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_第1頁
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_第2頁
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_第3頁
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_第4頁
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 國 船 級 社液化氣體運輸船檢驗指南(2018)生效日期:2018

12

1

日北京指導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26‐2018前 言本指南整合了《薄膜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建造檢驗指南》、《C

型獨立液貨艙

LNG

運輸船建造檢驗指南》、《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營運檢驗和審核指南》和《薄膜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檢驗指南》部分內容。內容涉及公約要求的部分,1976

10

31

日以前建造的氣體運輸船還應遵循《現有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規(guī)則》“簡稱

EGC

規(guī)則”,1976

10

31

日至

1986年

7

1

日間建造的氣體運輸船還應遵循《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簡稱

GC規(guī)則”,1986

7

1

日以后至

2016

7

1

日以前建造的氣體運輸船還應遵循《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簡稱

IGC

規(guī)則”,2016

7

1

日及以后建造的氣體運輸船還應遵循《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2016)“簡稱

IGC

規(guī)則”。本指南適用于所有入級CCS

的薄膜型

LNG

運輸船和C

型獨立液貨艙

LNG

運輸船的建造和營運檢驗以及安全管理體系審核。本指南是

CCS

液化氣體運輸船規(guī)范體系的組成部分,規(guī)定了液化氣體運輸船特有部分的建造檢驗和試驗要求,以及營運檢驗及審核適用技術要求,是對

CCS

規(guī)范的補充。I目 錄第

1

總則.....................................................................................................................................

1第

1

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1第

2

節(jié)

有關公約與規(guī)范要求.................................................................................................

1第

2

檢驗與發(fā)證.........................................................................................................................

3第

1

節(jié)

一般規(guī)定.....................................................................................................................

3第

2

節(jié)

新建船舶的初次檢驗.................................................................................................

3第

3

節(jié)

保持船級的檢驗.........................................................................................................

3第

4

節(jié)

散裝運輸液化氣體適裝證書或符合證明的檢驗和發(fā)證

.........................................

7第

3

船體結構...........................................................................................................................

18第

1

節(jié)

船體結構布置...........................................................................................................

18第

2

節(jié)

船舶結構關鍵位置...................................................................................................

21第

3

節(jié)

船舶特殊區(qū)域...........................................................................................................

25第

4

節(jié)

貨艙內表面平整度...................................................................................................

32第

5

節(jié)

船體結構無損檢測...................................................................................................

32第

4

貨物圍護系統...................................................................................................................

36第

1

節(jié)

薄膜型貨物圍護系統...............................................................................................

36第

2

節(jié)

C

型獨立液貨艙

.......................................................................................................

46第

3

節(jié)

A

型和

B

型棱形獨立液貨艙

..................................................................................

54第

5

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

55第

1

節(jié)

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綜述.......................................................................................

55第

2

節(jié)

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設備檢驗...............................................................................

55第

3

節(jié)

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低溫管系與泵塔檢驗...........................................................

57第

4

節(jié)

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輔助系統檢驗.......................................................................

60第

6

推進方式和軸系布置.......................................................................................................

69第

1

節(jié)

推進方式...................................................................................................................

69第

2

節(jié)

軸系布置...................................................................................................................

69第

7

氣體航行試驗和首次裝貨與卸貨操作...........................................................................

71第

1

節(jié)

薄膜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氣體航行試驗...............................................................

71第

2

節(jié)

C

型獨立液貨艙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氣體航行試驗

...............................................

99第

3

節(jié)

首次裝貨和卸貨操作.............................................................................................

107第

8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安全管理體系審核.........................................................................

109第

1

節(jié)

總則.........................................................................................................................

109第

2

節(jié)

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內容和要點.............................................................................

109附錄

1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重點區(qū)域的檢驗要點和修理原則..................................................

114第

1

節(jié)

船體結構的檢驗要點和修理原則.........................................................................

114第

2

節(jié)

貨物圍護系統檢驗要點和修理原則.....................................................................

1171第

1

總則第

1

節(jié)一般規(guī)定適用范圍本指南適用于:最大蒸氣壓力小于0.07MPa、采用薄膜型液貨艙散裝載運液化天然氣的無限航區(qū)船舶。其他采用薄膜型液貨艙的裝置可參考執(zhí)行。采用C型獨立液貨艙載運散裝液化天然氣,液貨艙結構件尺寸的設計按最大蒸氣壓力確定的無限航區(qū)船舶。采用A型和B型棱形液貨艙散裝載運液化天然氣的無限航區(qū)船舶可參考執(zhí)行。國內航行散裝載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參考執(zhí)行。本指南涉及貨物圍護系統的相關要求僅供參考。本指南中的圖片、示意圖和表格是一種對當前采用標準設計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檢驗的可接受的慣例做法,供參考使用。本指南主要針對現場檢驗相關工作要求,其他用途可參考使用。一般要求依據服務協議中約定的公約、規(guī)則、規(guī)范和其他適用標準進行檢驗。在開工會議上,各參與方根據船廠的實際能力和相關要求制定旨在確保質量和施工進度的檢驗、試驗計劃。與絕緣、薄膜和貨艙制造和安裝相關的自動/手動焊接作業(yè)應由具有資質的操作者/焊工完成,操作者/焊工應遵守已批準的焊接工藝規(guī)程要求,并且經過船廠嚴格有效的培訓。無損檢測操作員使用設備對焊縫進行無損檢測,評估焊縫質量,操作員需獲得由

CCS

依據其《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或相關國內或國際行業(yè)協會或組織依據適當的規(guī)范簽發(fā)的資質證書。無損檢測工藝應由

3

年以上

II

級及以上資質的操作員評定。用于船舶結構、C

型獨立液貨艙、薄膜型貨物圍護系統和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的主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船舶結構鋼板、9%Ni

合金鋼、36.5%Ni

合金鋼、膠合板、隔熱材料、低溫不銹鋼等,需要滿足

CCS《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的要求,材料持證要求滿足

CCS《鋼質海船入級規(guī)范》的要求。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相關設備應取得

CCS

產品證書,滿足

CCS《產品檢驗指南》的要求,具體持證產品清單滿足

CCS《鋼質海船入級規(guī)范》的要求。殷瓦合金零部件生產線和絕緣箱生產線的生產流程和成品檢驗需經

CCS

評估,確認生產出的產品滿足適用標準。第

2

節(jié)有關公約與規(guī)范要求一般要求液化氣體運輸船舶設計、建造、檢驗和審核一般應滿足以下公約、規(guī)則、規(guī)范、2指南及標準的相關要求,具體以服務協議約定為準,包括但不限于:IMO《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及其修正案(以下簡稱《SOLAS公約》);IMO《防污染公約》及其修正案(以下簡稱《MARPOL公約》);IMO《經1988年議定書修訂的1966年國際載重線公約》及其修正案;IMO《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guī)則》及其修正案(以下簡稱《IGC規(guī)則》);IMO《1969年國際船舶噸位丈量公約》及其修正案;IMO《2008國際完整穩(wěn)性規(guī)則》及其修正案;(7)IMO《國際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guī)則》及其修正案(以下簡稱《ISM規(guī)則》);(8)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及其修正案;(9)1995年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STCW)及其修正案;ILO

