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自考全國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7月自考全國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7月自考全國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7月自考全國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7月自考全國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2023年7月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64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1分,共20分)

在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項選擇或未選均無分。

1.傳播學的誕生地是〔B〕

A.英國B.美國

C.德國D.日本

2.第一個明確提出并使用“群眾傳播學〞這一概念的學者是〔D〕

A.施拉姆B.霍夫蘭

C.盧因D.拉斯韋爾

3.申農一韋弗模式把傳播過程中的媒介細分為三種,即發(fā)射器、接收器和〔C〕

A.訊息B.信號

C.信道D.噪音

4.伯洛提出了一種傳播過程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略稱為〔B〕

A.“M—S—R—C〞B.“S—M—C—R〞

C.“S—R—M—C〞D.“M—R—S—C〞

5.確定樣本數(shù)量的實質,是確定一個能夠滿足研究者對調查精度要求的〔A〕

A.最小樣本數(shù)B.總體指標

C.最大樣本數(shù)D.樣本指標

6.控制實驗法區(qū)別于傳播學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點是〔A〕

A.控制B.實驗

C.變量分析D.環(huán)境模擬

7.施拉姆把拉斯韋爾提出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比喻為〔B〕

A.“反應功能〞B.“雷達功能〞

C.“整合功能〞D.“議程設置功能〞

8.按照拉扎斯菲爾德等的觀點,由知名人士在電視上推薦產品,具有〔B〕

A.提供信息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

C.溝通交流功能D.麻醉精神功能

9.報刊的四種理論中繼集權主義理論之后出現(xiàn)的是〔A〕

A.自由主義理論B.法西斯主義理論

C.社會責任理論D.蘇聯(lián)共產主義理論

10.?權力的媒介?的作者是〔B〕

A.賽伯特B.阿特休爾

C.施拉姆D.馬萊茨克

11.群眾傳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視的信息是〔A〕

A.新聞信息B.教育信息

C.娛樂信息D.商業(yè)信息

12.符號最根本的特點在于它的〔D〕

A.一般性B.鮮明性

C.操作性D.指說性

13.現(xiàn)階段普及率最高的群眾傳播媒介是〔C〕

A.報紙B.雜志

C.播送D.電視

14.情景是一種信息系統(tǒng),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C〕

A.英尼斯B.戈夫曼

C.梅羅維茨D.麥克盧漢

15.下述成語中與選擇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C〕

A.愛屋及烏B.明察秋毫

C.見仁見智D.見微知著

16.群眾傳播有各種反應,其中重要的是〔B〕

A.報刊雜志的發(fā)行量B.一段時間的累計性反應

C.播送電視的收視率D.一定范圍的一次性反應

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闡述了現(xiàn)代人與“第一手信息隔絕〞的問題,這本著作是〔B〕

A.?人際影響?B.?輿論學?

C.?人民的選擇?D.?自由與新聞?

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論的觀點,群眾傳播的社會效果是〔B〕

A.有限的B.強大的

C.無力的D.微小的

19.傳播學批判學派的直接策源地在〔A〕

A.英國B.美國

C.德國D.日本

20.傳播學傳統(tǒng)學派對傳播現(xiàn)狀的根本態(tài)度是〔A〕

A.肯定B.否認

C.中立D.批判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10分)

在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項選擇、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l.安排問卷的提問結構必須遵循的原那么是〔ABCD〕

A.先易后難B.先“面〞后“點〞

C.同類集中D.先一般后特殊

E.主體清晰

22.按照信息對受傳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可以把信息分為〔CDE〕

A.說服性信息B.告知性信息

C.指導性信息D.維持性信息

E.復原性信息

23.以下觀點中屬于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是〔ABDE〕

A.地球村B.媒介即訊息

C.情境決定論D.媒介有“冷〞“熱〞之分

E.媒介是人體的延伸

24.拉扎斯菲爾德等對美國選民的調查發(fā)現(xiàn),群眾傳播可能產生的效果主要是〔ABC〕

A.“改變〞效果B.“強化〞效果

C.“結晶〞效果D.“沉默〞效果

E.“從眾〞效果

25.羅杰斯把傳播學傳統(tǒng)學派的特征歸納為〔ADE〕

A.經驗的B.廣泛聯(lián)系的

C.思辨的D.具體實證的

E.注重效果研究的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施拉姆對傳播學的最大奉獻是____集大成_____。

27.拉斯韋爾模式由五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其中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_____通過什么渠道____。

