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辯證法第三講科學觀.第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第一節(jié)科學與科學知識的構成一、科學究竟是什么?對科學性質的多視角考察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看科學從人類活動論的角度看科學從文化的角度看科學從“格致”到“科學”——中國人的科學觀李約瑟難題二、科學的本質第二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一、科學究竟是什么?
對科學性質的多視角考察自近代科學產生以來的幾個世紀,人們一直想給科學下一個完備的定義,可是發(fā)現沒有一個定義可以完全令人滿意,因為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無法用一個靜態(tài)的定義來完全把握的。對科學的看法就是個動態(tài)的、逐漸增加觀察視角的過程。第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對科學性質的多視角考察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科學是人類對整個客觀世界的探索與認識。既表現為追求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的過程,又表現為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科學是采用一套嚴密的實證觀察與實驗、嚴格的邏輯推理等方法,所得到的關于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
第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對科學性質的多視角考察但科學也是人類的活動,所以:“科學本身不是知識,而是產生新知識的社會活動,是一種科學生產。”“科學是一種社會化地組織起來探求自然規(guī)律的活動。”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第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對科學性質的多視角考察科學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形式,它以自己特有的精神氣質、實現方法區(qū)別于其他人類文化,從而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一種特殊的品種??茖W又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在現代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科學的精神和認知方法的規(guī)范。
第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認識論角度看科學兩種典型的觀點:科學是人類理性所把握的系統(tǒng)化的關于世界的知識體系;科學是以人類經驗為基礎的關于自然的知識體系。第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認識論角度看科學從前面的兩個觀點可以看出,近代科學有兩種典型的傳統(tǒng)形象,有人建議稱之為所謂笛卡爾形象和培根形象,分別代表了古典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和經驗主義和功利傳統(tǒng)。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分別是這兩種傳統(tǒng)形象的宣言。第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
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在其1637出版的《方法論》(包括它的三篇附錄“折光”、“氣象”和“幾何”)一書中,論述了正確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最可靠的思想方法,只有借助于數學而得出的結論才是可信的。
第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笛卡爾笛卡爾還于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出版了《哲學原理》等重要著作。除了解析幾何,他還在宇宙演化、物理學和生理學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學說在西方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理名言:“我的努力求學并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愈來愈發(fā)覺自己的無知?!?/p>
第十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笛卡爾理性主義傳統(tǒng)這個形象強調,近代科學是希臘理性思維和自由精神的繼承與發(fā)揚。笛卡爾的“我思”就凸顯這種理性,而作為近代科學肇始的將自然科學進行數學化的活動正是體現這種精神的一個實際案例。特別是演繹法和康德的認識先驗結構等認識和方法論問題的提出,以及被科學家群體的消化,將科學從方法論的方面與其他知識形式相區(qū)別,更顯示了科學的理性思維的特點。第十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笛卡爾理性主義傳統(tǒng)愛因斯坦是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代表,在他看來,科學的基礎是理性而不是經驗數據,科學本質上是“人類理智的自由發(fā)明”。據說當愛丁頓的日全食考察隊證實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時,他不動聲色的說:“我知道這個理論是正確的”,當一位學生問他假如他的預言沒有得到證實該怎么辦,他回答說:“那么我只好向親愛的上帝道歉了——但那個理論還是正確的?!钡谑摚庉嬘谛瞧谌眨憾c五十二分。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貴族出身的哲學家,提出了實驗和歸納為主的科學方法論,并反對在科學方法中使用數學和演繹。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十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主要著作有《學術的進展》和《學術的偉大復興》(其中第二部即著名的《新工具論》)。馬克思譽其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第十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培根論說文集》
“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白钅鼙H诵纳窠】档念A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guī)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郁?!?/p>
第十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
“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順境的美德是節(jié)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p>
