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_第1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_第2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_第3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_第4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八章-病機第一頁,共52頁。重點:1、掌握病機的概念。2、掌握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調、津液失常之基本病機。3、掌握內生五邪的病機。第二頁,共52頁。

什么是“病機”?由《內經(jīng)》提出。機:樞機、機要、關鍵。病機: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是疾病之病因、病性、病位、邪正斗爭及轉歸的概括。病機學說:是研究和闡明病機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第三頁,共52頁。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疾病過程中,機體抗病能力與致病因素相互斗爭所發(fā)生的盛衰變化。疾病的過程,即邪正斗爭的過程。(一)、邪正斗爭與虛實變化邪正斗爭在證候上的反映,主要表現(xiàn)為虛實變化。1、邪氣盛則實:●實:指以邪氣盛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變化。第四頁,共52頁。

邪氣亢盛特點

勢均力敵,相互搏斗,反應明顯正氣未衰邪氣:外感六淫或痰飲、食積、瘀血、水濕等病邪滯留不解。臨床表現(xiàn):病理性反映比較亢奮、劇烈,表現(xiàn)為有余證候,多見于疾病的初、中期,病程短。第五頁,共52頁。癥狀舉例:體質壯實、精神亢奮?;驂褵峥裨?、或疼痛劇烈拒按、或聲高氣粗、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常見于熱證、陽證。治療:以祛邪為主(攻)。第六頁,共52頁。2、精氣奪則虛虛:指以正氣不足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變化機體的精氣血津液虧少正氣衰退、無力特點

臟腑功能減退抗邪,反應不明顯

抗病能力下降臨床表現(xiàn):病理性反映不劇烈的虛弱和不足證候。各種生理機能衰退,多見于疾病后期、慢性病,病程長。

第七頁,共52頁。癥狀舉例:身體瘦弱、神疲體倦、面容憔悴、聲低氣微、或疼痛隱隱喜按、二便失禁、脈虛無力等。常見于寒證、陰證。治療:以扶正為主(補)第八頁,共52頁。(二)邪正斗爭與疾病的轉歸疾病過程中的邪正斗爭,雙方力量的對比不斷產(chǎn)生消長盛衰變化,這種變化對疾病的發(fā)展趨勢與轉歸起決定性作用??傮w趨勢一般可見以下二方面:

正勝邪退:正氣戰(zhàn)勝邪氣病好轉痊愈

(注意:邪去正傷的情況)轉歸

邪勝正衰:邪氣亢盛、正氣抗邪無力病發(fā)展

惡化

結論:正虛邪實則病進、正勝邪衰則病退。第九頁,共52頁。注:邪正的消長盛衰,不僅僅產(chǎn)生單純的虛或實病理變化,還可出現(xiàn)多種復雜的變化,如虛實錯雜、虛實轉化及虛實真假等。在《中醫(yī)診斷學》中將詳細介紹。第十頁,共52頁。

重點回顧:

1、虛證與實證的界定、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

2、邪正斗爭與疾病的轉歸。復習思考:1、何謂虛證、實證?二者病機特點是什么?2、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轉歸有何關系?第十一頁,共52頁。二、陰陽失調陰陽失調,是人體在發(fā)病過程中、由于陰陽失去相對平衡協(xié)調所出現(xiàn)的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

陰陽失調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總病機。(一)陰陽偏勝陽勝則熱——實熱證陰陽偏勝

陰勝則寒——實寒證

特點:寒、熱癥狀明顯劇烈,陰或陽邪勝而有余。第十二頁,共52頁。(二)陰陽偏衰

陽虛則寒——虛寒證陰陽偏衰

陰虛則熱——虛熱證

特點:寒熱癥狀不明顯、不劇烈,陰精或陽氣衰弱不足。第十三頁,共52頁。(三)陰陽互損生理:陰陽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病變:陰陽虛衰相互影響,乃至陰陽兩虛。

陰損及陽——在陰虛基礎上,

陰陽互損繼而導致陽虛陰陽兩虛

陽損及陰——在陽虛基礎上,

繼而導致陰虛

第十四頁,共52頁。

注:由于腎陰、腎陽為全身陰陽之根本,故:某臟腑陰或陽虛損到一定程度可損傷腎陰或腎陽,致腎之陰陽失調發(fā)生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之病機。第十五頁,共52頁。(四)陰陽格拒格拒:排斥格拒陰陽之間的關系不能維系

陰盛格陽:體內陰寒太盛,拒陽于外陰陽

陽氣越于外(內真寒、外假熱)

格拒

陽盛格陰:體內陽熱過盛,郁閉于內,不能外達,陰氣格拒于外(內真熱、外假寒)第十六頁,共52頁。

(五)陰陽亡失是生命衰危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陰陽之間的關系徹底分離決裂。

亡陰——機體陰液大量消失或丟失,全身陰陽亡失機能嚴重衰竭

亡陽——機體陽氣發(fā)生突然性脫失,全身機能突然衰竭第十七頁,共52頁。注:1、二者為物質與功能的衰竭

溫煦、推動

亡陽

興奮、衛(wèi)外 機體屬陽的功能衰竭

寧靜、滋潤亡陰

機體屬陰的物質衰竭

內守、精血津液第十八頁,共52頁。

2、亡陰、之陽的最終結果是陰陽雙亡

依據(jù):陰陽彼此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盁o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亡陰亡陽

陰陽皆亡死亡亡陽亡陰第十九頁,共52頁。重點回顧:1、陰陽偏勝、偏衰的病機。2、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亡失的病機。復習思考:1、陰陽勝衰產(chǎn)生的寒熱虛實變化有哪四方面?其病機各是什么?

