某某,男,42歲。主訴:胸痛徹背、呼吸困難1個月。病史:患者于7月4日以“心絞痛”、“心肌梗死”住院治療。1個月來病情基本穩(wěn)定。但心前區(qū)常感悶痛,左手臂時有麻木感,汗多。8月5日,突然胸痛徹背,呼吸困難,心慌心跳。應邀會診。檢查:患者口唇青紫,舌暗,苔薄白,脈結代。心電圖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診斷:中醫(yī):胸痹心痛(瘀血痹阻)。西醫(yī):冠心病,心肌梗死。治則:活血化瘀,通陽化氣。案例第37頁/共194頁方藥:血府逐瘀湯、桂枝甘草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赤芍15克、紅花12克、紫丹參20克、降香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全瓜蔞12克、姜半夏10克、浮小麥24克、茯苓12克。每日1劑。同時化服蘇合香丸1粒。上方4劑服后,諸癥減輕。此后以上方為主加減變化,調理20余天,臨床癥狀消失出院。按語:心陽不足,血瘀不行,痹阻胸中,遂成胸痹。絡脈不通,故胸痛徹背。陽氣不足,故呼吸困難。氣虛不固,故使汗出。失氣之溫煦,血之濡養(yǎng),故肩臂麻木??谏嗲嘧?、舌暗,脈沉澀,皆瘀血之征。故選血府逐瘀湯加減合用,使瘀血化,胸陽通,諸癥得除。第38頁/共194頁臨床報道局灶性腦挫裂傷將36例無明顯或輕微占位效應的外傷性局灶性腦挫裂傷患者隨機分為血府逐瘀湯治療組和地塞米松對照組,2組用20%甘露醇及神經細胞活性藥物作基礎治療。治療組傷后第3日起加服中藥血府逐瘀湯,對照組加用地塞米松靜滴。結果:在臨床癥狀緩解率,顱腦CT顯示腦挫裂傷病灶修復及腦電圖恢復正常方面,治療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本方有加速腦挫裂傷中血腫的吸收、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的作用。[中西醫(y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9,(1):10~12]第39頁/共194頁外傷性顱內血腫采用血府逐瘀湯為主,將80例外傷性顱內血腫分為出血期、瘀血期、恢復期,分別配合西藥止血、脫水、營養(yǎng)腦細胞等,對癥治療,結果僅1例輕度偏癱,3例患腦外傷綜合征。血腫平均吸收時間18.5d。
[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8,(5):280~281]肋骨骨折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內服,配合院內制劑活血散外敷,治療早、中期肋骨骨折30例,結果表明:臨床痊愈24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達100%。[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8,(3):31~32)]第40頁/共194頁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理血劑—活血·第41頁/共194頁【組成】
黃芪(四兩)
當歸尾(二錢)
赤芍(一錢半)
地龍(一錢)
川芎(一錢)
紅花(一錢)
桃仁(一錢)
【用法】水煎服
·補陽還五湯·第42頁/共194頁【主治】
氣虛血瘀之中風。
氣虛不能行血,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脈絡瘀阻
舌淡黯,苔白,脈緩
氣虛
舌本失養(yǎng)
語言不利
血瘀
氣虛不能固攝
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
或小便失禁
【病機】
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治法】
補氣活血通絡
·補陽還五湯·第43頁/共194頁方解當歸尾第44頁/共194頁氣虛血瘀之中風第45頁/共194頁補陽還五湯補氣促血行補中益氣湯補氣升陽舉陷當歸補血湯補氣生血玉屏風散補氣固表止汗透膿散補氣托毒黃芪的應用第46頁/共194頁【運用】1、本方既是益氣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常用方。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脈緩。
·補陽還五湯·使用注意⑴黃芪量宜大,久服,愈后續(xù)服⑵中風急性期(二周內)宜慎用第47頁/共194頁
·補陽還五湯·3、臨證加減: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黃;
語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遠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蠶、全蝎;
下肢癱瘓者,加杜仲、牛膝;上肢偏癱者,加桑枝、桂枝;病程長者,加水蛭、全蟲、蜈蚣。脾胃虛弱者,可加黨參、白術以補氣健脾。
4、現(xiàn)代運用:
對缺血性中風的療效較好。第48頁/共194頁案例廉某某,女,56歲。主訴:右側上下肢癱瘓1個月。病史:1個月前早晨戶外活動時,突然右側肢體麻木,接著活動失靈,跌倒在地??谘弁嵝?語言不清,汗出,隨即送入醫(yī)院,經治療好轉。檢查:血壓正常。言語不清,口眼歪斜,流涎,肢體麻木,不能活動,易汗出,患側手足腫脹。舌質暗,苔薄白,脈沉弦無力。CT檢查示:腦血栓形成。診斷:中醫(yī):中風(氣虛血瘀)。西醫(yī):腦血栓形成。治則:益氣活血,扶正祛邪。第49頁/共194頁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60克、地龍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尾12克、赤芍15克、遠志10克、白芥子12克、石菖蒲12克、雞血藤30克、桂枝20克、防己12克。每日1劑。服上方25劑后,語言轉清,口眼歪斜糾正,上下肢能自己活動,但覺困乏肢體無力。改用黃芪60克、人參15克、水蛭10克、川芎14克,作為散劑,裝入膠囊,每次10克,每日3次。共服1個月,基本恢復。按語:患者年老體弱,氣血運行無力,血流不暢,瘀滯不通,發(fā)為中風。氣虛不能運血,血不能榮,故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病體基本改善之后,用黃芪、水蛭等改湯為散,以促進恢復,鞏固療效。第50頁/共194頁《金匱要略》溫經湯張仲景·理血劑—活血·第51頁/共194頁