1979

年碼頭作業(yè)安全和健康實用規(guī)則;ILO

1979

年修正的

1976

年碼頭作業(yè)安全和健康指南;CCS《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guī)范》(以下簡稱《液化規(guī)范》);CCS《鋼質海船入級規(guī)范》(以下簡稱《鋼規(guī)》);CCS《材料與焊接規(guī)范》;CCS《液貨船危險區(qū)域劃分和電氣配備指南》;CCS《液化氣體運輸船氣體燃料發(fā)動機系統設計與安裝指南》;(17)CCS《船舶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規(guī)范》;(18)船旗國主管機關的有關法定要求;(19)接受的公認壓力容器標準,如GB150《壓力容器》、AD2000;石油公司組織或航運組織的相關要求,如

OCIMF

失控液貨船拖帶設備建議案(參見

SOLAS公約/IMO

決議

A.535)、OCIMF系泊設備指南;OCIMF大型船舶碼頭和海島安全系泊指南和建議案;OCIMF

船舶拖帶用設備建議案;OCIMF/SIGTTO

冷凍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管線建議案;ICS/OCIMF/SIGTTO

船對船駁運指南(液化氣體);SIGTTO液化氣體貨物轉運船/岸聯系應急關閉建議案和指南;SIGTTO

回聲探測儀過度浪涌壓力緩和指南;SIGTTO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貨物過濾器的安裝和應急關閉系統的建議案;SIGTTO液化天然氣進出口碼頭的港口資料;ICS

直升機/船舶操作指南;WHO

船舶國際醫(yī)療指南;其他相關標準。3第

2

檢驗與發(fā)證第

1

節(jié)一般規(guī)定一般要求對擬入CCS船級和/或授權進行法定檢驗、鑒證檢驗的液化氣體運輸船,申請方應向CCS提交申請。CCS經評審接受申請后,將提供船舶入級檢驗服務,并根據申請承擔授權范圍內的船舶法定檢驗服務。經CCS審圖、建造中檢驗和建造后檢驗,確認船舶入級部分已符合CCS《鋼規(guī)》、《液化規(guī)范》和本指南的要求,并滿足相應的法定要求,CCS將簽發(fā)相應的船舶入級證書和法定證書。圖紙資料審查對擬入級的液化氣體運輸船,除提供CCS《鋼規(guī)》、《液化規(guī)范》要求的圖紙和資料外,還需提供本指南第3章至第6章所要求的圖紙和資料。開工前,申請方應將船舶圖紙資料提交CCS審圖單位進行審查。圖紙分批送審時,至少首先要提交必要的船體圖紙資料。第

2

節(jié)新建船舶的初次檢驗一般要求液化氣體運輸船建造中的入級檢驗應滿足CCS《鋼規(guī)》第1篇第4章的適用規(guī)定及本節(jié)要求。建造中入級檢驗還應滿足CCS《液化規(guī)范》的適用規(guī)定和本指南第3章至第6章的相關要求。第

3

節(jié)保持船級的檢驗一般要求保持船級的各種檢驗,除滿足CCS《液化規(guī)范》要求外,還應符合CCS《鋼規(guī)》第1篇第5章第1至4節(jié)、第6節(jié)和第16節(jié)的適用規(guī)定。機械檢驗、電氣設備檢驗、船底外部及有關項目的檢驗、螺旋槳軸與尾管軸檢驗和鍋爐檢驗應分別滿足CCS《鋼規(guī)》第1篇第5章第9、10、11、12和13節(jié)的規(guī)定。年度檢驗通常在裝卸貨期間進行。除另有規(guī)定外,液貨艙或惰化貨艙不需要進行除氣。中間檢驗通常不應在裝卸貨期間進行,檢驗應在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特別檢驗通常應在塢內和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驗船師應嚴格遵守CCS職業(yè)健康和安全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船舶和碼頭相關安全管理規(guī)定,關注低溫危害,確認檢驗環(huán)境安全后開展檢驗工作。42.3.1.7船舶保持船級期間重點區(qū)域的檢驗要點和修理原則參見附錄1。檢驗種類及要求年度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1)應滿足CCS《鋼規(guī)》第

1篇第

5

5.4.2、5.6.2、5.9.2、5.10.2

5.16.2

的適用要求,即需滿足所有船舶的一般要求和油船、液化氣體船的適用要求;確認所有為破損殘存條件下的特殊布置處于滿意狀態(tài);確認駕駛室、上層建筑和甲板室面向貨物區(qū)域端部的門、舷窗、窗均處于良好狀態(tài);檢查貨物壓縮機室;確認應急關閉系統,連同液貨泵和氣體壓縮機的自動關閉合格;油壓式應急截止閥還應能在控制系統設置在液艙和氣室附近及裝貨站處一遇有失火時,當易熔元件熔斷后(溫度在

