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試題-《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之作業(yè)1-4參考答案_第1頁
題庫試題-《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之作業(yè)1-4參考答案_第2頁
題庫試題-《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之作業(yè)1-4參考答案_第3頁
題庫試題-《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之作業(yè)1-4參考答案_第4頁
題庫試題-《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之作業(yè)1-4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作業(yè)1參考答案一、說明下列句中黑體字的詞性和意義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為:介詞,表示對象。2.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為:介詞,表示行為對象。3.衛(wèi)太子為江充所敗。為:介詞,表示被動。4.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為:動詞,變成。5.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助動詞,表示被動。6.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助動詞,表示被動。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為:語氣詞,與何組成固定格式“何……為”。8.兵破于陳涉,地奪于劉氏。于:介詞,引進行為主動者。9.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介詞,介紹比較的對象。10.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于:介詞,引進行為主動者,表示被動。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于: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處所。1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示被動。13.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崇。被:動詞,遭受。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副詞,僅僅,只是;是:指示代詞,這。15.樹成陰而眾鳥息焉。焉:指示代詞兼語氣詞。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為之辭”。夫:指示代詞。17.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然:代詞,這樣。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胡:疑問詞,怎么能。19.之二蟲又何如?之:用作定語,指示、不稱代,這。20.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此其所以敗也。所以:代詞,與“以”結合,表行為發(fā)生的原因。21.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代詞,與“以”結合,表行為發(fā)生的處所。二、解釋下列詞意義,說明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是否相同。(一)莫1、疑問代詞,沒有誰,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2、疑問代詞,沒有什么,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二)或1、無定代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2、無定代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三)是1、指示代詞,這樣,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2、指示代詞,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3、判斷詞,正確,對,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相同。(四)非1、動詞,非難,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2、形容詞,不正確,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相同。3、動詞,責怪,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4、副詞,表否定,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五)以1、連詞,表關聯(lián),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2、副詞,將近,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3、動詞,認為,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相同。4、介詞,憑借,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5、連詞,表原因,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6、介詞,表時間,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詞性不同。