【組成】
吳茱萸(三兩)
當歸(二兩)
芍藥(二兩)
川芎(二兩)
人參(二兩)
桂枝(二兩)
阿膠(二兩)
牡丹皮(二兩)
生姜(二兩)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麥冬(一升)
【用法】吳茱萸桂枝·溫經湯·第52頁/共194頁【主治】
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
寒凝瘀阻:少腹冷痛,或月經推后,
或閉經不行,痛經,甚則宮寒不孕。
血不循經:漏下不止,或月經提前,或一月數(shù)行。
陰血不足,失于濡潤:唇口干燥
瘀熱或陰虛內熱:傍晚發(fā)熱,手足心熱沖瘀任血虛阻寒滯·溫經湯·第53頁/共194頁寒凝血瘀—主;虛、熱—次第54頁/共194頁
君:吳茱萸─溫經散寒
桂枝─助吳萸溫經散寒—通利血脈
臣:當歸
川芎
白芍丹皮─活血祛瘀,清虛熱佐:阿膠─養(yǎng)血滋陰麥冬—制約吳茱萸、桂枝溫燥之性【方解】·溫經湯·溫經散寒,通血脈─養(yǎng)血,活血,調經【治法】
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第55頁/共194頁人參─補中益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半夏─通降胃氣而散結,有助于祛瘀調經
生姜─助吳萸、桂枝溫經散寒--合參、夏、草以溫中養(yǎng)胃
使:甘草─調和諸藥
*配伍要點:溫清消補并用,但以溫經化瘀為主;大隊溫補藥與少量寒涼藥相配,使全方溫而不燥,剛柔相濟,以成溫通、溫養(yǎng)之劑·溫經湯·第56頁/共194頁【運用】1、本方為婦科調經的常用方劑。主要用于沖任虛寒。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月經不調,痛經,小腹冷痛,經有瘀塊,崩漏,舌質黯紅,脈細而澀。(忌食生冷之品)3、臨證加減: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麥冬,加小茴香、艾葉;
漏下不止,去丹皮,加炮姜、焦艾葉、熟地;
氣虛者,加黃芪4、現(xiàn)代運用: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癥、虛寒腹痛等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者。
·溫經湯·第57頁/共194頁痛經李XX.女,45歲。1993年5月5日初診。十年前因做人工流產而患痛經、每值經汛,小腹劇痛、發(fā)涼、雖服“止痛藥片”而不效。經期后延,量少色黯,挾有瘀塊。本次月經昨日來潮,伴見口干唇燥、頭暈,腰疼腿軟,抬舉無力,舌質暗,脈沉。證屬沖任虛寒、瘀血停滯。治宜溫經散寒,祛瘀養(yǎng)血。為疏溫經湯”。吳茱萸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黨參10克炙甘草10克,丹皮10克阿膠10克半夏15克麥冬30克服五劑,小腹冷痛大減。至下次月經,未發(fā)小腹疼痛、從此月經按期而至,無不適。
第58頁/共194頁臨床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溫經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5例,痊愈7例,顯效14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84.44%,明顯高于口服安宮黃體酮的62.5%有效率的對照組。[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8,(4):243~244]不孕癥溫經湯治療胞宮虛寒不孕36例,其中陽虛者加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紫石英,陰虛加二至丸、熟地,下焦虛寒減麥冬、丹皮,桂枝易肉桂,生姜改干姜。結果痊愈29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6%。[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0,(5):16~17]第59頁/共194頁月經異常有人觀察了溫經湯治療未婚女性月經異常。對100例原發(fā)性高催乳素血癥引起閉經和經期異常者給予本方,82例有效;對49例多囊卵巢綜合征給予本方,40例月經周期恢復正常。證明本方可作為未婚女性高催乳素血癥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首選藥物。[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8,(3):30]第60頁/共194頁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理血劑—活血·第61頁/共194頁【組成】
全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桃仁(十四枚)
干姜(五分)
炙甘草(五分)
川芎·生化湯·黃酒、童便各半煎服.第62頁/共194頁【主治】
產后瘀血腹痛
血虛受寒,瘀血內阻
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脈遲細或弦【病機】
產后血虛受寒,瘀阻胞宮【治法】
化瘀生新,溫經止痛·生化湯·第63頁/共194頁
君: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
溫經散寒(重用)
臣:川芎─活血行氣
桃仁─活血化瘀
佐:炮姜─溫經止痛(量輕)
黃酒─溫通血脈而活血童便─益陰化瘀,引敗血下行
使:炙甘草─調和諸藥【方解】*配伍要點:當歸+川芎、桃仁·生化湯·第64頁/共194頁【運用】·生化湯·1、本方為婦女產后常用方。(注意:若產后血熱而有瘀滯者不宜使用;若惡露過多,出血不止,甚則汗出氣短神疲者,當屬禁用)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脈弦澀。第65頁/共194頁3、臨證加減:
惡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
瘀塊留阻,腹痛甚者,加蒲黃、五靈脂;
血寒較甚,小腹冷痛,加肉桂4、現(xiàn)代運用:
流產后胎盤殘留、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肥大及子宮肌瘤、宮外孕等屬寒邪凝滯,瘀阻胞宮者。第66頁/共194頁案例徐某,女,28歲。主訴:腹痛,惡露阻滯一天。病史:盛夏之季,產后4日。暑天貪涼,晚間又未蓋好腹部,以致感受風寒,次晨小腹冷痛,且痛勢劇烈,惡露驟止,腰酸肢軟,頭目昏花。家人送來急診。查:苔薄白,脈細遲而澀。診斷:中醫(yī):產后腹痛。西醫(yī):子宮復舊不良。第67頁/共194頁按語:本案在胞宮復原過程中,突受寒涼,血行受阻故發(fā)疼痛,同時惡露遇寒而凝,排出乏力,驟減或停止而為瘀血。生化湯可暖宮祛瘀生新,使惡露暢行,諸癥自釋。治則:活血化瘀,溫經止痛方藥:生化湯加減。當歸9克,川芎4.5克,炮姜4.5克,荊芥、防風各4.5克,焦山楂9克,生蒲黃9克,五靈脂9克,川牛膝9克,熟地9克,香附9克,烏藥9克。藥服3劑,頭眩腹痛略減,腰酸不舒。上方去蒲黃、五靈脂、烏藥,加杜仲、川斷、白術各9克,繼服4劑,腹痛消失,惡露亦行,諸癥愈。第68頁/共194頁臨床報道1.產后惡露不凈生化湯治療產后惡露不凈42例,腹痛明顯者加五靈脂、蒲黃,瘀血發(fā)熱去炮姜,腰痛加杜仲、川斷。結果痊愈36例,好轉5例,無效1例。[時珍國醫(yī)國藥,2000,(4):340]2.藥物流產后出血在用米非司酮做藥物流產86例中,隨機選取46例在流產后服加味生化湯,設為中藥組,余40例為對照組。結果中藥組子宮出血天數(shù)和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提示加味生化湯對防治藥物流產后子宮出血有良好的療效。[中醫(yī)藥學報,1999,(3):37]第69頁/共194頁復元活血湯《醫(yī)學發(fā)明》
活血祛瘀第70頁/共194頁
【組成】
柴胡(半兩)
瓜蔞根(三錢)
當歸(三錢)
紅花(二錢)
甘草(二錢)
穿山甲(二錢)
大黃(一兩)
桃仁(五十個)
【用法】·
復元活血湯·穿山甲第71頁/共194頁
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盞半,酒半盞
,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溫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
【用法】·復元活血湯·第72頁/共194頁→瘀留脅下局部疼痛、青紫可伴情志癥狀外傷主治病機癥候分析復元活血湯《醫(yī)學發(fā)明·中風同墮墜論》治從高墜下,惡血留于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黃帝針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于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于脅下,經屬厥陰、少陽。第73頁/共194頁復元活血湯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方解甘草當歸天花粉穿山甲紅花桃仁柴胡大黃君臣佐使第74頁/共194頁君:大黃─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柴胡─疏肝行氣,使氣行則血行;─引藥入肝經;
臣:穿山甲─破瘀通絡桃仁─破血遂瘀活血祛瘀,紅花─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復元活血湯·*柴胡與大黃相配,一升一降,調暢氣機,攻散脅下瘀血。第75頁/共194頁佐:當歸─養(yǎng)血活血。瓜蔞根─助諸藥消瘀散結;─消熱潤燥,以防血氣郁久化熱化燥。
使: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復元活血湯·*配伍要點:大黃+柴胡─一升一降,調暢氣機,攻散脅下瘀血。第76頁/共194頁配伍特點升降同施,以調暢氣血活中寓養(yǎng),活血破瘀而不耗傷陰血復元活血湯第77頁/共194頁
徐大椿:“瘀血內蓄,經絡不能通暢,故脅痛,環(huán)臍腹脹,便閉焉。大黃蕩滌瘀熱以通腸,桃仁消破瘀血以潤燥,柴胡散清陽之抑遏,蔞根清濁火之內蘊,甲片通經絡破結,當歸養(yǎng)血脈榮經,紅花活血破血,甘草瀉火緩中。水煎溫服,使瘀行熱化,則腸胃廓清而經絡通暢,腹脹自退,何脅痛便閉之不廖哉?此破瘀通閉之劑,為瘀熱脅痛脹閉之專方。”(《醫(yī)略六書》)徐大椿名醫(yī)論方·復元活血湯·第78頁/共194頁運用辯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脅肋瘀腫疼痛為辨證要點。復元活血湯第79頁/共194頁使用注意⑴臨床使用時以粗未加酒水同煎,空腹溫服。⑵服藥后應“以利為度”,若雖“得利痛減”,而病未痊愈,需繼續(xù)服藥者,必須更換方劑或調整原方劑量。⑶孕婦忌服。復元活血湯第80頁/共194頁加減變化⑴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沒藥、元胡等增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⑵氣滯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力。復元活血湯第81頁/共194頁案例一患者劉某,男性,1969年7月29日來診。六脈弦硬,左關尤甚。自訴:頭痛已年久不愈,并時發(fā)身痛,有腦動脈硬化癥,嘗服中西藥迄無顯效。自述“頭痛身痛如針刺”。這種疼痛,多屬瘀血癥,追詢病史,而知其因跌倒后而患此癥。因斷定是瘀血性頭痛兼身痛。先投復元活血湯以化瘀:柴胡9克,天花粉9克,當歸尾9克,穿山甲(炮)9克,桃仁6克,紅花6克
川芎6克。清水。黃酒各半煎,溫服。連服7劑。8月20日復診,頭痛已愈,再按原方服數(shù)劑,身疼亦愈。
第82頁/共194頁
案例二鄭某某,女性,年60歲。于1970年4月17日就診。主訴:因從高墜下,腦震蕩,頭昏失眠,不能走路,已3個多月。診其脈沉澀,視其舌紫黯,瘀血證俱在。投以復元活血湯,服7劑。29日復診,能安睡,但舌下靜脈仍呈現(xiàn)紫色,喉中有痰,前方加竹茹、半夏,服數(shù)劑后,頭已不昏,走路如常人。瘀血性疼痛的表現(xiàn),不僅刺痛和長期頑固,如部位固定,或因陰雨刮風和勞累而增重,或晝輕夜重,與望診上唇舌紫黯,切診上脈沉弦或細澀,這些都應考慮是瘀血性的,其起因不論是跌打墜落的暫與久的重傷,即皮膚微傷,血流于內部而作痛的,均應作瘀血治。第83頁/共194頁治療脅痛的方復元活血湯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于脅下之脅痛;一貫煎用于肝腎陰虛,肝氣不舒之脅痛;龍膽瀉肝湯主治肝膽實火沖逆兩脅之脅痛;逍遙散則為肝郁血虛,疏泄不利之脅痛癥。第84頁/共194頁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活血祛瘀第85頁/共194頁方源
