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_第1頁
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_第2頁
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_第3頁
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_第4頁
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細勘察)目錄TOC\o"1-2"\h\z\u183681概述 2164911.1擬建工程概況 2207031.2勘察目的與任務 2127571.3勘察工作依據(jù)、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 348461.4勘察階段、范圍及等級確定 329413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況 4234651.6勘察工作質量評述 541102自然地理條件 6196472.1地理位置與交通 6223392.2氣象水文 7192973工程地質條件 7296193.1地形地貌 7280753.2地質構造 7256433.3地層巖性 8235253.4基巖風化特征 824883.5水文地質條件 833693.6水土腐蝕性判定 9144103.7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害 9168923.8場地巖溶發(fā)育程度判定 1016730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及指標分析 10299044.1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原則 10289064.2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10306144.3巖石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 11305494.4物探及波速測井資料的分析整理 13283494.5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 13201674.6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取值 1475105工程地質評價 15249205.1場地穩(wěn)定性與建筑適宜性評價 15213025.2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 1574545.3場地和地基的地震評價 1554536地基基礎評價及建議 15198946.1基礎持力層選擇 1565406.2特殊性巖土評價 1538486.3地基均勻性評價 15151136.4基礎型式建議 1629106.6成樁條件評價及樁基的施工條件對其環(huán)境的影響 17287426.7巖溶地基穩(wěn)定性評價 1717986.8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分析 17237586.9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評價 1835976.10對相鄰建(構)筑物的影響評價 1883157結論與建議 18319657.1結論 18230757.2建議 19附圖1、總圖例圖號:0-1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圖號:1-1~1-53、工程地質剖面圖圖號:2-1~2-654、鉆孔地質柱狀圖圖號:3-1~3-1095、動力觸探曲線圖圖號:4-1~4-14附件1、勘察合同2、勘察任務委托書3、勘察綱要4、測量說明及測量成果表5、巖石試驗報告6、波速測試報告7、物探報告PAGE181概述1.1擬建工程概況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發(fā)包方)委托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方,下稱我公司)對奉節(jié)人居環(huán)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銘陽果園、坪上村)進行直接詳勘工作。擬建場地位于草堂鎮(zhèn)的銘陽果園及坪上村,其中坪上村場地的建筑用地面積約2611.53m2,銘陽果園場地的建筑用地面積約10562.97m2;根據(jù)建設方提供的設計圖,擬建工程概況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及下表1.1-1。表1.1-1擬建建筑情況一覽表擬建物名稱層數(shù)安全等級結構型式設計±0標高(m)基礎形式坪上村村委會3F二級框架結構279.00擴展基礎安置房2F二級框架結構279.00擴展基礎銘陽果園凍庫1F三級輕鋼結構350.00擴展基礎橙長樂園/三級/348.00~359.00砂石墊層接待中心(改造)3F二級框架結構348.00獨立基礎1號觀景平臺1F三級架空結構348.00擴展基礎2號觀景平臺1F三級架空結構434.00擴展基礎迎賓大門1F三級框架結構337.50擴展基礎1號休閑木屋1F三級輕型木結構356.00擴展基礎2號休閑木屋1F三級輕型木結構360.00擴展基礎3號休閑木屋1F三級輕型木結構360.00擴展基礎研學長廊1F三級框架結構392.00擴展基礎詩書廊1F三級框架結構447.50擴展基礎1號休閑亭廊1F三級框架結構396.00~396.90擴展基礎2號休閑亭廊1F三級框架結構463.00擴展基礎邊坡:觀景平臺多為架空結構,場地將形成的環(huán)境邊坡,最大高度約5米,為土質邊坡,安全等級為三級;場地將形成的基坑邊坡,最大高度約1.2米,為土質邊坡,安全等級為三級。注:接待中心為對現(xiàn)有建筑的改造;經訪問現(xiàn)狀建筑為框架結構,獨立基礎,中等風化基巖為持力層,建議應搜集相關詳細圖紙資料以滿足設計所需。1.2勘察目的與任務根據(jù)勘察技術委托書及有關技術規(guī)范,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場區(qū)工程地質條件,為擬建工程提供施工圖設計依據(jù)。具體任務是:1.1.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質、規(guī)模、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等級允許變形等資料;1.1.2查明建筑物范圍內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巖土層的類別、結構、厚度、坡度、工程特性等地質環(huán)境;1.1.3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評價與整治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和整治方案建議;1.1.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產生的變化及其對工程的影響,評價地下水的其腐蝕性;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議;1.1.5查明是否存在“河道、溝浜、墓洞穴、防空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1.6對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場地地震效應、環(huán)境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場地穩(wěn)定性、地基均勻性和承載能力,可能出現(xiàn)的人工邊坡、地下洞穴的穩(wěn)定性和相鄰建筑物影響等)和建筑適宜性進行評價;1.1.7提供基礎設計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1.1.8對基礎持力層、基礎型式的選擇及基礎埋深等提出建議;1.1.9對場地特殊巖土進行評價;1.1.10對場地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進行分析;1.1.11對施工中的有關問題提出建議及預防措施。1.3勘察工作依據(jù)、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1.3.1勘察工作依據(jù)(1)《建設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質勘察任務委托書》;(3)《工程地質勘察綱要》;(4)建設方提供的1:500帶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1.3.2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本次勘察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為:(1)《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3)《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GB55003-2021;(4)《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6)《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8)《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9)《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GB/T50266-2013;(10)《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2019;(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20年版);(12)《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13)《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其下為輔助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規(guī)范》(GB50585-2010);(2)《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CECS99:98);(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1.4勘察階段、范圍及等級確定1.4.1勘察范圍、階段判定根據(jù)渝建[2013]345規(guī)定,勘察范圍判定見下表1.4-1,根據(jù)渝建[2013]346規(guī)定,勘察階段判定判定見下表1.4-2。