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_第1頁
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_第2頁
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_第3頁
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_第4頁
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優(yōu)選)第三節(jié)肌力訓練目前二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指肌肉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奧運舉重冠軍石智勇目前三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肉耐力指肌肉持續(xù)地維持一定強度的等長收縮,或做多次一定的等張(速)收縮的能力。大小可以用從肌肉開始收縮到出現疲勞時已收縮了的總次數或所經歷的時間來衡量。*斯諾西爾獲鐵人三項女子組冠軍目前四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一、影響肌肉力量的因素肌肉的尺寸肌纖維的橫斷面積肌纖維的數目遺傳特性神經肌肉效能肌纖維的募集率肌纖維的同步肌纖維的發(fā)動率*目前五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年齡生物力學因素初長度肌腱的止點過度訓練*前牙買加選手奧蒂現斯洛文尼亞青春期力量開始增加最高峰處于20-25歲25歲以后呈每年1%遞減衰減的速度與運動有關運動可以延緩這種衰退19952006一、影響肌肉力量的因素目前六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二、增強肌力和肌肉耐力的目的增強最大肌力的瞬間爆發(fā)力―如舉重、投擲那樣在短時間內將肌肉的力量全部發(fā)揮出來增強肌肉的耐久力―如跑馬拉松那樣訓練肌肉堅持長時間用力*目前七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三、訓練時負荷量的增加形式*大負荷快速短時小負荷重復長時目前八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四、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的分類1.根據肌肉收縮的形式分為:等張收縮訓練、等長收縮訓練和等速收縮訓練;2.根據施加阻力與否分為:輔助運動訓練、主動運動訓練和抗阻運動訓練;3.根據是否應用輔助器具分為:徒手運動訓練和借助器具的運動訓練;*目前九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五、訓練的基本原則*原則

3.肌肉收縮的疲勞度原則

1.超常負荷原則

2.阻力的原則

目前十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訓練的基本原則--超常負荷原則即訓練時必須超過一定的負荷量和超過一定時間的運動,亦稱為超負荷原則。原則認為,肌肉的負荷必須超過日常生活的活動量,否則,只能維持肌力。訓練者要有一定的運動強度、持續(xù)的訓練時間、運動的頻率、一定的運動期間和根據肌肉收縮的形式選擇相對的訓練方法等五個基本條件,才能達到肌力增強的目的。*目前十一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

超常負荷原則(1)訓練強度:常用最大肌力的比例(%)或相對

1RM或10RM的比例為患者選擇適度的訓練強度。1)1RM(一次抗阻力運動的最大值):指受試者僅能完成一次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2)10RM(10次抗阻力運動的最大值):指受試者能連續(xù)完成十次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運動,所能對抗的最大阻力。*目前十二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

超常負荷原則(2)訓練時間:主要包括肌肉收縮時間和運動時間。

1)肌肉收縮時間常用于等長收縮的訓練,即訓練時,如肌肉收縮的時間短,則強度就較大;如肌肉收縮較長時間,則訓練的強度應較小。2)運動時間是指一次訓練所需要的總時間,包括肌肉收縮的時間和期間放松的時間。*目前十三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

超常負荷原則(3)訓練頻率:包括兩個方面,即收縮頻率和訓練頻率。收縮頻率是指一次訓練中肌肉收縮次數;訓練頻率越高則訓練的效果越好,原則上每周3次的肌力增強訓練就有較好的訓練效果。*目前十四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

超常負荷原則(4)訓練間期:訓練間期與訓練效果有明顯的作用。剛開始進行訓練時,有肌力的增加,但未見肌肉橫斷面積有任何增加,訓練40天后,可見肌肉的橫斷面積隨著增加。*目前十五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

超常負荷原則(5)肌肉收縮的方式: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可以選擇不同的肌肉收縮方式,肌肉收縮方式主要有:等長/張/速收縮。*目前十六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訓練的基本原則--阻力的原則該原則認為,在無阻力的情況下訓練是達不到增強肌力的目的。阻力的主要來源包括:肌肉本身的重量、肢體在移動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的大小、純粹外加的阻力等。*目前十七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訓練的基本原則--肌肉收縮的疲勞度原則肌肉收縮的疲勞度原則指肌肉以一定負荷進行收縮運動,并重復一定的次數或持續(xù)一定的時間直至引起適度的肌肉疲勞。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過度的疲勞,因過度的疲勞對較弱的肌肉是有害的,訓練中一旦出現過度疲勞應立即停止訓練。*目前十八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六、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的注意事項1.對患者進行講解和鼓勵訓練前使患者充分了解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的意義和作用,消除其可能存在的疑慮,給予語言的鼓勵;2.選擇適宜的運動強度和訓練節(jié)奏每次訓練應引起適度的肌肉疲勞,避免過度疲勞造成對肌肉的損害。3.注意調節(jié)阻力當患者肌力相對較弱時,施加的阻力應相對較小;隨著訓練的持續(xù),患者肌力逐漸增強,抗阻訓練所施加的阻力則相應增加。*目前十九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六、肌力和肌肉耐力訓練的注意事項4.注意無痛訓練訓練過程中如發(fā)生疼痛則是出現損傷或加重損傷的信號,應重視和盡量避免。5.注意心血管反應增加負荷訓練時要避免長時間的憋氣,因其可加重心肺功能的負擔。故在訓練過程中應調整好呼吸。訓練時的負荷量要緩慢逐漸增加。6.避免代償運動的出現。7.每次訓練做好詳細的記錄。*目前二十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七、肌力訓練之方法

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按肌肉收縮方式分類的肌力訓練方法

*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評定治療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

