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題匯編

1.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題。

(一)

于是入朗

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關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乎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回進;。燕、趙、韓、

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

武侯問曰:“嚴刑明賞,足以勝乎?”

起對曰:“嚴明之事,臣不能悉。雖然,非所恃也。夫發(fā)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

人樂戰(zhàn),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日:“致之奈何?”

對日:“君舉有功而進饗①之,無功而勵之?!?/p>

于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②;次功坐中

行,肴席器差減;無功坐后行,肴席無重器。饗畢而出,又須賜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廟門

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于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shù)。

武侯召吳起而謂日:“子前日之教行矣。”

(《吳子?勵士第六》)

【注釋】①進饗:用酒食招待以資鼓勵。②上牢:豬、牛、羊等美味。

(1)下列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于是入朝見威王/期服衣冠

B.宮婦左右莫不超王/自私自利

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將功補過

D.時時而回進仰不容發(fā)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結合(一)(二)兩文下面句子的加點詞,說說齊王與武侯的共同形象。

不下令于考武侯設坐廟廷

(4)鄒忌與吳起進諫方式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為什么?

2.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了士,孫叔敖舉于

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下列句子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發(fā):舜廢于吠畝之征于色,發(fā)于聲

B.亂:行拂前其所為猿鳥亂鳴

C.勞:歲其筋骨無案牘之方形

D.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星人也斯星陋室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以畫線的句子為例,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點。

(4)結合上面文言文和下面鏈接材料。用自己的話分條概述導致“國亡”的因素有哪些?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吏,無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

至此!”由宋君觀之,人主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卒得反國。

(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

3.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

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眴柦袷?/p>

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閑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一一(《桃花源記》陶淵明)

(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芳草釁美陶后鮮有聞好衣怒馬

,,旦-?T-7—

B.不足為外人道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知力S小仁

C.尋向所志遂至承天寺號張懷民尋根溯源

D.阡陌交通疏條交映君子之交

(2)下列對語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不足為外人道也。

翻譯: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人說

理解:這個句子表現(xiàn)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

B.句子:見漁人,乃大驚。

翻譯:(村人)看見漁人,竟然非常驚訝。

理解:“乃大驚”寫出了桃花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和好奇,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桃花源與外

界隔絕時間之久。

C.句子: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翻譯:老人和小孩都安閑自在。

理解:桃花源中成人都在田野里忙碌耕作,只有老人和小孩無事可做,所以都很快樂。

D.句子: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譯: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理解:這句話描寫了桃花源中村民的熱情好客。

(3)情節(jié)跌宕,步步設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漁人進入桃花源之前

有著怎樣的奇遇?

(4)千百年來,“世外桃源”一直寄托著讀書人的某種理想,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張旭的《桃花溪》和魯迅的《社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理想會隨著時代背景和文人追

求的變化而變化。請結合原文及鏈接材料,聯(lián)系當下生活,談談你對“桃花源”的理解。

鏈接一: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鏈接二:

《社戲》——魯迅的“桃花源”:平橋村,就是安樂生活的理想境界。

4.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厚,雞

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是為外人道也?!?/p>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和同的一項是

A.阡陌交羊然則北海巫峽厚風報信

B.設酒殺雞作食衡于慮,而后作一鼓作氣

C.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每至晴初霜旦自始至終

D.不足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樂者豐衣足食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請結合選文第一段的內容,分析其語言特點。

(4)選文中“不足為外人道也”和【鏈接材料】中“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

可與易也”在表達的感情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文意簡要闡述。

【鏈接材料】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隱

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④也。《易》日:'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

日:'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

人以比賢人君子.”

(節(jié)選自蘇軾《放鶴亭記》)【注釋】①從:帶著。②挹:同“揖”,作揖。③南面之

君:帝王。④易:交換。

5.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

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

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

請焉。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鄢相同的一項是

A.計目以還旦日客來如日中天

B.e愈恭征于e五光十年

C.遍型群書予理夫巴陵勝狀眼理六路

D.不敢出一言以復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日復一日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3)選文中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困難面前,他是怎么做的?