該項目不需進行選址勘察和初步勘察,勘察階段為直接詳勘??辈旆秶斠娍碧近c平面布置圖。符合《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暫行規(guī)定》的要求。表1.4-1勘察范圍判定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邊坡判定結果環(huán)境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對于無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倍邊坡高度。無該類邊坡滿足勘察范圍2對于有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土邊坡,勘察范圍線應根據(jù)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及可能破壞模式確定,且勘察范圍不應小于外傾結構面影響范圍。無該類邊坡滿足勘察范圍3對于可能出現(xiàn)土體內部滑動破壞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倍邊坡高度??辈旆秶€大于其邊坡高度的1.5倍滿足勘察范圍4對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后緣邊界,且還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前緣邊界(即剪出口位置)。無該類邊坡滿足勘察范圍基坑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無該類基坑邊坡滿足勘察范圍2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圍線大于其邊坡高度的2倍滿足勘察范圍3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無該類基坑邊坡滿足勘察范圍表1.4-2勘察階段判定判定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及工程指標判定結果場地及項目1在復雜場地上建設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的建設項目。安全等級為二、三級,中等復雜場地。不需進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設場地1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等不良地質作用較為發(fā)育,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3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無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塌陷等不良地質作用不需進行初步勘察2場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巖坡,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5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不屬于該類建設場地不需進行初步勘察3三峽庫區(qū)175m蓄水位(吳淞高程)岸線外側水平距離100米范圍內的建設場地。不屬于三峽庫區(qū)不需進行初步勘察4存在礦產采空區(qū)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區(qū)或地下洞頂距離擬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設場地。不存在采空區(qū)和地下洞室不需進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設項目1總建筑規(guī)模大于50萬m2且高層建筑規(guī)模占總建筑規(guī)模的比例超過70%的大型住宅小區(qū)。不屬于該類項目不需進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層建筑。不屬于該類項目不需進行初步勘察3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0m2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或長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屬于該類項目不需進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徑150m及以上的斜拉橋、懸索橋等纜索承重橋梁以及拱橋,立體交叉線路為3層及3層以上(不計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橋梁。不屬于該類項目不需進行初步勘察1.4.2勘察等級據(jù)業(yè)主方提供的工程設計圖,按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規(guī)定,擬建建筑物安全等級為三級;經現(xiàn)場踏勘,按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4.1.6條,場地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見下表1.4.3。表1.4.3場地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劃分判定因素地質環(huán)境情況場地復雜程度1地形、地貌坪上村擬建場地位于坡頂為臍橙種植區(qū),場地現(xiàn)狀地形整體較平緩,現(xiàn)狀地形坡角小于10°;銘陽果園擬建場地主要為斜坡地貌,局部現(xiàn)有建筑物場區(qū)地段較平緩,場地斜坡現(xiàn)狀坡角一般約在10-30°,局部坡度較陡在30°以上。中等復雜2巖層傾角(°)17-22°中等復雜3巖體完整性較完整簡單4巖土特征有特殊性巖土(局部有素填土)中等復雜5土層厚度(m)最大厚度4.5m簡單6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簡單7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不發(fā)育簡單8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活動邊坡高度m土質邊坡最大高度為約5m的土質環(huán)境邊坡。簡單巖質邊坡/簡單洞頂覆蓋厚度與洞跨之比/簡單采空區(qū)占地用地面積比例%/簡單9相鄰建筑物影響程度工程建設對相鄰建筑影響中等中等復雜場地類別綜合判定中等復雜場地綜上所述,建筑物安全等級為二、三級,場地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場地,據(jù)《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4.1.7條,綜合確定場地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況1.5.1勘察工作布置根據(jù)勘察任務委托書、建筑設計方案及勘察等級,本次勘察采用以鉆探、原位測試為主,輔以地質調查、剖面測繪和室內土工試驗等工作手段。本次勘察根據(jù)規(guī)范、工程特點,結合場地條件布置工作量,勘探鉆孔以控制擬建建構筑物并兼顧場地及邊坡進行布置,本次共布置鉆孔109個(坪上村21個、銘陽果園88個),布置勘探剖面線65條(坪上村11條、銘陽果園54條);勘探點、線間距一般約為5~25m;建筑物孔深控制在地基主要受力層,一般性勘探孔深度為預計持力層以下6~8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為預計持力層以下8~10m;邊坡鉆孔深度設計原則:勘探孔的深度應穿過最深潛在滑動面進入穩(wěn)定層不小于5m,坡腳勘探孔應進入坡腳地形最低點和支護結構基底以下不小于3m,且每條勘探線布置勘探點不少于2個,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另外所有鉆孔深度應滿足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需要;控制性鉆孔兼做取樣及原位測試孔,占鉆孔總數(shù)的1/2以上;本次勘察勘察試驗類型及數(shù)量的布置情況為:在中等風化基巖中采取巖樣38組,試驗項目為天然、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擾動土樣2組,試驗項目為腐蝕性試驗;在填土層及碎石土層選取共計14個鉆孔進行重型及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選取代表性6個鉆孔進行波速測試;在代表性地段布設2條物探剖面。