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檢測練習 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檢測練習 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檢測練習 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檢測練習 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檢測練習 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0課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1.1957年毛澤東說:“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978年鄧小平說:“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14年習近平說:“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zhí)行憲法和法律?!边@主要說明在我國(

)A.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普及 B.憲法在法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C.法律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保障 D.人民是法治的主體和力量源泉2.中共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同時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下列重要的法治和外交成就屬于十八大以來的是(

)①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②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③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論壇④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截至2018年,全國人大已通過了四次憲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件現(xiàn)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會制定了7500多件現(xiàn)行有效地方性法規(guī),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些實踐(

)A.有助于依法治國的提出 B.推進了全國法治建設進程C.符合精神文明建設要求 D.偏離了社會主義憲法之路4.“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毕铝羞x項中屬于1982年憲法表述的是(

)A.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B.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C.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D.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5.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8條規(guī)定,允許外國的企業(yè)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在中國投資;198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允許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確認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有企業(yè)”取代“計劃經濟”和“國營企業(yè)”。材料反映(

)A.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B.民主法制建設逐步完善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確認 D.政府不再參與企業(yè)經營6.改革開放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成為中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的是()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B.《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D.1992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7.圖示為現(xiàn)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知識網(wǎng)絡。與之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A.中共與民主黨派聯(lián)合執(zhí)政B.邊疆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C.基層民主實行間接選舉D.民主與法制漸趨完善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穿越時空,輕拂史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歷史上三大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的巨大差異。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或評價《共同綱領》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發(fā)展②具有臨時憲法性質1954年憲法①確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82年憲法改革開放,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規(guī)定了我國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③A.①三大改造勝利完成②確立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關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B.①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C.①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②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國家的架構③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D.①三大改造勝利完成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③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9.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選舉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各種村民選舉制度。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吉林省創(chuàng)立的“海選”制度。材料主要反映了A.每個選民可以自主表達自己的意愿 B.法律制度走向健全C.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D.選舉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10.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進入政治建設新時期下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大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歷史任務②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③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推進國家領導體制改革④鄧小平發(fā)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11.《中國民主政治白皮書》中指出;“中國的縣、鄉(xiāng)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都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目前縣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壳叭珖骷壢嗣翊砣藭砉灿?80多萬人,來自各民族、各行業(yè)、各階層、各黨派。”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有①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結合②代表具有廣泛性③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④呈現(xiàn)出漸進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12.“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選‘村官’,拆掉干群之間墻,架起溝通連心橋?!边@種現(xiàn)象描述的是什么制度A.農村基層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制度 D.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3.某同學在學習了“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后,制作了一個知識結構圖。與圖中①②③對應的知識完全正確的是A.《共同綱領》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B.1954年憲法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C.1954年憲法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D.《共同綱領》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14.1978—1992年中國迎來立法高峰,在這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并通過了1982年憲法、《刑法》、《民法通則》等重要法律達230部之多。這一立法高峰的出現(xiàn)A.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基礎B.成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保障C.成為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法律保障D.確立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方針15.下圖產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為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B.立法工作得到加強C.推動了普法教育活動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識16.1978年至1992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憲法》、《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這一立法高峰的出現(xiàn)A.為社會主義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礎 B.是認真吸取文化大革命歷史教訓的結果C.說明我國進入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 D.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完善17.追求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持續(xù)廣泛的建設人民民主政權的嘗試。這包括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領導建立了“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根據(jù)地領導建立了中共黨員占1/3、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間分子占1/3的“三三制”政權,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各解放區(qū)領導建立了民主聯(lián)合政府,普遍實行人民民主的原則,為1949年以后建立人民政權、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積累了重要經驗?!幾詮埨凇吨袊伯a黨怎樣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了人民民主》材料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個好的制度,但是實行這一制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h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人大工作很快實現(xiàn)了歷史性轉變,尤其是立法工作打開新局面。隨后,又開始了修憲工作,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努力,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這是一部好憲法,它對我國新時期的根本任務和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規(guī)定。尤其是在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規(guī)定,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揮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劉政《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及其歷史發(fā)展》(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民主政權建設方面的嘗試,并簡要概括其對新中國政權建設的影響。(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20世紀50-80年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發(fā)展歷程并指出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地位。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下面是近代以來我國的主要憲法及其內容。——摘編自喬要博《淺談近代中國百年的法律發(fā)展歷程》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擬定一個論題并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參考答案:1.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強調人民在法制建設和以法治國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說明人民是我國法治的主體和力量源泉,D項正確;材料沒有說明新中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宣傳、普及情況,排除A項;憲法在法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等角度不符,排除B項;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直到1992年才明確,排除C項。故選D項。