98℃至

104℃之間)泄放出油壓能得以自動緊急關閉;還應能在開閥動力消失時自動關閉以及就地手工操作進行關閉;檢查液貨控制室;檢查用于液貨控制室的氣體探測裝置以及為排除那些非氣體安全處所的著火源所采取的措施;確認空氣閘布置得到適當維護;盡可能檢查艙底水、壓載和燃油布置;適用時,檢查船首或船尾裝卸裝置。應特別注意電氣設備、消防設備以及貨物控制室和岸上之間的通訊設施;確認氣穹上的密封裝置合格;確認手提式或固定式滴盤或甲板液貨漏泄絕緣裝置合格;檢查液貨和處理管系,包括膨脹裝置、與船體結構的絕緣、壓力釋放和泄放裝置;確認液貨艙以及屏壁間處所的壓力和釋放閥,包括安全系統和報警裝置合格;確認任何液體和蒸氣軟管適合于預定的用途,并經過型式認可或標識試驗日期;檢查用于液貨壓力/溫度控制的裝置,包括(如設置)所有冷藏系統并確認所有相關報警裝置合格;盡可能檢查貨物、燃料、壓載和透氣管系統,包括透氣管桅和防護屏;確認已進行安排載運足夠的惰性氣體以補償正常損耗,且已配備用于艙室監(jiān)控的裝置;通過檢查惰性氣體使用記錄確認惰性氣體使用的增加未超出用以補償正常損耗所需的量;確認所有空氣干燥系統以及屏壁間和貨艙處所的驅氣用惰性氣體系統合格;確認氣體危險處所和區(qū)域內的電氣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檢查防火和滅火裝置,并對一臺主消防泵進行遙控起動試驗;檢查貨泵艙的固定式滅火系統,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明;檢查用于冷卻、消防和船員防護的水噴霧系統,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明;檢查用于貨物區(qū)域的化學干粉滅火系統,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明;檢查用于氣體危險處所的固定式裝置,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明;盡可能檢查在裝卸操作時,通常需進入的貨物區(qū)域的處所的機械通風裝置,并確認其操作正常;檢查通常不進入,但可能積聚貨物蒸氣的圍蔽處所的機械通風裝置并確認其操作正常;檢查液位指示器、溢流控制、壓力計、高壓以及(如適用時)低壓報警裝置和液貨艙的溫度指示裝置,并在適當時盡可能進行測試;5檢查氣體探測設備,并在適當時對其進行測試;檢查自上次檢驗以來貨物圍護以及處理系統的運行記錄,以確認系統在過去時間的性能并且評估作業(yè)過程中是否已經顯示出不正常狀態(tài)。特別需考慮液貨艙的其他蒸發(fā)率以及惰性氣體消耗等;所有可接近的氣密艙壁的穿透部位包括氣密軸封應進行外觀檢查;駕駛室門、窗的氣密性;所有要求為固定式(非開啟型)的窗和舷窗的氣密性;所有空氣進口和起居處所、服務處所、機器處所、控制站的開口以及面向貨物區(qū)域或首尾裝卸貨物裝置的上層建筑和甲板艙室的認可的進口的關閉設施;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在貨物駁運與處理期間對管系和機械裝置,如貨物管系、貨物處理管系、熱交換器、蒸發(fā)器、貨泵、壓縮機和貨物軟管等進行目視檢查;貨物圍護透氣系統:液貨艙、屏壁間處所和貨艙處所的透氣系統包括防火網進行總體上目視檢查,確認液貨艙的壓力釋放閥已鉛封,船上備有壓力釋放閥開啟和關閉壓力的證明文件;儀表和安全系統:貨物裝置的儀表包括壓力表、溫度表和液位指示器確認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檢查航海日志以確認應急切斷裝置已進行過定期試驗;貨物圍護系統的環(huán)境控制:確認惰性氣體/干燥空氣裝置包括防止蒸氣回流至氣體安全處所的裝置處于滿意的操作狀態(tài);對于薄膜液艙貨物圍護系統,應確認用于絕熱層惰化以及屏壁間處所的氮氣控制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其他:確認貨物管路與船體電氣接地;盡可能目視檢查甲烷燃燒裝置,確認儀表和安全系統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確認貨物操作計劃、充裝極限、制冷程序等有關說明和信息資料均在船上。2.3.2.2

中間檢驗通常不應在裝卸貨期間進行,檢驗應在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1)《鋼規(guī)》第

1篇第

5

5.4.3、5.6.3、5.9.3、5.10.3

5.16.3

的適用規(guī)定;(2)上述

2.3.2.1(2)至(38)所述檢驗附加項目;如適用時,確認管路和獨立液貨艙與船體電氣接地;總體檢查危險區(qū)域內諸如貨泵艙以及鄰近液貨艙區(qū)域的電氣設備和電纜,以檢查設備、裝置和線路的缺陷。應測試電路的絕緣電阻,在保持合適的試驗記錄情況下,可考慮接受最近的測試讀數;確認用于船體結構的加熱裝置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儀表和安全系統:貨物裝置關于壓力、溫度和液位的儀表應進行目視檢查,并應通過改變壓力、溫度和液位來進行對比試驗??山邮軣o法接近的傳感器或位于液貨艙或惰化貨艙內的傳感器進行模擬試驗。此試驗還應包括對報警和安全功能的試驗;氣體探測系統的管路的腐蝕和損壞情況應盡可能地進行目視檢查,應對吸入點與分析裝置之間的管路的完整性盡可能地進行驗證,氣體探測器應用樣氣進行校準或驗證;應急切斷系統應對管路內沒有液流的情況進行試驗,以驗證該系統將能夠停止貨泵和壓縮機;電氣設備:危險處所和區(qū)域的電氣設備應盡實際可能地進行下列檢驗:1)接地保護(接地點檢查);6隔爆外殼完整性;電纜外護套損壞情況;正壓型設備和相關報警設備的功能試驗;空氣閘保護處所(例如電動機室,貨物控制站等)內的非合格防爆型電氣設備電源切斷系統試驗;絕緣電阻測量;(8)其他:以貨物為燃料的安全系統和儀表應進行檢查。2.3.2.3 特別檢驗通常應在塢內和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1)CCS《鋼規(guī)》第

1

篇第

5章

5.4.4、5.6.4、5.9.4、5.10.4

5.16.4

的適用規(guī)定;(2)上述

2.3.2.2

(2)至(8)所述檢驗附加項目;貨物圍護系統:所有液貨艙應進行內部檢驗;特別注意液貨艙和墊片、支承和鎖固裝置的絕熱。為驗證液貨艙或絕熱層本身的狀況,有必要時可能要求去除絕熱層;若不可能對絕熱層進行檢查時,則應對邊艙、雙層底艙和隔離艙的周圍結構進行檢查確認在液貨艙冷態(tài)情況是否有冷點,除非航行記錄連同儀器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絕熱系統是完整的;無損檢查是對液貨艙檢驗的補充,應特別注意主構件、液貨艙外殼和高應力部分(包括驗船師認為必要的焊接接縫)的完整性。下列項目被認為是高應力部件:液貨艙支承和防擺/防搖/防浮裝置;強肋骨或環(huán)狀加強框架;制蕩艙壁周界;液貨艙殼體與氣室和集物槽連接根部;泵、塔和梯的底座;管的連接端;7)C

型雙耳罐的縱隔艙壁

Y型接頭;對所有液貨艙應用適當的程序驗證其密性。如果船舶氣體探測設備的有效性已經確認,則可接受用該設備進行甲板下獨立液貨艙的密性試驗;如果上述(1)至(3)的檢查結果或航行記錄的檢查對液貨艙的結構完整性持有懷疑時,則應進行液壓或氣動液壓試驗。對C

型獨立液貨艙的試驗壓力應不小于1.25

倍MARVS;所有C

型獨立液貨艙在第

2、4

6次特別檢驗時應按如下進行:按(4)規(guī)定進行無損探傷,以

1.25

MARVS

壓力進行液壓或氣動液壓試驗;或應進行全面的按計劃的無損探測,若無原無損探測的專門程序,則應進行下列檢查:液貨艙支承和防擺/防搖/防浮裝置;環(huán)狀加強框架;與液貨艙外殼和雙片型艙的中艙壁的

