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虛詞整理(7個)_第1頁
中考文言文虛詞整理(7個)_第2頁
中考文言文虛詞整理(7個)_第3頁
中考文言文虛詞整理(7個)_第4頁
中考文言文虛詞整理(7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4初中文言文常用虛詞整理一、之(一)代詞(1)作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②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可譯作“它(它們)”?;蛑弊g事物名稱。①學(xué)而時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②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狼》)③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十則》)④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⑤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3)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二)助詞1.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③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結(jié)構(gòu)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如:①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②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罚萦瑾殣凵徶鲇倌喽蝗?。(《愛蓮說》)3.音節(jié)助詞。用來調(diào)整音節(jié),無義,一般不翻譯。如: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4.結(jié)構(gòu)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銘》)②宋何罪之有?(《公輸》)③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愛蓮說》)5.結(jié)構(gòu)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②北顧黃河之奔流。(《上樞密韓太尉書》)(三)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xué)》)二、而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guān)系:l.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③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2.承接關(guān)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3.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但是”“可是”“卻”。如: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④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后一個“而”字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兜玫蓝嘀?,失道寡助》4.遞進(jìn)關(guān)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四、以(一)介詞1.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④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如: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④以我酌油知之。(《賣油翁》)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4、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等。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二)連詞1.表示目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④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出師表》)⑤故為之說,以俟夫人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⑥誠直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2.表示結(jié)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3.有時相當(dāng)于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三)“以”還可作動詞(屬于實詞)用,可譯為“認(rèn)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②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五、于介詞“于”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②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公輸》)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xué)》)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②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六、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三)作語助詞,相當(dāng)于“啊”。①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四)何:通“呵”,喝問。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七)為一、動詞,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做,干)(《五人墓碑記》)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ㄒ隇椤爸卫怼薄肮芾怼保ā读鶉摗罚?/p>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變成)(《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擔(dān)任)(《陳涉世家》)

⑤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作為,當(dāng)作)(《過秦論》)

⑥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判斷動詞,是)(《鴻門宴》)

⑦竊為大王不取也!(以為,認(rèn)為)(《鴻門宴》)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④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2.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給,替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

3.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為,為了

①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4.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因為

①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

5.表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