三、說明下面字的意義1、竟:副詞,終于。2、少:副詞,稍微。3、頗:副詞,稍微。4、特:副詞,但,僅僅。5、稍:副詞,逐漸。6、既:副詞,已經(jīng)。7、第:程度副詞,但,只。8、但:范圍副詞,都。9、曾:情態(tài)副詞,竟然?!豆糯鷿h語(2)形成性考核冊》作業(yè)2參考答案一、解釋下列名詞1、文體:文章的體裁、樣式。2、封事:關涉機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3、檄文:是詔令的一個附件,多用于征召、曉喻、申討,屬軍用文書。4.箴銘:用于規(guī)戒的文章。5、奏議:是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或公文。6、編年體:以時間為經(jīng),歷史事件為緯的一種編排體裁。7、詔令:是皇帝寫給臣下的書信,命令。8、箚子:就是札子,用于臣子給皇帝解答某問題。9、行狀:提供給禮官為死者議定謚號或提供史官作立傳的資料。10、騷賦:摹擬《楚辭》而寫的賦。11、文賦:散文化的一種賦體,是在唐代古文運動推動下產(chǎn)生的。12、紀傳體:集中全面地描寫歷史人物的一種體裁。13、駢文:在辭賦的影響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文體。14、對策:皇帝就某一問題要求臣子回答。15、頌贊:歌頌贊揚的文章。16、古賦:騷賦以外的喊賦。17、墓志銘:為了長久地悼念死者所刻的碑文。18、記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主線,把某一專題的記錄集中起來。二、解釋下列術語1.傳:傳述的意思,傳述經(jīng)文的文義。2.正義:也叫“疏”,唐人采用的一種注經(jīng)兼通漢人注解的新方法。3.疏:也叫“正義”,唐人采用的一種注經(jīng)兼通漢人注解的新方法。4.箋:表識的意思,指讀書時有所頓悟用筆標識在一側。5.注:是注釋的通稱,取義于灌注。6.章句:每章之后用韻語寫成的“章旨”,總括全章大意。7.集解: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8.曰、為、謂之:用來釋義的,而且是用來區(qū)分同義詞和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9.謂:被釋詞置前,解釋詞放后,常以具體解釋抽象,以分體解釋總體。10.猶、猶言:一般用于近義詞作注,或引申義解釋本義。11.貌、之貌:一般用于動詞或者形容詞后,表示某種情貌,被釋詞是表示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形容詞。12.讀為、讀曰:注明音讀的,一般用本字注明假借字。13.之言、之為言、之猶言:一般用音義相同的詞語來訓釋。14.讀如、讀若:用來注音的,但有時也用來注明假借字。三、給下列古文加標點,并說明黑體字意義,在句中作用或用法1、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壕?、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君”、“臣”、“父”、“子”是名詞活動動詞,意為“做好國君的本份,做好官員各自的本份,像個父母,像個子女”的意思。2、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痹唬骸耙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之”:助詞;“之齊語”:名詞活用動詞,說齊國的語言;“傅”:名詞作動詞,作師傅;“雖日”:名詞作狀語,雖然每日;“誰”: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意為“王與誰為善”。3、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贬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遇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當”:動詞一般用法,應當;“乃”:副詞,于是,就;“族”:宗族,這里指全家人;“謝”:謝意;“等”:等同,相同;“許”贊許。4、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爸x”動詞一般用法,推托有??;“說”:一般用法,游說;“來”:一般用法,到來;“富貴”:使動用法,使……富貴;“死”:一般用法,死亡;“然”:指示代詞,這樣。四、給下列各段加上標點,如有錯誤請分析原因。1、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睿芍^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仕矣?!?、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4、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5、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愿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蓖踉唬骸跋壬蜕?,寡人聞命矣?!蔽?、按姚鼐的分類,下列文章各屬于哪一類1、《孟子》論辨類;2、段太尉逸事狀傳狀類3、柳子厚墓志銘碑志類4、答李翊書書說類5、《韓非子》論辯類6、滕王閣序序跋類7、荊軻贊頌贊類8、黃岡竹樓記雜記類9、藝文志序序跋類10、陋室銘箴銘類11、論積貯疏奏議類12、赤壁賦辭賦類13、祭十二郎文哀祭類14、諫逐客書奏議類15、送薛存義序贈序類《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作業(yè)3參考答案一、閱讀下列原文和譯文,譯文如有錯誤改正并說明屬于哪方面錯誤1、原文:(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譯文:漁人既然(應改為)出來了,就得到了一條船,于是沿著來時的路(返回),一處一處地做了標志。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報告了這個(情況)。