Y型焊縫;制蕩艙壁;液貨艙殼體與氣室、集液槽、人孔、深井泵座等連接根部;泵、塔和梯的底座;管的連接端;上述每一區(qū)域內的至少

10%焊縫長度應進行無損探測。試驗盡可能在內部和外部進行,進行無損探測部位必要時應要求除去絕熱層;(8)盡實際可能對所有貨艙、船體絕熱層以及液貨艙支持構件進行目視檢查。所有液貨艙的次屏壁應通過壓力/真空試驗、目視檢查或其他可接受的方法檢查其有效性;2.4.1.4《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檢驗分為:7應進行如下試驗:對薄膜液貨艙,應根據對實際液貨艙系統的經批準的方法而特別準備的程序進行檢驗和試驗;薄膜型液貨艙貨物圍護系統的主屏壁和次屏壁應按設計廠商的試驗程序和驗收標準進行密性試驗,該試驗程序和驗收標準應得到

CCS

認可;低壓差試驗可用于監(jiān)測貨物圍護系統的性能,但不應被接受作為次屏壁的密性試驗;對具有非焊接型式次屏壁的薄膜型液貨艙,試驗結果數據如果超過設計方給出的閾值,則應對該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附加試驗(如紅外熱成像檢測、聲發(fā)射檢測);屏壁間處所和貨艙處所的壓力/真空釋放閥、保護膜盤和其他壓力釋放裝置應根據其設計情況打開、檢查、試驗和調整;液貨艙的壓力釋放閥應能打開進行檢驗、調整、功能試驗和鉛封。若液貨艙的壓力釋放閥的主閥或引導閥設有非金屬薄膜,則此非金屬薄膜應能更換。如果具有對壓力釋放閥進行持續(xù)檢查或對部分壓力釋放閥重新試驗的記錄,則可以考慮接受僅對具有代表性的釋放閥進行檢查和試驗,該檢查和試驗應選取在用的每一規(guī)格和每一型號的貨物氣體釋放閥,并打開進行內部檢驗和試驗;此外,對于其他未檢查和試驗的閥在航海日志中表明已經在上次特別檢驗時進行過檢驗和試驗;管系:貨物管系、液氮管系和處理管系包括閥、執(zhí)行機構、補償裝置等在認為有必要時應打開檢查。為了確認管子狀況,必要時應移去絕熱層。若目視檢驗對管系的完整性有懷疑時,應對管系以

1.25

倍設計壓力進行壓力試驗。安裝后的整個管系進行泄漏試驗;壓力釋放閥應進行功能試驗,應隨機抽查閥打開檢查和調整;部件:與貨物操作和甲烷蒸發(fā)燃燒相關的貨泵、壓縮機、處理用壓力容器、液氮容器、熱交換器以及其他部件包括原動機,應按《鋼規(guī)》第

1

篇有關機械裝置的檢驗規(guī)定進行檢查;其他為屏壁間處所和貨艙處所排水或卸貨的系統應進行檢驗,必要時應進行試驗;所有氣密艙壁應進行檢查,應確認氣密軸封的有效性;用于分隔貨物、惰性氣體和艙底水的管系的軟管和可拆短管應進行檢驗;確認所有貨物管系與船體電氣接地完好。第

4

節(jié)散裝運輸液化氣體適裝證書或符合證明的檢驗和發(fā)證一般規(guī)定液化氣體運輸船除按所有船舶的一般要求,應符合

SOLAS

公約(包括對油輪要求中的適用規(guī)定)、ILL

公約、MARPOL

公約等適用要求,并持有上述公約所要求的相應證書外,還應按《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的要求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將持有“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適裝證書”或“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適裝符合證明”。CCS《液化規(guī)范》已經涵蓋了《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的相關要求,因此雖然

IGC

規(guī)則規(guī)定的檢驗和發(fā)證,不屬于入級的要求,但是法定證書的有效性將影響船級證書的簽發(fā)。加入

CCS

船級的船舶,船舶入級檢驗應與

IGC規(guī)則的檢驗結合進行。確認船上可得到裝載和穩(wěn)性資料手冊,液貨艙充裝極限資料,以及確保船舶在安全8初次檢驗年度檢驗中間檢驗換證檢驗附加檢驗2.4.1.5

本節(jié)所述的法定檢驗要求是《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檢驗和發(fā)證要求。初次檢驗應在船舶被投入營運前或在第一次簽發(fā)“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適裝證書”(

或“符合證明”)前進行此類檢驗。該檢驗除應按

CCS《液化規(guī)范》第

A3

章要求送審相關圖紙和資料外,還包括按照“1.4

檢驗和發(fā)證”中的“初次檢驗”規(guī)定的范圍對結構、設備、附件、裝置和材料的全面檢查,確保結構、設備、附件、布置和材料完全符合本規(guī)則中適用的規(guī)定。年度檢驗年度檢驗旨在確保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和相關安全設備處于令驗船師滿意的狀況,年度檢驗除第一次年度檢驗外,應盡可能在裝卸操作過程中進行,一般在裝、卸氣站或錨地完成。驗船師主要采用驗證記錄、見證操作和必要的試驗來完成年度檢驗。除非必要,年度檢驗通常不需要進入液貨艙和/或惰化的貨艙處所。首先檢查船上所有與貨物儲存、駁運與處理系統有關的日志。確認包含了所有的必要信息,貨物裝卸計劃、裝載手冊、裝載限制信息、冷卻程序等的操作手冊保存在船上。年度檢驗中一般不應要求檢查液貨艙,除非日志閱讀或其他檢驗結論證實有發(fā)生錯誤的嫌疑。對于薄膜型船舶,除了查看船上儀表來確認是否存在冷點外,可以視實際情況,檢查液貨艙周圍處所是否存在冷點??山邮艽瑔T檢查冷點的日志結果。應盡可能在運轉中目測貨物駁運與處理系統管系和設備,包括貨物處理管系、貨物熱交換器、蒸發(fā)器、泵、壓縮機等。應目測檢查管系的絕緣。對于貨物溫度計,液面指示計,壓力計,氣體探測和分析設備,蒸發(fā)氣體控制設備等儀器儀表,應采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完成這些裝置的驗證:外部目測檢查;對比不同指示器的讀數;結合實際貨物和/或實際條件考慮讀數;參考貨物裝置儀表維護手冊來檢查維護記錄。2.4.3.6

