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蒿芽季說柳蒿_第1頁
柳蒿芽季說柳蒿_第2頁
柳蒿芽季說柳蒿_第3頁
柳蒿芽季說柳蒿_第4頁
柳蒿芽季說柳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版本,下載可自由編輯柳蒿芽季說柳蒿柳蒿芽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葉蒿的嫩芽。柳葉蒿中文學名:蘆蒿,別稱柳蒿、水蒿或雷蒿。

清·顧景星《野菜贊》中關于雷蒿的詳寫:“雷蒿,諸蒿之長,聞雷而發(fā);有青赤二種”這段記載,是對柳蒿的發(fā)芽時光與不同色形的精準描述。其中“青”即為青綠,“赤”實為紫紅,具體解釋是說這種柳蒿的根上莖是紫紅色的。青赤二種柳蒿雖然色形不同,但其滋味是一樣的。

柳蒿的嫩芽所指包括莖葉,是熱愛大自然的北方人尤其是達斡爾人日常菜系中一道純自然?無污染的綠色野生食品,柳蒿的鮮菜食用期從柳蒿冒芽可采到端午節(jié)為止;柳蒿芽采擷后要擇凈放入開水鍋中稍煮幾分鐘,以無需蠻力用手指就可掐斷主莖為佳,濾去水分后即可蘸醬、涼拌、熟炒、做餡、煲湯等自選。一過端午節(jié),柳蒿芽的苦液就會灌漿般填塞柳蒿全株,就算再用開水猛焯也不起作用了;由于太苦所以也就不能吃了。

記得最初熟悉并開頭采柳蒿芽時,我還沒有上學。

——在嫩江縣江北;有一個叫做額爾和的地方,是我母親的家鄉(xiāng)。

我小時候,老頭山還沒被炸,上游也沒修水庫,嫩江與外公家的菜園隔著一道四米多高的土崖。那時候江里的花骨魚無數(shù),我的魚竿是在岸邊就地取材的一截柳枝,魚線有兩米多長,是十分一般的縫紉線,魚鉤是用大頭針揻成的;釣魚時只要能在岸邊捉到螞蚱做為魚餌,把褲腳挽到膝蓋上面,然后趟水把飾有魚餌的魚鉤甩到江里,很快就能釣到花骨魚。這是我開動腦筋的小伎倆,大人們的捕魚方式主要是搬罾;舅舅的罾是將四只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分離與一塊紗布的四角拴牢,這樣的罾可以吊在一根粗而堅固的長木桿上放到深水里,假如江水很深、木桿又很長,還要在大木桿的前端系一根繩子。舅舅搬罾時總是用一只腳踩住大木桿后端,他首先是用這種方式找到一個活動支點;然后再用雙手猛力曳拽木桿前端的綁繩,很快,下到江里的罾就會隨著木桿一端的升起被提出水面。于是,我就能看到無數(shù)活蹦亂跳、大大小小的魚被罾的吊袋打撈上來……

罾,我那時還不會寫這個方塊漢字!它的用法和它的名字一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新鮮,罾,解決了一個人可以單獨在深水中捕魚的難題,這種捕魚方式不但平安,而且還十分省時省力。

在額爾和達斡爾少數(shù)民族原始村,食魚的最高境界是與柳蒿芽分不開的;你聽、當音樂似的噗噗噗噗噗噗的熱氣一下一下推進鍋蓋時,屋子里也就開頭充滿魚肉香混合柳蒿芽清香清香的氣息。俗語說:“千滾豆腐萬滾魚?!彼渍Z還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彼渍Z中沒說:“燉柳蒿芽如何如何?”估量神仙也沒吃到??墒牵页缘搅耍坏谝桓杏X就是嫩而潤滑,絕非其它任何蔬菜、野菜可比。不了解真相、或者根本沒吃過柳蒿芽的人可能會覺得柳蒿芽只不過就是一種野菜,再好吃也沒有種植蔬菜好吃。其實不然,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知你,純綠色無污染自然?食品柳蒿芽的獨特滋味是其它蔬菜不行比擬的,主要是它自身經(jīng)過烹調所散發(fā)出來的清香入喉后會產(chǎn)生一種滿意的回味;化解油膩、余韻纏綿。第二是柳蒿芽的葉綠素一經(jīng)開水激活就會更顯青碧,做出的菜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第一次與母親去江邊采柳蒿芽,我還沒有鍬把高;由于不熟悉柳蒿芽,只是看上去像;我采了無數(shù)蒿子。后來在母親的對照講解下我才知道柳蒿與蒿子的區(qū)分;與蒿子相比柳蒿長的是比較靈秀的、其主要特點就是主莖光滑無披毛。第二是滋味也不一樣,還有就是柳蒿的生長比蒿子密集,由于它的根莖可以在地下恒竄開去;所以,人們在河邊抑或江畔看到的柳蒿芽總是一片一片的。

