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中思考在借鑒中收獲_第1頁
在比較中思考在借鑒中收獲_第2頁
在比較中思考在借鑒中收獲_第3頁
在比較中思考在借鑒中收獲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比較中思考在借鑒中收獲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外面的世界不僅多有了解,而且已經多有研究了。與人的發(fā)展直接相關的教育,自然不會例外。于是,“比較教育”作為新興學科應運而生,且日漸走“紅”。大多數人雖然并未走近這個“專業(yè)”,但是,人們確實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注意與國外、境外的教育進行“比較”了,主要是迫切希望能通過“比較”,在改革中破解自己的難題。盡管很多研究還處于淺層探討的“初級”階段,還不能稱為“比較教育”,只能看作教育“比較”,但我們也應當特別重視“比較”之后的思考及思考之后的借鑒。這個思考和借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轉變觀念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轉變觀念的過程,我們“比較”了半天,結果不是“望洋興嘆”,便是簡單照搬,“比較”的真正價值很難顯現出來。可以說,重視“比較”之后的思考及思考之后的借鑒,是進行教育“比較”的基本思想。要說“觀念”這東西可不得了,人們常說“觀念決定行為”,實踐證明,這話一點兒也不夸張。所謂觀念就是“客觀世界在人頭腦中的反映”(《新華詞典》2001年修訂版346頁)。由于“世界”總在不斷變化,所以“觀念”也要隨之變化??梢哉f“變化”才是觀念的常態(tài)。如果“觀念”跟不上,那么“行為”勢必要落后。顯然,我們借助教育“比較”,能更多地領略外面的“變化”,更好地體驗時代的節(jié)奏,更深地引發(fā)觀念的碰撞,更準地把握改革的走向。解決那些讓人莫衷一是的“熱點”問題,尤其要借力于此。這些年,“幼小銜接”就是一個研究“熱點”。目的當然很好,誰都是為了讓孩子早起步、高起步。但是,業(yè)內、業(yè)外均感到此項研究收效甚微。這兩個不同學段的“銜接”,究竟該向“幼”靠,還是該向“小”靠,至今還在各說各的理兒。反正實情是后者占了上風,有些幼兒園,孩子一進大班就緊張起來了,說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做好入學“準備”。小學的內容經過改頭換面,便被塞進了幼兒園。語文要教拼音寫字、數學要學加減運算,甚至還有外語,也得會背點兒單詞、會說點兒口語。有些頂著幼兒園名義辦的學前班則更有過之,教學組織形式基本“小學化”了。孩子趴在桌上埋頭寫字、做題,這種現象在那里已經見怪不怪。剛剛進入小學,孩子又立馬被“規(guī)矩”起來,課上的歡聲笑語沒有了,身體必須坐直,有時雙手還要背后;課下游戲活動少多了,回家就寫作業(yè),有的家長還要簽字。理由好像非?!俺浞帧?,說他們現在是“學生”了,不是“幼兒”了??墒牵@樣巨大的教育“落差”,給這些孩子造成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卻很少有人體驗,更少有人研究。孩子們因此而由“順從”走向“逆反”。再來看看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則是另一番景象。那里幼兒園的大班,真的沒有我們這樣“嚴格”。孩子們還是在游戲、舞蹈、繪畫、說笑中度過每一天。最讓人們“費解”的是,入學以后并不“正式”上課。課桌靠墻擺在四周,椅子圍成一圈兒,教室中間留出一片“空地”,專供孩子們活動。上課了,教師或帶著孩子們在教室里做游戲、講故事;或領著孩子們到校園里看環(huán)境、辨標識。這里完全沒有語文、數學、外語之類的“學科教學”,就是認些字、算個數、背背詩文、寫寫名字,也都充滿了樂趣和歡笑。有時,孩子們還會像在幼兒園時那樣,隨時提出喝水、如廁的要求,教師也總是面帶微笑地隨時滿足他們。即使看出來有的孩子明明是在“成心”“起哄”,想跑出去玩兒,也絕不當著大家的面說破??偠灾?,教師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們以愉悅而積極的心境,熟悉新鮮而生疏的環(huán)境,包括熟悉新校園、新教師、新同伴、新生活。據說,這種教育“狀態(tài)”要延續(xù)10周之久。我們問當地的校長:“半個學期不上課,教學任務能完成嗎?”校長對我們的問題似乎也有“疑問”:“這些難道不是教學任務嗎?”接著,又非常形象、風趣地作了一番闡述:“入學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巨變’,需要‘平滑’過渡。這就是最大的教學任務。至于那么一點點兒讀、寫、算的知識,只要孩子真的喜歡上學校,喜歡學習,很快就能學會,而且他們會學得更有創(chuàng)造性。咱們的古人不是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嗎?”這話實在耐人尋味。在他們看來,“平滑”過渡就應該以“幼”為起點,為“小”做準備;絕不能以“小”為起點,把“幼”丟在一邊。因為我們的教育哪怕讓孩子感到一點兒的不適,都可能給他們脆弱的心靈帶來一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的負面作用決不可低估。實踐證明,它必然要影響到孩子未來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見,是用教育的“漸變”,應對學段的“巨變”;還是用教育的“突變”,應對學段的“巨變”。人們選擇的不同并不在于教育策略,而在于教育觀念。其實,“小升初”、“初升高”乃至“高中升大學”,都是一個理兒,任何兩個不同學段的銜接過程,沒有“平滑”過渡,必然欲速不達。和一些臺灣的同行朋友談起這些問題,他們也很有感慨,且想法大致相同。有這樣幾段話,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其實,兩岸情況基本一樣,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畢竟我們同在一個民族文化背景之下?!薄芭_灣引進西方的‘比較教育’要早一些。我們在用‘比較’的方法,研究教育現狀的時候,深感差就差在‘觀念’上。”“教育改革最艱難的是轉變‘觀念’,最關鍵的也是轉變‘觀念’。因為現成的東西誰也不愿放棄,更不想打破?!薄敖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