《金匱要略》:用此方治婦人懷孕,宿有癥塊,而漏下不止之證。因為漏下之因由于癥塊,癥塊不消,則漏下終不能止,勢必影響胎元,故用本方緩消癥塊。
組成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各等分第86頁/共194頁瘀阻胞宮
沖任失調,胎元不固
胎動不安
血溢脈外
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血行不暢腹痛拒按
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
病機分析桂枝茯苓丸功用
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第87頁/共194頁緩消癥塊活血化瘀溫經活血化瘀
桃仁
活血祛瘀
丹皮、芍藥涼血活血散瘀
茯苓
滲濕祛痰,以助消癥健脾益胃,以扶正氣白蜜
甘緩而潤臣佐使桂枝茯苓丸桂枝君方解第88頁/共194頁配伍特點溫通血脈與涼血散瘀并用,則散血而無耗傷陰血之弊;漏下之癥,采用行血之法,體現(xiàn)通因通用。
桂枝茯苓丸第89頁/共194頁運用辯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瘀血留滯胞宮,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以少腹有癥塊,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為辨證要點。
桂枝茯苓丸第90頁/共194頁名醫(yī)論方“桂枝芍藥,一陽一陰,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桃仁以之破惡血,消癥癖,而不嫌于傷胎血者,所謂有病則病當之也。且癥之初,必因寒,桂能化氣而消本寒。癥之成,必挾濕熱為窠囊,苓滲濕氣,丹清血熱,芍藥斂肝血而扶脾,使能統(tǒng)血,則養(yǎng)血即所以去邪耳。然消癥方甚多,一舉而兩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頻,更巧,要知癥不礙胎,其結原微,故以漸磨之”。
(吳儀洛《成方切用·卷十》)
第91頁/共194頁使用注意婦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塊者,只能漸消緩散,不可峻猛攻破。原方使用丸劑,用量極小,其立意重在漸消緩散。
桂枝茯苓丸每日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可見用量極輕,是取其漸消緩散、攻邪而不傷正之義。第92頁/共194頁加減變化⑴瘀血阻滯較甚加丹參、川芎⑵疼痛劇烈加元胡、沒藥、乳香⑶出血多加茜草、蒲黃⑷氣滯加香附、陳皮桂枝茯苓丸第93頁/共194頁現(xiàn)代運用⑴子宮肌瘤+大黃鱉甲+鱉甲三棱莪術當歸牡蠣丹參⑵肝脾腫大+逍遙散+活絡效靈丹桂枝茯苓丸第94頁/共194頁第95頁/共194頁桃核承氣湯的組成含有
:A.大承氣湯B.小承氣湯C.調味承氣湯E.復方大承氣湯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D.增液承氣湯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單選題:第96頁/共194頁補陽還五湯的功用
:A.補氣,活血,養(yǎng)血B.補氣,活血,通絡C.補氣,活血,行氣 D.行氣,舒肝,通絡
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行氣,止痛,活血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97頁/共194頁
復元活血湯對大黃炮制的要求是
:A.先煎B.后入C.酒浸
D.炒炭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生用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98頁/共194頁溫經湯的組成不含有下列哪組藥物
:A.人參、桂枝、甘草B.阿膠、麥冬、生姜C.熟地、桃仁、紅花
D.半夏、吳萸、牡丹皮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當歸、川芎、芍藥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99頁/共194頁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當首選:A.溫經湯B.少腹逐瘀湯
C.生化湯
D.失笑散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桃紅四物湯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00頁/共194頁血府逐瘀湯是由哪些基礎方加桔梗、牛膝而成的:A.四逆湯B.桃紅四物湯
C.四逆散D.四君子湯
BC下一題上一題E.當歸四逆湯多選題:第101頁/共194頁
止血
理血劑第102頁/共194頁有火-熱迫血行實火虛火無火氣虛不能攝血陽虛不能統(tǒng)血外傷脈絡破損瘀血阻滯,血不循經血溢的原因出血證病因病機虛實部位第103頁/共194頁⑴塞流-止血藥針對性止血藥收斂止血藥⑵澄源-消除病因藥⑶升降藥上部出血:清降藥下部出血:升提藥⑷調理臟腑功能咳血-宣肺化痰便血-行氣導滯吐、便-健運脾胃組方思路第104頁/共194頁十灰散
《十藥神書》·理血劑—止血·第105頁/共194頁
大薊
小薊
荷葉側柏葉
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
各等分(各9g)
【組成】
【用法】·十灰散·大薊小薊第106頁/共194頁【主治】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
火氣上沖,損傷血絡,迫血妄行
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鮮紅【病機】火氣上沖,損傷血絡,迫血妄行【治法】涼血止血。