(4)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請根據(jù)材料內容,運用對聯(lián)知識,為下面這幅對聯(lián)寫出下聯(lián),

并簡述你的理由。

上聯(lián):宋濂謙恭求先達,

下聯(lián):。

理由:

【鏈接材料】

張良受書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叫fi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

良日:“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日:“履我!”

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

日:“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日:“諾?!?/p>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日:“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早會?!?/p>

五日雞鳴四,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日:“后,何也?”去,日:“后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日:“當如是?!背鲆痪帟?,日:“讀此則為王

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p>

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注釋】①下邳:古縣名,今江蘇睢寧西北。②圮:橋。

6.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回答以下各題。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

專也,必以分人?!睂θ眨骸靶』菸幢椋窀囊??!惫眨骸盃奚癫?,弗敢加也,

必以信?!睂θ眨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敗

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日:“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強,

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曹劌論戰(zhàn)》)(二)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日:”虢,虞之表②也。虢

亡,虞必從之?!?/p>

公日:”吾享祀豐絮⑨,神必據(jù)④我?!睂θ眨骸俺悸勚?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日:'皇天無親,惟德是輔⑤。'又日:'黍稷⑥非馨,明德惟馨:’又日:

'民不易物,惟德繁物久’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涉依,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⑨之乎?”

弗從,許晉使。冬,十二月,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碩于虞,遂襲虞,滅之。

(節(jié)選自《左傳?宮之奇諫假道》,有刪改)【注釋】①宮之奇:春秋時虞國人。②表:

這里是屏障的意思.③禁:同“潔”。④據(jù):這里指保佑0⑤輔:輔佐。⑥黍稷:泛指

五谷:⑦繁物:其物,那件物品。⑧薦:獻。⑨吐:吐出,意思是不享用祭品。⑩館:

住宿。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目光短淺

B.雖不能秦,必以情情:志向,意志

C.彼竭我盈,故克之盈:士氣正旺盛

D.神所馮金,將在德矣馮:同“憑”,依附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春秋筆法”講究褒貶之意不直接流露,寓于字里行間。請結合文中內容,任選一

處進行賞析。

(4)魯莊公和虞公都認為自己祭祀神明,神明便會保佑自己。請結合語段(一)(二)

分析曹劌和宮之奇分別是如何進行勸說的,結果如何。

7.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完成問題。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土,孫叔敖舉于

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②而后斷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3)孟子認為人怎樣才能成才?

(4)請結合選文,解釋鏈接材料中孫叔敖之子“請寢之丘”為封地的原因。

【鏈接材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日:“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

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②人畏鬼,而越

人信禳咒可長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

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

以異乎俗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釋】①寢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荊:楚國的別稱。③禳

(ji):迷信鬼神和災祥。

8.閱讀《桃花源記》,完成各題。

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

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

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

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

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郡祖同的一項是

日新月

A.漁人甚早之覽物之情,得無號乎

厚積薄

B.黃室垂髯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何是掛

C.不是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樂者

D.處處志之《齊諧》者,志怪者也眾志成城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選文善用伏筆,請找出其中一處,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

(4)選文中的桃源人與鏈接材料中的滁人都過上了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

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試簡述各自形成的原因。

【鏈接材料】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今②

滁介江淮之間,民安于聯(lián)畝衣食,以樂生送死久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⑤

于百年之深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注釋】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結束了唐末到

五代的戰(zhàn)亂。③樂生送死:百姓活著時能快樂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

皇上。⑤涵煦:滋潤化育。

9.閱讀《小石潭記》,完成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M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蛾,為巖。青樹翠蔓,蒙絡