1.5.2勘察工作量完成情況外業(yè)工作于2021年12月29日開始,至2022年1月4日結束,隨后轉入內業(yè)資料整理及報告編制工作,實際完成各種工作量情況見下表1.5-1。表1.5-1實際完成勘察工作量統(tǒng)計工作項目名稱單位數(shù)量工程測量鉆孔定位孔109實測地質剖面1:200km/條2.50/65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1:500)Km20.16鉆探進尺(m)/孔1732.80/109重型動力觸探m/孔2.50/2超重型動力觸探m/孔25.80/12波速測試m/孔89.10/6物探測試m/點260/56簡易水位觀測次/孔109/109采樣土樣(擾動)組/孔2/2巖樣組/孔38/38室內實驗土樣土腐蝕性件2巖樣天然、飽和抗壓試驗組381.6勘察工作質量評述本次勘察嚴格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完成的各項工作質量評述如下:1、工程測量:起始數(shù)據(jù)為建設方提供的兩個點的坐標及高程見下表(表1.6-1),坐標采用重慶獨立坐標系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測量精度滿足要求。測量基準點坐標和高程和測量說明見附件。表1.6-1控制點成果編號X坐標Y坐標高程(m)K13439229.77836653035.171273.505K23439245.16936652984.842277.251K33441232.86237367129.970347.838K43441272.43337367077.197347.3152、工程地質測繪:本次勘察工程地質測繪的主要內容為1:500的工程地質測繪,在收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地層接觸線、巖性分界線和各個地質單元體進行測繪,調查地形、地貌特征,劃分地貌單元,查明巖土成因、性質、時代和分布范圍;查明區(qū)域地質構造特征和地震烈度。3、鉆探:本工程共布設鉆探孔109個,實際完成鉆孔109個;本次鉆探勞務由重慶佳強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完成;鉆探采用XY-150型號鉆機全斷面鉆進取芯等鉆探工藝,鉆孔開孔直徑為110mm,終孔直徑91mm,鉆進過程中嚴格按鉆探操作規(guī)定進行,對土層及采樣段嚴格控制回次進尺,土層每回次進尺控制在0.5~1.0m,基巖強風化回次進尺不大于1.5m,基巖中等風化進尺不大于2.0m。鉆孔巖芯采取率素填土一般為65%~70%;碎石土一般為70%~75%;強風化灰?guī)r一般為75%~80%;中等風化灰?guī)r一般為80~90%;對地層層位、巖性劃分準確,記錄詳細及時,無漏記、誤記;及時記錄鉆進過程中遇到空洞、卡鉆及鉆具掉落等異?,F(xiàn)象的深度;在施鉆前測放鉆孔,鉆孔完成后,對位置有變動的鉆孔及時補測;鉆孔施工結束后均封孔處理,符合規(guī)范要求。4、原位測試:在勘察范圍內,素填土層共選取2個鉆孔進行了重型(N63.5)動力觸探原位測試,共計2.50m;在碎石土層選取12個鉆孔進行了重型(N120)動力觸探原位測試,共計25.80m;測試依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進行,測試成果滿足規(guī)范要求。5、物探測試:根據(jù)擬建場地的具體情況,在代表性地段選取6個鉆孔有針對性的進行波速測試,在代表性地段布置物探剖面2條;試驗過程嚴格按照規(guī)范規(guī)程的要求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可靠。6、采樣及室內試驗:本次勘察在控制性鉆孔中采取采取巖、土試樣;在2個鉆孔利用巖芯鉆頭采取擾動土樣2組進行室內土腐蝕性實驗,土樣級別為Ⅲ級,試樣及時封裝;采取38組中等風化巖樣品進行天然、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試驗;本次勘察對采集的樣品及時進行密封送檢,試驗時樣品保持天然狀態(tài),并及時送往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試驗,制取巖土樣的方法、所取樣品等級及樣品送檢和試驗過程符合《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相關規(guī)定。7、鉆孔水位觀測:對鉆孔進行了簡易水文觀測,觀測要求于施鉆結束停機,抽干孔內余水,24小時后進行觀測。8、地質編錄:現(xiàn)場跟班編錄,對巖土芯采取率,巖土分界線,分層厚度、巖土描述認真檢查、校對,以確保原始資料準確、真實。9、繪圖軟件:本次制圖軟件采用巖土工程勘察CAD系統(tǒng)4.0版,該軟件已通過審查合格,所生成的成果圖件格式符合要求。文字部分采用Word2007軟件編輯。滿足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圖例圖示規(guī)定。10、外業(yè)見證說明:本次勘察外業(yè)自20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1月4日完成全部野外作業(yè),工程勘察外業(yè)見證工作由建設單位委托重慶陸尋巖土工程有限公司完成,見證員吳永立(印章號:YKJZ-2310749-0001),見證員采用旁站式,對我公司外業(yè)作業(yè)資質、人員的身份和資格、勘探點、鉆探、原位測試、原始記錄等外業(yè)進行檢查、核實,外業(yè)成果可靠。綜上所述,勘察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滿足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要求。2自然地理條件2.1地理位置與交通擬建工程區(qū)位于重慶市奉節(jié)縣草堂鎮(zhèn)的坪上村及銘陽果園場區(qū),有道路直通場地,交通便利,詳見下圖場地交通位置圖2.1-1。圖2.1-1場地交通位置圖2.2氣象水文重慶奉節(jié)地區(qū)屬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具春早夏長,秋雨連綿,冬暖多霧的特點。根據(jù)重慶市氣象臺《重慶市環(huán)境質量報告書》所記載的極端值引用如下:氣溫: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高氣溫39.8℃(1957年7月14日),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1℃,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氣溫5.9℃,最大平均日溫差12.3℃(1963年8月)。蒸發(fā)量、濕度:年蒸發(fā)量1083mm,最大年蒸發(fā)量1375mm(1962年),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絕對濕度17.8hPa。風:年平均風速1.30m/s,最大風速為26.70m/s(1984年5月10日),風向NW。降水量:1月最大降水量206.11mm(1996年7月21日),雨季在5月~9月,一次連續(xù)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00時~6月25日15:46時,歷時18小時46分)。月平均最大降水量為167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85.1~1141.80mm。地表水:擬建場區(qū)存在較多灌溉用水池,除上述無其他影響水體分布。3工程地質條件3.1地形地貌擬建工程區(qū)屬中淺切割褶皺剝蝕低山地貌區(qū);其中坪上村場地位于坡頂為臍橙種植區(qū),場地現(xiàn)狀地形整體較平緩,現(xiàn)狀地形坡角小于10°;銘陽果園擬建場地主要為斜坡地貌,局部現(xiàn)有建筑物場區(qū)地段較平緩,場地斜坡現(xiàn)狀坡角約在10-30°,局部坡度較陡在30°以上;場地環(huán)境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場地。3.2地質構造通過對該場地踏勘實測及查閱區(qū)域構造資料判定:擬建場地位于七曜山背斜北西翼,詳見下圖3.2-1擬建場地地質構造綱要圖。根據(jù)調查,位于坪上村擬建場地小區(qū)域上表現(xiàn)為單斜構造,產狀:320°∠17°,層間結構面閉合狀,巖層層面未見軟弱夾層,巖層內結構面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調查區(qū)主要發(fā)育兩組節(jié)理裂隙:①60°∠38°,張開度1~3mm,裂面凹凸不平,有少量粘土質充填,延伸長度1.0~2.5米,間距1.0~2.5m,為結合程度很差的軟弱結構面;②135°∠62°,微張~閉合,裂面平整,無充填物,延伸長度1.0~3.0m,間距1.0~2.5,為結合程度差的硬性結構面。位于銘陽果園擬建場地小區(qū)域上表現(xiàn)為單斜構造,巖層產狀313°∠22°,層間結構面閉合狀,巖層層面未見軟弱夾層,巖層內結構面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調查區(qū)主要發(fā)育兩組節(jié)理裂隙:①35~45°∠70~75°,間距1.5~3.0m,寬度1~2cm,基本無充填,部分地段的裂隙中充填有粘土夾碎塊石,結構面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②120~130°∠45~50°,間距1.0~3.5m,寬度3~5cm,基本無充填,結構面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綜上所述:擬建場地基巖巖體較完整,裂隙較發(fā)育,地質構造較簡單。