28.正確的抽樣調查的前提是樣本,而樣本必須是_____總體____的縮影。

29.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認為群眾傳播具有三種功能,即授予地位、促進社會準那么的實行和_____麻醉精神____。

30.在傳播學中,針對傳播主體“誰〞這一要素的研究,稱為_____控制研究____。

31.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借用了他的老師_____英尼斯____的觀點。

32.受眾不僅是群眾傳播媒介發(fā)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這種信息積極主動的_____尋找者____。

33.傳播效果依其發(fā)生的邏輯順序或表現(xiàn)階段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認知層面、心理和態(tài)度層面以及_____行為____層面。

34.在傳播研究中,傳統(tǒng)學派主要關心的是“如何〞傳播的問題,而批判學派主要關心的那么是_____為何傳播____的問題。

35.在因特網上,有些人通過破譯通訊代碼,擅自闖入別人的網頁,或亂加篡改,或竅取信息。這些“闖入者〞被稱為____黑客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3分,共15分)

36.“控制組〞

37.可讀性

38.“熱媒介〞

39.“免疫效果〞

40.“文化工業(yè)〞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42.伯洛關于傳播過程的主要論點是什么?

43.什么是環(huán)境監(jiān)測功能?

44.簡述報刊的自由主義理論的根本主張。

45.受眾使用群眾傳播媒介有哪些根本動機?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群眾傳播?與一般人際傳播相比,它有哪些特點?為什么說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使二者的界限變得模糊了?

47.為什么蒂奇諾認為社會經濟地位高的階層是造成“知識溝〞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

2023年7月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2、D3、C4、B5、A6、A7、B8、B9、A10、B11、A

12、D13、C14、C15、C16、B17、B18、B19、A20、A

二、多項選擇題

21、ABCD22、CDE23、ABDE24、ABC25、ADE

三、名詞解釋

26、“集大成〞〔或:將他人的奉獻、成果匯總起來,進行整理,并使之系統(tǒng)化〕。

27、通過什么渠道或媒介。

28、總體。

29、麻醉精神。

30、控制研究?!不颍嚎刂品治觥?。

31、英尼斯。

32、尋找者。

33、行動。

34、“誰〞在控制傳播〔或:為什么傳播〕。

35、“黑客〞。

四、名詞解釋

36、控制實驗法的實驗對象之一,指不接受自變量作用的實驗對象。

37、與信息交流的效果直接相關的一個概念,原指書面的新聞、文學等作品易于閱讀和接受的程度,現(xiàn)在也延伸為指播送節(jié)目的可聽性和電視節(jié)目的可視性。

38、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這種媒介有兩個特點:一是提供信息的明確度高;二是傳播對象在接受信息過程中參與程度低。

39、“兩面提示〞的一種作用,認為這種提示就像事先接種天花疫苗一樣,能夠使人們在以后遇到對立觀點的宣傳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

40、傳播學批判學派為取代“群眾文化〞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它否認群眾文化的“群眾性〞,認為群眾文化是商品生產和消費體系的一局部。

五、簡答題

41、傳播學的產生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傳播的作用和影響極端凸現(xiàn),這是客觀方面的條件。二是人類認識能力的空間提高,這是主觀方面的條件。

42、主要論點:傳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傳播過程是一組復雜的結構,應將其中的多元關系作為研究的根本單位;傳播過程的本質是變動,即各種關系的相互影響和變化。

43、指通過提供新聞和各種信息,客觀、準確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垢真實情景,使人們了解足以影響社會進程的機遇或威脅,作為決策或行動的依據(jù)。

44、〔1〕個人權益高于一切,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受壓制、干預地抒發(fā)己見的自由;〔2〕人是有理性的,能依據(jù)理性區(qū)分真理和謬誤;〔3〕真理只有各種意見“自由而公開〞的競爭中才能產生和開展。

45、消遣娛樂;滿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獲取知識,提高文化水平;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

六、論述題

46、群眾傳播是指由傳播組織通過現(xiàn)代化的傳播媒介對極其廣泛的受眾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其特點有五:〔1〕需借助群眾傳播工具傳播信息;〔2〕傳遞的信息是公開的、面向社會的;受眾是大量的、匿名的;〔3〕根本上是信息的單向流動,反應有限、滯后;〔4〕信息傳遞快捷廣泛;〔5〕內容多半由傳播機構和職業(yè)傳播者發(fā)布;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后出現(xiàn)的變化如:人們在人際傳播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硬件〔發(fā)送電子郵件〕;職業(yè)傳播者與受眾“角色互換〞變得頻繁起來。

47、蒂奇諾認為,與社會經濟地位低的階層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