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那相同的一項是

A.隔篁竹,用水聲不求呼達于諸侯置若罔四

B.心樂之后天下之樂而樂,不思蜀

C.皆若空游無所依似與湃者相樂魚湃釜中

D.卷石底以出水落而石出者神出鬼沒

(2)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和自己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給作者帶來了怎

樣的感受。

(4)選文描寫了石巖、潭水,結合鏈接材料,分析他們描寫景物的特征有何異同?請簡

要概括。

【鏈接材料】

余擬是年暫止游屐,而叔祖念莪翁①,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p>

三十日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于北渚。崖臨回瀾力澄潭漱其址咒

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tài)。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余踞坐石上,有劉

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巖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

一過?!庇嘈廊环翟?,已下午,不成行。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

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注釋】①念莪翁:與下文“劉對予”同是人名。②回瀾:

蕩漾的水波。③址:山腳。④江郎:山名。

10.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問題。

曹劌論戰(zhàn)

《左轉》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別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判日:

“肉食者部,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肮眨骸?”對日:“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惫眨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

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別日:“未可。”齊人三鼓。列日:“可矣?!饼R師

敗績。公將馳之。判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衣食所家轉危為家家求其能千里也

B.戰(zhàn)則請叢當余之叢師也力不叢心

C.又何回焉挑撥離回遂與外人網隔

D.公問其故故弄玄虛溫故而知新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文章詳寫和略寫的內容各是什么?

(4)請結合上文和下面【鏈接材料】的具體內容簡要分析魯莊公和漢宣帝在執(zhí)政上的共

同之處。

【鏈接材料】

夏五月,詔日:“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yǎng)育群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

恨,則可謂文史甲矣?!?/p>

又日:“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其更

諱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p>

(節(jié)選自《漢書?宣帝紀》))【注】①群生:百姓。②文吏:掌管文書、法令的官吏。

③諱:冒犯名諱。④詢:漢宣帝改名為“詢

11.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完成下面小題。

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王日:“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

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

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0此

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公孫衍、張儀豈不朔大丈夫哉心悅麗服

B.臣之妾松臣不宜偏私竊竊超語

C.門庭若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上善若水

D.皆以美于徐公以中有足樂者嚴陣以待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謚號是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如齊威

王中的“威”便是其謚號。請根據(jù)下面資料鏈接中對“威”的解釋,結合語段(一)說

說鄒忌為什么采用“諷”的方式來進諫。

【資料鏈接】

猛以剛果日威;強毅執(zhí)政日威;賞勸刑怒日威;以刑服遠日威;莊以臨下日威;蠻夷率

服日威;信賞必罰日威;德威可畏日威。

(3)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結合文章內容,從齊威王的角度,概括齊國能夠“戰(zhàn)勝于

朝廷”、“強于天下”的原因。

【鏈接材料】

齊威王召阿大夫,語之日:“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①,田野不辟②,人民貧餒。

昔日趙攻鄴?,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

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巴務盡其情,齊國大治。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釋】①阿:古地名。②辟:開墾。③鄴(juan):

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種酷刊。⑤飾詐:掩飾,欺詐。

12.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完成下面小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

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日:“善?!蹦讼铝睿骸薄?;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

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

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鄒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B.|因寡人之耳者四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小石潭記》)

C.馴服衣冠期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D.時時而回進肉食者鄙,又何阿焉(《曹劌論戰(zhàn)》)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3)結合語段(一)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成功,除了高超的勸說藝術,還有哪些

因素?