有史以來,草中瑰寶柳蒿芽就向來被達斡爾人視為天下第一美食香草;民間有傳言說柳蒿芽是達斡爾人的救命菜,關于這個問題、記得后來我曾問過母親;母親回答說她也不太了解,并讓我去問教書育人的舅舅。舅舅說:用救命菜的故事來形容與達斡爾人有著傳統(tǒng)文化淵源的柳蒿芽,這種比方未免有的片面且勉強附會;達斡爾人食用柳蒿芽,就好比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好比藥王識百草;不僅需要才智,還需要有探究和熟悉自然植物的精神和士氣。追憶當年中國工農(nóng)**翻雪山過草地,有多少好漢在糧食緊缺的緊要關頭吃過草根和皮帶?莫非說在困苦年月里,假如沒有柳蒿芽,達斡爾人就會被餓死嗎?吃與美食是兩回事,能夠在看似平時中發(fā)覺野生柳蒿芽的有用價值,從而提升更多人對柳蒿芽的正確熟悉,以此改善和調整日常飲食;卻病增壽,這才是達斡爾人愛吃柳蒿芽的真正意義……

漸漸地,我開頭理解并贊嘆達斡爾人千百年來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關于柳蒿芽的情結與熱衷史;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主要分布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還有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另外有少數(shù)人居住在新疆塔城以及遼寧等地。無論居住在哪里,達斡爾人愛吃柳蒿芽的習性始終不變。對于我,這種與生俱來的從骨子里就喜愛?柳蒿芽的情感是不行磨滅的。關于柳蒿芽在民間醫(yī)用偏方里有全草入藥的傳聞我略知一二,據(jù)說能健胃養(yǎng)肝、消炎去火、清熱解毒。至于《本草綱目》與《千金翼方》里的古人描述,因無緣詳讀細研;故不敢妄言。

童年,嫩綠的豆芽菜一樣的柳蒿芽,長到三個月就快和我普通高了;去江邊戲水或者釣魚時,柳蒿叢里的柑橘鳳蝶會成群飛來,一大波一大波地撲到我的臉上,嚇得我常常抱頭鼠竄。

長大后讀古典名著《紅樓夢》、發(fā)覺賈寶玉房里有個名叫晴雯的丫鬟居然愛吃“炒蒿子桿兒”。于是就絞盡腦汁,舍命地猜測那種蒿子稈兒會不會就是柳蒿稈兒?后來知道江南與江漢均有關于野菜蔞蒿的記載,同樣是傍水而生、套來套去視乎與柳蒿扯上了關系;假如用蘆蒿去解釋,那就是柳蒿無疑了。可是,自然界里蘆蒿屬的野蒿品種其實是無數(shù)的。我在江南生活一年多,從無錫到揚州又從揚州到張家港、常州、常熟、金壇、蘇杭等地,閑暇時去江邊尋覓,根本就沒有見到柳蒿的影子。有菜農(nóng)聽說我愛吃野菜,曾經(jīng)送過我一個粗細糧兩摻面皮的菜包子;據(jù)說是蔞蒿餡,吃起來則全無柳蒿味。我想:或許這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緣由吧?你想?。阂粋€生長在隸屬于北方黑土地、夏季高溫、冬季嚴寒干燥的溫帶季風與溫帶大陸性氣候上的野生植物,怎么可能就在南方紅土地、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中一層不變地生長呢?打死我都不會……

歲月無情,星移斗轉間逝日苦多,遙想當年帶我在嫩江縣北采柳蒿芽的母親也已年邁;人海漂泊紛紜瑣事幾多感慨而今早已慢慢忘卻,唯有母親遺傳給我的關于柳蒿芽的情結至今還記憶猶新。年復一年,我常想:我將像母親一樣一邊默默地采摘著柳蒿芽,一邊漸漸體味著人生的甘苦而漸漸老去吧?夏風狠狠地吹著、號聲響在樓角,人在異鄉(xiāng)播種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