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補充參考習題集_第1頁
微生物學補充參考習題集_第2頁
微生物學補充參考習題集_第3頁
微生物學補充參考習題集_第4頁
微生物學補充參考習題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學習指導與習題解析

目錄

(0H

第1章緒論........................................?r

/

I1)

一、要點提示...................................X

(2)

二、重點、難點剖析.............................

z3)

(

三、術語或名詞.................................\

z4)

四、習題.......................................c

z7)

(

五、習題解答...................................\

/8)

(

六、主要參考書目.............................X

z9)

(

第2章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和顯微鏡技術.................x9

z)

/

一、要點提示...................................v9

z)

f

二、重點、難點剖析.............................\1

f1

三、術語或名詞.................................\1

z3\

l!

四、習題.......................................\6/

1)

五、習題解答...................................11

z7

(

六、主要參考書目...............................x

z8\

(1!

第3章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z8

(1

一、要點提示...................................\

z19\

(1

二、重點、難點剖析.............................\7

22

三、術語或名詞.................................

z26\

l

四、習題.......................................\7

z30X

(J

五、習題解答...................................\5Z

z3

六、主要參考書目...............................k6

z3X

(I

第4章微生物的營養(yǎng)................................\6/

z3x

(—

一、要點提示...................................\67

z3\

l

二、重點、難點剖析.............................\07

z4\

f

三、術語或名詞.................................\37

/4

l

四、習題.......................................\6

z4

f

五、習題解答...................................\48

z

(

六、主要參考書目...............................\49

z

l

第5章微生物的代謝................................\49

z\

一、要點提示...................................c507

/z\

二、重點、難點剖析..............................v627

z

(

三、術語或名詞.................................\64

z\

(

四、習題.......................................\687

z\

(l

五、習題解答...................................\72z

zX

l

六、主要參考書目...............................x737

z\

(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737

z

(

一、要點提示...................................\74

z

(

二、重點、難點剖析.............................\

/\

(76)

三、術語或名詞.................................\z

/78

|

四、習題.......................................\

z81

(

五、習題解答...................................x

z83

(

六、主要參考書目...............................\

z84

!

第7章病毒........................................\84

z\

(

一、要點提示...................................\857

z\

f!

二、重點、難點剖析.............................\887

zX

()

三、術語或名詞................................../

四、習題..............................(92)

五、習題解答...............................................................(94)

六、主要參考書目...........................................................(96)

第8章微生物遺傳..............................................................(97)

一、要點提示...............................................................(97)

二、重點、難點剖析.........................................................(98)

三、術語或名詞.............................................................(101)

四、習題....................................................................(104)

五、習題解答...............................................................(109)

六、主要參考書目...........................................................(110)

第9章微生物楚因表達的調控....................................................(Ill)

一、要點提示...............................................................(111)

二、重點、難點剖析.........................................................(112)

三、術語或名詞.............................................................(113)

四、習題....................................................................(115)

五、習題解答...............................................................(118)

六、主要參考書目...........................................................(119)

第10章微生物與基因工程........................................................(120)

一、要點提示...............................................................(120)

二、重點、難點剖析.........................................................(120)

三、術語或名詞.............................................................(124)

四、習題....................................................................(125)

五、習題解答...............................................................(127)

六、主要參考書目...........................................................(128)

第II章微生物的生態(tài)...........................................................(129)

一、要點提示...............................................................(129)

二、重點、難點剖析.........................................................(130)

三、術語或名詞.............................................................(134)

四、習題....................................................................(136)

五、習題解答...............................................................(137)

六、主要參考書目...........................................................(139)

第12章微生物的進化、系統(tǒng)發(fā)育和分類鑒定......................................(140)

一、要點提示...............................................................(140)

二、重點、難點剖析.........................................................(141)

三、術語或名詞.............................................................(144)

四、習題....................................................................(145)

五、習題解答...............................................................(148)

六、主要參考書目...........................................................(148)

第13章微生物物種的多樣性.....................................................(150)

一、要點提示...............................................................(150)

二、重點、難點剖析.........................................................(151)

三、術語或名詞.............................................................(155)

四、習題....................................................................(156)

五、習題解答...............................................................(157)

六、主要參考書目...........................................................(159)

第14章感染與免疫.............................................................(160)

一、要點提示...............................................................(160)

二、重點、難點剖析.........................................................(161)

三、術語或名詞.............................................................(165)

四、習題....................................................................(168)

五、習題解答...............................................................(171)

六、主要參考書目...........................................................(172)