(4)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和鏈接材料?,說說鄒忌和孟子在說理方式上有何相同之

處,并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日:

'天下惡②乎定?'吾對日:’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日:'不嗜殺人者能一

之。''孰能與之?'對日:'天下莫不與③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

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淳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④,

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⑥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

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注釋】①卒:同"猝”,突然。②惡(wii):怎樣,如何。③與:此處為歸順、隨

從之意。④人牧:指統(tǒng)治者。⑤領:脖子。⑥由:同“猶”。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刪改)

13.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一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

時俱備。;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二岳陽樓記(節(jié)選)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橘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

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

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四時俱備萬籟俱寂一應俱全聲色俱厲

B.康樂以來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夜以繼日

C.去國懷鄉(xiāng)憂國憂民精忠報國國泰民安

D.長煙一空一氣呵成一蹴而就一絲不茍

(2)把選文中的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3)兩個文段在句式、節(jié)奏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4)“出世”是遠離現(xiàn)實政治,逍遙處世;“入世”是渴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自己的政

治抱負。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在陶弘景和范仲淹身上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請閱讀下面兩則材料,

簡要說明“出世”和“入世”兩種態(tài)度在謝安和白居易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

【材料一】

謝安,字安石。初辟?司徒府,除②佐著作郎,以疾辭。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許詢

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吏部尚書范汪舉安為吏部郎,安以

書拒絕之。

(取材于《晉書?謝安傳》)【材料二】

四年,天子以早甚,下詔販除災滲久居易見詔節(jié)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⑤,

以救流瘠。憲宗頗采納?!右纂m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為杭州刺史。始筑堤

捍錢塘湖,鐘泄⑦其水,溉田千頃。復浚?六井,民賴其汲。

(取材于《新唐書?白居易傳》)注:①辟:召,征召。②除:任命官職。③弋:泛指

射獵。④泠(11):災氣;惡氣。⑤賦:舊指田地稅。⑥丐:乞求。⑦鐘泄:蓄水泄洪。

⑧:疏通,挖深。

14.閱讀《陋室銘》,完成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

入簾青。??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

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有仙則名冬之者誰莫名其妙

B.惟吾隼馨以光先帝遺償感恩戴簟

C.草自入簾青其正自邪五顏六自

D.無案牘之勞形勞其筋骨不勞而獲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選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這樣寫是否矛盾?請結合選文

內容閘明理由。

(4)鏈接材料中的張夢得的生活態(tài)度和志趣追求與劉禹錫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合內

容具體分析。

【鏈接材料】

清河張君夢得①謫居齊安,即②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今張君不以謫為

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④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

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戰(zhàn)!

【注釋】①張君夢得:張夢得,字懷民,蘇軾友人。②即:就?③竊會(kuai)計之余

功:竊,偷盜,這里是“利用”之意。會計,指征收錢谷、管理財務行政等事物。余功,

公事之余。④自放:自適,放情。⑤蓬戶甕牖:蓬戶,用蓬草編門。甕牖,用破甕作窗。

⑥揖:拱手行禮。這里的意思是面對(西山白云)。

1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

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

勝矣。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乙】

政少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

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④之?!蕪钠渌挠蛣t遠者自

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節(jié)選自《管子?牧民?四順》)

【注釋】①政:政令。②佚樂:使……安樂。③危墜:危亡。④生育:使……生養(yǎng)繁息。

⑤欲:欲望,⑥親:親近。⑦予之為?。航o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腰白玉之環(huán)

B.池非不深也南冥者,天池也

C.委而去之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D.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環(huán)而攻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錢覆其口

C.民惡貧賤,我富貴之前人之述備矣

D.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不效,則治臣之罪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②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⑷兩文都圍繞“民心”展開議論,甲文強調①“”(用原文語句回答)比“天

時"“地利”更重要、乙文認為②“”(用原文語句回答)就可以贏得民心。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敝袊伯a黨百年光輝歷程啟示我

們: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親民要有真感情,愛民要有真措施,利民

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張與“執(zhí)政為民''思想是相通的?

16.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伯牙善鼓琴,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鋪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鋪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

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日:“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

心也?!?/p>

(節(jié)選自《列子?湯問》,有刪改)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伯牙毒鼓琴堯咨普射從等如流

B.伯牙所卷畬無與為樂者念卷不忘

c.q逢暴雨宇獲有所聞身先士孕

D.輒窮其趣欲窮其林山窮水盡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吾于何逃聲哉?