2、何謂“陰損及陽”“陽損及陰”?3、何謂“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者產(chǎn)生的病變是什么?4、何謂“亡陰”“亡陽”,其產(chǎn)生的臨床意義是什么?第二十頁,共52頁。三、精氣血失常精氣血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chǎn)物。

精氣血失常

因臟腑功能病變而產(chǎn)生

又可影響臟腑功能,使之失常而產(chǎn)生病變

結論:精氣血的病變不離臟腑。

第二十一頁,共52頁。(一)精的失常1、精虛

說明:

●此處所論精虛,僅指先天生殖之精與后天水谷之精,不含血虛、津虛。

●人體精氣的病變,只有虛與不足的概念,而無實與有余的概念。●聯(lián)系到五臟以脾、腎兩臟為要。古人云:“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矣”第二十二頁,共52頁。

病因: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五臟病變波及于腎,耗傷精氣先天之精虛

特點:腎中精氣不足,生命力低下生殖能力不足不孕不育臨床表現(xiàn)生長發(fā)育障礙、早衰五臟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

治療:補腎填精

第二十三頁,共52頁。病因:飲食失調、勞倦過度、慢性疾后天之精虛病等損傷脾胃特點: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臟腑失養(yǎng)臨床表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體質虛弱氣血虧虛

治療:健運脾胃第二十四頁,共52頁。2、精的施泄失常精的施泄:一是提供給人體全身,化為臟腑之精(先、后天之精)二是適度外泄,化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

注意:精為人體生命活動最寶貴的物質,尤其是腎乃“封藏之本”,故精氣應嚴密固藏于內,不宜外泄。病變狀態(tài)下的施泄異常,以失于封藏、不得固攝的“失精”為多見。第二十五頁,共52頁。

先天之精丟失:腎氣失于固攝、精關開泄過度滑精、遺精、早泄等失精后天之精丟失:脾氣失于健運、清氣不升而下陷久瀉、濁淋等

治療:補腎填精、補脾攝精第二十六頁,共52頁。重點回顧:1、精虛(先天與后天之精的不足)2、精的施泄失常(先天與后天之精的丟失)復習思考:精虛與精的施泄失常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其病機各是什么?第二十七頁,共52頁。(二)氣的失常張景岳:“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里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至,故曰百病皆生于氣”。引起氣病之原因有外感與內傷二大類。1、氣虛指元氣虛損,其病機表現(xiàn)為機體各臟腑組織機能的衰退。第二十八頁,共52頁。臨床表現(xiàn):

肺氣虛——呼吸無力、氣短乏力、聲音低怯

脾氣虛——食不知味、食后腹脹、四肢倦怠據(jù)臟腑功能不同

心氣虛——心悸氣短、面色白光白、自汗表現(xiàn)形式各異

腎氣虛——腰酸膝軟、小便頻數(shù),滑精遺精、

白帶清稀

衛(wèi)氣虛——自汗惡風、易感冒

總以?、?、?三臟為要。第二十九頁,共52頁。

2、氣機失調氣機失調是一個總的病機概念,包括氣的多種病變在內??傃詺鈾C升降出入失常而致病。

氣滯指氣的流通障礙,郁滯不暢氣滯以肺氣壅滯、肝氣郁結、脾氣壅遏為多見,而其中又與?的關系最為密切。第三十頁,共52頁。氣逆指氣機升降失常,當降不降,或升之太過。以?氣、?氣與?氣上逆為多見。氣陷指氣無力升舉的病理狀態(tài)常為氣虛病變的一種,是氣虛證的進一步發(fā)展。其病多責之于?,以?氣不升而下陷為主。氣閉與氣脫以氣的出入異常為主的病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厥證與脫證,病情嚴重。第三十一頁,共52頁。

閉——入脫——出

1、氣閉:疾病急劇變化中,正氣不支,邪氣內陷,臟腑功能閉塞不通。氣的外出受阻而致氣閉。臨床表現(xiàn):