年度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1)證書和資料1)檢查如下船舶證書的有效性:船級證書;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適裝證書”或“符合證明”;貨船設備安全證書、貨船構造安全證書和貨船無線電安全證書;防油污染證書,防生活污水污染證書,防空氣污染證書;載重線證書;如適用,其他法定證書2)貨物記錄簿檢查貨物日志以及與貨物圍護系統有關的操作、運行記錄是否存放在船上。3)操作手冊3)檢查船上必備的用于分隔貨物的可拆管段和其他認可的設備是否隨時可得并處于滿9和適航條件下裝載和運行的足夠的資料。裝載和穩(wěn)性資料中,應有典型使用和壓載狀態(tài)的詳細情況、評估其他裝載條件的規(guī)定、船舶殘存能力的概要以及確保船舶在安全和適航條件下裝載和運行的足夠的資料,破艙殘存能力的資料是根據所有預期裝載條件的裝載資料及吃水和縱傾的變化而提供的。確認已備有為安全載運液化氣體應必需的資料,船上應備有關于液化氣體安全運輸、液化氣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能的詳細說明書、偶爾接觸貨物的防范、應急措施等。適用的

IGC

規(guī)則或等效規(guī)則的副本一份;液貨艙的壓力釋放閥的調定值證明或記錄;貨物圍護系統檢驗/檢查計劃確認船舶布置沒有發(fā)生變化,若有時,檢查其變化是否符合公約、規(guī)則的要求,必要時,必須提交圖紙供認可。核查是否已安裝任何新的設備,如已安裝,確認其安裝以前已經過認可,并確認任何改變在其證書上有所反映。船舶布置包括下面幾方面的內容:檢查駕駛室的門、窗和面向液貨艙區(qū)域的上層建筑和甲板室端壁上的舷窗和窗等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駕駛室的門應作到迅速而有效的氣密和蒸氣密,否則應為固定式,駕駛室的窗可為非固定式。上甲板以下的舷窗及第一層上層建筑的舷窗應為固定式的。詳見

IGC

Code

3章

3.2

條款相關要求。檢查貨物區(qū)域內艙室的機械通風系統工作是否正常;電動機艙、貨物壓縮機艙、貨泵艙、具有貨物裝卸設備的處所,以及貨物蒸氣可能積聚的其他圍蔽處所,均應設置可以從上述處所外部進行控制的固定式機械通風系統,且應持續(xù)通風以防止易燃蒸氣積聚,并設有主管機關接受的監(jiān)控措施,并在艙室外面張貼需要進行通風的警告牌。裝設驅動貨物壓縮機或貨泵的電動機艙、裝有除惰性氣體發(fā)生器以外的機器處所、認為是氣體安全處所的貨物控制室和貨物區(qū)域內的其他氣體安全處所的通風應為正壓型。對貨物壓縮機艙和泵艙以及認為是氣體危險處所的貨物控制室,其通風均應為負壓型,且抽風口應在上部或/和下部。檢查供不經常進入的處所所用的移動式機械通風裝置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如設有時);貨艙處所、屏壁間處所、留空處所、裝有貨物管系的處所和可能積聚貨物蒸氣的其他處所,應能進行通風,以便在必要時進入這些處所。如對這些處所未設置固定式的通風系統,則應提供認可型移動式機械通風裝置。風機和鼓風機應遠離人員出入口,并應為認可的非火花型結構。檢查空氣閘處于滿意狀態(tài);空氣閘設于開敞露天甲板上的氣體危險區(qū)域和氣體安全處所之間,它應由兩扇自閉式氣密鋼門組成,其間距至少應為

1.5m,但不大于

2.5m。當兩扇門都開啟時,應有聽覺和視覺報警系統在空氣閘兩側報警??諝忾l處所應從某一氣體安全處所進行機械通風,且對開敞露天甲板上的氣體危險區(qū)域保持過壓??諝忾l處所應設貨物蒸氣監(jiān)測裝置??諝忾l的兩扇門,均不可有門背扣裝置。檢查在遇有貨物大量釋放事件時供保護船員用的任何特殊圍蔽處所的關閉裝置或其他裝置(如設有時);檢查用于滿足船舶殘存能力的任何特殊布置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貨物圍護系統參見

2.3.2.1年度檢驗要求;管路系統外觀檢查液貨及處理用管系及其閥件和附連設備的狀況以及電氣接地狀況;盡實際可行檢查液貨艙、燃油艙和壓載艙的透氣管系,包括集氣桅和保護網是否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型獨立艙和某些

B

型獨立艙),除應裝設安全閥和液位測量裝置外,在所有液體和氣體連接10意的狀態(tài);檢查液貨絕熱管路上的絕熱保護、膨脹伸縮管、支架和蒸氣密封等處的狀態(tài);液化天然氣船管路系統所采用的絕熱保護材料一般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這些絕熱材料外側,再用耐腐蝕的材料覆蓋加以保護;檢查管路系統的分隔;確認任何液體和蒸氣軟管適用于其用途,且經過型式認可或標注了試驗日期。貨物壓力/溫度控制系統檢查所有液貨艙和屏壁處所的壓力/真空釋放閥的設定壓力及其鉛封,包括安全系統和報警系統處于滿意狀態(tài);通常液貨艙裝有壓力傳感器,氣動或電動的變送器把壓力傳感器傳來的壓力信號輸送到駕駛臺及貨物控制室的指示器上,實現壓力遠距離顯示,并且針對液罐在駕駛臺裝設高壓聽覺和視覺報警裝置防止超壓,當液貨艙本身不能承受超過

0.025MPa

負壓時,必須設置真空釋放保護系統。并在駕駛臺設置低壓報警裝置。若一個液貨艙有兩個以上的釋放閥調定值時,還應注意所采取的相應措施的有效性。若閥由非金屬膜片接觸,還應確認該膜片在上次特檢時已換新;檢查系統中所有的壓力容器及其壓力釋放閥的狀況;檢查液貨的氣相、液相遠距離溫度顯示及高低溫報警裝置工作是否正常;液貨艙內至少設有兩個指示貨物溫度的裝置,其中一個感溫元件位于液貨艙的底部,而另一個感溫元件接近于液艙頂部但低于最高允許液面;部分船舶在液艙中部也設有感溫元件。為控制貨物溫度和壓力而裝的再液化設備并具有船級

LG

附加標志時,應檢查下列項目:在工作條件下運行的機械設備外部檢查;系統中所有壓力容器的殼體(絕緣物不需拆去)的外部檢查,但如絕緣物有任何變質有明顯潮濕可能引起容器或其連接體的外表腐蝕者,應予查明;一級制冷劑氣體和液體的管子、貨物蒸氣和冷藏液管子和冷凝器冷卻管子(絕緣物不需拆去)