第15章微生物工業(yè)和產(chǎn)品.......................................................(173)

一、要點提示...............................................................(173)

二、重點、難點剖析........................................................(174)

三、術語或名詞............................................................(178)

四、習題...................................................................(180)

五、習題解答..............................................................(184)

六、主要參考書目..........................................................(186)

第一章緒論

一、要點提示

1.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微生物是?把十分鋒利的雙刃劍,它們在

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殘忍的破壞。微生物包括:無細胞結構且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亞病

毒(類病毒、擬病毒、肥病毒);具原核細胞結構的真細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細胞結構的真菌(酵母、

霉菌、蕈菌等)、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大多數(shù)微生物肉眼難以看清,但也有少數(shù)是肉眼可見的。

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個體小、結構簡單、繁殖快、易培養(yǎng)、易變異和分布廣。它一方面具有其他生物

不具備的生物學特性,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命特征。

2.在人們真正看到微生物之前,實際上已經(jīng)猜想或感覺到它們的存在,甚至人們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

中應用它們。微生物是由荷蘭商人列文虎克首先發(fā)現(xiàn)的,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微生物學誕生于19

世紀中期,其奠基人是法國的巴斯德和德國的柯赫,20世紀獲得全面發(fā)展,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微

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化、遺傳變異、基因和基因組以及微生物的進化、

分類、生態(tài)等生命活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

3.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已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也是最早應用微生物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但

作為一門學科發(fā)展起始于20世紀初,并且曾在某些病原菌的研究和防治以及微生物在工、農(nóng)業(yè)上的應

用等方面,做出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工作。近年來,在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工作方面與國際發(fā)展前沿接軌,

在微生物應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績。

4.21世紀的微生物學將更加絢麗多彩。微生物基因組學將繼續(xù)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模式生

物,在后基因組研究(認識基因與基因組功能)中發(fā)揮不可取代的作用,以了解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其

他生物、微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內容的微生物生態(tài)學、環(huán)境微生物、細胞微生物學等,將在基

因組信息學的基礎上獲得長足發(fā)展,微生物生命現(xiàn)象的特性和共性將更加受到重視。微生物學與其他學

科將實現(xiàn)更廣泛的交叉,獲得新的發(fā)展。微生物的廣泛應用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將呈現(xiàn)全新的局面,為全世界的

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重點、難點剖析

1.微生物給人類帶來的利益不僅是享受,而且實際上涉及到人類的生存,例如:面包、奶酪、啤

酒、抗生素、疫苗、維生素及酶等重要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在冶金、石油、能源、材料及信息等方面的應用,

微生物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員,有了它們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質

進行循環(huán),否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將無法繁衍下去。此外,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及

其美妙的前景也是微生物對人類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獻。微生物的“殘忍”性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有時甚至

是毀滅性的。1347年的鼠疫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實際上消滅了大約75%的歐洲人口。今天,艾滋病

正在全球蔓延;許多已被征服的傳染?。ㄈ绶谓Y核、瘧疾、霍亂等),也有“卷土重來,之勢;隨著環(huán)境

的污染日趨嚴重,一些以前從未見過的新的疾病,如:軍團病、埃博拉病毒病、霍亂0139新菌型、0157、

瘋牛病以及SARS等,又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威脅。因此,正確地使用微生物這把雙刃劍,造福于人類是

我們學習和應用微生物學的目的,也是每?個微生物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微生物學(microbiology)?般定義為研究肉眼難以看清的(也有少數(shù)成員是肉眼可見)稱之為微生

物的生命活動的科學。但也有的微生物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確定微生物學領域不應只是根據(jù)生物

的大小,而且也應該根據(jù)有別于動、植物的研究技術。例如:微生物的分離、純培養(yǎng)、消毒滅菌和無菌

操作等,來定義微生物學。微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己形成了基礎微生物學和應用微生物學,它又可分為

許多不同的分支學科(其主要的分科見教材圖1—1),并還在不斷地形成新的學科和研究領域,如:分子

微生物學、細胞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基因組學。

生物界分類無論是1969年Whittaker提出的五界系統(tǒng),還是1977年Woese提出的三域系統(tǒng),微生

物都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的“席位”,分別為整個生物界的3/5和2/3,充分體現(xiàn)出微生物的極其多樣性

以及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使微生物學在整個生命科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我國在8000年以前出現(xiàn)的曲解釀酒,幾千年前就有了的釀醬、醋和用曲治病。古埃及人的烘制

面包和釀制果酒等,說明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應用微生物,對它們有一定認識,但是真正看見并描述微生