圖3.2-1場地構造綱要圖3.3地層巖性據(jù)鉆探揭露,場地內地層主要由人工回填土(Q4ml),殘坡積層碎石土(Q4el+dl),三疊系中統(tǒng)巴東組(T2b)灰?guī)r組成,其巖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統(tǒng)(Q4)素填土(Q4ml):雜色,稍濕,松散~中密狀,以稍密為主。主要由黏性土夾灰?guī)r碎塊石組成;碎塊石含量約18~30%,粒徑一般10~70mm,呈棱角狀,最大可見約100mm(地表測得);堆填時間約3-12年不等,局部分布,主要分布于銘陽果園擬建場地現(xiàn)有建筑區(qū)及道路旁,本次鉆探揭露厚度2.00(ZK53)~4.50m(ZK44、ZK56)。碎石土(Q4el+dl):灰褐色、灰黃色,結構緊密,塊狀~斑狀構造,中密~密實、中密為主,顆粒級配一般,顆粒形狀多為次棱角狀~棱角狀,一般粒徑約在2-5cm,最大粒徑約10cm,母巖成分為灰?guī)r,風化程度為強風化或中等風化,約占總重量的50~70%,充填物主要為黏性土,多呈硬塑狀,稍干,該層分布在整個擬建場地,在場地地表或下伏于填土產出,分布厚度不均,本次鉆探揭露的厚度在0.50(ZK15)~4.10m(ZK60)。3.3.2三疊系中統(tǒng)巴東組(T2b)灰?guī)r(T2b-Ml):灰色、黃灰色,主要由方解石礦物組成,含少量白云巖,鈣質膠結,隱晶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芯表面偶見小溶孔發(fā)育,強風化巖層裂隙發(fā)育,巖芯破碎,主要呈碎塊狀,巖質極軟~軟;中等風化巖層裂隙不發(fā)育,巖芯較完整,主要呈塊狀及柱狀,一般節(jié)長5-20cm,巖質較堅;該層鉆探揭露厚度約5.80(ZK56)~16.30m(ZK9、ZK15),為場地唯一巖性。3.4基巖風化特征根據(jù)鉆探資料,場區(qū)基巖按風化程度可分為:強風化層:灰色,巖芯呈碎塊狀,錘擊聲啞,風化裂隙發(fā)育,巖體較破碎,巖質極軟~軟,厚度約為0.80m~2.50m(ZK89)。中等風化層:灰色,巖芯較完整,呈塊狀及柱狀,層理較清晰,巖體較完整,巖質較堅;坪上村場地位于坡頂為臍橙種植區(qū),場地現(xiàn)狀地形整體較平緩,場地基巖面起伏較小,基巖面坡度在3°左右;銘陽果園擬建場地主要為斜坡地貌,局部現(xiàn)有建筑物場區(qū)地段較平緩,,基巖面坡度在10°~30°左右。3.5水文地質條件3.5.1地表水擬建場區(qū)存在較多灌溉用水池,除上述無其他影響水體分布,地表水條件簡單。3.5.2地下水勘察區(qū)巖土層結構由素填土、碎石土和下伏灰?guī)r層組成;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及巖溶水三類。①松散介質孔隙水:賦存于素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向地勢低洼處排泄,填土孔隙較大,透水性好,為強透水層;旱季水量貧乏,雨季受大氣降水的影響,水量一般較豐富。②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的裂隙中,尤其在裂隙發(fā)育場地中賦存較豐富,其水量穩(wěn)定,水位受季節(jié)影響較小,此類地下水一般埋深較大,其富水性受巖性條件及風化帶深度所控制,為弱透水層。③巖溶水:場地內基巖為灰?guī)r,為巖溶含水層,地下水類型屬巖溶水,巖溶富水性與溶隙發(fā)育程度和當?shù)厝芪g基準面有關;在當?shù)厝芪g基準面以上的垂直循環(huán)帶內,為包氣帶,灰?guī)r為透水層,大氣降水一般沿豎向溶隙作垂向運動,僅雨季局部可能存在少量溶隙水;而在當?shù)厝芪g基準面以下,則含有巖溶地下水;本次勘察深度范圍內位于當?shù)厝芪g基準面以上,巖溶水不發(fā)育;鉆探施工完畢后,對鉆孔進行提干循環(huán)水水文觀測,24h觀測孔內水位結果可知,場地鉆孔未見地下水。3.5.3巖土滲透性根據(jù)擬建場地條件、類似工程經驗及重慶市地方經驗綜合提供:填土屬強透水層,巖土的滲透系數(shù)建議取35m/d;碎石土屬中等透水層,巖土的滲透系數(shù)建議取8m/d;灰?guī)r屬弱透水層,巖土的滲透系數(shù)建議取0.2m/d。3.5.4施工建議在大氣降水豐富時期,受施工影響易存在臨地下水,水量的大小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地下水對基礎施工影響較大,建議施工期間應配備排水設施,場地內及周邊,應修建完善的截排水系統(tǒng)。綜上所述,擬建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3.6水土腐蝕性判定3.6.1水的腐蝕性判定擬建場地未見穩(wěn)定地下水,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附錄G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場地附近無污染源,結合取土樣的腐蝕性試驗結果,場地地表水、地下水對混凝土有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水對建筑材料腐蝕的防護,應符合現(xiàn)行的相應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3.6.2土的腐蝕性判定勘察期間對場地內ZK10、ZK28兩個鉆孔中采取碎石土共計2組擾動土樣進行腐蝕性測試,試驗結果見下表3.6-1;表3.6-1場地土腐蝕性判定表評價類型腐蝕介質測試值評審標準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腐蝕等級評價結果混凝土結構SO42-(mg/kg)221<450微對砼結構微腐蝕性Mg2+(mg/kg)42<3000微NH4+(mg/kg)/<750微OH-(mg/kg)/<64500微PH值8.53>6.5微砼結構中的鋼筋Cl-(mg/kg)36<400微對砼中的鋼筋微腐蝕性鋼結構PH值8.53>5.5微對鋼結構微腐蝕性備注表中測試數(shù)據(jù)為2件土樣測試結果中不利值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附錄G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場地附近無污染源,根據(jù)取土樣試驗結果,場地土對混凝土有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土對鋼結構材料有微腐蝕性;土對建筑材料腐蝕的防護,應符合現(xiàn)行的相應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3.7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害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并結合鉆探,勘察區(qū)及其附近未見滑坡、危巖、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未見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該場地主要存在巖溶不良地質現(xiàn)象,巖溶發(fā)育程度見3.8節(jié)。3.8場地巖溶發(fā)育程度判定根據(jù)調查,兩個場地未見落水洞、溶洞等現(xiàn)象;據(jù)本次勘察鉆探過程中未見溶洞,巖芯表面沒有明顯的溶蝕現(xiàn)象僅偶見溶蝕小孔。根據(jù)《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第8.4.2條判定,場地巖溶為微發(fā)育。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及指標分析經工程地質測繪及鉆探揭露,擬建場地內主要的巖土層由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素填土(Q4ml)、殘坡積層碎石土(Q4el+dl)及三疊系中統(tǒng)巴東組(T2b)灰?guī)r。4.1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原則根據(jù)巖土體的分布、成因、巖性以及物理力學特征差異等原則進行分層,本次勘察的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按不同層位按坪上村及銘陽果園場地分別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方法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10.2.1~10.2.8條相關要求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前按規(guī)定剔除異常值和粗差數(shù)據(jù),參加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少于6個樣本,根據(jù)試驗結果,結合地區(qū)經驗取值,各統(tǒng)計參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1、巖土參數(shù)算術平均值0注:i——巖土性質指標測試值n——參與統(tǒng)計的樣本數(shù)量2、巖土參數(shù)標準差3、巖土參數(shù)變異系數(shù)當變異系數(shù)大于0.3時,應分析試驗測試成果誤差過大的原因,必要時應剔除異常值并重新進行統(tǒng)計。4、巖土性質指標標準值kk=a*0(14.2.4-2)式中:a——修正系數(shù)式中“±”號,當指標作為作用項時,取“﹢”;當指標作為抗力項時,取“﹣”。