、閥和附件外部檢查,如有任何變質或明顯潮濕者,應予查明;再液化裝置的備件。貨物氣體燃燒設備,下列部件應作總體處部檢查(如敷設有絕緣物不需拆去),如有任何變質或明顯潮濕可能引起容器或其連接體外表腐蝕者,應予查明:燃燒貨物氣體的鍋爐或機械;貨物加熱器、蒸發(fā)器、桅頂加熱器和其他雜用壓力容器;校核設備的控制和連鎖裝置,尤其注意主氣體燃料閥能在機器處所內關閉;校核與試驗報警系統;試驗排氣風機及氣體管道的正壓或負壓系統;試驗氣體燃料供應停止后,燃料管路的驅氣功能是否正常。貨物裝卸系統檢查貨泵、貨物氣體壓縮機及其驅動馬達和安全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檢查貨物液體和氣體管路系統的手工操作截止閥和應急截止閥及其控制系統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應急截止閥裝設在氣、液相總管,液艙的氣液相管進出口處以及液貨泵的排出管等位置。在裝卸貨過程中,當管道及閥門破裂,誤操作,或發(fā)生火災事故等須緊急停止作業(yè)時,可利用應急截止閥緊急切斷管路。在液化氣體船上以油壓式應急截止閥用得最廣泛,油壓管路的工作壓力一般為

4-5MPa

左右。對于釋放閥最大調定壓力超過

0.07MPa

的液貨艙(如

C管上尚應設有一手工操作截止閥和一可遙控的應急截止閥。此外,在每一貨物軟管連接處還應設置一個可遙控的應急截止閥。如果滿足下述要求時,手工操作截止閥和遙控應急截止閥可由一個閥來代替:即當應急截止閥應能在船上至少兩個相互遠離的位置用單獨的控制系統遙控關閉,其中一個地點應在貨物控制室或集中控制室。對于

2016

7

1日之后建造的液化氣船,控制位置除貨控室外,還應在駕駛室、貨物區(qū)域不少于

2個位置。應急截止閥還應能在控制系統設置在液艙和氣室附近及裝貨站處一遇有失火時,當易熔元件熔斷后(溫度在

98℃至

104℃之間)泄放出油壓能得以自動緊急關閉;還應能在開閥動力消失時自動關閉以及就地手工操作進行關閉。貨泵和貨物氣體壓縮機應能在應急截止閥關閉時自動停止運轉。在對上述設備進行試驗時,要注意系統管路中應無液貨,貨泵及貨物氣體壓縮機應停止運轉,液體管系中的應急截止閥應能在啟動后

30

秒內平穩(wěn)完全緊閉。若應急截止閥被用于獨立于高液位報警裝置的附加傳感器時,其關閉時間(即從開3600U查保養(yǎng)記錄和保養(yǎng)手冊是否相符;核實儀器的刻度。每個液貨艙至少應設置一個液位測量裝11LR始激發(fā)關閉信號至閥完全關閉的時間)應不大于: (秒)式中:U

—發(fā)出操作信號時艙內液面以上的空擋容積,(m3);LR—船和岸上設備之間相互約定的最大裝載速率,(m3/h)。7)所有有關這些閥的關閉時間及其操作特性的資料應保存在船上,以便隨時使用。(9)貨物圍護的環(huán)境控制系統1)如設有時,應對氮氣發(fā)生器、惰性氣體發(fā)生器、惰氣分配閥和管路以及液氮貯存器的布置與狀況作一般性檢查;2)(如適用)核查船上是否備有足夠補償正常損失所需的惰性/填充/干燥氣體。船上應配備供正常消耗至少

30天的氣體儲備,以補充、維持惰化;檢查空氣干燥系統和屏壁間及貨艙處所的惰性氣體系統處于滿意狀態(tài);檢查惰氣系統的壓力控制和監(jiān)測、報警及自動關閉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檢查惰氣系統的液貨氣體止回閥的效用。氣體危險處所內的電氣設備和電纜確認船上所使用的安全型電氣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并作正常維護保養(yǎng),維護保養(yǎng)詳細要求可參見

IACS

Rec.No.120;檢查船上所敷設的安全型電纜是否有任何缺陷;檢查電纜外包層是否有任何損壞;確認受空氣閘保護處所內的非安全型電氣設備的聯鎖裝置是否有效。空氣閘保護處所內未認證的安全電氣設備系統斷電試驗,如電動機艙、貨物控制室等;檢查電氣設備的接地保護(抽查);檢查電氣設備圍蔽處所的完整性;對壓力設備和相關警報的進行功能試驗;試驗電路的絕緣性能。該測試應僅在船舶處于除氣或惰氣狀態(tài)下進行。如果保留恰當的試驗記錄,可考慮接受船員的近期記錄讀數;8)2007

1

1

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在危險區(qū)域安裝的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均應滿足不低于標準

IEC60092-502:1999

的要求。對該標準未涵蓋的區(qū)域,不滿足上述標準的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均應經過風險評估取得主管機關滿意后方可安裝。儀表、和自動化系統1)檢查貨艙液位指示器、高位報警和超高位自動關閉裝置的效用及準確性。檢查可以用以下的一種或幾種辦法:外部檢查;采用不同的儀器比較;儀器的讀數與實際值比較;檢3)檢查用于貨物區(qū)域的化學干粉滅火系統,具體詳見

IGC

規(guī)則(2016)第

11

11.412置,它應設計成在壓力不低于釋放閥最大調定值的情況下及溫度在貨物操作范圍內進行正常工作。每個液貨艙還應設置一個獨立于其他液位指示器的高液位報警器,動作時應能發(fā)出聽覺和視覺報警,獨立于高液位報警器以外的另一液位傳感器應能自動啟動一只截止閥。高液位報警裝置除發(fā)出聽覺和視覺報警外,還可通過傳感訊號關閉應急截止閥自動停止液貨的注入。此外在具有浸沒式液貨泵的液貨艙還設有低液位探測元件以便卸貨完畢時,及時停止作業(yè),防止貨泵空轉損壞。低液位自動停潛液泵的一個替代措施可以是驅動電機低電流,即自動停泵的觸發(fā)條件是低液位或/和低電流。檢查液貨艙、貨艙和絕緣處所的壓力表是否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每一液貨艙的蒸氣空間應配備一只壓力表,并應在駕駛室內設置高壓報警器,如要求作真空保護時,還應在駕駛室內設置低壓報警器,對具有一個以上設定壓力的液貨艙,應對每一調定值配備高壓報警器。此外,每一貨泵排出管路和每一液體和蒸氣貨物總管應至少配一只壓力表;未設同大氣相通開口的貨艙處所和屏壁間處所也應裝設一只壓力表。還應設置指示截止閥與通岸軟管接頭之間壓力的就地讀數支管壓力表。檢查在壓力指示器上是否標出最高和最低的允許壓力范圍。檢查貨物圍護系統的溫度指示儀和所附連的報警裝置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每一液貨艙至少應設置兩只貨物溫度指示儀,一只在貨艙底部,另一只在貨艙頂部而低于最高許可液面。貨艙溫度計應標記出液貨艙的最低設計溫度限值。若貨物溫度低于-55℃時在具有次屏壁的貨物圍護系統內裝運,則應在絕緣層內或貨物圍護系統鄰接的船體結構上配備溫度指示儀,且應當溫度接近船體結構鋼許可最低溫度時發(fā)出報警。檢查固定式貨物氣體泄漏的探測設備及其聽覺和視覺報警是否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下述處所應安裝固定式氣體探測設備及聽覺和視覺報警器:貨物壓縮機艙,貨物裝卸機械用的電動機艙,貨物控制室(指定為氣體安全處所者除外),貨物區(qū)域內可能積聚蒸氣的其他圍蔽處所,包括貨艙處所和除