·十灰散·第107頁/共194頁
大薊、小薊、白茅根、側柏葉、荷葉
茜根—化瘀止血棕櫚皮─收澀止血
大黃─導熱下行,使熱邪從大便而出。
山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使熱從小便而出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涼血止血·十灰散·*丹皮配大黃、茜草,使涼血止血而不留瘀【方解】第108頁/共194頁
藕汁—清熱涼血,止血化瘀。蘿卜汁—清熱降氣以助止血。京墨—收澀止血?!な疑ⅰ?配伍要點:十味炭藥合用,收斂止血力強。第109頁/共194頁【運用】1、本方為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上部出血證的常用方。*《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3、臨證加減:
治火氣上沖,血熱較盛者,可改用湯劑,并重用梔子,大黃,加牛膝、代赭石
4、現(xiàn)代運用:
消化道出血、肺結核、眼前房出血、支氣管擴張等屬血熱妄行者?!な疑ⅰさ?10頁/共194頁小薊飲子《玉機微義》
·理血劑—止血·第111頁/共194頁
生地黃(四兩)
小薊(半兩)
滑石(半兩)
木通(半兩)
淡竹葉(半兩)
蒲黃(炒,半兩)
藕節(jié)(半兩)
當歸(酒浸,半兩)
山梔子(半兩)
甘草(炙,半兩)
【組成】【用法】·小薊飲子·小薊第112頁/共194頁第113頁/共194頁【方解】君:小薊─涼血止血臣:生地─涼血止血,養(yǎng)陰清熱
藕節(jié)、蒲黃─化瘀止血,使止血不留瘀佐:滑石、竹葉、木通─清熱利尿通淋
梔子─清泄三焦火,引濕熱從小便從出當歸─養(yǎng)血和血
使:炙甘草─和中調藥
·小薊飲子·*歸、地相配,滋陰養(yǎng)血,*配伍要點:涼血止血藥+利水通淋藥第114頁/共194頁第115頁/共194頁名醫(yī)論方“下焦結熱血淋者,此方主之。下焦之病責于濕熱,法日:病在下者引而竭之。故用生地、梔子涼而導之,以竭其熱;用滑石、通草、竹葉淡而滲之,以竭其濕;用小薊、藕節(jié)、蒲黃消而逐之,以去其淤血;當歸養(yǎng)血于陰;甘草調氣于陽。古人治下焦淤熱之病,必用滲藥開其溺竅者,圍師必缺之義也?!?/p>
(吳琨
《醫(yī)方考》)第116頁/共194頁1、本方為治療血淋、尿血屬實證的代表方劑。(注意:只宜于實熱證,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陰虛火動或氣虛不攝者,不宜使用。)
2、辨證要點:
小便赤澀熱痛,尿中帶血,舌紅,脈數(shù)。3、臨證加減:
熱甚淋重者,加扁蓄、瞿麥;
血量較多者,加大薊、白茅根;
瘀阻尿道痛甚者,加琥珀、牛膝;
有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石葦。
4、現(xiàn)代運用:
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泌尿系結石、腎結核等屬熱結下焦者。【運用】·小薊飲子·第117頁/共194頁案例劉某,女,28歲。主訴:小便疼痛,伴尿血一天。病史:昨日突感小便疼痛,未予診治,夜間加重,且小便色紅,赤如洗肉水樣,并有少量小血塊及血絲,一夜小便二十余次,抽痛不適。查:舌尖紅赤,脈細數(shù)。診斷:中醫(yī):血淋。西醫(yī):急性泌尿系感染。治則:涼血止血,利水通淋。第118頁/共194頁方藥:小薊飲子加減。生地18克,當歸10克,梔子10克,小薊15克,滑石10克,通草6克,淡竹葉6克,蒲黃10克,生甘草6克。上方3劑,1劑后尿血即止,3劑后諸癥全消。按語:血淋、尿血,多因熱聚膀胱,下焦熱結所致。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治療上則采用涼血止血,利水通淋之法。小薊飲子正合本案,故效果迅速。第119頁/共194頁黃土湯《金匱要略》·理血劑—止血·第120頁/共194頁
【組成】
甘草(三兩)
干地黃(三兩)
白術(三兩)
附子(三兩)
阿膠(三兩)
黃芩(三兩)
灶心黃土(半斤)
【用法】
·黃土湯·第121頁/共194頁【主治】
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
脾不統(tǒng)血
上溢----吐血,衄血
下泄----便血
病屬虛寒
血色暗淡,四肢不溫,
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失血傷陰
面色萎黃,脈細
【病機】
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
【治法】
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黃土湯·脾陽不足第122頁/共194頁
君:灶心黃土─溫中陽,收斂止血
臣:白術、炮附子─溫壯脾陽
佐:生地、阿膠─滋陰養(yǎng)血、止血
黃芩─止血而治諸失血;─苦寒堅陰,制術、附之溫性,使溫陽而不動血
使:甘草─調和諸藥
【方解】
*生地、阿膠得白術、炮附子可避免滋膩呆滯礙脾之弊;白術、炮附子配生地、阿膠可免溫燥傷血之慮?!?/p>
黃土湯·第123頁/共194頁第124頁/共194頁1、本方為治療脾陽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之常用方。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大便下血,或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3、臨證加減:
胃納差者,加炮姜,阿膠換成阿膠珠;
出血多者,加田七、白芨;
氣虛者,加黨參、人參;
便溏者,用炒黃芩,加炮姜炭。
【運用】·
黃土湯·第125頁/共194頁4、現(xiàn)代運用:
上消化道出血、鼻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者。
5、類方比較:
理中丸-黃土湯