無論何因而致,多有神昏、牙關緊閉、兩手緊握等癥。以心肺閉阻多見。第三十二頁,共52頁。2、氣脫:疾病過程中,氣大量的耗損而致生命垂危之病機,氣不內守而外泄。臨床表現(xiàn):每每因大出血、大汗而致。癥見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開目合、手撒尿遺、脈細欲絕等。病變涉及全身功能衰竭,以精氣外泄為特點,又稱“外脫”。第三十三頁,共52頁。(三)血的失常其病變雖然很多,但總體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1、血虛體內血液不足,或人體某一部分組織器官血液濡養(yǎng)功能減退而出現(xiàn)的病理變化。以?、?、?三臟病變?yōu)橹鳌5谌捻?,?2頁。2、血瘀指血行遲緩或運行不暢,其產(chǎn)生多由氣的運行障礙,與?、?、?三臟病變關系密切。注:血瘀與瘀血:

血瘀瘀血加重血瘀故血瘀是一種病理狀態(tài),瘀血則是由其產(chǎn)生的病理產(chǎn)物,是一種結果。第三十五頁,共52頁。3、血熱指血分有熱,使血行加速,脈道擴張,或使血液妄行而出血的病理狀態(tài)。以臟腑而言,多以?、?二臟病變?yōu)橹鳎孕l(wèi)氣營血辨證而言,病多于營血分階段。注:尚有血寒可歸之于血瘀之中。第三十六頁,共52頁。(四)氣血關系失調氣病與血病相互影響而氣血同病。

氣滯血瘀——氣機郁滯、血行不暢1、氣病及血

氣虛血瘀——氣虛而無力行血

氣不攝血——氣虛而固攝無能2、血病及氣氣隨血脫——血為氣之載體,血脫則氣無所依附,隨血外泄。3、氣血兩虛氣虛與血虛同時存在,組織器官失養(yǎng)而致人體機能衰退的病理狀態(tài)(以氣虛為主導)。第三十七頁,共52頁。四、水液代謝失常

水液代謝失常,主要是其生成、輸布、排泄發(fā)生障礙,病變涉及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與氣化功能失常,與?、?、?、?、?等臟腑關系密切。第三十八頁,共52頁。1、津液不足(生成障礙)

津液在數(shù)量上的虧少,進而失去濡潤滋養(yǎng)作用,導致病變產(chǎn)生。

輕——傷津,孔竅、皮毛

失其濡養(yǎng)(渴、咽干,唇、鼻、皮膚干燥,大便結、津液不足小便短赤等)重——脫液,內臟失養(yǎng),提示全身性陰液虧損(除傷津癥外,伴全身狀況差,形體消瘦、毛發(fā)枯槁、目眶凹陷,舌苔光剝等)

注:病變中傷津未必脫液、而脫液多兼?zhèn)颍叶嘁娪跍責岵『笃诨蚓貌幷?。第三十九頁,?2頁。

2、水液的輸布、排泄障礙

●輸布障礙

肺失宣發(fā)肅降輸布障礙脾失健運津液運行遲緩或停留

肝失疏泄

生濕、生痰、成飲

三焦水道不利

其中,以脾主運化水濕和散精功能減退為重要?!秲冉?jīng)》“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第四十頁,共52頁。排泄障礙體內廢水排泄的二條重要途徑為汗、尿。

肺失宣發(fā)——水液不得從肌膚轉排泄障礙

而為汗

腎的蒸騰氣化失?!翰坏脧?/p>

膀胱轉而為尿

古人治水腫提出“發(fā)汗、利小便”之法,實乃開通水液排泄道路之意。而發(fā)汗重在宣肺氣,利小便重在溫腎陽。第四十一頁,共52頁。

重點回顧:1、氣虛與氣機失調的病機。2、血虛與血瘀的病機。3、氣病及血與血病及氣的病變。4、津液不足的兩種狀態(tài)。5、水液的輸布與排泄障礙與臟腑的關系。第四十二頁,共52頁。復習思考:1、何謂氣虛?氣機失調包括哪幾方面氣的病變?2、血瘀與瘀血的概念及關系如何?3、津液不足的病變有哪些?水液輸布與排泄障礙的病機是什么?第四十三頁,共52頁。

五、內生“五邪”內生“五邪”——指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精氣血津液和五臟等功能失常而產(chǎn)生的類似風、寒、濕、燥、火邪致病的病理變化。注:1、與外感六淫之別:一為外因,一為內傷。2、暑邪無內生之說,純屬外邪。

第四十四頁,共52頁。

(一)風氣內動(內風)

病機:體內陽氣亢逆變動而形成的以風動之癥為基本特征的病理變化,病多與?有關。

特征:眩暈、抽搐、昏仆、口眼歪斜、兩目上視等。第四十五頁,共52頁。

肝陽化風:陰不制陽,肝陽上亢而化風

熱極生風:邪熱熾盛,煎灼津液,燔灼實證病理

肝陰,筋脈失養(yǎng)變化陰虛動風:陰血(津)虧損,筋脈失養(yǎng)

血虛生風:營血耗損,肝血不足,筋脈虛證失養(yǎng)

《內經(jīng)》:“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第四十六頁,共52頁。(二)寒從中生(內寒)人體陽氣虛衰,臟腑功能不足而陰寒內生,其病多與?、?關系密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