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實驗報告_第1頁
磁粉實驗報告_第2頁
磁粉實驗報告_第3頁
磁粉實驗報告_第4頁
磁粉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磁粉探傷工藝卡零件名稱進氣門材料牌號12crnim表面狀態(tài)光滑熱處理狀態(tài)滲氮處理檢測范圍表面及近表面探傷儀器CEW--2000檢測方法剩磁法磁粉類型油基磁懸液分散劑煤油磁懸液濃度10-25g/l執(zhí)行標準I級驗收標準JB/T4730-2005零件簡圖磁化方法周向磁化I=25D=25*4=1000A縱向磁化I=6.5A操作IH步奏1.預清洗2.周向磁化并檢驗3.縱向磁化并檢驗4.退磁5.后處理編制審核批準12年12月512年12月5日12年1月5日

磁粉探傷工藝編制說明參數(shù)選擇說明選擇結果儀器設備及環(huán)境磁粉探傷設備必須符合GB3721的規(guī)定,在室溫20正負5攝氏度,相對濕度不大于80%的條件下各回路絕緣強度在規(guī)定的50HZ正負交變試驗電壓作用下,歷時分鐘無擊穿或閃爍現(xiàn)象。整機對地絕緣電阻不小于1兆歐。周向磁化電流及縱向磁化安匝數(shù)應連續(xù)或斷續(xù)可調,并有指示表才指示,采用剩磁法是交流探傷應配斷點相位控制器,退磁裝置應能保證工件退磁后表面磁場強度小于0.3mT。CEW-2000磁粉探傷機磁粉檢測方法按施加磁粉時間分類連續(xù)法連續(xù)法是在外加磁場作用的同時對工件施加磁粉或是磁懸液,也稱外加磁化法,適用于任何鐵磁性材料。比剩磁法靈敏度高,但是效率低,有時會產生一些干擾缺陷磁痕,評定時雜亂顯示。本次采用采用剩磁法做一次周向磁化和縱向磁化進行檢測剩磁法剩磁法是利用工件中的剩磁進行檢驗的方法。一般來說經淬火、調質滲碳、滲氮的高碳鋼,合金鋼都滿足剩磁法的要求,剩磁法效率高、干擾小。磁粉檢測方法按顯示材料分類熒光法以熒光磁粉做顯示材料,它的檢測靈敏度高,適用于精密零件的檢測要求較高的工件通常要在暗室中紫光燈照射下進行。本次采用熒光法非熒光法以普通磁粉做顯示材料,在自然光下進行檢測,普通磁粉種類很多、適用廣泛。磁化方法的選擇周向磁化是在工件中建立一個沿圓周方向的磁場,主要用于發(fā)現(xiàn)縱向和接近縱向的缺陷,常用方法包括直接通電法,中心導體法,穿電纜法和支桿法。先直接通電周向磁化再用線圈法縱向磁化縱向磁化使工件得到一個與其軸線平行方向的磁場,用于發(fā)現(xiàn)與其軸線垂直的橫向和接近橫向的缺陷。常用的縱向磁化方法有線圈法,磁軛法和感應電流法。復合磁化一般認為缺陷和磁化方向夾角應大于45度。由此可見,采用方向的一次磁化不能把所有的方向檢測出,要對工件施加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方向的磁場。

磁化規(guī)范周向磁化規(guī)范根據(jù)標準JB/T4730—2005,當采用直接通電對工件磁化,磁化時電流選擇由公式:I=(25—45)D對本零件而言采用I=25D,零件最大直徑D=40,所以得到周向磁化電流為I=25D=25x40=1000A所以有效電流I=I/"2=1000/"2=565.8AI周向=1000A縱向磁化規(guī)范根據(jù)標準JB/T4730—2005,當工件縱向磁化時根據(jù)L/D的取值磁場強度,線圈中心的磁場強度可以分別取:縱向I=6.5AL/D>10--150奧斯特12KA/m5VL/DM10--250奧斯特16KA/m2VL/DM5--350奧斯特24KA/mL/DV圓盤類--450奧斯特36KA/m由零件尺寸可得最大直徑為40mm,最小直徑為10mm,長度119mm,所以可得:..L/D=3.7.?在2VL/DM5范圍.?