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句式教學策略研究
從語文課程標準來看,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提高文言閱讀能力的關鍵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用法。關于文言實詞和虛詞教學,不少學者對此作了探討,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于文言句式,大多集中于簡要羅列文言句式的種類和特點,而鮮有人探討其教學策略。從歷年高考題型來看,文言句式既是翻譯難點,也是主要考查點之一,讓學生牢牢掌握文言句式的特點和規(guī)律,是提高理解和翻譯能力的關鍵。鑒于此,教師如何進行句式教學,才能使學生盡快掌握呢?筆者根據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提出如下教學策略。一、比較歸納法比較分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指把同類句式的古今結構特點進行對比,橫向比較指把同時代的相關句式作對比?,F代漢語的被動句、判斷句結構形式比較單一,進行縱向比較意義不大,而某些文言句式表現形式比較復雜,宜多采取橫向比較法。如教學賓語前置句式,我們通過橫向比較來加強學生對賓語前置條件的理解與掌握,由此引導他們自己歸納出賓語前置的條件。例如:例(1)是并列的兩個疑問句,用的是同一動詞“欺”。前一句的賓語是疑問代詞“誰”,放在動詞“欺”的前面,后一句的賓語是名詞“天”,放在動詞“欺”的后面。例(2)“奚”和“素”用的是同一個動詞“冠”(戴帽子),賓語“奚”是疑問代詞,放在了謂語動詞前,賓語“素”是名詞,位于謂語動詞之后。這樣,通過對比,學生對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的現象自然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再如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現象:例(3)前后句的賓語都是代詞“之”,但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吧w有之矣”是肯定句,代詞賓語“之”位于動詞“有”之后,后一句“我未之見也”是否定句,代詞賓語“之”位于動詞“見”之前,“未之見”就是“未見之”。例(4)“而不我與”和“其與我乎”相比,謂語動詞和賓語都相同,但“而不我與”是否定句,故賓語“我”前置,“不我與”就是“不與我”,也就是“不給我”的意思?!捌渑c我乎”由于不是否定句,動詞“與”的賓語即使是代詞“我”,也不前置。例(5)“不己知”和“不知人”都是否定句,“不己知”的賓語是代詞“己”,“不知人”的賓語是名詞“人”,雖然“不知人”是否定句,但由于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故賓語“人”不前置。比較分析的結果,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含有兩個條件:一必須是否定句,二賓語須是代詞。“定語后置”也是文言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句式,定語后置的基本形式中,“中心詞+之+后置定語”容易與賓語前置句“賓語+之+動詞”相混。如果教師善于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找出二者句式的不同點,學生就容易理解了。例如:例句(6)、(7)畫線部分是“名詞+之+動詞”結構,而例(8)、(9)畫線部分是“名詞+之+形容詞”結構,通過比較,得知這幾個例句“之”后的詞性不同。再者,例(6)、(7)“之”前后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是動賓關系,賓語提前,這類賓語前置句的特點是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增添“之”復指?!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讀,不解惑”、“罪之有無”即“有無罪”。例(8)、(9)“之”前后成分之間的關系是偏正關系,形容詞作后置定語。如例(8)“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詞,修飾語分別為形容詞“利”和“強”,翻譯成現代漢語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壯的筋骨?!币陨贤ㄟ^一個個具體例句的對比分析,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賓語前置的條件和規(guī)律。這樣,即使是不熟悉的句子,他們也能運用這些規(guī)律去準確辨認和理解。作為教師,要善于運用比較法,使文言句式的特點得到凸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真正掌握知識要點。有了充分的比較,還需進一步引導學生及時梳理知識,進行歸類整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同類文言句式的特點,可避免學生死記硬背規(guī)律、被動接受知識的弊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二、句型教學法“在古漢語教學上,就課文逐句分析其語法結構,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同時從句型上進行綜合的講授,那么講一課書,幾乎可以收到講十課書的效果了。當然,這僅僅是就對古漢語語法結構的領悟來說的?!盵1]董治國也積極倡導開展文言文句型教學法。[2]采用句型教學法,要避免灌輸式,即教師不宜先直接給出某類文言句型結構,而是首先需要學生有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以便通過一個個熟知的例句抽象出同類文言句式的結構特點。例如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常見的有“于”字被動句、“為”字被動句、“見”字被動句等。它們有各自的結構特點,而不像現代漢語被動句那么單一。引導學生根據多個例句抽象整理出有形式標志被動句的基本結構:“于”字被動句:受事主語+謂語動詞+于+行為主動者“于”字和“為”字被動句可以引進行為的主動者,但有時被動意義不明顯,“見”字被動句不能引進行為的主動者。這樣,這三種句式在表被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出現了發(fā)展比較完善的被動句式:“為……所”、“見……于”式被動句。其基本句式是:“為……所”式被動句:受事主語+為(+行為主動者)+所+謂語動詞歸納這些句型結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句型里各成分的詞性、語法功能,各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等,這樣避免了囫圇吞棗。例如:“為江充所敗”,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助詞“所”幫助表示被動,有指示和強調作用,“所”和介詞“為”共同作為被動句的形式標志。學生理清了被動句式各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類句型特點。“被”字被動句,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被”字句先秦少見,漢代后得到發(fā)展,由于和現代漢語差別不大,這里不予討論。除了被動句,文言文中還有一類如“不亦……乎?”“安……哉?”“何……為?”等固定格式。