黃土湯-歸脾湯第126頁/共194頁臨床報道1.痔瘡出血本方治療內痔術后慢性持續(xù)性出血16例,1周后均達到止血目的。便血停止最短2天,最長5天。2.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黃土湯配合西藥常規(guī)治療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出血52例,并與常規(guī)法予以比較。連用3d觀察止血效果,并作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常規(guī)治療組有效率為60.0%,黃土湯組為82.7%,二者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結論:黃土湯能提高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9,(2):95]第127頁/共194頁《普濟本事方》·理血劑—止血·第128頁/共194頁【組成】
【用法】
槐花(炒)
側柏葉(杵,焙)
荊芥穗
枳殼(麩炒,各等分)(各120g)·槐花散·槐花第129頁/共194頁【主治】
風熱濕毒壅遏大腸之便血。
【病機】風熱濕毒壅遏大腸
【治法】清腸涼血,疏風下氣
風熱與濕熱毒邪壅遏腸道,損傷腸絡,血滲腸道
大便出血,痔瘡出血,舌紅,脈數(shù)·槐花散·第130頁/共194頁【方解】君:槐花─瀉熱清腸,涼血止血
臣:側柏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荊芥穗─疏風,止血(炒黑)
佐:枳殼─行氣寬腸,利于濕熱毒邪的排泄·槐花散·側柏葉第131頁/共194頁名醫(yī)論方“腸風者,下血新鮮,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來,或風客腸中,或火淫金燥,以致灼傷陰絡,故血為之逼入腸中而疾出也。臟毒者,下血淤晦,點滴而下,無論便前便后皆然,此皆由于溫熱蘊結,或陰毒之氣,久而釀成,以致守常之血,因留著之邪潰裂而出,則入腸中而泄矣。然二者之血,與痔漏之血,各自不同,腸風臟毒之血,出于腸臟之間,痔漏之血,出于肛門蝕孔處,治法亦稍有異同也?;被ǚA天地至陰之性,疏肝瀉熱,能涼大腸;側柏葉生而向西,凜金兌之氣,苦寒芳香,能入血分,養(yǎng)陰燥濕,最涼血分之熱;荊芥散瘀搜風;枳殼寬腸利氣,四味所入之處,俱可相及,宜乎腸風臟毒等病,皆可治耳?!?《成方便讀》)第132頁/共194頁1、本方是治療腸風臟毒下血的常用方劑。2、辨證要點:
·大便下血(噴射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脈數(shù)。3、臨證加減:
大腸熱盛,加黃連、黃柏;
下血量多,加地榆;
便血日久血虛,加阿膠、當歸;
便血日久兼氣虛,加黃芪、白術。4、現(xiàn)代運用:痔瘡便血、結腸炎、結腸癌便血等屬熱毒壅于大腸者?!具\用】·槐花散·第133頁/共194頁咳血方
《丹溪心法》
止血第134頁/共194頁〖組成〗
青黛水飛[6g]瓜蔞仁去油[9g]
海粉[9g]山梔子炒黑[9g]訶子[6g]
〖用法〗
上為末,以蜜同姜汁為丸,噙化。
青黛第135頁/共194頁咳血主因次因木火刑金→火不降則肺不寧痰阻于肺→痰不除則咳不止血因咳而出→咳不止則血不寧主治病機癥候分析咳血方第136頁/共194頁清肝火:青黛、梔子化痰止咳:瓜蔞、海粉斂肺止咳:訶子涼血止血清肝寧肺君臣佐方解咳血方第137頁/共194頁配伍特點寓止血于清熱瀉火之中,雖不專用止血藥,火熱得清則血不妄行,為圖本之法??妊睫q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肝火犯肺之咳血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咳痰帶血,胸脅作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
第138頁/共194頁加減變化⑴火熱傷陰酌加沙參、麥冬⑵咳甚痰多加川貝、天竺黃、枇杷葉⑶治療鼻衄去訶子、海浮石,加青蒿、丹皮咳血方第139頁/共194頁方名功用異同主治病機同異十灰散止血清熱瀉火,涼澀止血血熱妄行,離經外溢四生丸涼血止血熱迫血溢,絡脈破損咳血方清火化痰,斂肺止咳肝火犯肺,煉津成痰,脈絡受損槐花散清腸止血,疏風下氣風熱壅遏腸道,損傷腸絡,血滲腸道小薊飲子涼血止血,利水通淋熱結下焦,損傷膀胱絡脈黃土湯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脾陽不足,統(tǒng)攝無權,血不循經第140頁/共194頁六方均治出血鑒別方名病型特點犀角地黃湯溫熱病,熱入血分出血,伴有血分熱甚,舌絳起刺者。十灰散肝胃火盛,損傷血絡上部出血,血色鮮紅,顴紅面赤,脈數(shù)。咳血方肝火灼肺,肺絡受損咳嗽痰中帶血,心煩易怒,脅痛,苔黃,脈弦數(shù)。槐花散大腸濕熱,兼挾風邪大便下血,血色鮮紅。小薊飲子瘀熱結于下焦,損傷膀胱血絡尿血、血淋、小便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黃土湯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第141頁/共194頁【復習思考題】(1)桃核承氣湯中配伍大黃、芒硝的意義與調味承氣湯中是否相同?說明理由。(2)試述血府逐瘀湯的功用、主治和方解。(3)溫經湯配伍吳茱萸、桂枝的意義是什么?(4)試述補陽還五湯的主治、功用及配伍意義。(5)生化湯中為何用炮干姜而不用生姜?(6)為何在活血祛瘀劑中常配伍行氣藥,在止血劑中常配伍祛瘀藥?·理血劑·第142頁/共194頁桃核承氣湯的組成含有
:A.大承氣湯B.小承氣湯C.調味承氣湯E.復方大承氣湯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D.增液承氣湯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單選題:第143頁/共194頁補陽還五湯的功用
:A.補氣,活血,養(yǎng)血B.補氣,活血,通絡C.補氣,活血,行氣 D.行氣,舒肝,通絡
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行氣,止痛,活血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4頁/共194頁
復元活血湯對大黃炮制的要求是
:A.先煎B.后入C.酒浸
D.炒炭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生用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5頁/共194頁溫經湯的組成不含有下列哪組藥物
:A.人參、桂枝、甘草B.阿膠、麥冬、生姜C.熟地、桃仁、紅花