取24KA/m.?線圈參數(shù)L=140mmD=320mmN=1360由公式H=NI/VL2+D2得:可求磁化電流為I=H"L2+D2/N=6.5A標準試片標準試片是磁粉檢測的必備測試工具,它可以用來檢查和評定設備性能,磁粉和磁懸液性能。磁化方法和磁化規(guī)范選擇是否適當、操作方法是否正確;檢查和評定磁粉檢測的綜合靈敏度。標準試片分為:A型標準試片、C型對比試片A型標準試片中央有圓形和十字形人工刻槽,分高中低三種靈敏度。靈敏度要求高時選A1—15/100試片;被檢工件表面較小或是曲面,A1型試片使用不便時選用C1—15/50試片;特種設備一般選用A1—30/100試片;為了更準確的推斷出被檢工件的表面磁化狀態(tài),可選用D型或M1型標準試片。本實驗選用A1—30/100試片即可達到要求。A1—30/100試片退磁根據(jù)JB/T4730—2005規(guī)定檢測后,加熱至700攝氏度以上進行熱處理的工件,一般可不進行退磁。但是,當保留剩磁的工件在后續(xù)加工、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麻煩時,則應進行退磁處理。退磁可分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兩種。交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從通電的磁化線圈中慢慢抽出,直至工件離開線圈米以上時,再切斷電流?;驅⒐ぜ湃胪姷拇呕€圈內,將線圈中的電流逐漸減小至零或將交流電直接通過工件并逐步將電流減小到零。直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放入直流電磁場中,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并逐漸減小電流至零。由于本工件短小,重量輕,所以直接用交流退磁法即可。交流退磁法一磁痕分析磁痕分為3類:由缺陷漏磁場產生的磁痕為相關磁痕;由非漏磁場產生的磁痕為非相關磁痕;由其它原因產生的磁痕為假磁痕。磁痕分析首先要分出非相關磁痕和假磁痕,然后根據(jù)缺陷磁痕的特征辨別缺陷的種類。假磁痕產生的原因:工件表面粗糙,會在凹陷處滯留磁粉。工件表面氧化皮、銹蝕和油漆斑點、剝落邊緣處容易滯留磁粉。工件表面存在油脂、等贓物,都會粘附磁粉。磁懸液濃度太大、施加磁懸液方式不當,都可能造成假磁痕。假磁痕的堆積比較松散,在分散劑中漂洗可以洗去磁痕,如果是工件表面狀態(tài)引起的假磁痕,可在工件表面上找到原因,其它原因引起的假磁痕,當擦去磁痕后,對其進行校驗時,原來假磁痕一般不會出來。非相關磁痕由漏磁場產生,但它不是有害缺陷的漏磁場,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工件截面突變會改變工件內部磁力線的分布,在工件上孔洞、鍵槽、齒條等部位由于截面縮小,形成漏磁場。工件磁導率不均勻會產生漏磁場,它將產生寬松、淺淡和模糊的磁痕。一般在下列位置常產生:冷作加工后未經熱處理的材料,在變形量大的冷作硬化區(qū)邊緣;局部淬火工件的不同熱處理狀態(tài)的交界處;兩種鋼材焊接交界處;被檢材料有組織差異的部位;焊條金屬與母材有磁性差異的焊縫;工件中有殘余應力存在的部位。磁寫已經磁化的工件如與鐵磁性材料接觸、碰撞的部位就會有磁力線溢出表面,形成漏磁場,所形成磁痕叫磁寫,這種磁痕一般松散、模糊、線條不清晰。磁化電流過大這些磁痕的共同特點是:磁痕模糊松散,痕跡不分明。結合工件形狀就能找出原因并加以判斷。相關磁痕在磁粉檢測中常見的相關磁痕重要有:裂紋、發(fā)紋、折迭、白點、夾雜和疏松。在實際中根據(jù)工藝和磁痕的特征來確定缺陷的性質。