第十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培根的經驗主義和功利傳統(tǒng)培根倡導經驗論,即認為所有的科學知識應該來自實際的經驗,如何從經驗中導出科學知識,他又歸功于歸納法。盡管他的學說并未直接為同時代的科學家們所運用,但間接為科學界所采納,并在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有人認為美國的實用主義思潮,就來自培根學說的影響。第十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培根的經驗主義和功利傳統(tǒng)另外,近代科學自誕生以來,不但作為現代工業(yè)社會的奠基者,曾經并且一直還在以其“效用”服務于人類社會。培根就強烈主張科學應該為增進人類的物質福利服務,否則就是些空洞的論證和言詞游戲。他曾因此批評希臘人的科學大部分只是些“無聊老人對無知青年的談話”,因此而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第十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兩大傳統(tǒng)構成科學發(fā)展的主線笛卡爾理性傳統(tǒng)和培根經驗傳統(tǒng),經常被概括成科學的理論傳統(tǒng)和實驗傳統(tǒng)。不同的歷史時期,科學發(fā)展的主流可以側重不同的傳統(tǒng)。但總體來看,近代科學的總形象是由這兩種科學形象合成而來的。第十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兩大傳統(tǒng)構成科學發(fā)展的主線經驗加理性、實驗加數學,通常就被認為是近代科學的兩大要素。兩種傳統(tǒng)之間并非沒有矛盾和沖突,相反,也許正是它們之間的對立構成了近代科學發(fā)展的一種基本的張力。它們相互制約,維持微妙的平衡。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共同驅動科學的發(fā)展。第二十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文化的角度看科學科學研究是在各種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的,通過比較,便可以把西歐的由希臘、猶太、基督教、羅馬傳統(tǒng)因素所產生的科學的特點,從比較普遍的因素中區(qū)別出來。創(chuàng)新文化正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論題。第二十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近代科學對中國人而言,在相當程度上是外來的東西?,F代漢語中的“科學”一詞譯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來自西方的自然科學,起初被譯為“格致”,后來受日本影響才譯為“科學”。第二十二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1897年,康有為在其《日本書目志》中引進了這個詞。日本人用這個詞表示西方分科的學問與中國不分科的儒學相對應,這個理解被20世紀初年的中國知識界所接受。1915年,留美學生創(chuàng)辦的科學刊物取名為《科學》,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此,“科學”一詞成了science的定譯。第二十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胡適1933年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格致與科學》,其中寫道:“科學初到中國的時候,沒有相當的譯名,當時的學者就譯做‘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縮寫。大學里有一句‘致知在格物’,但沒有說明‘格物’是什么或是怎樣做。到了宋朝,許多哲學家都下過‘格物’的解說,后來竟有六七十家的不同界說。其中最有勢力的一個解說是程子(程頤)朱子(朱熹)合作的。他們說,‘格’就是‘到’,格物就是到物上去窮究物的理。”第二十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中國在明末清初時接觸到西方的近代科學,但二十世紀前,西方傳入的科學技術知識一直被稱為“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簡稱,它為儒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兩條。第二十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格致的來源如前胡適所言,格致最早來源于中國的儒學經典“四書五經”之一的《大學》?!洞髮W》的思想一般被概括為所謂“三綱領”和“八條目”。三綱領見于《大學》的開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第二十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洞髮W》與格致關于“八條目”,《大學》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第二十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儒家的八條目指出的是人認識和體悟理想道德觀念的途徑,并將其推廣至家庭、社會乃至世界的責任。其中的“格物致知”,其目的乃是從天地萬物之理中認識道德倫理,用此來修身養(yǎng)性并推動經世致用。第二十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另外,格物中的“物”,其實也未必就一定是自然界的、實在的物,在更大的程度上指的是心性。到了19世紀末,修身養(yǎng)性的儒家學說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為外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所打破,從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西方的科學技術逐漸成為中國的顯學。第二十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從“格致”到“科學”
——中國人的科學觀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是一個學術界正在爭論的問題,其焦點在于,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如果用西方的近代科學的系統(tǒng)標準來看,中國古代沒有科學,至少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化的、符合邏輯的科學。但無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畢竟有很多科學認識,有卓越的技術發(fā)明。第三十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JosephNeedham(1900~1995),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學術院院士、1994年被選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早年從事生物化學研究,出版若干專著。1937年,在中國留學生的影響下,轉而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醫(yī)學。