D.半夏、吳萸、牡丹皮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當歸、川芎、芍藥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6頁/共194頁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者,治當首選:A.溫經湯B.少腹逐瘀湯
C.生化湯
D.失笑散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桃紅四物湯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7頁/共194頁十灰散中用大黃的主要作用是
:A.瀉下熱結B.泄熱通便C.活血祛瘀D.清熱瀉火,導熱下行,止血
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清熱涼血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8頁/共194頁
咳血方的組成中有
:A.瓜蔞仁
B.桔梗C.杏仁D.白茅根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正確,你真棒!下一題上一題E.側柏葉回答錯誤,再想一想!第149頁/共194頁槐花散的組成中不含有
:A.槐花
B.側柏葉C.荊芥穗D.枳殼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回答錯誤,再想一想!下一題上一題E.銀花回答正確,你真棒!第150頁/共194頁血府逐瘀湯是由哪些基礎方加桔梗、牛膝而成的:A.四逆湯B.桃紅四物湯
C.四逆散D.四君子湯
BC下一題上一題E.當歸四逆湯多選題:第151頁/共194頁
黃土湯的配伍特點是
:A.止血防瘀B.寒熱并用C.標本兼顧D.剛柔相濟
BCD下一題上一題E.升降同施第152頁/共194頁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ぬ液顺袣鉁ぁ居梅ā康?53頁/共194頁
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半,酒半,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溫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
【用法】·復元活血湯·第154頁/共194頁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居梅ā俊亟洔さ?55頁/共194頁【用法】·生化湯·第156頁/共194頁
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后服下?!な疑ⅰぁ居梅ā康?57頁/共194頁原方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服。·小薊飲子·【用法】第158頁/共194頁
原方為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研末為散,每日3次,每次6~9g。)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槐花散·【用法】第159頁/共194頁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S土湯·【用法】第160頁/共194頁為溫補之劑,重在溫中陽,健脾運,并能燥濕,長于溫脾止瀉,止痛,是用治中焦虛寒證的代表方,故以脘腹冷痛,食少泄瀉等見證為主。
均能溫脾陽,益脾氣,以統(tǒng)血攝血,用治脾陽不足,中焦虛寒,脾不統(tǒng)血的出血證,癥見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者。
為溫澀之劑,重在溫陽攝血,并能養(yǎng)血止血,專用于脾陽不足,中焦虛寒,氣虛及陽,又兼有血虛的多種失血證。如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證兼有面色萎黃,畏寒肢冷,舌淡,脈沉細而弱者。理血劑黃土湯理中丸第161頁/共194頁本方所治便血,崩漏等出血證,乃因中焦虛寒,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所致。故以溫補脾陽,養(yǎng)血止血立法。屬于虛寒失血證。臨證以出血量多,血色暗淡,質清稀,伴肢冷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等證為特點。兩方均有補氣健脾,養(yǎng)血止血之功。用治脾虛脾失統(tǒng)血之便血,崩漏等證。本方所治之出血證,乃因脾氣虛弱,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所致,故以補氣健脾,養(yǎng)血補心,調補心脾立法。臨證尤多用治心脾兩虛之失血心悸,頭暈,失眠健忘,食少體倦,舌淡苔白脈細弱等證。歸脾湯黃土湯第162頁/共194頁
“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紙,最為堅實,前長與心口凹處齊,從兩脅至腰上,順長如坡,前高后低,底處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理血劑·第163頁/共194頁瘀血證的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特征:1、疼痛:一般多刺痛、拒按、固定不移。2、腫塊;腫脹固定不移,在體表色青紫,在體內為
癥積,按之較硬,有壓痛。3、出血:血色紫黯而挾瘀塊。4、紫紺與失榮:舌質黯紅,或有瘀點瘀斑,唇面指甲青紫、癥瘕,肌膚甲錯?!だ硌獎さ?64頁/共194頁·理血劑·第165頁/共194頁桃仁藥材及原植物·《本草經疏》:“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瀉而無補。過用之及用之不得其當,能使血下行不止,損傷真陰而害非細?!钡?66頁/共194頁紅花藥材及原植物·《本草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钡?67頁/共194頁當歸藥材及原植物·《景岳全書·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第168頁/共194頁川芎藥材及原植物·《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第169頁/共194頁《本經》:“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迸Oニ幉募霸参锏?70頁/共194頁赤芍藥材及原植物·《滇南本草》:“瀉脾火,降氣,行血,破瘀,散血塊,止腹痛,攻癰瘡?!