2.B【詳解】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于2020年;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中非合作論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南南合作范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成立于2000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根據(jù)題意要求,選擇屬于十八大以來重要的法治和外交成就,①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②不符合題意要求,排除A項;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于2000年,②③不符合題意要求,排除C項;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于2000年,③不符合題意要求,排除D項。故選B項。3.B【詳解】全國人大四次修憲并制定了200多件現(xiàn)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和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均制定了大量法案和條例,有利于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發(fā)展,B項正確;1999年全國人大已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國家法制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間的關系,排除C項;偏離了社會主義憲法之路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排除D項。故選B項。4.B【詳解】根據(jù)可知,1982憲法強調了依法治國對社會主義本質、黨執(zhí)政、國家治理、人們幸福等方面的的重要意義,促使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fā)展期,所以1982年憲法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B項正確;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排除A項;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排除C項;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憲法不斷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新概念,說明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確認,C項正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排除A項;材料主要涉及經濟層面,與民主法制建設無關,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依然是通過大政方針影響企業(yè)經營,“政府不再參與企業(yè)經營”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6.C【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經過全面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憲法成為中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總章程。故選C項??键c: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7.D【詳解】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故A項錯誤;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而不是邊疆地區(qū),故B項錯誤;基層民主實行直接選舉,故C項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法制建設逐漸健全,故D項正確。【點睛】8.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同綱領》是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發(fā)展后召開的,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國家的架構;1954年憲法在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的情況下頒布的;1982年憲法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所以答案選C。9.C【詳解】材料反映了在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選舉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了各種村民選舉制度,C正確;具體選舉的過程、每個選民的意愿如何,材料無法體現(xiàn),故排除AD;村民選舉制度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我國基層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而不是法律制度,排除B。故選C。10.D【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歷史任務,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1980年8月30日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召開,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發(fā)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由此可知,排序正確的是④③①②,故B項正確,ACD錯誤。【點睛】排序類選擇題解題技巧,首先判定最早的和最晚的項目,然后排除即可。11.A【詳解】本題材料提到,中國的縣、鄉(xiāng)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都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縣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來自各民族、各行業(yè)、各階層、各黨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結合,代表具有廣泛性,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故選A。12.A【詳解】從材料“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選村官。拆掉干群之間墻,架起溝通連心橋”可知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農村的表現(xiàn),A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排除A;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我國的政黨制度,排除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排除D。故選A。13.B【詳解】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可知,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是1954年憲法;“文化大革命”使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受挫;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次偉大歷史轉折,所以與圖中①②③對應的知識完全正確的是1954年憲法、“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故B項正確;《共同綱領》不是社會主義類型憲法;中共八大是政治建設中的有益探索;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方略,這些與題意不符,故A、C、D項錯誤。14.C【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憲法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故A項錯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題中的時間點不符,故B項排除;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法制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出現(xiàn)了立法的高峰逐步建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故C項正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年“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與題中的時間不符,故D項排除。點睛:解題注意題目的時間信息“1978—1992年”;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中的時間點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15.A【詳解】題干強調的是“最重要”,圖片展現(xiàn)的是我國已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故選A。B、C、D三項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答案A16.B【詳解】“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會動亂,使得黨和人民認識到要保護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材料所述是加強法制的表現(xiàn),故答案為B項。A項應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設,我國進入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和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完善均是在本世紀初,從時間上可以排除AC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要抓住時間線索。根據(jù)題干中的“1978年至1992年”,可知是針對“文革”帶來的教訓而采取的措施?!拔母铩苯Y束于1976年,“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踐踏,導致長達十年的社會動亂。17.(1)嘗試:土地革命時期: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大綱;通過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抗日戰(zhàn)爭時期:設立邊區(qū)政府,設置各級參議會,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實行三三制原則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影響: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起來;1957年以后,由于反右斗爭擴大化和“左”傾指導思想的影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十年文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和挫折;198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地位: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驹斀狻浚?)嘗試:土地革命時期:根據(jù)材料“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領導建立了‘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制定憲法大綱;通過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谷諔?zhàn)爭時期:根據(jù)材料“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根據(jù)地領導建立了中共黨員占1/3、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間分子占1/3的‘三三制’政權”可知,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實行三三制原則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設立邊區(qū)政府,設置各級參議會。影響:根據(jù)材料“為1949年以后建立人民政權、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積累了重要經驗”及所學知識可知,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歷程:根據(jù)材料“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個好的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起來;根據(jù)材料“但是實行這一制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7年以后,由于反右斗爭擴大化和“左”傾指導思想的影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十年文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和挫折;根據(jù)材料“隨后,又開始了修憲工作,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努力,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這是一部好憲法,它對我國新時期的根本任務和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規(guī)定。尤其是在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規(guī)定,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揮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地位:根據(jù)材料“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這是一部好憲法,它對我國新時期的根本任務和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規(guī)定。尤其是在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規(guī)定,對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揮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可知,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8.示例:論題:近代以來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道路曲折,前路光明。闡述:近代中國的發(fā)展道路是曲折的,這體現(xiàn)在民主法治建設上。1908年,清政府在各方壓力之下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此時的中國雖然有了第一部憲法性質的文件,但其對于皇權的維護卻從根本上違反了近代民主法治建設的精神。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借鑒了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推崇“三權分立”的思想,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作用,但當時中國復雜的政治形勢使得臨時約法并沒有得到長久的貫徹。此后的《中華民國約法》和《訓政綱領》無一不在違背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直到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才重新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的原則。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更是適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規(guī)定,為新時代中國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駕護航。百年以來,中國民主法治建設雖然歷經坎坷,但始終在朝著光明的道路前進,而未來的道路也必然會是荊棘與鮮花共存。【詳解】示例:論題:根據(jù)材料“19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