C

型以外的獨立液貨艙的屏壁間處所,用貨物作燃料的諸如鍋爐,柴油機,燃氣輪機等氣體利用裝置所在位置的通風罩和氣體導管以及空氣閘探測器的讀數位置.除上述要求外,駕駛室內必須裝有氣體探測設備的聽覺和視覺報警器。2016

7月1

日及之后建造的運載易燃有毒貨物的液化氣體船,還應在如下處所設置氣體探測:貨物冷卻/加熱管路、惰氣發(fā)生器供應總管。確認已配備了適用于所載貨品的兩套可攜式氣體探測設備和一臺用于測量惰性氣體氧氣含量的合適的儀器。上述設備應用樣氣進行校核試驗,以確認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消防系統檢查防火和滅火裝置,并試驗起動一臺主消防泵的遙控裝置;檢查用于冷卻、消防和船員保護的水霧系統,具體詳見

IGC

規(guī)則(2016)第

11

章條款所述,包括管路、閥門、噴嘴及其他附件等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記;水霧系統主要用來供液貨艙冷卻、防火和保護船員之用,其覆蓋的范圍應包括:露天的液貨貨艙氣室和液貨艙的任何露天部分;甲板上儲存易燃或有毒貨品的露天容器;貨物液體和蒸氣的裝卸總管及其控制閥區(qū)域,以及主要控制閥所在的任何其他區(qū)域,以及至少等于防滴盤面積的其他區(qū)域;所有面向貨物區(qū)域的通常有人的上層建筑和甲板室的限界面、貨物壓縮機艙、貨泵艙、存放高度失火危險物品的儲藏室及貨物控制室;面向貨物區(qū)域的裸露救生艇、救生筏和集合站,不論至貨物區(qū)域的距離;任何半圍蔽貨物機器處所和半圍蔽貨艙機艙。貨物裝卸。每一新軟管,在使用前,應該不低于

1.5

倍,最大工作壓力(也不必大于其

2/5

爆13條款所述,包括驅動氣體壓力是否足夠,干粉是否干燥,軟管、噴嘴狀況是否良好,以及其他所有設施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并確認其操作方式已清楚地標記;手持噴粉軟管長度應不超過

33m。手持軟管和噴嘴應為耐風雨結構或儲存在防風雨的箱子內或罩蓋內,并應易于取用。核查證書上干粉炮參數與送審圖紙一致。4)檢查是否配備了符合

SOLASⅡ-2

有關要求的消防員裝備。裝備的數量套套貨物總容積5000m3

及以下5000m3

以上(13)船員保護查核從事裝卸作業(yè)的船員應備有適當的防護服并保存完好;包括大圍裙、特長袖手套、長靴、襪子,適合貨物特性材料制成的全身防護服、氣密防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查核供進入充滿氣體處所內工作人員所具備的安全設備是否齊全,對每一個允許進入充滿氣體處所內工作的人員,應提供足量的,不少于

3

整套的安全設備。查核上述保護設備的安全設備是否保存完好,這些設備應保存在易于到達的地點,且置于具有明顯標志的柜子內。查核醫(yī)藥急救設備,包括擔架、復蘇氧氣設備等處于正常狀態(tài);5)(如適用時)檢查船上洗眼裝置是否處于可用狀態(tài);6)(如適用時)檢查人員能在居住區(qū)域內經特殊設計和裝備的處所內受保護免遭貨物大量釋放影響的布置。其他設施檢查可攜式或固定式滴漏盤或防貨物泄漏的甲板絕緣和水幕系統是否處于良好狀態(tài)。液化天然氣船舶在貨物甲板管路通向通岸接頭處的所有管路上的連接法蘭、操縱閥和儀表的下方均設置一個與甲板不接觸的可攜式或固定式托盤,以防貨物泄漏到甲板上進一步氣化吸熱和冷卻船體金屬構件,造成低溫脆化。此外,為防止液貨管路在裝卸貨時冷卻甲板,通常液貨管的敷設應離開甲板的一定距離,必要時應在液貨管下面的甲板上敷設絕熱材料加以保護。檢查破艙穩(wěn)性所要求的設施是否處于滿意狀態(tài)。此項要求應按

IGC

規(guī)則規(guī)定的破損假定劃定的浸水線以下的開口作認真檢查,包括:用水密人孔蓋關閉的開口和與甲板平齊的水密艙口,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小型水密艙口蓋,以及遠距離控制的水密滑門和固定式舷窗。中間檢驗中間檢驗與年度檢驗相比,需要以試驗的方法,驗證貨物設備和系統及相關的自動控制、報警和安全系統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為了能夠安全的試驗,中間檢驗通常不應在裝卸貨期間進行,檢驗應在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在初次試運轉后的首次中間檢驗中,應特別關注泵塔及附屬結構。應驗證所有用于加熱船體結構鋼材的設備及其布置處于正常狀態(tài)。儀表和安全系統接受模擬試驗。中間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上述年度檢驗的檢驗項目;貨物圍護系統參見

2.3.2.2

中間檢驗要求;管路系統檢查貨物軟管應為認可型的并處于良好狀態(tài):1)貨物軟管(液貨和蒸氣)應與貨物相容并與液貨溫度相適應。軟管的設計爆破壓力,應不小于在輸送貨物中,軟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的

5

倍,凡原型試驗用過的軟管不準再作應對液貨艙和屏壁處所的壓力釋放閥、真空釋放閥作內部檢查,并作壓力調整試驗。14破壓力)的靜水壓力試驗。軟管上應標出其最高和最低的使用溫度。IGC

規(guī)則規(guī)定:標定的最大工作壓力應不小于

1.0MPa,GC

規(guī)則和現有船

GC規(guī)則規(guī)定其數值為

1.05MPa。檢查氣體探測系統管線的腐蝕或損壞情況,氣體探測儀器應用標準氣體校正,另外檢查氣體危險處所內的電氣設備和電纜。如適用時,確認管路和獨立液貨艙與船體結構之間的電氣連接是否可靠;普遍檢查氣體危險處所區(qū)域(如貨泵艙和與液貨艙相鄰的區(qū)域)不存在有缺陷的安全型設備、不正確安裝的線路、未認可的照明、電氣裝置和空端線路;測量線路絕緣電阻,但如有船員近期測量記錄可考慮接受,如任何所測得的絕緣電阻值接近極限或發(fā)現電纜、電氣裝置或設備有任何缺陷,可要求作復核測量。上述復測工作應在船舶清除氣體或惰化條件下進行。船舶布置及通風系統確認已備有用于貨物區(qū)域內的機械通風機的備件;壓載水艙的檢查按