根據手法(徒手)肌力評定分級分類(一)傳遞神經沖動訓練1.適應證肌力0~1級

2.訓練方法引導患者作主觀努力,以盡力引起癱瘓肌肉的主動收縮。*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

(二)輔助主動訓練

1.適應證肌力1~3級時2.訓練方法(1)徒手輔助主動運動(2)懸吊輔助主動運動(3)滑面上輔助主動運動(4)滑車重錘的主動運動(5)浮力輔助主動運動*目前二十四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懸吊輔助主動運動*目前二十五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滑面上輔助主動運動*目前二十六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滑車重錘的主動運動*目前二十七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浮力輔助主動運動*目前二十八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三)主動訓練1.適應證肌力達3級2.訓練方法取正確的體位和姿勢肢體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償運動*目前二十九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訓練的基本方法(四)抗阻訓練

1.適應證

4級以上肌力2.訓練方法利用徒手、滑車、重錘、彈簧、重物、摩擦力、流體阻力阻力作用的方向與主動運動方向相反*目前三十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抗阻運動訓練方法*加重物抗阻力的主動運動

徒手抗阻力主動運動重錘與滑車抗阻力的主動運動浮力抗阻力的主動運動

摩擦阻力抗阻力的主動運動訓練方法彈簧抗阻力的主動運動

目前三十一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1)徒手抗阻力主動運動1)體位與輔助主動運動形式一樣,固定近端關節(jié)。2)阻力的方向與肢體運動的方向成直角,根據訓練要求,施加阻力的部位與姿勢做適當變換,施加阻力應緩慢,不可過急。3)訓練時,對于骨折患者應注意保護骨折固定的部位、施加阻力部位的選擇、施加阻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免影響骨折部位的愈合。*目前三十二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2)加重物抗阻力的主動運動患者直接用手抓取重物或將重物固定在身體某部位進行訓練。

*

肱二頭肌肌力增強的抗阻訓練

股四頭肌肌力增強的抗阻訓練目前三十三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3)重錘與滑車抗阻力的主動運動1)此項訓練方法是利用重錘作為阻力,利用滑車來確定牽引力的方向;2)當牽引力的方向與肢體成直角時,肌肉才可發(fā)揮最大收縮力;3)運動時肌肉收縮的速度不宜過快,肌肉收縮達最大后應保持2~3秒,即緩慢-保持,無論是向心性還是離心性收縮,每個動作都要緩慢進行,才能達到運動效果。

*目前三十四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目前三十五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4)彈簧抗阻力的主動運動此項訓練方法是利用彈簧的彈力來作為阻力,肢體通過對抗彈簧的彈力增強肌力,動作要領同樣要求緩慢-保持。

*

利用彈簧進行膝關節(jié)伸展的抗阻肌力增強訓練目前三十六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5)摩擦阻力抗阻力的主動運動由于摩擦阻力存在難以控制、穩(wěn)定性較差、不便于數字表示阻力大小和易于造成磨損等缺點,所以摩擦阻力不作為抗阻運動的重要或常規(guī)方法。*目前三十七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6)浮力抗阻力的主動運動是利用肢體在水中產生的浮力來作為阻力的主動運動,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浮力完成某一肢體的運動。如在某一肢體的末端固定一個浮子后,再囑該肢體做向下方的主動運動。*目前三十八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抗阻運動注意事項(1)避免持續(xù)的握力訓練,防止血壓過度增加,尤其高血壓患者;(2)增加負荷訓練時應避免長時間的屏氣,這將加重心肺功能的負擔,故在訓練過程中應協調好呼吸,一般作法是用力時吸氣,放松時將氣體緩慢呼出;(3)應在治療師監(jiān)護下進行負荷較重、危險性較大的訓練活動;(4)負荷量的增加要循序漸進,增加的速度要緩慢。*目前三十九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肌力級別與肌力訓練方法肌力級別選用訓練方法2輔助主動運動3主動抗部分重力運動主動抗重力運動抗輕微阻力4抗較大阻力5抗最大阻力*目前四十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按肌肉收縮方式分類的肌力訓練方法

按照肌肉收縮的方式分類(一)等長訓練

1.適應證

2~5級肌力

2.訓練方法徒手等長運動肢體固定練習利用器具*目前四十一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TENS法則*

1953,Hettinger,Muller提出等長訓練方法“tens”是每次等長收縮持續(xù)10秒,休息10秒,重復10次收縮為一組訓練,每次訓練做10組訓練目前四十二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按肌肉收縮方式分類的肌力訓練方法(二)等張訓練1.適應證

3~5級肌力

2.訓練方法向心練習離心練習

*目前四十三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漸進抗阻訓練

Progressresistanceexercise,PRE最常用的力量訓練手段等張收縮(向心和離心)開鏈vs.閉鏈運動自由重量、機器、彈力帶*目前四十四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開鏈vs.閉鏈

Closedvs.OpenChain*開鏈運動——近端關節(jié)固定,遠端關節(jié)運動閉鏈運動——遠端關節(jié)固定,錦緞關節(jié)運動目前四十五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自由重量vs.運動器械

FreeWeightsvs.ExerciseMachines自由重量啞鈴、杠鈴和舉重盤關節(jié)活動不受限制更多的當心,需要力量平衡和協調*運動器械安全,操作簡單關節(jié)活動自由度受限目前四十六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彈力繩與彈力帶

SurgicalTubingorExerciseBand

*便攜,易操作關節(jié)活動自由目前四十七頁\總數五十一頁\編于五點漸進抗阻訓練方法之

DeLorme’smethod1set=1/210RMx10

2set=3/410RMx10

3set=

10RMx10

當10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