太守馬上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前進方向的標志。找不到,沒有再找到路。錯誤:既:終于?!皾O人既然出來了”應改為“漁人終于出來了”。其:代詞,他的?!熬偷玫搅艘粭l船”應改為“就找到了他的那條船”。向:先前;所志:所標志的地方?!皩ふ仪斑M方向的標志”應改為“尋找先前所標志的地方”。2、原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譯文: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情況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因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失意而悲傷。在朝庭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民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上進也憂愁,后退也憂愁。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不是這樣人,我和誰一道呢?錯誤:進:在朝廷做官;退:辭官隱居?!斑@就是上進也憂愁,后退也憂愁?!睉臑椤霸诔⒆龉僖矐n愁,辭官隱居也憂愁”。3、原文: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譯文:物品不出產(chǎn)在秦國,但是值得寶愛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現(xiàn)在驅(qū)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損害百姓來使仇敵得到好處,對內(nèi)自己空虛而對外和諸侯國結下怨恨,這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錯誤:士:賢士。4、原文: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惡得賢?”譯文:陳相來看孟子,轉(zhuǎn)述許行的話說:“滕君倒確實是賢明的君主;雖然沒聽到過道理。賢明的人與人民一起耕作養(yǎng)活自己,一面燒火做飯,一面治理天下。如今,滕國有堆滿糧食錢財?shù)膫}庫,存在物的府庫,這是損害人民來供養(yǎng)自己,哪能稱得上賢明呢?”錯誤:雖然:雖然如此,他還不懂得(賢君治國的)道理。二、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慈母之于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yī)。不隨師則陷于刑,不事醫(yī)則疑于死。慈母雖愛,無益于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子母之性,愛也;臣主之權,策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明主者通于富強,則可以得欲矣。故謹于聽治,富強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nèi)無變亂之患,計得于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也。仁者,慈惠而輕財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誅者也。慈惠,則不忍;輕財,則好與。心毅,則憎心見于下;易誅,則妄殺加于人。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憎心見,則下怨其上;妄誅,則民將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國者也。(《韓非子·八說》)翻譯:慈母對于幼子的愛是任何其他的愛都無法超過的。但是孩子有不良行為,就得讓他受老師管教;有了重病,就得讓他就醫(yī)治療。不受老師管教,就會犯法受刑:不就醫(yī)治療,就會臨近死亡。母子之間的天性,是愛;君臣之間慮的,是近利遠害。母親尚且不能用愛來保全家庭,君主怎能用愛來維護國家呢?明君通曉富國強兵的辦法,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慎重地處理政事,就是富國強兵的方法。君主應該嚴明法令,明察計謀。法令嚴明,內(nèi)部就沒有動蕩叛亂的禍患;計謀得當,對外就沒有國破為虜?shù)臑碾y。所以保全國家不是靠的仁義道德。講究仁義道德,也就是要博愛慈惠并輕視財利;為人暴戾,也就是心地殘忍并輕易殺伐。博愛慈惠,就不會下狠心;輕視財利,就樂善好施。心地殘忍,憎惡態(tài)度就會在下屬面前暴露;輕易殺伐,就會胡亂地屠戮無辜。不下狠心,就會赦免許多該受處罰的人;樂善好施,就會賞賜許多沒有功勞的人。憎惡態(tài)度表露出來,就會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亂地屠戮無故,民眾就會背叛君主。所以仁人處在君位上,臣下就會胡作非為而輕易犯法,以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主的恩惠;暴人處在君位上,法令就會妄行,君臣就會離心離德,民眾就會怨聲載道而產(chǎn)生叛亂心理。所以說:仁愛和殘暴,二者都能導致國家滅亡。2、葉公子高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悅近而來遠悅近而來遠,使近者悅遠者來?!卑Ч珕栒谥倌幔倌嵩唬骸罢谶x賢?!饼R景公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節(jié)財。”三公出,子貢問曰:“三公問夫子政一也。夫子對之不同,何也?”仲尼曰:“葉都大而國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魯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通“拒”。障距,拒斥諸侯四鄰之士,內(nèi)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血食,殺牲祭祀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選賢’。