(3)選文另一個版本的結尾還有這樣幾句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

弦,終身不復鼓。”你覺得加上這幾句話好,還是不加好?請闡述理由。

(4)同樣表現(xiàn)“善鼓”,選文和鏈接材料在寫作手法上有何異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棄家從師襄游。柱指鈞弦力三年不

成章。師襄日:“子可以歸矣?!薄瓱o幾何,復見師襄。師襄日:“子之琴何如?”

師文日:“得之矣。請嘗試之?!庇谑钱敶憾瞪虄z弦以召南呂,涼風忽至,草木成實。

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鐘,溫風徐回,草木發(fā)榮。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黃鐘,霜雪交下,

川池暴酒?。及冬而叩徵⑥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冰立散。

師襄乃撫心高蹈日:“微矣,子之彈也!雖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將

挾琴執(zhí)管而從子之后耳。”

(選自《列子?湯問》,有刪改)【注釋】①柱指鈞弦:確定音位,調諧琴弦。②商:

五音之一。屬金音,與肅殺的秋色相應。③角(ju6):五音之一。屬木音,與春天相

應。④羽:五音之一。屬水音,與冬天相應。⑤暴:突然。M(hu):凍結,凝固。⑥

徵(zhi):五音之一,屬火音,與夏天相應。

17.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尊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先達德隆望尊,

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禮愈至,不尊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轍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

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

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

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

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

(1)下列選項中加點意思都理風的一項是

A.卒獲有所聞卒皆夜驚恐士至多為用者

B.但俞恭,禮俞至未嘗稍降辭e征與自,發(fā)于聲

C.計目以還是i.i更定矣夕且欲頹,沉鱗競躍

D.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以君之力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3)第一段中兩處提到“不敢”,分別寫出了“我”怎樣的品質或態(tài)度?

(4)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說說你在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上獲得了哪些啟示?

【鏈接材料】顧歡貧,鄉(xiāng)中有學舍,無以受業(yè)。歡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松

而讀,或燃糠自照。劉峻自課①讀書,常燎麻炬②,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熬③其鬢發(fā),

乃覺復讀。聞有異書,必往祈借。崔慰祖謂之書淫久吳生⑤日:囊螢、映雪、刺股、鑿

壁,古人貧而勤學,皆此類也。余所最旨?者,王休泰貧而好學,嘗三日絕糧,執(zhí)卷不

輟。家人消?之日:“困窮如此,何不耕?”王徐答日:“我嘗目耕耳?!弊x書者當觀

此。

【注釋】①課:按規(guī)定的內容和分量教授或學習。②燎麻炬:點燃用麻制的火把。③熬

(ru。):點燃。④書淫:舊時稱嗜書成癖,好學不倦的人。⑤吳生:吳與箕,明末著

名詩人、學者。⑥旨:意圖,意向,此指推崇。⑦消(qi2):譏諷。

18.閱讀《岳陽樓記》(節(jié)選),完成問題。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m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二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彩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

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

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至若春利景明/言和而色夷/風和日麗

B.感極而悲者矣/此樂何欣/樂修生悲

C.丁碧萬頃/上下二白鼓作氣

D.長煙一空/皆若室游無所依/宅中樓閣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微斯人,吾誰與歸?

(3)一切景語皆情語。選文的一、二段所寫之景折射出怎樣的心境?有何用意?