4.2土的物理力學性質4.2.1動力觸探試驗1)素填土:素填土主要分布于銘陽果園現(xiàn)有建筑附近場地,粒徑及性質變化較大,本次勘察選取代表性鉆孔ZK44、ZK56共計2個代表性的鉆孔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2.50m(其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見下表4.2-1),結合野外鑒別及地區(qū)經驗對其物理力學性質進行評價。表4.2-1素填土重型動力觸探(N63.5)原位測試統(tǒng)計分析表鉆孔編號觸探深度觸探厚度范圍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ZK440.30~1.50m1.20m1.00~17.09.334.560.49ZK560.20~1.50m1.30m1.00~17.010.774.130.38厚度加權平均值10.08注:各孔每10cm錘擊數(shù)動力見觸探曲線圖4-1~4-2。根據(jù)未修正的N63.5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結果(詳見附圖)并結合鉆探揭露情況,場地素填土對試驗成果采用厚度加權平均法統(tǒng)計后,N63.5指標厚度加權平均值為10.08,綜合確定場地內素填土在地表50cm以下呈稍密狀。建議:天然填土重度取19.5kN/m3(經驗值),天然綜合內摩擦角取30°;飽和填土重度取20.0kN/m3,飽和綜合內摩擦角取25°;按規(guī)范要求壓實系數(shù)達到0.94以上的素填土,建議天然綜合內摩擦角可取35°,天然重度取20.5kN/m3,基底摩擦系數(shù)可取0.35;填土的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取值。2)碎石土:碎石土層在坪上村及銘陽果園場地均廣泛分布,本次勘察在擬建場地代表性地段的ZK7、ZK12、ZK24、ZK35、ZK47、ZK83、ZK87、ZK89、ZK95、ZK99、ZK101、ZK108共計12個代表性的鉆孔進行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25.80m(其試驗成果按坪上村及銘陽果園劃分統(tǒng)計表見下表4.2-2及4.2-3),結合野外鑒別及地區(qū)經驗對其物理力學性質進行評價。表4.2-2碎石土超重型動力觸探(N120)原位測試統(tǒng)計分析表(坪上村)鉆孔編號觸探深度觸探厚度范圍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ZK70.10~1.80m1.70m5.00~14.011.822.160.18ZK120.20~2.00m1.80m4.00~15.011.442.620.23厚度加權平均值11.62注:各孔每10cm錘擊數(shù)動力見觸探曲線圖。根據(jù)未修正的N120超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結果(詳見附圖)并結合鉆探揭露情況,場地的碎石土對試驗成果采用厚度加權平均法統(tǒng)計后,N120指標厚度加權平均值為11.62,綜合確定場地內碎石土在地表50cm以下主要呈中密狀。根據(jù)實驗結果及野外鑒定、地區(qū)經驗,建議:碎石土天然重度取21.0kN/m3(經驗值),天然綜合內摩擦角取35°,飽和綜合內摩擦角取28°;建議承載力特征值?。?00kPa,如以碎石土作持力層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表4.2-3碎石土超重型動力觸探(N120)原位測試統(tǒng)計分析表(銘陽果園)鉆孔編號觸探深度觸探厚度范圍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ZK240.40~2.50m2.10m6.00~15.011.952.130.18ZK350.40~3.00m2.60m6.00~15.011.582.040.18ZK471.00~3.10m2.10m5.00~15.011.622.500.22ZK830.40~2.50m2.10m7.00~15.012.381.860.15ZK870.10~2.20m2.10m6.00~15.012.142.030.17ZK890.40~2.50m2.10m7.00~15.011.861.930.16ZK950.30~2.50m2.20m5.00~15.011.952.320.19ZK990.40~2.50m2.10m6.00~14.011.862.010.17ZK1010.50~2.80m2.30m6.00~14.011.831.830.15ZK1080.40~3.00m2.60m7.00~14.012.001.520.13厚度加權平均值11.91注:各孔每10cm錘擊數(shù)動力見觸探曲線圖。根據(jù)未修正的N120超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結果(詳見附圖)并結合鉆探揭露情況,場地的碎石土對試驗成果采用厚度加權平均法統(tǒng)計后,N120指標厚度加權平均值為11.91,綜合確定場地內碎石土在地表50cm以下主要呈中密狀。根據(jù)實驗結果及野外鑒定、地區(qū)經驗,建議:碎石土天然重度取21.0kN/m3(經驗值),天然綜合內摩擦角取35°,飽和綜合內摩擦角取28°;建議承載力特征值?。?00kPa,如以碎石土作持力層應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4.3巖石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場地僅有灰?guī)r一種巖性,本次勘察在中等風化巖層共采集巖樣38組,送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測試。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10.2節(jié)有關規(guī)定,按坪上村及銘陽果園場地片區(qū)劃分對巖石物理力學測試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4.3-1及4.3-2。表4.3-1中等風化灰?guī)r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統(tǒng)計(坪上村)巖性鉆孔天然抗壓強度(MPa)飽和抗壓強度(MPa)灰?guī)rZK138.833.742.025.527.531.7ZK327.228.825.320.719.916.2ZK535.033.939.925.424.127.7ZK834.841.533.824.624.130.5ZK1136.239.941.328.727.629.9ZK1338.436.929.424.725.324.3ZK1532.429.133.224.424.919.9ZK1634.131.430.723.122.024.2ZK1833.329.937.425.225.121.0ZK2034.732.230.322.122.025.8統(tǒng)計個數(shù)3030平均值34.1824.60范圍值25.3~41.516.2~30.5標準差4.3983.358變異系數(shù)0.1290.136修正系數(shù)0.9590.957標準值32.823.5軟化系數(shù)0.72(易軟化)根據(jù)試驗統(tǒng)計結果,坪上村場地中等風化灰?guī)r天然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為0.129,飽和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為0.136,可知灰?guī)r該項試驗指標的變異性低,與實際情況相符合。表4.3-2中等風化灰?guī)r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統(tǒng)計(銘陽果園)巖性鉆孔天然抗壓強度(MPa)飽和抗壓強度(MPa)灰?guī)rZK2235.032.035.423.922.727.2ZK2660.067.051.947.847.437.1ZK2928.023.532.819.319.120.6ZK3343.636.841.230.727.430.6ZK3720.418.323.815.114.812.4ZK3834.335.733.023.723.326.0ZK4034.231.028.322.522.722.0ZK4227.132.632.522.223.220.1ZK4631.630.329.721.320.222.5ZK4850.646.943.632.936.135.3ZK5036.336.134.723.723.928.5ZK5235.334.931.226.425.221.4ZK5433.036.239.524.027.927.3ZK5934.338.543.931.229.825.3ZK6239.939.947.731.628.732.8ZK6331.136.837.424.626.924.3ZK6836.333.334.823.123.927.1ZK7141.732.135.426.128.723.8ZK7437.839.434.727.125.429.2ZK7830.834.732.325.324.320.8ZK7927.628.337.721.221.124.2ZK8240.637.133.627.428.224.6ZK10441.534.641.526.230.830.0ZK8637.931.937.026.226.325.5ZK9137.231.532.422.825.424.7ZK9240.033.141.427.528.325.6ZK9331.230.242.125.825.921.8ZK9827.734.231.423.720.523.0統(tǒng)計個數(shù)8484平均值35.7525.78范圍值18.3~67.014.8~47.8標準差7.3275.496變異系數(shù)0.2050.213修正系數(shù)0.9620.960標準值34.424.7軟化系數(shù)0.72(易軟化)根據(jù)試驗統(tǒng)計結果,銘陽果園場地中等風化灰?guī)r天然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為0.205,飽和狀態(tài)下抗壓強度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為0.213,可知灰?guī)r該項試驗指標的變異性中等,與實際情況相符合。