1裂紋裂紋危害很大,根據(jù)成因不同可分為:鍛造裂紋、焊接裂紋、磨削裂紋、應力裂紋和疲勞裂紋等。裂紋的磁痕一般磁粉堆積濃密,沿著裂紋走向,磁痕中部稍粗,端部尖細。鍛造裂紋一般比較嚴重,有尖銳的根部或邊緣,磁痕濃密清晰,呈折線狀或彎曲線狀,嚴重的摸去磁痕后可以看到裂紋。鍛造裂紋一般出現(xiàn)在截面突變處,應力集中部位。鍛造裂紋一般有一定的密度和深度,一般趨于直線狀或略有彎曲,尾部尖銳。磁痕濃密清晰,寬度較大,嚴重的裂紋直接可用肉眼觀察到,細小的裂紋的磁痕有時會呈斷續(xù)狀。焊接裂紋根據(jù)形成機理可分為熱裂紋和冷裂紋。焊縫裂紋產生在焊縫和母材的熱影響區(qū)。有縱向裂紋、橫向裂紋、還有星形的火口裂紋。兩頭尖細多有彎曲。磁痕一般濃密清晰可見,有直線狀、彎曲狀和放射狀。磨削裂紋是對高硬度工件表面磨削產生的裂紋。磨削裂紋一般都尺寸較小,一般出現(xiàn)在磨削面上。往往不是單個存在,呈網(wǎng)狀、放射狀。以垂直與磨削方向的居多。磨削裂紋大都淺而細,磁痕堆積集中,輪廓較清晰。疲勞裂紋是工件在交變應力長期作用下形成的。疲勞裂紋以表面裂紋居多,通常垂直于主應力方向。磁痕濃密,中間大,對稱向兩邊擴展,兩端尖細,輪廓清晰可見。應力腐蝕裂紋是在應力和腐蝕的雙重作用下產生的裂紋。應力腐蝕起源于工件表面,方向與主應力垂直,它的深度長度往往比較大,最嚴重的是品界裂紋,會沿品枝裂,擴展。深度雖然比較大但裂紋寬度很小,肉眼根本無法看到。它的磁痕濃密,輪廓清晰,多有棱角,磁痕呈折線狀,粗細較均勻。發(fā)紋發(fā)紋是原材料中的一種缺陷。鋼中的非金屬夾雜,氣孔在軋制、拉拔過程中隨金屬伸長形成細細的裂紋。發(fā)紋通常呈細細流線方向,深度淺,寬度小,呈直線狀。磁痕細而均勻,有時呈斷續(xù)狀。尾部不尖,摸去磁痕,肉眼不易看見。折迭折迭是鍛件中的常見缺陷。磁痕不太濃密,有時斷續(xù),輪廓不很清晰。白點白點是對鋼材危害很大的內部缺陷,在鋼材的縱斷面上呈現(xiàn)銀白色的斑點。經機械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白點磁痕清晰,在橫截面上是不同方向的細小裂紋、長度不大以輻射狀出現(xiàn)。磁痕中部略粗,兩頭尖細。夾雜夾雜是冶金、鑄造、焊接中的常見缺陷。一般呈分散的點狀或短竿狀。磁痕較淺,不是很清晰。疏松疏松是鑄件中的常見缺陷,通常產生在鑄件的最后部位,疏松分條狀疏松和片狀疏松。條狀疏松實際上是細微分散或直線狀分布的小孔。磁痕外形與裂紋相似。但磁痕比裂紋淡,寬度比裂紋大,兩端不出現(xiàn)尖角。片狀疏松漏磁小,磁痕出現(xiàn)稀疏的片狀,有一定的面積。二.退磁根據(jù)JB/T4730-2005規(guī)定檢測后,加熱至700攝氏度以上進行熱處理的工件,一般可不進行退磁。但是,當保留剩磁是工件在后續(xù)加工、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麻煩時,則應進行退磁處理。退磁可分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兩種。交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從通電的磁化線圈中慢慢抽出,直至工件離開線圈一米以上時,再切斷電流。或將工件放入通電的磁化線圈內,將線圈中的電流逐漸減小至零或將交流電直接通過工件并逐步將電流減小到零。直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放入直流電磁場中,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并逐漸減小電流至零。由于本工件短小,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