齊景公筑雍門雍門,齊都城西,為建造路寢路寢,臺名,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賜者三,故曰‘政在節(jié)財’。”(《韓非子·難三》)翻譯:葉公子高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于使近者高興,遠者歸順。”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于選用賢才?!饼R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于說:“政事在于節(jié)約財力”。這三個人走了,子貢問道;“三個人間您同樣問的是政事,您回答他們的話卻不同,為什么?”孔子說:“葉地附城大而都城小,民眾有背叛之意,所以我說政事在于使近者高興,遠者則幀。魯哀公有三個大臣,他們對外阻擋四鄰諸侯的士人到魯國來,對內(nèi)結黨營私來愚弄君主。使宗廟得不到灑掃,社稷得不到血祭的,一定是這三個大臣。所以我說政事在于選用賢才。齊景公修筑雍門,建造路寢高臺,一個早上就賞賜了三個人,每個人都得到可以出三百套馬車的戶數(shù),所以我說政事在于節(jié)約財力。”

三、標點和翻譯下列古文1、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狈g:孔子說:“為君子做事容易,但討他歡喜卻很難。不用正當?shù)姆绞饺ビ懰麣g喜,他是不會高興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時候,卻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務。為小人做事難,但討他歡喜很容易。不用正當?shù)姆绞饺ビ懰麣g喜,他也會高興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會百般挑剔,總是要求十全十美?!?、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翻譯:孔子說:“努力學習就接近明智了,盡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恥就接近剛勇了。”知道了這三條,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國家天下的方法了。大凡是治理國家,一般有九條原則。這就是: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關心百姓;勸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撫諸侯。修養(yǎng)自身,就能樹立起符合周禮的道德;尊重賢人,就不至于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愛護親族,伯叔兄弟之間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于糊涂;體恤群臣,士就會盡力前來報答;愛護百姓,他們就會受到勉勵;勸勉各種工匠,財貨就會充足;優(yōu)待遠方來的人,四方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3、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对姟吩疲骸皹分痪?,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翻譯:之所隊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后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詩經(jīng)》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崩习傩障矚g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國君就可以說是老百姓的父母了。《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作業(yè)3參考答案一、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古體詩?什么是近體詩?近體詩的主要特點及其與古體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唐代以前的詩歌或者唐代不講究格律的詩歌叫作“古體詩”;將唐代以后按照詩律創(chuàng)作的詩叫作近體詩;二者主要區(qū)別:一是句數(shù),二是押韻,三是平仄,四是對仗。近體詩的主要特點是講求嚴格的格律,在句數(shù)、押韻、平仄、對仗四個方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2、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對?什么是拗救?平仄是平聲和仄聲,是個聲調(diào)的問題;同一聯(lián)中的出句與對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反稱為“對”,上一聯(lián)對句與下一聯(lián)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稱為“粘”。拗救就是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后在本句或?qū)涞倪m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地方改用平聲,以便補救。3、什么是三平調(diào)?什么是犯孤平?句尾連續(xù)出現(xiàn)三個平聲字稱為“三平調(diào)”;格律詩的一個句子中,全句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叫做“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二個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四個字應用平聲,如改仄聲,全句只有尾字一個平聲,就叫“犯孤平”。