钡?71頁/共194頁黃芪藥材及原植物·《珍珠囊》:“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钡?72頁/共194頁柴胡藥材及原植物·《本草正義》:“約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層:一為邪實,則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引而出之,使達郁表外邪自發(fā);一為正虛,則為清氣之陷于陰分者,舉而升之,使其返宅,而中氣自正?!钡?73頁/共194頁大薊藥材及原植物·《本草經疏》:“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钡?74頁/共194頁小薊藥材及原植物·《本草拾遺》:“小薊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瘡出血、嘔血‥‥‥及蜘蛛蝎毒?!钡?75頁/共194頁槐花藥材及原植物·《本草備要》:“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第176頁/共194頁張錫純“大黃味苦,氣香,性涼,原能開氣破血,為攻下之品,然無專入血分之藥以引之,則其破血之力仍不專。方中用桃仁者,取其能引大黃之力專入血分以破血也。徐靈胎云:桃花的三月春和之氣以生,而花色鮮明似血,故凡血郁血結之疾,不能自調和暢達者,桃仁能入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祛瘀之功多何也?蓋桃核本非血類,故不能有所補益,若瘀血皆已敗之血,非生氣不能流通,桃之生氣在于仁,而味苦又能開泄,故能逐舊而不傷新也。至方中又用桂枝者,亦因其善引諸藥入血分,且能引諸藥上行以清上焦血分之熱,則神明自安而如狂者可愈也”。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下冊)·桃核承氣湯·第177頁/共194頁名醫(yī)論方“至清中葉王勛臣出,對于此證,專以氣虛立論,謂人之元氣,全體原有十分,有時損去五分,所余五分,雖不能充體,猶可支持全身。而氣虛者,經絡必虛,有時氣從經絡虛處透過,并于一邊,彼無力之邊,即成偏枯。爰立補陽還五湯,方中重用黃芪四兩,以峻補氣分,此即東垣主氣之說也。然王氏書中全未言脈象如何,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用其方原可見效,若見脈象實而有力,其人腦中多患充血,而復用黃芪之溫補升補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兇危立見,此固不可不慎也”。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張錫純
·補陽還五湯·第178頁/共194頁唐宗海:“王清任著《醫(yī)林改錯》,論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長,所立三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書中惟此湯歌訣‘血化下行不作癆’句,頗有見識。凡癆所由成,多是瘀血為害,吾于血癥諸門,言之綦詳,并采此語以為印證?!?/p>
——(《血證論》)唐宗海名醫(yī)論方·血府逐瘀湯·第179頁/共194頁通竅活血湯
《醫(yī)林改錯》組成:赤芍川芎各一錢桃仁研泥
紅花各三錢老蔥切碎,三根
鮮姜切碎,三錢紅棗去核,七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酒杯(酒具)市場運營現(xiàn)狀及投資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西樂器制造市場發(fā)展狀況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岳西事業(yè)編招聘年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事業(yè)單位真題
-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區(qū)域分析方法計量地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甘肅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工環(huán)保與安全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城市經濟職業(yè)學院《第二語言教學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商業(yè)倫理與會計職業(yè)操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汕頭大學《財政與金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公共部門績效評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語文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質小區(qū)瀝青路面翻新施工與道路綠化合同2篇
- 2024年形勢與政策復習題庫含答案(綜合題)
-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語文試題匯編:基礎知識綜合
- 2025年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 爆破工試題及答案
- 電路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江西職業(yè)技術大學
- 盲源信號分離算法研究及應用
- (2024)河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學校2025屆高考仿真卷英語試題含解析
- 工程項目部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