4.4物探及波速測井資料的分析整理擬建場地為灰?guī)r地基,為了檢查基巖面和基巖巖溶發(fā)育情況以及鑒定巖土體的完整程度和地震效應評價的需要,本次勘察布設2條剖面進行物探測試,選取6個鉆孔進行聲波及剪切波測井試驗,試驗工作委托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集團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具體試驗方法及成果詳見測試報告。4.4.1物探測試結合現(xiàn)場實際條件,此次共布設了2條物探剖面,完成工作量見下表4.4-1:表4.4-1物探工作量工作方法測線編號長度/m點數(shù)備注高密度電法WT1-WT1’11023WT2-WT2’16033合計高密度電法260m/56點試驗成果結論為:測線范圍內未發(fā)現(xiàn)明顯基巖破碎或巖溶區(qū)。4.4.2波速測井本次選取ZK5、ZK15、ZK28、ZK61、ZK77、ZK85共計6個鉆孔進行聲波及剪切波測井試驗,工作量以及成果見下表4.4-2、4.4-3、4.4-4。表4.4-2鉆孔剪切波速測井成果表孔號測試范圍(m)巖性Vs速度范圍(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K50-2.60碎石土215-2262192192.60-6.00灰?guī)r668-714691ZK280-3.60碎石土228-2442372373.60-6.00灰?guī)r668-714691ZK610-2.20碎石土214-2312202202.20-5.00灰?guī)r658-719681ZK850.-2.50碎石土214-2362232232.50-5.00灰?guī)r653-707688表4.4-3鉆孔聲波速測井測試成果表孔號測試范圍(m)巖性Vp速度范圍(m/s)巖塊聲波速度(m/s)巖體完整性系數(shù)巖體風化程度ZK52.60-4.60灰?guī)r2961-3070強風化4.60-16.004737-489661500.59-0.64中風化ZK150.50-2.50灰?guī)r2812-3094強風化2.50-16.004726-490261500.59-0.64中風化ZK283.60-4.50灰?guī)r2853-3009強風化4.50-15.004760-486561500.60-0.63中風化ZK612.20-2.70灰?guī)r3017-3099強風化2.70-12.004688-487661500.58-0.63中風化ZK771.40-3.60灰?guī)r2828-3098強風化3.60-16.004724-488761500.59-0.64中風化ZK852.50-4.70灰?guī)r2881-2975強風化4.70-16.004761-488161500.60-0.63中風化表4.4-4巖體完整性分類表完整程度完整 較完整較破碎破碎極破碎完整性系數(shù)>0.750.75-0.550.55-0.350.35-0.15<0.15通過試驗結果統(tǒng)計知:碎石土剪切波波速取224.75m/s,屬中軟土;強風化基巖的剪切波速值υs>500m/s,屬軟質巖石;下伏為中等風化基巖υs>800m/s,屬穩(wěn)定巖石;強風化灰?guī)r層聲波速度為2812-3099m/s,中風化灰?guī)r層聲波速度4688-4902m/s,根據(jù)完整性測試成果表,該場地的巖體完整系數(shù)為0.58-0.64,其巖體完整程度為較完整。4.5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表4.5-1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表巖性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平均值巖石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巖體基本質量分級強風化灰?guī)r極軟巖較破碎Ⅴ中等風化帶灰?guī)r24.60(坪上村)較軟巖較完整Ⅳ25.78(銘陽果園)較軟巖較完整Ⅳ注:依據(jù)鉆孔波速測試以及鉆探揭露情況1、強風化帶基巖破碎,為極軟巖,強風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屬Ⅴ類;2、中等風化基巖為較完整屬Ⅳ類。4.6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取值據(jù)試驗成果統(tǒng)計分析,本次勘察結合野外鑒別及地區(qū)經驗,按坪上村銘陽果園場地劃分,本工程場地設計所需的各巖土參數(shù)建議取值詳見表4.6-1及4.6-2。表4.6-1巖土設計參數(shù)建議取值表(坪上村)巖土名稱重度(KN/m3)巖石單軸極限抗壓強度標準值(M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基底摩擦系數(shù)μ巖土體抗剪強度抗拉強度(KPa)巖體水平抗力系數(shù)(MN/m3)土體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MN/m4)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天然飽和內摩擦角(°)內聚力(KPa)素填土19.5*(20.0)*//(靜載試驗確定)0.25*30*(25)*0*(0)*//14*25*碎石土21.0*(22.0)//300*0.40*35*(28*)5*3*//100*150*強風化灰?guī)r23.5*(23.8)*//500*0.45*////150*200*中等風化灰?guī)r24.0*(24.5)*32.823.5119060.55*38*1000*600*440*//備注:1)加*者為相關工程類比及經驗參數(shù)得出,為地區(qū)經驗值。2)上表括號內為飽和值。3)巖質地基承載力首先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10.4.2條確定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場地巖體較完整,地基條件系數(shù)取1.10;中等風化灰?guī)r的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取32800kPa×1.10=36080kPa;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第4.2.6條確定;對于巖質地基,地基極限承載力分項系數(shù)取0.33;則中等風化灰?guī)r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36080kPa×0.33≈11906kPa。4)建議現(xiàn)狀素填土負摩阻力系數(shù)取0.20,壓實系數(shù)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不考慮負摩阻力;經壓實后的承載力特征值取值應由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確定。5)臨時邊坡坡率允許值按有關規(guī)范和重慶地區(qū)經驗取值(無外傾結構面時);土質邊坡:H<5m,土層臨時坡率宜不陡于1:1.50。6)裂隙面抗剪強度根據(jù)裂隙性質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4.3.1結合地區(qū)經驗取值:巖層面結合程度差,屬硬性結構面,建議結構面抗剪強度粘聚力c=80kPa,內摩擦角φ=25°;裂隙①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建議結構面抗剪強度粘聚力c=50kPa,內摩擦角φ=18°;裂隙②結合程度差,屬硬性結構面,建議結構面抗剪強度粘聚力c=70kPa,內摩擦角φ=22°;建議巖體和結構面的抗剪強度采用現(xiàn)場試驗校核來確定。7)按素填土來源并結合現(xiàn)場原位測試成果及當?shù)亟ㄖ涷?;建議素填土飽和狀態(tài)下抗剪強度c取0kPa,φ取25°;碎石土飽和狀態(tài)下抗剪強度c取3kPa,φ取28°;填土與填基面的抗剪參數(shù),考慮在大氣降水滲入作用下,細粒土下移至滑面聚集,在水的作用下細粒土將軟化,抗剪強度降低,并考慮到下部巖土的作用,故建議:填土與碎石土之間滑面的飽和抗剪參數(shù)c取16.0kPa,φ取7.0°。以上參數(shù)均為考慮在飽和不利工況下的建議取值,建議設計應根據(jù)場地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如果對界面開挖階梯倒坡并鋪設碎石增加抗滑力,相關滑面參數(shù)可由設計確定。8)當水平荷載為長期或經常出現(xiàn)的荷載時,應將表中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乘以0.4后采用。9)該表為綜合建議值,設計、施工時應根據(jù)各段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及意圖進行選用。表4.6-2巖土設計參數(shù)建議取值表(銘陽果園)巖土名稱重度(KN/m3)巖石單軸極限抗壓強度標準值(M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基底摩擦系數(shù)μ巖土體抗剪強度抗拉強度(KPa)巖體水平抗力系數(shù)(MN/m3)土體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MN/m4)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天然飽和內摩擦角(°)內聚力(KPa)素填土19.5*(20.0)*//(靜載試驗確定)0.25*30*(25)*0*(0)*//14*25*碎石土21.0*(22.0)//300*0.40*35*(28*)5*3*//100*150*強風化灰?guī)r23.5*(23.8)*//500*0.45*////150*200*中等風化灰?guī)r24.0*(24.5)*34.424.7124870.55*38*1000*600*440*//備注:1)加*者為相關工程類比及經驗參數(shù)得出,為地區(qū)經驗值。