4、根據(jù)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式的原則是什么?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同聯(lián)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對(主要是第二字)成為“對”,上一聯(lián)對句與下一聯(lián)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稱為“粘”,按照粘對進行平仄推演。此外,偶數(shù)句最后一字是韻腳,因此必然是平聲,奇數(shù)句除入韻首句尾字是平聲字外,其余尾字都是仄聲,格律上不出現(xiàn)三個平聲尾和三個仄聲尾。5、分析近體詩的平仄應采取什么步驟?一要根據(jù)首句第二字與尾字平仄推出首句平仄句型;二要根據(jù)首句平仄依照“對”、“粘”規(guī)律推出全詩平仄格式;三是找出實際字音與格式不一致的地方。6、什么是對仗?什么是工對、寬對?什么是借對?什么是流水對?對仗又稱“駢偶”、“對偶”,兩兩相對。工對是指意義范疇相一致的詞的對仗。寬對指詞義并不相同,而只是詞性相對的對仗。借對指利用漢字一字多義和同音字特點,巧妙進行對仗,可分為“借義”和“借音”兩種。流水對指相對的兩句是由一個意思連貫而下,也就是一句話分兩句說,去掉上句或下句意思便不完整。7、什么叫詞調(diào)、詞牌、詞譜?詞調(diào)是寫詞依據(jù)的樂譜。詞牌是個匯總詞調(diào)的名稱,來源各不相同。詞譜是輯錄各種詞調(diào),說明詞的格律的著作。8、詞的用韻、平仄、對仗與近體詩有什么不同?一是詞可以同部上去通押,近體詩不能通押;二是詞可以異部平仄換韻,近體詩不能。9、在詞牌上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詞牌來源各不相同;出現(xiàn)一調(diào)數(shù)名和數(shù)調(diào)同名情況。10、在詞牌后面加令、近、引、慢、偷聲、減字、攤破等字后,與本調(diào)是什么關系?他們與詞的字數(shù)多少有關,“令”是詞牌通稱,許多詞牌尾加“令”字與原調(diào)并無區(qū)別;詞牌尾加“引”、“近”的詞,字數(shù)比原調(diào)多;加“慢”字的則增加更多。詞牌上加“攤破”的不僅比本調(diào)字數(shù)有所增加,而是個別句子還分為兩句;加“減字”、“偷聲”則字數(shù)比本調(diào)有所減少。二、根據(jù)下列平仄式,每種續(xù)寫出十韻,如發(fā)生錯誤則分析原因。(甲)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狡截曝曝破狡狡狡截曝破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曝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截破狡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破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破狡截曝破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曝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截破狡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破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破狡截曝破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曝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狡截破狡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曝破狡狡截曝破狡狡截曝破狡截曝破狡截破狡截曝破狡狡截曝曝破狡截曝曝破狡截曝破狡截曝破饺?、分析下列律詩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對和拗救請指出(用O表示平仄不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O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尾聯(lián)出句的第三字“在”拗,第四字“歧”救)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

晚情李商隱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平平仄O平,O仄仄平平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O仄平平仄仄平,平平O仄仄平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O仄平平。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平平仄仄平平仄,O仄平平仄仄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平O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O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O仄平。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O仄仄平平。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O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仄仄平平平仄O,平平O仄仄平平?!豆糯鷿h語(2)作業(yè)1》參考答案(重慶電大遠程教育導學中心文法導學部龐國棟)一、說明下列句中黑體字的詞性和意義詞性意義1.介詞,替、為2.介詞,對3.介詞,被4.動詞,成為5.介詞,被6.介詞,被7.語氣助詞,表示疑問8.介詞,被同上9.介詞,表示比較10.