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學泄瀉_第1頁
針灸治療學泄瀉_第2頁
針灸治療學泄瀉_第3頁
針灸治療學泄瀉_第4頁
針灸治療學泄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針灸治療學泄瀉第1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學內容概述病因病機辨證治療其他療法按語第2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本節(jié)內容為1個課時。教學目的:

1.了解泄瀉的定義、其他療法;2.熟悉泄瀉的病因病機;3.掌握泄瀉的辨證治療。教學重點:

掌握泄瀉的病因病機、辯證治療。第3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概述第4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定義:泄瀉是由于外感時邪,內傷飲食情志,臟腑功能失調而導致脾失健運,引起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瀉如水樣為特征的病證。釋義①主癥:大便清?、诖蟊沅绫《鴦菥徴邽樾梗淮蟊闱逑∪缢鴦菁闭邽闉a。第5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歷史沿革

①《內經》稱本病證為“wù鶩溏”、“sūn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指出“濕勝則濡瀉”。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較全面的論述。認識到泄瀉的病變臟腑與脾胃大小腸有關,這些理論為后世奠定了基礎。

②《金匱要賂·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的“下利”包括泄瀉和痢疾兩病,而對泄瀉的論述概括為實熱與虛寒兩大類,并提出實熱泄瀉用“通因通用”之法。

概述第6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③《三團極一病證方論·泄瀉敘論》從三因學說角度較全面地分析了泄瀉的病因病機,認為不僅外邪可導致泄瀉,情志失調亦可引起泄瀉。

④《景岳全書·泄瀉》說:“凡泄瀉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為上策”。此為分利法治療泄瀉的最早記載。

⑤《醫(yī)宗必讀·泄瀉》在總結前人治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治瀉九法,即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其論述系統(tǒng)而全面,是泄瀉治療學上的一大發(fā)展,其實用價值亦為臨床所證實。歷史沿革第7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瀉九法——《醫(yī)宗必讀》1、淡滲:利小便而實大便(初期腹瀉,使水邪濕邪從小便而去)——車前、茯苓、澤瀉、豬苓、西瓜等;2、升提:升陽除濕法,用于脾虛濕盛(使脾氣得升)——升麻、柴胡等;3、清涼:用苦寒藥物治療熱性泄瀉——葛根、黃芩、黃連等;4、疏利:瘀血傷絡而致的泄瀉(通因通用)——少腹逐瘀湯;第8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甘緩:急則緩急,以甘性藥緩其攣急——甘草、山藥、人參等;6、酸收:散者收之,以酸性藥物得到收斂作用——白芍、五味子、烏梅等;7、燥脾:健脾,虛則補之,脾虛濕盛者——白術、蒼術等;8、溫腎:脾虛及腎,命門火衰,陰寒極盛——肉蔻、補骨脂、吳茱萸等;9、固澀:用澀腸的藥物治療滑泄不止——訶子、赤石脂等。第9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三﹚相關西醫(yī)

本病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腹瀉含義相同,可分為急性腹瀉、慢性腹瀉,凡消化系統(tǒng)功能或器質性病變所導致的腹瀉,如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吸收不良綜合征等,以腹瀉為主要表現(xiàn)者,均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均可參照本節(jié)辨證施治。概述第10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病因病機第11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感受外邪寒濕困脾、濕熱滯腸飲食所傷礙胃滯脾、食濕相混

情志失調肝氣犯脾、脾胃虛弱

病后體虛

腎陽虛衰、中焦虛寒

稟賦不足

泄瀉病因病機示意圖脾虛生濕濕邪困脾脾虛濕盛脾胃升降失司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精微內滯、濕濁內生糟粕內停、濕濁內蘊清濁相混、合濕而下并入大腸大便清稀泄瀉濕盛(暴瀉)脾虛(久瀉)病因病機第12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病因①感受外邪②飲食所傷③情志失調④病后體虛⑤稟賦不足2.基本病機脾虛濕盛。3.病位病位在腸,與脾胃、肝、腎密切相關。4.病理性質急性泄瀉多屬實證;慢性泄瀉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5.病機轉化急性泄瀉因失治或誤治,由實轉虛,轉為慢性泄瀉。若暴泄不止,損氣傷津耗液,可成痙、厥、閉、脫等危證。(二)病機要點病因病機第13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辨證治療辨證治則處方方義操作第14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辨證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如水樣為特征。多伴腹脹痛、腸鳴等癥狀。急性泄瀉發(fā)病勢急,病程短,便次與數(shù)量顯著增多;慢性泄瀉發(fā)病勢緩,病程較長,或由急性轉變而來,瀉下次數(shù)較少。第15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辨證1、寒濕困脾:腹痛腸鳴,大便清稀或如水樣,畏寒食少,苔白滑,脈濡緩,或兼惡寒發(fā)熱。2、腸腑濕熱:腹痛即瀉,瀉下急迫,大便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濡數(shù)。3、食滯胃腸:腹脹滿痛,大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噯腐酸臭,納呆,舌苔垢或膩,脈滑、第16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辨證4、肝郁乘脾:腹痛腸鳴泄瀉,每因情緒不暢而發(fā),瀉后痛緩,矢氣頻作,舌紅苔薄白,脈弦。5、脾胃虛弱:大便溏薄,夾有不消化食物,稍進油膩則便次增多,食少,食后脘悶不舒,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6、腎陽虧虛:晨起腹部微痛,腸鳴即瀉,瀉下則安,大便夾有不消化食物,或完谷不化,臍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第17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治則健脾祛濕,疏調腸胃。寒濕者溫中散寒化濕;濕熱者清熱利濕;食滯者消食導滯;脾虛者健脾益氣,溫中止瀉;肝郁者疏肝解郁;腎虛者宜溫腎固澀。取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任脈經穴為主。第18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處方主穴:天樞、上巨虛、中脘、陰陵泉、足三里配穴:寒濕困脾加脾俞、氣海;腸腑濕熱加內庭、曲池、合谷;食滯胃腸加下脘、公孫、里內庭;脾虛加脾俞、關元、命門;中氣下陷加灸百會;胸脅脹痛加陽陵泉。第19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四)方義募穴為臟腑之氣匯聚之處,故取胃募穴中脘、大腸募穴天樞調理胃腸的運化與傳導功能;大腸下合穴上巨虛疏調胃腸氣機,運濕化滯;足陽明合穴足三里,可健運中州,通降胃腸氣機;取足太陰經下合穴陰陵泉疏調脾經經氣,健脾利濕,脾氣得運,濕濁得化而大便轉實。第20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四)方義加脾俞、氣海溫中散寒,健脾化濕;加內庭、合谷、曲池清瀉腸胃實熱;加公孫、下脘、里內庭和胃降逆,化食滯而消腹脹;加脾俞、章門、胃俞、氣海健脾益氣;加肝俞、太沖、期門、三陰交疏肝解郁健脾,緩急止痛;加百會升陽舉陷;取腎俞、關元、命門溫腎壯陽,溫煦脾土,固澀止瀉。第21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五)操作毫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寒者加灸。章門、期門不宜深刺,背部腧穴不可直刺、深刺。每日1次,留針20~30min。第22頁,課件共25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五、其他療法1、耳針:取小腸、大腸、胃、脾、交感、神門。2、拔火罐:取天樞、關元、足三里、上巨虛、大腸俞。根據(jù)腧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的火罐施治。適用于虛寒性泄瀉。3、艾灸4、穴位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