CCS《鋼規(guī)》有關規(guī)定進行。(6)其他設施1)確認用于船舶鋼結構的加熱裝置處正常工作狀態(tài)。換證檢驗換證檢驗通過全面檢查、試驗和校核,以確保結構、設備、附件、布置和材料處于良好狀態(tài),并且在適當的維護、操作及進行定期檢驗的情況下,船舶適宜在新的

5

年換證周期內營運。換證檢驗應在塢內和除氣狀態(tài)下進行,盡可能與船級的特別檢驗同時進行。船體測厚范圍根據規(guī)范要求進行。對壓載艙和液貨艙的公共艙壁應進行足夠范圍的近觀檢查來保證其結構狀態(tài)良好。應檢查貨物裝卸管系內的所有緊急切斷閥和遙控操作閥,證實其可操作性,應檢查緊急情況下舷外排放貨物的布置。貨物駁運與處理用管路修理應根據批準圖紙進行,并需經

1.5

倍設計壓力的靜水壓力試驗。凡管路不容許有水,并且該系統在投入使用前管路不能進行干燥時,采用另外的試驗流體或試驗方法的建議應提交船級社認可。管系在船上裝配后,均應作泄漏試驗(采用空氣、鹵化物等),其壓力取決于所采用的泄漏探測方法。換證檢驗項目和要求如下:上述中間檢驗的檢驗項目;船齡

5

年以上不超過

10

年的船舶的要求:貨物圍護系統參見

2.3.2.3

特別檢驗要求;管路系統:液貨及處理用管路系統及其閥和附件的全面檢查;除作系統的全面檢查外,對所有直接與艙內連通的閥、旋塞應打開檢查,連接管應盡實際可行作內部檢查。如考慮需要,對包有絕熱物的氣相和液相管路應拆去部分絕熱物,以確定管子的情況。在更換絕緣時,應注意外層蒸氣密封良好。檢驗時,還應對液貨絕熱管路上的膨脹彎頭、支架及蒸氣密封等部位特別加以注意。若檢驗后對管系的完整性有疑問時,應進行

1.25

倍的設計壓力試驗。對于

A

型獨立液艙貨船的液貨處所或保護層處所,應設有適當的排放系統,以處理液貨艙泄露或破裂時漏出的液貨,這種布置應能使漏出的液貨返回液貨管系。對于

2002

7月

1日或以后建造的液貨船,該布置應帶有可拆卸的短管。2002

7

1

日或以后裝船使用的軟管,其型式應經壓力循環(huán)的原型試驗。對貨物氣體和液體管路上的壓力釋放閥作調整試驗;調整試驗方法同下。3)貨物壓力/溫度控制系統:15釋放閥的港口整定值應作校核(如適用時)。液貨艙壓力釋放閥的最大起跳蒸氣壓力整定值應不超過液貨艙最大認可蒸氣壓力再加上其認可蒸氣壓力的下述百分數:液貨艙最大認可蒸氣壓力(MPa)實際開啟壓力允許偏差(MPa)0-0.15+10%0.15-0.30+6%>0.30+3%壓力釋放閥作校核調整時,應拆下并用氮氣或其他清潔氣體進行調試。若閥由非金屬膜片接觸,還應對膜片予以換新。壓力釋放閥在安裝之前應經水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合格,并應由主管機關認可的部門進行調整,調整壓力應在航行日志內加以記錄說明,并在每個壓力釋放閥處標注其調整壓力,閥的調整裝置須鉛封。4)再液化設備:每臺往復式壓縮機應該打開檢查,檢查其運動部件、固定部件以及閥、閥座、密封壓蓋、釋放設施、吸入濾器及滑油裝置,如驗船師對校中和磨損情況認為滿意,下軸瓦及曲拐箱軸封壓蓋可不拆開檢查。若壓縮機為非往復式或如有更換部件程序以代替驗船師上船檢查,則替代檢驗的安排對每種情況將予個別考慮。應拆掉冷凝器的水側端蓋以檢查管子、管板和端蓋。制冷劑冷凝器的冷卻水泵包括可用于其他用途的備用泵應打開檢查。如壓力容器包有絕熱物時,應拆去足夠的絕熱物(特別是位于連接處和支撐處的絕熱物),以確定容器的狀況。包有絕熱物的管子,應拆去足夠數量的絕熱物,使能確定管子的情況,蒸氣密封的情況應作特別檢查。驗船師應確認整個系統中的壓力釋放閥和(或)安全膜片處于良好狀態(tài),但不需在船上試驗一級制冷壓力釋放閥。5)貨物氣體燃燒設備:應對貨物氣體管系的管道或罩殼作總體檢查,管道的排氣或惰化裝置應予以檢查。與貨物氣體燃燒系統有關報警裝置應作校核。如果以貨物氣體作主推進機械的燃料,則所附連的壓縮機和熱交換器應打開檢查,要求同上。蒸氣加熱器的蒸氣側應以

1.5倍設計壓力作水壓試驗。6)貨物圍護的環(huán)境控制系統:應對惰性氣體發(fā)生器進行檢查,設備運行正常。應對惰性氣體的分配閥和管路等作總體檢查,貯存惰性氣體的壓力容器應作內外部檢查,系固裝置應作特別檢查,壓力釋放閥應查明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液氮貯存容器應作檢查(按實際可行),所有控制設備、報警和安全設施應作校核,確認處于工作狀態(tài)。7)貨物裝卸系統:所有貨泵應打開檢查,要求同普通液泵,但特別注意低溫損傷和損壞。壓縮機應打開檢查,要求同上。8)儀表、和自動化系統:校正和試驗液貨艙液位指示器、高位報警和超高位自動關閉裝置;校正所有貨艙處所和屏壁處所的壓力表。9)船舶布置及通風系統:確認貨物區(qū)域內的隔離以及居住、服務和機器處所的布置沒有未經認可的變更。16檢查進入貨物區(qū)域內處所的出入口。確認空氣閘布置。試驗空氣閘及居住處所等的通風關閉裝置。檢查在貨物裝卸期間通常需進入的貨物區(qū)域處所的機械通風裝置并確認其操作合格,特別應核查:可以從該處所外面進行控制;關于其用途的警告性告示已予以張貼;當貨物壓縮機間以及液貨控制室被認為是氣體危險處所時,應核查其通風裝置的固定且應為負壓型,能根據具體情況從這些處所的上部或下部或同時從上部和下部進行抽風。檢查在安裝有電動機驅動的液貨壓縮機的場所以及其他貨物區(qū)域內的氣體安全處所(有惰性氣體發(fā)生器的除外)所安裝的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