2)上表括號內為飽和值。3)巖質地基承載力首先按《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第10.4.2條確定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場地巖體較完整,地基條件系數(shù)取1.10;中等風化灰?guī)r的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取34400kPa×1.10=37840kPa;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第4.2.6條確定;對于巖質地基,地基極限承載力分項系數(shù)取0.33;則中等風化灰?guī)r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37840kPa×0.33≈12487kPa。4)建議現(xiàn)狀素填土負摩阻力系數(shù)取0.20,壓實系數(shù)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不考慮負摩阻力;經壓實后的承載力特征值取值應由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確定。5)臨時邊坡坡率允許值按有關規(guī)范和重慶地區(qū)經驗取值(無外傾結構面時);土質邊坡:H<5m,土層臨時坡率宜不陡于1:1.50。6)裂隙面抗剪強度根據(jù)裂隙性質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表4.3.1結合地區(qū)經驗取值:巖層面結合程度差,屬硬性結構面,建議結構面抗剪強度粘聚力c=80kPa,內摩擦角φ=25°;裂隙①、②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建議結構面抗剪強度粘聚力c=50kPa,內摩擦角φ=18°。建議巖體和結構面的抗剪強度采用現(xiàn)場試驗校核來確定。7)按素填土來源并結合現(xiàn)場原位測試成果及當?shù)亟ㄖ涷?;建議素填土飽和狀態(tài)下抗剪強度c取0kPa,φ取25°;碎石土飽和狀態(tài)下抗剪強度c取3kPa,φ取28°;填土與填基面的抗剪參數(shù),考慮在大氣降水滲入作用下,細粒土下移至滑面聚集,在水的作用下細粒土將軟化,抗剪強度降低,并考慮到下部巖土的作用,故建議:填土與碎石土之間滑面的飽和抗剪參數(shù)c取16.0kPa,φ取7.0°。以上參數(shù)均為考慮在飽和不利工況下的建議取值,建議設計應根據(jù)場地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如果對界面開挖階梯倒坡并鋪設碎石增加抗滑力,相關滑面參數(shù)可由設計確定。8)當水平荷載為長期或經常出現(xiàn)的荷載時,應將表中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乘以0.4后采用。9)該表為綜合建議值,設計、施工時應根據(jù)各段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及意圖進行選用。5工程地質評價5.1場地穩(wěn)定性與建筑適宜性評價根據(jù)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及鉆探,未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未見致災地質體;未見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場地基巖為灰?guī)r,鉆探揭露范圍內未見溶洞、溶隙等巖溶現(xiàn)象,僅在巖芯表面偶見溶蝕小孔現(xiàn)象,場地巖溶為微發(fā)育,可不考慮巖溶對地基穩(wěn)定性的不利影響。當對場地填土進行壓實處理合格后以及對各邊坡治理后,擬建場地穩(wěn)定,適宜本工程的建設。5.2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擬建項目多按現(xiàn)狀地形進行修建,對存在高差較大的斜坡地段,觀景平臺等擬建物采用架空設計;擬建場地按設計高程平整場地后,將形成高度在1-5米左右的邊坡,邊坡安全等級為三級;根據(jù)圖示不存在整體滑移現(xiàn)象,但直立開挖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設計意圖建議采用放坡及修建擋墻支擋;擋墻建議采用重力式、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的回填土或碎石土做持力層;具體分析評價詳見下表5.2-1。表5.2-1擬建項目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及治理方式建議場地邊坡位置 邊坡特性及巖土性質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支護建議坪上村擬建場地西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0.70-2.40m,長約35m,坡向約237°,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1-4。根據(jù)圖示,場地平緩,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支護處理;建議結合環(huán)境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持力層。擬建場地北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1.00-2.40m,長約80m,坡向約320°,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5、6,8-11。根據(jù)圖示,場地平緩,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支護處理;建議結合環(huán)境采用重力式擋墻或放坡+坡腳擋墻進行支護,擋墻采用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持力層。擬建場地東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0.50-1.00m,長約30m,坡向約57°,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1、2、4。根據(jù)圖示,場地平緩,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支護處理;建議結合環(huán)境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持力層。擬建場地南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0.00-1.00m,長約80m,坡向140°左右,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5、7,8-11。根據(jù)圖示,場地平緩,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支護處理;建議結合環(huán)境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持力層。擬建場地中部道路與東西兩側環(huán)境間的基坑邊坡此兩側邊坡高度約在0.00-1.20m,長約18m,東西兩側坡向分別在237°及57°左右,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1。根據(jù)圖示,場地平緩,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支護處理;建議結合環(huán)境采用重力式擋墻進行支擋,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持力層。銘陽果園擬建凍庫東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2.00-4.00m,長約32m,坡向約253°,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挖方土質邊坡,坡體為碎石土,詳見剖面12-14。根據(jù)圖示,此側基巖面坡角小約5-7°,且為土體內部開挖形成的邊坡,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放坡支護處理;根據(jù)圖示,有放坡場地,建議按坡率1:1.50-1:2.50放坡+坡面綠化進行治理,并結合環(huán)境做好截排水措施。擬建凍庫西側環(huán)境邊坡此側環(huán)境邊坡高度約在3.14m,長約32m,坡向約73°,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挖、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碎石土及后期回填土,詳見剖面12-14。