物的第一個人是17世紀的安東?列文虎克,他利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間,

微生物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態(tài)描述和分門別類的階段。直到19世紀中期,以法國的巴斯德和德國的

柯赫為代表的科學家才將微生物的研究從形態(tài)描述推進到生理學研究階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敗發(fā)

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離、培養(yǎng)、接種和滅菌等一系列獨特的微生物技術,從而奠定了微生

物學的基礎,同時開辟了醫(yī)學和工業(yè)微生物學等分支學科。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微生物研究作為

-門獨立的學科已經(jīng)形成,并進行著自身的發(fā)展,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感染疾病的因子、免疫、尋找新

的化學治療藥物以及微生物代謝等。20世紀40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許多生物學難以

解決的理論和技術問題十分突出,特別是遺傳學上的爭論問題,使得微生物這樣一種簡單而又具完整生

命活動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學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學很快與生物學主流匯合、交叉,并進一步與迅速

發(fā)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其他學科匯合,使微生物學發(fā)展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中一門發(fā)展最

快、影響最大、體現(xiàn)生命科學發(fā)展主流的前沿學科。微生物的應用也獲得重大進展,抗生素、有機酸、

氨基酸、維生素及醐制劑等的生產(chǎn)已成為現(xiàn)代化的大企業(yè),微生物已廣泛用于農(nóng)、工、醫(yī)各方面,傳統(tǒng)

的微生物發(fā)酵工業(yè)已從多方面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成為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4.微生物學在整個生命科學帶領下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為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

如:生命科學許多重大理論問題的突破,微生物學起了重要甚至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對分子遺傳學和分

子生物學的影響最大,如長期爭論而不能得到解決的“遺傳物質的基礎是什么?”的重大理論問題,只

有在以微生物為材料進行研究所獲得的結果才無可辯駁地證實;所謂“跳躍基因”(可轉座因子)的發(fā)現(xiàn),

雖然首先來源于對玉米的研究,但最終得到證實和公認是由于對大腸桿菌的研究;基因結構的精細分析、

重疊基因的發(fā)現(xiàn),最先完成的基因組測序等都與微生物學發(fā)展密不可分;通過研究大腸桿菌誘導酶的形

成機制而提出的操縱子學說,闡明了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為分子生物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外,

DNA、RNA、蛋白質的合成機制以及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的提出等都涉及到微生物學家所做

出的卓越貢獻。由于微生物學的分離、培養(yǎng)、消毒滅菌及無菌操作等技術的滲透和應用的拓寬及發(fā)展,

動、植物細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樣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培養(yǎng),可以進行分離、培養(yǎng),也可以像微生物工業(yè)

那樣,在發(fā)酵罐中生產(chǎn)所需產(chǎn)品。今天的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的轉化技術也源于微生物轉化的理論

和技術。微生物學的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包括質粒載體,限制性內切酶、連接酶、反轉錄酶等,才導致了

DNA重組技術和遺傳工程的出現(xiàn),使整個生命科學翻開了新的一頁,使人類定向改變生物、根治疾病、

美化環(huán)境的的夢想將成為現(xiàn)實。

5.21世紀微生物基因組學將在繼續(xù)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模式生物,在后基因組研究(認識基

因與基因組功能)中發(fā)揮不可取代的作用外,會進一步擴大到其他微生物,特別是與健康、人口、環(huán)境、

資源和工農(nóng)業(yè)有關的重要微生物。并且為從本質上認識微生物自身、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將產(chǎn)生質的飛躍,

也將帶動分子微生物學等基礎研究學科的發(fā)展。微生物具備生命現(xiàn)象的特性、共性、廣泛的應用性,將

是21世紀進一步解決生物學重大理論問題,如生命起源與進化,物質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等,以及實際應

用問題,如新的微生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能源、糧食等的最理想的材料。微生物學將進一步向地質、海

洋、大氣、太空滲透,使更多的邊緣學科得到發(fā)展,如:微生物地球化學、海洋微生物學、大氣微生物

學、太空(或宇宙)微生物學以及極端環(huán)境微生物學等。微生物與能源、信息、材料、計算機的結合也將

開辟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微生物學的研究技術和方法也將會在吸收其他學科的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向

更加準確、敏感、快速、簡便和自動化高速發(fā)展。此外,微生物工業(yè)將生產(chǎn)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例如,