經過一系列準備后,于1948年開始編寫系列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十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的貢獻李約瑟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英文原文的題目叫做《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這本書在李約瑟本人生前并未完成,現在仍然由他的學生繼續(xù)進行。長期以來,就有兩種誤解,其一即李約瑟的著作只是揭示了不為西方所了解的中國古代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其二是他雄心勃勃的寫作計劃,其宗旨就是要解開中國何以未能產生近代科學這樣一個歷史迷題。第三十二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的貢獻確實,李約瑟以前的西方人對中國古代文明的了解非常有限,其主要興趣是在倫理和社會制度等方面。通過李約瑟的工作,人們知道中國古代的科學和技術曾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這是他的一大貢獻。但是不應將李約瑟對中國古代科學與文明的研究,片面地理解成替中國的科學傳統(tǒng)和技術成就樹碑立傳。
第三十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的貢獻李約瑟工作的現代意義,在于他在處理人類文明演進史時,以中國為例闡述了非西方傳統(tǒng)的貢獻,從文化多樣性和科學普適性的高度對長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義給予了有力的批評。第三十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的貢獻現代的歷史學家對李約瑟的工作有一種更高層次的認識,即他的最終目的是推進人類歷史上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開創(chuàng)了將非西方的傳統(tǒng)和成就整合到科學的世界史中去的先河。對于李約瑟這個問題的思考,不但有助于學人理解中國科學技術傳統(tǒng)的價值,而且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道路的認識。第三十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難題關于“李約瑟問題”,通常有兩種表述形式:第一、為什么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6世紀之間,在將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于實用目的方面,中國人較之西方更為有效。也就是說,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曾經有過輝煌,其發(fā)達的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原因是什么?第二,這問題的另一種提法是一種whynot(為什么不)式的,就是為什么近代科學或者說科學革命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后的歐洲。這是“李約瑟問題”一正一反兩方面的表述形式。
第三十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李約瑟難題在他的《中國科技史》中的一個推斷:“中國在明朝以前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領先于世界”,被稱為“李約瑟之謎”。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爭執(zhí),未得結果。李約瑟作為一個漢學家對于中國科技史必然帶有主觀色彩的推斷.然而,他給中國人民、給中國科技文明史帶來的最寶貴的禮物,應該是他的著作中寬廣的視野。在論述中國科學文化時,能夠展現出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背景,第三十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吨腥A科學文明史》《中華科學文明史》是李約瑟的名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簡編本,概要地介紹了古代中華科學文明,并坦言中華科學文明在世界近現代化歷程中沒有古代那么輝煌的種種原因,以引起世人的注意。
該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第三十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二.科學的本質屬性1)客觀真理性2)可檢驗性3)系統(tǒng)性4)主體際性科學知識作為社會意識形式被不同認識主體所理解,接受不同認識主體的實驗檢驗,并在主體間暢通地討論、交流。科學是組織起來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科學知識包含相互聯(lián)系的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第三十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茖W作為認識活動的成果即科學知識,包括科學事實、科學定律、科學假說、科學理論。第四十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1.科學事實1)科學事實及其類型2)科學事實的特點3)科學事實在科學認識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第四十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茖W事實:科學認識主體對客觀存在的個別事物(事件、現象、過程、關系等)的真實描述和判斷。1)科學事實及其類型邏輯形式:單稱命題??茖W事實分為事實Ⅰ和事實Ⅱ。第四十二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事實Ⅰ:客體和儀器相互作用結果的表征,如觀測儀上所記錄和顯示的數字、圖像等。因而與客體的本性有關,也與認識條件有關。(客觀事實)事實Ⅱ:對觀察實驗所得結果的陳述和判斷。因而既與客體的本性、儀器的性能有關,也與人用以描述事實的概念系統(tǒng)有關。(客觀事實)被觀察與實驗證明了的理論結論,被稱為理論事實,或稱事實Ⅲ。第四十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2)科學事實的特點①具有可重復性②滲透著理論③比較系統(tǒng)④有相對獨立性原有事實未必被更新的理論推翻。第四十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⑵是對科學假說和科學理論進行評價的基本手段和依據。