介詞,被11.介詞,到(見教材上冊71頁)12.介詞,被13.介詞,遭受(見教材上冊177頁)14.副詞,僅僅、只不過代詞,這15.指示代詞,在這里(參見教材下冊217頁)16.指示代詞,那17.指示代詞,這、這樣(參見教材下冊68頁)18.疑問代詞怎么19.指示代詞,這20.連詞的原因(參見教材下冊68頁)21.代詞、介詞,用來……的方法(參見教材下冊68頁。按“所以”是兩個詞,所,代詞;以,介詞)二、解釋下列各詞在句中的意義,并說明其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性是否相同詞性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性是否相同(一)莫1.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人,不同2.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什么,不同(二)或1.肯定性無定代詞,有的人,不同2.肯定性無定代詞,有的人,不同(參見教材下冊87頁[7])(三)是1.形容詞,對的,不同(“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為判斷詞)2.指示代詞,這不同3.形容詞,對的,正確的不同(參見教材下冊122頁)(四)非1.動詞,指責、非議不同(參見教材上冊344頁)2.形容詞,錯的,同(參見教材下冊122頁)3.動詞,非議、批評不同4.否定副詞,不是同(五)以1.連詞,而,有的情況下相同2.連詞,因為,有的情況下相同連詞,因為,有的情況下相同3.動詞,認為,不同4.介詞,把,同5.連詞,因為,有的情況下相同6.介詞,按照,有的情況下相同三、說明下列句中黑體字在句中的意義1.最終2.稍稍(參見教材下冊94頁)3.很、多(參見教材下冊94頁)4.只是5.逐漸(參見教材下冊94頁)6.已經(jīng)7.只、僅(參見教材下冊254頁[6])8.只(參見教材下冊95頁(6))9.竟然《古代漢語(2)作業(yè)2》參考答案(重慶電大遠程教育導學中心文法導學部龐國棟)一、解釋下列名詞1.(參見教材下冊310頁第1行)2.(參見教材下冊310頁第1~2行)3.(參見教材下冊313頁末行至313頁第1行)4.(參見教材下冊314頁“10.箴銘類”第1行)5.(參見教材下冊311頁“3.奏議類”第1行)6.(參見教材下冊315頁“(一)散文中1.史傳文(1)”)7.(參見教材下冊312頁“6.詔令類”第1行)8.劄子屬于奏議類中的一種,就是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參見教材下冊312頁第1~2行及《古代漢語學習輔導》第298頁)9.行狀屬于傳狀類中的一種。(參見教材下冊313頁“7.傳狀類”第8~10行)10.騷賦就是摹擬《楚辭》而寫的賦。(參見教材下冊314頁)11.就是散文化的一種賦體。(參見教材下冊314頁)12.(參見教材下冊315頁“(一)散文中1.史傳文(2)”)13.(參見教材下冊316頁“倒數(shù)第3~倒數(shù)1行”)14.(參見教材下冊312頁第5行)15.(參見教材下冊314頁“11.頌贊類”第1~3行)16.古賦是騷賦以外的漢賦(參見教材下冊314頁“12.辭賦類”第7行)17.(參見教材下冊313頁“8.碑志類”第4~5行)18.(參見教材下冊315頁“(一)散文中1.史傳文(3)”)以上名詞解釋可參考《古代漢語學習輔導》第298頁。二、解釋下列注解體例或術語的意思傳:(參見教材下冊239頁(一)傳注體)正義:(參見教材下冊240頁(二)義疏體)疏:(參見教材下冊240頁(二)義疏體)箋:(參見教材下冊239頁(一)傳注體)注:(參見教材下冊239頁(一)傳注體)章句:就是既解釋字詞,又串講文章大意的解說方法。(按:《古代漢語》教材上沒有這個術語)集解:(參見教材下冊241頁(二)集解體)曰:(參見教材下冊245頁(一)釋義術語“1.曰”)謂:(參見教材下冊246頁(一)釋義術語“2.謂”)為:(參見教材下冊245頁(一)釋義術語“1.為”)猶:(參見教材下冊247頁“4.猶”)貌:(參見教材下冊246頁“3.貌”)謂之:(參見教材下冊245頁(一)釋義術語“1.謂之”)之貌:(參見教材下冊246頁“3.之貌”)讀為:(參見教材下冊248頁(一)注音術語“7.讀為”)之言:(參見教材下冊247頁(一)聲訓術語“5.之言”)讀曰:(參見教材下冊248頁(一)注音術語“7.讀曰”)讀若:(參見教材下冊249頁(一)注音術語“8.讀若”)之為言:(參見教材下冊247頁(一)聲訓術語“5.之為言”)讀如:(參見教材下冊249頁(一)注音術語“8.讀如”)之猶言:(參見教材下冊248頁(一)聲訓術語“6.之猶言”)猶言:(參見釋義術語“4.猶言”)三、給下列古文加上標點符號,并說明黑體字的意義,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1.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顏淵)1.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汲?,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顏淵)君君:像個國君臣臣:像個臣子父父:像個父親子子:像個兒子2.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2.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痹唬骸耙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之善:之,動詞,本義是去某地。此處是“向”、“趨于”的意思。之齊語:之,動詞,本義是去某地。這里引申為去齊國學齊國的語言,或?qū)W習齊國語言。傅:為師傅,當老師雖日:即使每天所:居住的地方誰:那個,那位3.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恭)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漢書·卷五十·張釋之傳)3.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恭)承宗廟意也?!