降解性塑料、DNA芯片、生物能源等,在21世紀將出現(xiàn)一批嶄新的微生物工業(yè),為全世界的經(jīng)濟和社

會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三、術語或名詞

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這些微小生物包括:無細胞結

構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骯病毒);具原核細胞結構的真細菌、古生菌以及具

真核細胞結構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數(shù)成員是肉眼可

見的。

2.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難以看清的稱之為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的科學,分離和培養(yǎng)這

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術。

3.分子微生物學(molecular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4.細胞微生物學(cellularmicrobiology)重點研究微生物與寄主細胞相互關系的科學。

5.微生物基因組學(microbic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組的分子結構、信息含量及其編碼的基因

產(chǎn)物的科學。

6.自生說(spontaneousgeneration}一個古老的學說,認為一切生命有機體能夠從無生命的物質自

然發(fā)生的。

7.安東.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蘭商人,他是真正看見并描述微生

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數(shù)為50-300倍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世界(當時被稱之為微小動物),

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國人,原為化學家,后來轉向微生物學研究領

域,為微生物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主要貢獻:用曲頸瓶實驗徹

底否定了“自生說”,從此建立了病原學說,推動了微生物學的發(fā)展;研究了雞霍亂,發(fā)現(xiàn)將病原菌減

毒可誘發(fā)免疫性,以預防雞霍亂??;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證

實其免疫學說,為人類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貢獻;分離到了許多引起發(fā)酵的微生物,并證實酒精發(fā)酵

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發(fā)現(xiàn)乳酸發(fā)酵、醋酸發(fā)酵和丁酸發(fā)酵都是不同細菌所引起的,為進?步研究微生

物的生理生化和工業(yè)微生物學奠定了基礎。

9.羅伯特.柯赫(RobertKoch,1843—1910)德國人,著名的細菌學家,曾經(jīng)是一名醫(yī)生,對病

原細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具體證實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2)分離、培養(yǎng)了肺結核

病的病原菌,這是當時死亡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因此柯赫獲得了諾貝爾獎;(3)提出了證明某種微生

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柯赫氏定律。他也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10.伍連德(1879-1960)我國廣東香山人,著名公共衛(wèi)生學家,我國海港檢疫創(chuàng)始人。他用微生

物學理論和技術對鼠疫和霍亂的病原進行研究和防治,在中國最早建立起衛(wèi)生防疫機構,培養(yǎng)了第一支

預防鼠疫的專業(yè)隊伍,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有效地戰(zhàn)勝了19101911和1920-1921年間我國東北

各地鼠疫的大流行,被國際上譽為著名的防疫專家,世界鼠疫會議1911年4月在我國沈陽舉行時,他

任大會主席和中國首席代表。著有“論肺型鼠疫”、“鼠疫概論”和“中國醫(yī)史”等。

11.湯飛凡(1879—1958)我國湖南醴陵人,著名的醫(yī)學微生物學家,在醫(yī)學細菌學、病毒學和免

疫學等方面的某些領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特別是首次應用雞胚卵黃囊接種法從病人的眼結膜刮屑物中

分離、培養(yǎng)沙眼衣原體的成功,確證了沙眼衣原體的存在,為世界上首創(chuàng),成為醫(yī)學微生物學方面的重

大成果。

12.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的簡稱,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即我國稱為的非

典型肺炎,也簡稱為非典。

四、習題

填空題

1.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鋒利的雙刃劍,它們在給人

類帶來的同時也帶來。

2.1347年的一場山引起的瘟疫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有1/3的人(約2500萬人)死于這場災

難。

3.2003年SARS在我國一些地區(qū)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嚴重地被打亂,這是因為SARS有

很強的傳染性,它是由一種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阮病毒);具細

胞結構的真細菌、古生菌;具細胞結構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

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學家RogerStanier提出,確定微生物學領域不應只是根據(jù)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應該

根據(jù)有別于動、植物的。

6.重點研究微生物與寄主細胞相互關系的新型學科領域,稱為。

7、公元6世紀(北魏時期),我國賈思勰的巨著“”詳細地記載了制曲、釀酒、制醬和釀醋等

工藝。

8.19世紀中期,以法國的和德國的為代表的科學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敗發(fā)酵

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離、培養(yǎng)、接種和滅菌等一系列獨特的微生物技術,從而莫定了微生物

學的基礎,同時開辟了醫(yī)學和工業(yè)微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9.20世紀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學的、等技術的滲透和應用的拓寬及發(fā)展,動、植物

細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樣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離、培養(yǎng)和在發(fā)酵罐中進行生產(chǎn)。