(4)請你依據(jù)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對滕子京“直須憑欄大哭一番

乃快“做出簡要評價。

【鏈接材料】

昔滕子京以慶帥①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亦賓僚請大合樂,落之,

子京日:“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fā)。

(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岳陽樓記》)【注】①慶帥:滕子京曾在慶州統(tǒng)領軍隊抗擊西夏入

侵。②大合樂:用典禮大樂慶祝。

19.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擁覆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

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

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二)崇禎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鎮(zhèn)江往兗巴日晡②,至北固,

取?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噗④天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

寺,己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侯⑤攜

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薪王?金山及長江大戰(zhàn)諸劇。鑼鼓喧闔外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

至,皆不敢問。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張岱《金山夜戲》)注:①兗:兗州,位于山東省。②日晡(而):傍晚時分。③般

(yi):停船。④噗(xiln):噴。⑤像(xi):奴仆。⑥韓靳王:韓世忠,南宋名將。

⑦喧闔(tian):哄鬧聲。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湖中人鳥聲俁絕面面?zhèn)R到百廢縣興

B.星日更定矣斯號陋室實事求呈

C.是金陵人,容此容從外來反客為主

D.里有癡似相公者零勝一籌不零顛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3)語段(一)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寫到“舟中人兩三?!奔爸圩樱@該

如何理解請談談你的看法。

(4)請簡要分析語段(一)和語段(二)結尾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

20.閱讀《湖心亭看雪》,完成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里定矣,霧淞沆揚,

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

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哥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

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郁相同的一項是

A.見余大舂日其號洋洋者矣哥出望外

B.是日更定矣白頭搔更短除舊更新

C.余強飲三大白鄒忌修八尺有余不遺余力

D.上下一?白往來無白丁一窮二白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余孥一小舟,擁鑫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3)舟子口中“癡似相公者”的金陵人的“癡”表現(xiàn)在哪里?

(4)《湖心亭看雪》是寫景小品的名篇,下面鏈接材料中蘇軾的《后赤壁賦》也是寄情

山水的佳作,但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并不相同,請結合材料進行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②嘆日:“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

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妒。顧④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日:“我有

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p>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

(節(jié)選自《后赤壁賦》)【注釋】①望:指月光滿盈時,即農歷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

日。②己而:過了一會兒。③如……何:把……怎么樣。④顧:但是,可是。

21.閱讀下面語段和鏈接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

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

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

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

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梅予作文以記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展

B.前人之述曾矣右爸容臭

C.而雪長煙一空一食吸盡粟一石

D.至若春和蒙明四時之錄不同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3)文章中的寫景、議論和抒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結合具體語段,加以分析。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負,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

條。閱讀下面鏈接材料,談談范仲淹是如何實踐的。

(閱讀鏈接)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既顯,門中如貧賤時,

家人不識富貴之樂。

22.閱讀《愛蓮說》(節(jié)選),完成問題。

水陸草木之花,復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氐囊豁検?/p>

A.目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孰視之,自認為不足反躬自問

B.陶后鮮有|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闡回過則喜

C.中博外直,不蔓不枝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博古迪今

D.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山清水秀

(2)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選文中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xiàn)了兩人怎樣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

(4)選文與下面鏈接材料都運用了襯托和對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兩個文本的

主題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自有菊以來,高人逸士無不盡吻揄揚?,而予獨反其說者,非與淵明作敵國。藝菊之人

終歲勤動,而不以勝天之力予②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從來。飲水忘源,并置汲④者

于不問,其心安乎?從前題詠諸公,皆若是也。予創(chuàng)是說,為秋花報本,乃深于愛菊,

非薄之也。

(摘自李漁《閑情偶寄》)【注釋】①盡吻揄揚:竭力贊美。②予:這里是贊美的意思。

③昧:不知道。④汲:從下往上打水。

23.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目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知不足,然

后能自厘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辱也?!薄秲睹啡铡皩W學半”,

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秲睹啡眨骸澳罱K始典于學久”其此之謂乎!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釋】①典于學:賓語前置句,“典”是“經籍、經典”

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知其旨旨:味道。

B.能自反也反:返回。

C.教學相長長:推動。

D.學學半學:教導。

⑵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語段(一)是怎樣論述“教學相長”這一中心論點的?

(4)語段(一)和(二.)都是關于“教”與“學”展開的論述,語段(二)提出了哪

兩種觀點?請簡要概括。

24.閱讀《馬說》,完成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