贬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漢書·卷五十·張釋之傳)當:判罪乃:才族:滅族謝:道歉等:相同許:同意以下是《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中相關段落,供同學們對照、參考。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huán),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贬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4.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間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4.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shù)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間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謝:推辭、推托,這里是以病推托或假托有病辯士說:能言善辯的人[去]游說、勸說來:使……回來富貴:使……富貴死:為……死然:認為……對四、給下列各段文章加上標點符號,如發(fā)生錯誤請分析原因1.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1.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笔篂闃氛?。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2.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論語·陽貨)2.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睿芍^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仕矣?!保ㄕ撜Z·陽貨)3.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為次矣(論語·陽貨)3.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為次矣。”(論語·陽貨)4.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4.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史記·扁鵲倉公列傳)5.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愿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貴鬼王難得見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戰(zhàn)國策·楚策)5.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愿聞其說?!睂υ唬骸俺迟F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貴鬼,王難得見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巴踉唬骸跋壬蜕?,寡人聞命矣?!保☉?zhàn)國策·楚策)五、按姚鼐的分類,下列文章各屬于哪一類1.論辯2.傳狀3.碑志4.書說5.論辯6.《古代漢語學習輔導》歸為“碑志”,作為“贈序”更恰當。7.頌贊8.雜記9.序跋10.箴銘11.奏議12.辭賦13.哀祭14.臣下寫給“皇帝”的書信15.贈序以上名詞解釋可參考《古代漢語》教材下冊311~316頁及《古代漢語學習輔導》第298頁?!豆糯鷿h語(2)作業(yè)3》參考答案(重慶電大遠程教育導學中心文法導學部龐國棟)一、閱讀下列原文和譯文,譯文如有錯誤請改正并說明屬于哪方面的錯誤。1.(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1.“既出,得其船?!卞e譯為“既然出來了,就得到了一條船?!睉獮椋骸耙呀?jīng)出來后,尋找到自己的漁船?!薄皩は蛩尽?,錯譯為“尋找到前進方向的標記?!睉獮椤叭ふ乙郧白鞯臉擞洝!?.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進亦憂,退亦憂”錯譯為“上進也憂,后退也憂?!睉獮椤霸诔龉?,不做官?!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的“憂”譯為“憂慮”更恰當。3.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諫逐客書》)“可寶者多”錯譯為“值得寶愛的很多”,應為“可視為寶貝的很多”,或“值得寶貴的很多。”“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錯譯為“對內(nèi)自己虛弱而對外和諸侯國結下怨恨……是得不到的?!睉獮椤皩?nèi)削弱自己而對外和諸侯國結下仇怨……是做不到的?!?.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惡得賢?”(《許行》)“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卞e譯為“雖然沒有聽到過道理。賢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種才吃飯;自己做飯吃,同時治理國家。”應為“雖然這樣,但是沒聽到過治國之道。賢明的國君和人民一起耕種、吃飯;自己一邊做飯吃,一邊治理國家?!薄皭旱觅t?”錯譯為“怎么能得到賢人呢?”應為“怎么能稱得上賢明呢?”二、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慈母之于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yī)。不隨師則陷于刑,不事醫(yī)則疑于死。慈母雖愛,無益于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子母之性,愛也。