10、目前已經(jīng)完成基因組測序“3大類微生物主要是、及。而隨著基因組作

圖測序方法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基因組研究將成為一種常規(guī)的研究方法,為從本質上認識微生物自身以

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將產(chǎn)生質的飛躍。

11.微生物從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的短短的300年間,特別是20世紀中期以后,已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中

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形成了繼動、植物兩大生物產(chǎn)業(yè)后的

選擇題(4個答案選1)

1.當今,一種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⑴鼠疫⑵天花⑶艾滋?。ˋIDS)(4灌亂

2.微生物在整個生物界的分類地位,無論是五界系統(tǒng),還是三域(domain)系統(tǒng),微生物都占據(jù)了()

的“席位”。

(1)少數(shù)(2)非常少數(shù)(3)不太多(4)絕大多數(shù)

3.微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已形成了基礎微生物學和應用微生物學,它又可分為()的分支學科。

⑴幾個不同(2)少數(shù)有差別(3)許多不同(4)4個不同

4.公元9世紀到10世紀我國已發(fā)明()。

⑴曲解釀酒(2)用鼻苗法種痘(3)烘制面包(4)釀制果酒

5.安東.列文虎克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倍,利用這種顯微鏡,他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

動物。

(1)50~300(2)10左右(3)2-20(4)500-1000

6.據(jù)有關統(tǒng)計表明,20世紀諾貝爾獎的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中,從事微生物問題研究的就占了

()。

⑴1/10(2)2/3(3)1/20(4)1/3

7.巴斯德為了否定“自生說”,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試驗,其中著名的()無可辯駁

地證實:空氣中確實含有微生物,它們引起有機質的腐敗。

(1)厭氧試驗(2)滅菌試驗

(3)曲頸瓶試驗(4)菌種分離試驗

8.柯赫提出了證明某種微生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

(1)巴斯德原則(2)柯赫原則(3)菌種原則(4)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與人類某些遺傳疾病相類似的基因,因此可

以利用這些微生物作為()來研究這些基因的功能,為認識龐大的人類基因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貢

獻。、

(1)模式生物(2)受體(3)供體(4)突變材料

10.我國學者湯飛凡教授的()分離和確證的研究成果,是一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開創(chuàng)性成果。

(1)鼠疫桿菌(2)沙眼病原體(3)結核桿菌(4)天花病毒

是非題

1.微生物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員,有了它們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質進行循環(huán),否則地球上的

所有生命將無法繁衍下去。

2.由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基因治療和基因工程藥物的產(chǎn)生,許多已被征服的傳染病,例如:

肺結核、瘧疾、霍亂、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來”之勢。

3.當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細菌都是肉眼看不見的。

4.微生物學家要獲得微生物的純種,通常要首先從微生物群體中分離出所需的純種,然后還要進行培

養(yǎng),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術,例如:消毒滅菌和培養(yǎng)基的應用等,這也是微生物學有別

于動、植物學的。

5.巴斯德不僅用曲頸瓶實驗證明微生物非自然發(fā)生,推翻了爭論已久的“自生說”,而且做了許多其他

重大貢獻,例如:證明乳酸發(fā)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原生動物學、微生物分類學、發(fā)酵工程、細胞工程、遺傳工程、基因工

程、工業(yè)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醫(yī)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等,都是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

7.微生物學的建立雖然比高等動、植物學晚,但發(fā)展卻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動、植物結構的

復雜性及技術方法的限制而相對發(fā)展緩慢,特別是人類遺傳學的限制大。

8.微生物學與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其他學科匯合,使微生物學全面進入分子研

究水平,并產(chǎn)生了其分支學科“分子微生物學”。

9.在基因工程的帶動下,傳統(tǒng)的微生物發(fā)酵工業(yè)已從多方面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成為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重

要組成部分。

10.DNA重組技術和遺傳工程的出現(xiàn),才導致了微生物學的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包括質粒載體,限制性內

切酶、連接酶、反轉錄醐等。

11.微生物個體小、結構簡單、生長周期短,易大量繁殖,易變異等特性,因而與動、植相比,十分難

于實驗操作。

12.現(xiàn)在,微生物學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將更加蓬勃發(fā)展,這是因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備的生

物學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及其廣泛的應用性。

問答題

1.用具體事例說明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

2.為什么說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3.為什么微生物學比動、植物學起步晚,但卻發(fā)展非常迅速?

4.簡述微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的地位。

5.試述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前景。

五、習題解答

填空題

1.巨大利益“殘忍”的破壞2.鼠疫桿菌3.病毒4.無原核真核5.研究技

術6.細胞微生物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