根據(jù)圖示,此側場地地面坡角較平緩,無剪出口,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進行放坡支護處理;根據(jù)圖示,有放坡場地,建議按坡率1:2.30-1:3.20放坡+坡面綠化進行治理,并結合環(huán)境做好截排水措施。橙長樂園場地內環(huán)境邊坡橙長樂園場地位于緩斜坡地段,項目根據(jù)現(xiàn)狀地形進行錯落有致的方案設計,根據(jù)圖示,按設計高程平整場地后,場地內將形成的環(huán)境邊坡高度一般約在1-2m,最大高度約5m,邊坡安全等級三級,主要為挖方土質邊坡,坡體主要為碎石土,詳見代表性剖面13-16。根據(jù)圖示,此側基巖面坡角小在7°左右,且為土體內部開挖形成的邊坡,此坡向邊坡無整體滑移地形條件,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根據(jù)設計意圖將采用重力式擋墻或放坡進行支護處理;對于設計放坡地段建議按坡率1:1.50-1:4.50放坡+坡面綠化進行治理,并結合環(huán)境做好截排水措施;對于修建環(huán)境擋墻支擋地段,建議采用重力式擋墻,條形基礎,以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以及強風化基巖作為持力層,同時結合環(huán)境做好截排水措施。迎賓大門,休閑木屋,研學長廊,2號觀景平臺、詩書廊,1、2號休閑亭廊處環(huán)境邊坡上述擬建物主要位于斜坡地段,根據(jù)設計意圖因地形高差較大,將采用架空處理;按擬建物設計高程平整場地后,上述擬建物場地主要在位于地勢高處一側將形成邊坡,高度較小約在1m左右,邊坡安全等級三級,為挖、填方土質邊坡,坡體為碎石土或后期回填土。根據(jù)圖示,擬建項目多按現(xiàn)狀地形進行修建,擬建物采用架空設計,對現(xiàn)狀地形擾動破壞小,均為土體內部開挖,且開挖量小無剪出口,故此坡向邊坡不會出現(xiàn)整體滑移現(xiàn)象,但直立狀態(tài)不穩(wěn)定,易產生沿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建議結合環(huán)境按不陡于坡率1:1.50放坡+坡面綠化進行治理,并結合環(huán)境做好截排水措施。注:1、邊坡應嚴格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及勘察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堅持“先治坡,后置基”的原則;邊坡施工宜采用動態(tài)設計、信息施工法,嚴禁無序大開挖,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時支護的施工方法;并建議設置觀察、瞭望崗位,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預警并及時處理,避免發(fā)生施工安全事故;2、場地開挖平場過程中,對于按臨時坡率放坡形成的臨時性邊坡不可久置,否則必需進行支護處理;臨時坡率值建議以及各項設計參數(shù)詳見表4.6-1及4.6-2;3、擬建場地內有多個現(xiàn)有擋土墻,現(xiàn)有擋墻均無變形等破壞,現(xiàn)狀完好穩(wěn)定,建議應根據(jù)其工作年限和是否需要加固等進行充分利用,如坪上村北側相鄰現(xiàn)狀道路一側現(xiàn)有擋墻、凍庫西側現(xiàn)有擋墻、1號觀景平臺處現(xiàn)有擋墻等。5.3場地和地基的地震評價5.3.1地震效應評價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擬建場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屬第一組。根據(jù)《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第六章規(guī)定及該項目方案設計可知:擬建項目建筑物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丙類建筑。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鉆探揭露情況及原位測試成果并結合地區(qū)經驗建議:場地現(xiàn)狀素填土剪切波波速取130.00m/s,屬軟弱土;碎石土剪切波波速取224.75m/s,屬中軟土;強風化基巖的剪切波速值υs>500m/s,屬軟質巖石;下伏為中等風化基巖υs>800m/s,屬穩(wěn)定巖石;未來填土剪切波速暫按現(xiàn)狀填土取130m/s,為軟弱土(當場平填土壓實后,建議實測壓實填土的Vs值復核地震效應評價)。擬建場地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條確定:Vse=d0/tt=式中:Vse——土層等效剪切波速(m/s)do——計算深度(m),取覆蓋層厚度和20m二者的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di——計算深度范圍內第i土層的厚度(m);Vsi——計算深度范圍內第i土層的剪切波速(m/s)n——計算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分層數(shù)。根據(jù)規(guī)范,地震效應評價按各擬建物設計±0.00m高程及設計環(huán)境高程整平后的土層覆蓋厚度計算,擬建物場地類別劃分詳見下表5.3-1。表5.3-1各擬建物地震效應評價表擬建物名稱覆蓋層厚度(m)(參考位置)土層結構(m)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設計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劃分未來填土或素填土碎石土坪上村村委會4.11(ZK1)2.411.70157.46Ⅱ0.35一般地段安置房3.95(ZK6)0.953.00191.23Ⅱ0.35一般地段銘陽果園凍庫3.49(ZK22)0.792.70192.92Ⅱ0.35一般地段橙長樂園4.50(ZK44)1.602.90178.49Ⅱ0.35一般地段接待中心(改造)3.50(ZK56)1.801.70163.47Ⅱ0.35一般地段1號觀景平臺4.10(ZK60)/4.10224.75Ⅱ0.35一般地段2號觀景平臺2.24(ZK88)/2.24224.75Ⅰ10.25不利地段迎賓大門3.29(ZK63)1.292.00174.80Ⅱ0.35一般地段1號休閑木屋1.70(ZK68)/1.70224.75Ⅰ10.25一般地段2號休閑木屋1.70(ZK71)/1.70224.75Ⅰ10.25一般地段3號休閑木屋1.60(ZK74)/1.60224.75Ⅰ10.25一般地段研學長廊1.78(ZK80)0.281.50201.63Ⅰ10.25不利地段詩書廊3.15(ZK92)/3.15224.75Ⅱ0.35不利地段1號休閑亭廊3.42(ZK104)0.223.20214.68Ⅱ0.35一般地段2號休閑亭廊3.29(ZK93)0.392.90206.88Ⅱ0.35不利地段注:1、場平壓實處理后,建議實測土的Vs值復核地震效應評價;2、研學長廊、2號觀景平臺及詩書廊、2號休閑亭廊位于陡坡處及邊坡邊緣位置,故建議劃分為不利地段。5.3.2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擬建場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擬建場地未見飽和砂土、粉土;

擬建場地填土層建議壓實處理,碎石土層及強風化基巖地震穩(wěn)定性一般,中等風化基巖巖體地震穩(wěn)定性較好;根據(jù)鉆探揭露以及物探成果顯示,擬建場地不存在溶洞及寬大溶隙現(xiàn)象,由于物探測試數(shù)據(jù)和結果存在多解性,建議在基礎施工時,必需按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巖溶現(xiàn)象的相關檢測工作,確?;A持力層受力范圍較完整巖體厚度;建議將場地將形成的邊坡進行有效治理;按上述要求處理后,在地震作用下不會發(fā)生液化、震陷及邊坡失穩(wěn)等巖土穩(wěn)定問題,擬建場地巖土地震穩(wěn)定。6地基基礎評價及建議6.1基礎持力層選擇場區(qū)上覆人工填土層不均勻,主要分布于現(xiàn)有建筑場地附近,其物理力學性質差,承載力低,不能直接選作基礎持力層;碎石土承載力較低,受外力作用時變形較大,不可直接選作荷載較大建構筑物的基礎持力層;基巖強風化層,力學性質不穩(wěn)定,分布不均勻,故也不宜選作基礎持力層;中等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巖石強度較高,分布穩(wěn)定,是擬建物理想的基礎持力層;但中等風化基巖埋深相對較大,本項目擬建物荷載較小,建議選取經處理滿足要求檢驗合格的回填土或碎石土作為基礎持力層。6.2特殊性巖土評價本場地特殊性巖土為素填土以及強風化帶基巖。素填土:根據(jù)現(xiàn)場鉆探揭露和地表調查,素填土主要呈松散~中密狀態(tài),以稍密為主,力學性質差,分布不均勻,厚度變化較大,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建議對其進行壓實處理,以防止沉降對建筑結構的影響,未經處理的素填土不能做為基礎持力層,建議對其采用分層夯實或機械碾壓等工藝進行處理,壓實系數(shù)滿足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強風化基巖:巖體破碎~較破碎,巖芯破碎,多呈碎塊狀,少數(shù)短柱狀,質極軟,分布厚度均勻性差。6.3地基均勻性評價場地巖土層由人工填土、碎石土以及強、中等風化基巖組成。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現(xiàn)有建筑場地附近,厚度變化大,碎塊石含量不均,呈松散~中密狀,以稍密為主,承載力低,屬不均勻地基。碎石土:該層在整個擬建場地廣泛分布,在場地地表或下伏于填土產出,局部地段厚度變化較大,局部不均勻,屬不均勻地基。強風化基巖:巖石厚度變化較大,整體厚度較薄,承載力較低,屬不均勻地基;中等風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