這類格式雖然形式多樣,但歸納起來,它們的造句特點相同,都是謂語前有副詞或疑問代詞,句末常有語氣詞“乎”、“哉”、“邪(耶)”、“與(歟)”、“為”等與之呼應,以共同表達某種語義。根據表義不同,謂語前的副詞或疑問代詞和句末的語氣詞根據需要可以替換為別的詞。如“何……哉?”“何”可以替換為“惡”、“安”、“豈”等,構成“惡……哉?”、“安……哉?”、“豈……哉?”,句末語氣詞“哉”可以替換為“乎”、“邪”、“為”等,構成“何……乎?”、“何……哉?”、“何……為?”。學生理解掌握了文言句型,教師要指導他們按照句型結構進行閱讀和翻譯,以培養(yǎng)翻譯技能,提高文言閱讀能力。三、結構分析法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都存在省略現象,但古代漢語的省略現象更為普遍,如果不了解這種省略,就會給古文閱讀帶來障礙。同時,省略也是高考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什么是省略?“省略指的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一個句子被省略了其中的某些詞語,而被省略的詞語一般可以從上下文里找到并確定地補出來?!盵3]文言文省略現象主要有“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省略的方式主要有“對話省”和“上下文省”。那么,如何判斷文言句中是否有省略現象呢?筆者認為理想的教學法宜采用結構分析法,結構包括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由于主語和謂語的省略現象一般比較容易判定,我們主要探討如何從結構角度分析“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賓語省略是文言中最常見的,賓語省略包括動詞賓語的省略和介詞賓語的省略。動詞賓語的省略,如:(10)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11)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觸龍說趙太后》)例(10)“請奏瑟”中,“請”是使令動詞,常作為兼語結構的第一個動詞用,但“請”后并沒有兼語出現,而是直接接動詞“奏”。根據句法結構,判斷出動詞“請”后省略了賓語,由上下文語境可知此處省略了“請”的賓語“趙王”。文言中兼語省略現象還比較多見,特別是使令動詞“使”、“令”、“請”等后的兼語。如:“祝曰:‘必勿使反’?!保ā队|龍說趙太后》)此句“使”后省略了賓語“之”。“令辱之。”(《陳涉世家》)“令”后省略了賓語“尉”。例(11)的“思”是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帶賓語,但句中沒有受事賓語出現,我們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補出賓語“之”。關于介詞賓語的省略,首先,我們知道介詞“于”、“於”、“乎”的賓語不能省略,而介詞“以”、“為”、“與”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之”,則往往省略,特別是介詞“以”,其賓語更是經常省略。如:(1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13)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14)唉!豎子不足與謀?。ā而欓T宴》)從介詞的語法特征看,介詞一般不單獨使用,它常與所介引的詞語組合成介賓結構,用作狀語或補語。例(12)、(13)、(14)的介詞后分別直接接了動詞“分”、“擊破”、“謀”,根據介詞的語法特征可知,介詞“以”、“為”、“與”后分別省略了賓語“之”,“必以分人”即“必以之分人”,“為擊破沛公軍”即“為之擊破沛公軍”,“豎子不足與謀”即“豎子不足與之謀”。介詞省略,主要是指介詞“于”、“於”的省略,介詞“以”有時也可省略,其他介詞如“與”、“為”等一般不省略。如:(15)沛公軍霸上。(《鴻門宴》)(16)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17)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刺客列傳》)謂語動詞后常用介詞“于”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構成“動詞+于+賓語”結構。我們分析例(15)“霸上”是謂語動詞“軍”發(fā)生的處所,但“軍”后沒有用介詞“于”來引進處所詞,由此確定動詞“軍”后省略了介詞“于”。例(16)同例(15),動詞“會”后省略了介詞“于”。又如《促織》中“歲征民間”、“納錢案上”,其處所詞“民間”、“案上”前的介詞“于”被省略了。我們得出介詞“于”省略的規(guī)律:當介詞“于”用以引進動作、行為的方位處所時,常常省略,翻譯時一般要補出來。例(17)“金千斤”是“購”的方式,“購之金千斤”即“購之以金千斤”,這里省略了引進方式的介詞“以”,“以”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用”或“拿”。又如“又試之雞,果如其言。”(《促織》)“試之雞”即“試之以雞”。我們采用結構分析法,“省略”現象也就化難為易了。判斷句也是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句式之一,由于文言判斷句在結構形式上和現代漢語有較大差別,因此學生難以掌握。我們如何確認文言判斷句呢?例如:例(18)、(19)謂語部分都是名詞詞組,結構形式相同,如果我們從語義結構的角度分析主語和謂語之間的關系,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例(18)謂語“天下梟雄”和主語“劉備”具有等同關系,謂語是對主語的性質、情況進行判斷。例(19)的謂語雖是名詞詞組,但從語義結構分析,謂語“巨身修尾,青項金翅”是對省略了的主語蟋蟀相貌的描繪,故例(19)是描寫句而非判斷句。王力先生曾指出,“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為謂語,表示判斷的?!盵4]但我們切不可理解為凡是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化對貨運代理的影響-深度研究
- 智能城市中的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深度研究
- 2025年廣西制造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四年度用友軟件銷售與數據遷移合同3篇
- 智能化客戶需求預測-深度研究
- 2025年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異常檢測在工業(yè)領域的應用-深度研究
- 智能家居設備故障診斷算法優(yōu)化-深度研究
- 2025年垂釣園租賃合同風險防控策略合同4篇
- 2025年度瓷石產業(yè)綠色生產與節(jié)能減排合同4篇
- 車站值班員(中級)鐵路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 極簡統計學(中文版)
- JTG∕T E61-2014 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規(guī)程
- 高中英語短語大全(打印版)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軟件研發(fā)安全管理制度
-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豎式運算300題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學應用題100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