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五重教學”》 論文_第1頁
《淺談“五重教學”》 論文_第2頁
《淺談“五重教學”》 論文_第3頁
《淺談“五重教學”》 論文_第4頁
《淺談“五重教學”》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五重教學”

行文簡淺顯,做事誠平恒。這是我在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身上看到的美好品質(zhì)。一番深入了解過后,發(fā)現(xiàn)他有四個習慣和一個愛好讓我印象深刻,這四個習慣分別是:讀的習慣、看和聽的習慣、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和操筆為文的習慣,一個愛好則是唱京戲。我想正是因為這些習慣和愛好,才使得于永正先生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近期有幸拜讀了于永正先生的《我怎樣教語文》,感觸頗深。這本書談的主要是小學教育,圍繞著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例如教師的備課、上課、教學藝術、教學手段、以及重要的寫作教學等展開,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于永正先生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語文教學的一些方法和心得體會。在閱讀這本書時,感覺既像是在研讀思辨非常嚴謹?shù)膶W術專著,又像是在欣賞一本文筆極其優(yōu)美的散文隨筆集,啟智、引思、親切、有趣,令人愛不釋手。讀過之后,給予了我很多心靈上的思考和教學上的指導,也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反思。這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于永正先生在語文教學中所提到的“五重教學”。第一點,重情趣。這里的情,一方面指的是對學生要有情,另一方面則是指對語文教學也要有情。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钡拇_,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池;生活沒有了愛,會少了很多精彩。這讓我回想起在我最初走上教育的崗位時,心中懷揣著無限的期待與希冀,想去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僧斘艺嬲饺胄訅?,走上這小小的三尺講臺,面對著臺下幾十張稚嫩又充滿著無限可能的面孔,我發(fā)現(xiàn)教學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育,也并不是簡單的上好課,教好學生就可以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的教學中似乎遇到了很多問題,對待學生也沒了當初的熱情。我想,也許是我沒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相處可能也不夠耐心。在讀了這本書之后,我開始思考,試著去理解于永正說的學生本就是千差萬別的,要去尊重個性,關愛每一個學生。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其次,就是要真正喜歡語文這門課,才能讓學生愿意去學。只有熱愛,才會樂此不疲。做自己喜歡的事,再累也值得。大人是這樣,孩子更是如此。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思想更為單純,他們可能會因為喜歡這個老師,從而愛上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歸根到底,要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就要以真心換真心。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如此,愛是一切的出發(fā)點。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語文??傊?,惟有熱愛,方可抵御歲月漫長。第二點,重感悟。書中的意思就是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己讀書,自己能夠去領會書中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這一點,我也非常贊同。在我最初的教學中,我一直認為很多問題學生都不會,并且講過之后他們還不會。于是每節(jié)課我都想把內(nèi)容講得透徹,把每個問題都講得面面俱到。往往這樣做之后,我會感覺一節(jié)課的時間根本不夠用,特別是到了學期末,還要趕教學進度。一節(jié)課我講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更是云里霧里昏昏欲睡,結(jié)果就是他們累我更累。偶爾上節(jié)公開課,也是準備及其充分,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提前設計,完全不給他們自我發(fā)揮的空間。其實殊不知,這樣反而剝奪了他們的主人公地位,長久下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對于一些問題的思考。語文,本就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學科。很多時候,對于文章所表達的意思,我們老師其實也很難講準確,也只是根據(jù)一些參考書和教學資料,與同學們談談自己的見解。又或者有的朦朧的情感也沒必要講那么清楚,給學生留一些遐想的空間也許更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比如八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本選取了兩首《詩經(jīng)》中的詩歌,分別是《關雎》和《蒹葭》。這兩首詩歌的年代久遠,其中蘊含的情感也是眾說紛壇?!遁筝纭分械哪莻€“伊人”,從表面看來是描述作者所思慕的對象,但學生說為什么不能代指他心中一直追尋的理想呢?我告訴學生,是可以的。所謂“伊人”,可以是愛人、友人、賢才,甚至還可以指代仕途。語文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感悟,不能限制學生的思想,反而我們要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更適應未來的環(huán)境發(fā)展。第三點,重積累。我們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而語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往往重課內(nèi),輕課外,重結(jié)論,輕過程。教師只是一味地關注學生上課能否聽懂,這篇古詩是否能夠背誦和默寫,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否能夠理解,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考試的成績能否有所提高。而書中所提到的積累,指的其實不僅僅是語言方面的積累,還包括了生活的積累和感受(包括情感方面)的積累??催@本書以前,我很淺顯地把積累只看成一些文學常識的積累,這是片面的。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重視積累的學生,往往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他們的作文也更能夠打動人。他們一般喜歡將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記錄下來寫成日記,閱讀書籍時也會經(jīng)常在積累本上摘抄下自己喜歡的句子而且會在寫作文時恰當?shù)剡\用。我想,這就是重視積累帶來的益處。第四點,重遷移。這里的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將語文這門課運用到其他課程或者日常生活中。從課內(nèi)運用到課外,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例如說學生可以用在語文課中學到的一些讀書方法和感受力,去閱讀課外書籍,或者去讀報紙、雜志。這樣以后,他們既能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多的信息,又能進一步開拓視野,豐富語言世界和自己的感受,進而會使學生更好地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點其實也與新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培養(yǎng)學生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及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這一觀點不謀而合。最后一點就是重習慣。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類似關于重視好習慣的名言,不勝枚舉。由此可以看出,從古至今我們都認識到了習慣的重要性。對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他們可能保留了一些小學時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我們教師更要重視。除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書寫習慣。書寫對于語文這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數(shù)書寫潦草的同學,是很難在語文上考到高分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還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習慣。這個培養(yǎng)的過程必然是緩慢的,要讓學生學會在語文的學習中擁有語言,然后才能在語文的實踐中去熟練地運用這些語言,最后才會漸漸形成運用語言的習慣。新課標中也提到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似乎更擅長聽和寫,說和讀的習慣要弱一些,他們很難自主去表達觀點或者朗讀文章。在我們的課堂中,多的是對課文的理解分析,少的是學生說和讀的訓練,而且往往都是老師說學生聽。長此以往,既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也會導致學生忽略說和讀的重要性。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深知說和讀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讀文章和說觀點,其實就能夠很好地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這篇文章。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重視習慣,并且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良好習慣。于永正先生的“五重教學”給了我方向性的指導,讓我明確了在教學中熱愛學生、熱愛語文是前提,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是關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基石,而能夠熟練地運用語文知識是目的,但最終讓他們成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才是永恒的宗旨。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真正開始教學后,似乎那些在沒有走上崗位之前對教師工作的美好幻想,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