恩格斯在評述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時指出,“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種假說,這個假設盡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可靠性,但畢競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后來加勒確實發(fā)現了達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學說就被證實了。”3)科學事實在科學認識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⑴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論的基礎。第四十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2.科學定律1)科學定律2)科學定律的主要特征3)科學定律的作用第四十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反映自然界事物、現象之間的必然性關系的科學命題。通常是全稱命題??煞譃榻涷灦珊屠碚摱伞=涷灦珊屠碚摱傻墨@取的途徑是從科學事實到科學定律認識飛躍的兩條一般途徑。1)科學定律借助歸納法從科學事實概括出來的反應事物或現象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實驗性,與觀察、實驗直接相關。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測量的經驗內容。借助想象、直覺、靈感等得出的對客體本質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源于經驗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從經驗中導出。第四十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2)科學定律的主要特征⑴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tǒng)一⑵具有簡明性如:F=ma2,E=mc2。第四十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3)科學定律的作用⑴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⑵有助于科學概念和科學理論的形成
⑶是科學解釋和預測的有效工具科學概念的形成可以通過經驗定律的提出或發(fā)現來完成,科學定律也是明確科學概念的一種有效手段;科學概念和科學定律是科學理論構成的基礎。第四十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3.科學假說1)科學假說及其構成和形式2)科學假說的基本特性3)科學假說在科學思維和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第五十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科學假說:根據已經有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guī)律性提出的一種假定性的推測和說明,是自然科學理論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1)科學假說及其構成和形式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門自然科學。第五十一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①事實基礎,②背景理論(包括推理規(guī)則),③對現象、本質的猜測,④推演出的預言和預見。構成假說的基本要素:第五十二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模型(如分子、原子、原子核模型),概念(如質點、場、量子等),知識形態(tài)的假定性理論(如太陽系起源學說等)。科學假說的主要形式第五十三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2)科學假說的基本特性⑴科學性與猜測性的統(tǒng)一⑵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tǒng)一⑶多樣性與易變性第五十四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3)科學假說在科學思維和研究中有重要作用⑴科學觀察和實驗的先導⑵通向科學理論的必要橋梁⑶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媒介⑷不同假說的“爭鳴”有利于科學的發(fā)展,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第五十五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4.科學理論1)科學理論及其結構和類型2)科學理論的基本特性第五十六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科學理論:經過實驗檢驗的系統(tǒng)化了的科學知識體系,由科學概念、原理以及由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來的邏輯結論(具體的規(guī)律和預見)組成。1)科學理論及其結構和類型第五十七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構造性理論是“從比較簡單的形式體系出發(fā),并以此為材料,對比較復雜的現象構造出一幅圖像”。氣體分子運動論就是這樣。原理理論“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綜合方法。形成它們的基礎和出發(fā)點的元素,不是用假說構造出來的,而是在經驗中發(fā)現到的,它們是自然過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這些原理給出了各個過程或者它們的理論表述所必須滿足的數學形式的判據。熱力學就是這樣力圖用分析方法,從永動機不可能這一普遍經驗到的事實出發(fā),推導出一些為各個事件都必須滿足的條件。”“相對論屬于后一類。”科學理論可分為:構造性理論和原理理論。第五十八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2)科學理論的基本特性⑴客觀真理性⑵全面系統(tǒng)性⑶邏輯完備性⑷科學預見性第五十九頁,編輯于星期日:二點五十二分。科學價值的核心是科學精神,即從科學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權未出資轉讓協(xié)議書
- 期貨交易居間合同
- 鄉(xiāng)村文化旅游土地開發(fā)利用合同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安全檢測服務協(xié)議
- 制造企業(yè)ERP系統(tǒng)升級改造方案
- 醫(yī)療美容項目合作協(xié)議書8篇
- 全國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度量圖形》教學設計
- 發(fā)展邏輯思維學會理性表達-《邏輯的力量》(大單元教學設計)高二語文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
- 第8課《珍愛環(huán)境·活動三 廢舊電器的回收和利用》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粵教版《綜合實踐活動》七年級下冊
- 后拋實心球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瑜伽課程合同轉讓協(xié)議書范本
- 個人經營性貸款合同模板
- 2025年山東化工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課題申報參考:生活服務數字化轉型下社區(qū)生活圈建設理念、模式與路徑研究
- 舞臺機械基礎知識培訓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 第16章 二次根式 單元測試(含答案)
-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中學班主任培訓內容
- 心理學基礎知識考試參考題庫500題(含答案)
-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 DCMM練習題練習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