臣主之權,筴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明主者,通于富強則可以得欲矣。故謹于聽治,富強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nèi)無變亂之患,計得則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也。仁者,慈惠而輕財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誅者也。慈惠則不忍,輕財則好與。心毅則憎心見于下,易誅則妄殺加于人。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憎心見則下怨其上,妄誅則民將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國者也。(韓非子·八說第四十七)翻譯:1.慈母對自己年幼的兒子,深厚的憐愛而得沒有誰能超過(或:沒有比慈母愛子更深厚的愛了)但是這個年幼的兒子有不良行為,使他跟老師學習;有難治之病,使他去向醫(yī)生求。不跟老師學習將觸犯刑律,不去求醫(yī)生母親擔心兒子將會死去。慈母即使憐愛對自己年幼的兒子,可對救自己兒子于刑罰或死亡之中沒有益處。這種想使自己的兒子生存的方式不是真正的愛惜,但母親的本性,總是愛憐自己的兒子的。大臣和國君的權勢,是治理國家所憑借的工具。慈母不能用愛保全自己的家庭,君王怎么能用愛來治理國家呢?圣明的君主,通曉國家達到富強的方法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因此謹慎地執(zhí)政,是實現(xiàn)富強的方法。應當申明國家的法令,察知臣下的圖謀。法令嚴明就不會有內(nèi)亂的憂患,知道臣下的圖謀就不會有喪身被囚的禍患。所以保全自家天下的,不是靠仁義。所謂仁,就是慈愛而輕賤財物;所謂暴,就是心狠而輕易施行殺戮。仁慈的就心不狠,輕賤財物的就好施舍。心狠就會使下面產(chǎn)生憎惡的心理,隨便施行殺戮就會亂殺人。不忍心就會在執(zhí)法時寬恕罪人,喜好施舍就會因賞賜多而沒有功效。憎惡之心出現(xiàn)就會下民怨恨國君,濫殺人百姓將會背叛國君。所以仁慈的國君執(zhí)政,下民就會放肆而輕易觸犯法律禁令,茍且得寵的人也會怨恨國君;殘暴的人在位執(zhí)政,就會法令混亂使臣下與國君產(chǎn)生沖突而離心離德,人民怨恨情緒積聚就會產(chǎn)生作亂造反的動機。所以說仁慈的或殘暴的國君都會亡國。2.葉公子高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悅近而來遠?!卑Ч珕栒谥倌?,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節(jié)財?!比?,子貢問曰:“三公問夫子政一也,夫子對之不同,何也?”仲尼曰:“葉都大而國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魯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諸侯四鄰之士,內(nèi)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選賢。齊景公筑雍門,為路寢,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賜者三,故曰政在節(jié)財?!保n非子·難三)翻譯:葉公子高向孔子問治理國家的事情,孔子說:“治理國家在于使近處的日愉快,使遠方的人來歸順?!濒敯Ч珕柨鬃佑嘘P國家政治的事,孔子說:“治理國家在于選拔任用賢能的人?!饼R景公問孔子治理國家的事,孔子說:“治理國家在于節(jié)省國家的財力?!比穗x開以后,子貢問孔子:“三公問你治理國家的事都是一樣的,而你回答他們的卻不同,為什么呢?”孔子說:“葉國都大而國家小,人民有背離之心,所以說治理國家在于使近處的人愉快,使遠方的人來歸順。魯哀公有三位大臣,對外卻設置障礙阻絕諸侯國與四方的人才,他們互相勾結并以此使其國君愚昧。使祖先的宗廟無人清掃,土地神、谷神無人祭祀,一定是這三位大臣。所以說治理國家在于選拔任用賢能的人才。齊景公建雍門,修處理政事的宮室,一天中把有三百輛車的封地賞賜給人竟有三次。所以說“治理國家在于節(jié)省國家的財力。”三、標點翻譯下列古文1.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標點: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保ㄕ撜Z·子路)翻譯:孔子說:“在君子下面工作容易但討他的喜歡卻很難。不用正當?shù)姆绞饺ビ懰南矚g,他不會高興;到他用人的時候,卻按照各人的才能給予任務。難以在小人他手下做事,討他的喜歡卻容易,用不正當?shù)姆绞饺ビ懰南矚g,他卻會高興;等到他要用人的時候,就會百般挑剔,求全責備。2.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禮記·中庸)標點: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狈矠樘煜聡矣芯沤?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禮記·中庸)翻譯:孔子說:“喜歡學習并研究學問的人,就接近智者了,能夠親身努力做好事的就接近仁者了,知道什么是羞恥就接近勇敢者了。懂得這三點,就知道怎么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了。知道怎么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就懂得怎樣管理別人了,也就知道怎么去治理國家了?!狈彩侵卫韲矣芯欧N常規(guī),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尊重有才能的人才,親愛自己的親人,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把百姓視為自己的兒子,使各種工匠能來效力,能用懷柔的仁政對待遠方的人,同樣用懷柔政策對待諸侯國。培育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那么治國的方法就建立起來了,尊重有才干的人,那么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