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_第1頁
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_第2頁
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_第3頁
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_第4頁
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解答策略第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003年2002年2001年試題2004年2005年2006年分析實驗結果、設計實驗程序實驗步驟正確(脊蛙反射實驗)、設計(雜交育種)實驗程序

改正實驗步驟實驗方法步驟不正確(礦質(zhì)營養(yǎng))補充實驗步驟、結果實驗原理、步驟不嚴密(生長素)考查要求背景材料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胰高血糖素)寫出步驟、預測、解釋和結論提供實驗方案(胰島素)分析實驗原理、實驗現(xiàn)象提供實驗材料(牛的遺傳實驗)推斷顯性性狀、確定顯隱性關系一、近幾年全國卷中實驗設計的題型及考查要求繼續(xù)完成實驗并預測結果提供實驗材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實驗材料(果蠅的遺傳實驗)推測性狀表現(xiàn),判斷遺傳方式第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探究型實驗與驗證型實驗的比較驗證型實驗探究型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假設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結果預測實驗結論驗證研究對象的已知屬性、特征探索研究對象的未知屬性、特征因結論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設問題根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事實,對所要研究的對象假設出一種或幾種可能性因驗證內(nèi)容而定因探究內(nèi)容而定應有的實驗步驟,可以是曾經(jīng)做過或尚未做過的,因驗證內(nèi)容而定應有的實驗步驟,實際上并不會全部發(fā)生,因探究內(nèi)容而定已知,應準確描述未知,可以不描述對應題設,無須討論對應假設,分類討論對應實驗目的作出肯定結論開放,無明確結論(如果…則…)第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請你幫助完成為食品衛(wèi)生質(zhì)量檢驗人員設計的一個檢測稻米新鮮程度的簡易實驗。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材料:新稻米,陳稻米(數(shù)量足夠)

試劑和用具:1%的愈創(chuàng)木酚、1%的過氧化氫(H2O2)、帶塞子的試管、培養(yǎng)皿、移液管、觀察顏色的放大鏡等。愈創(chuàng)木酚紅褐色物質(zhì),其顏色的深淺與酶活性呈正相關

H2O2過氧化氫酶根據(jù)過氧化酶活性的強弱來鑒別新稻米和陳稻米在有過氧化氫(H2O2)存在時,稻米內(nèi)的過氧化氫酶可以使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成紅褐色物質(zhì),顏色的深淺與酶活性呈正相關例1、新收獲的稻米煮出的飯香氣誘人,但是不法商販也可以用陳稻米拋米增白、上油后以假亂真,欺騙消費者。新稻米所含過氧化酶活性明顯高于陳稻米。植物體內(nèi)的過氧化氫酶在有過氧化氫(H2O2)存在時能把某些酚類化合物(如:愈創(chuàng)木酚)氧化成紅褐色物質(zhì),簡單表示為:第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實驗步驟:(1)讓稻米事先浸有1%的愈創(chuàng)木酚。具體做法是

,然后分別用移液管往兩試管內(nèi)加入1%的愈創(chuàng)木酚溶液,浸沒大米,蓋上試管塞用力搖動振蕩20下,靜置一段時間后,棄掉多余液體。

(2)將浸有1%的愈創(chuàng)木酚的稻米分別倒入兩個具有與前相同編號的培養(yǎng)皿中,用鑷子攤開,然后

。(3)

。

預期結果:

。

結論:

。取兩支帶塞子的試管分別編號為A與B,其中A管設為對照,放入5g新稻米,B管放入5g待檢測的陳稻米(要求設對照,放入稻米的量要足夠多且相等)

用移液管吸取1%的過氧化氫(H2O2)分別滴向兩培養(yǎng)皿的稻米里,使所有稻米都浸有過氧化氫幾分鐘后(一定時間后),用放大鏡觀察兩培養(yǎng)皿里稻米的顏色變化新稻米呈紅褐色,陳稻米幾乎無色或顏色很淺稻米里的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會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降低

第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例2.(07湖南30校聯(lián)考)右圖是可測定呼吸速率的密閉系統(tǒng)裝置。(1)為了使測得的有色液滴移動數(shù)值更準確,必須進行對照,對照裝置的容器和小瓶中應該分別放入(2)生活中發(fā)現(xiàn),受到機械損傷后的櫻桃易爛。有人推測易爛與機械損傷引起櫻桃呼吸速率升高有關。請結合測定呼吸速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探究機械損傷能否引起櫻桃呼吸速率升高。①實驗變量:

。②實驗假設:

。與實驗組等量消毒的無活力(如加熱后冷卻)的櫻桃與實驗組等量的20%NaOH是否機械損傷機械損傷能引起櫻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機械損傷不能引起櫻桃呼吸速率升高)第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③實驗步驟:第一步:按裝置圖中所示進行操作,30分鐘后,記錄有色液滴移動距離為a。第二步:

第三步:記錄相同時間內(nèi)有色液滴移動距離為b,比較a、b數(shù)值的大小。④預期結果及結論:

向容器內(nèi)加入與實驗組等量消毒的受到機械損傷后的櫻桃,其它處理及裝置與實驗組完全相同。如果a<b,則說明機械損傷能引起櫻桃呼吸速率升高;如果a=b,則說明機械損傷對櫻桃呼吸速率沒有影響;如果a>b,則說明機械損傷能引起櫻桃呼吸速率降低。第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混淆:驗證--探究;定性--定量;實驗--對照;假設--預期;結果--結論2、語言表述庸俗,啰嗦,邏輯混亂三、常見錯誤正確判斷驗證型實驗與探究型實驗是解題的關鍵,可以確保不犯原則性、方向性錯誤;綜合近幾年的全國高考(湖南卷),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但探究性實驗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結果的預測與結論的描述應為“如果出現(xiàn)×××結果,則有×××結論”,即由結果得結論,而不能“由結論得結果”。如:給動物注射胰島素,出現(xiàn)“昏厥現(xiàn)象”(結果),表明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結論),但不能寫為“胰島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出現(xiàn)昏厥現(xiàn)象”。3、實驗步驟關聯(lián)性不強,實驗先后順序顛倒,方法不規(guī)范或不可操作第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1、設置對照原則(增加實驗可信度)實驗組:施加實驗變量處理的被試組對照組:不施加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1)空白對照:不給對照組作任何實驗處理給實驗組某種處理,給對照組另一條件的處理.甲:飼喂甲狀腺激素乙:飼喂甲狀腺抑制劑(條件對照)(3)條件對照:指對照組和實驗組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不再另外設置對照組,是實驗前后之間的對照(4)自身對照:(2)相互對照:不單獨設置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之間的相互對照第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對照實驗設置合理與否的關鍵——保證其他條件的完全相等a、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數(shù)量、質(zhì)量、長度、體積、來源和生理狀況等方面特點要盡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b、所用實驗器具要相同,即試管、燒杯、水槽、廣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號要完全一樣c、所用實驗試劑要相同,即試劑的成分、濃度、體積要相同。尤其注意體積上的等量問題d、所用處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溫或冷卻;光照或黑暗;攪拌或振蕩都要一致。有時盡管處理對對照實驗來說,看起來似乎是毫無意義的,但最好還是要作同樣的處理。實驗變量(自變量)反應變量(因變量)注意區(qū)分無關變量(控制變量)額外變量(干擾變量)第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單一變量原則3、平行重復原則(消除誤差原則)指控制某種因素的變化幅度,在同樣條件下重復實驗,觀察其對實驗結果影響的程度,以減少實驗誤差。6、簡便、可行性原則實驗步驟簡單方便、材料易獲取、條件易控制、又能說明問題變量只有一個,其他因素必須相同且適宜。如:我們常常強調(diào)“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幼苗”、“數(shù)量大小相同的種子”、“置于相同并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加入等量的清水”、“選取發(fā)育狀況相等”、體重相等“、”同性別“的某某動物等等,均是為了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干擾。4、嚴謹性原則要使實驗設計完整、無漏洞,必須注意嚴謹性。有些實驗還要建立在嚴謹?shù)耐评砘A之上。5、科學性原則包括選材的科學性和實驗步驟的嚴密邏輯性實驗原理的科學性實驗結果處理的科學性實驗步驟的科學性實驗材料選擇的科學性第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五、實驗方案的評價——五看評價法是否遵循了單一變量原則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則是否排除了干擾因素一看對照有無對照實驗若有則看對照設計是否合理二看步驟步驟的順序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具體操作有無違反生物學原理三看驗證實驗結果的驗證目標是否達到實驗結果的驗證方法是否得當?shù)谑摚踩唔?,編輯?023年,星期五六、單因子實驗與雙因子(或多因子)實驗1、對于單因子實驗,自變量只有1個。2、對于雙因子實驗,變量則有2個。但雙因子實驗是由2個單因子實驗組成,每個單因子實驗是只有1個變量的對照實驗。例:探究果膠酶催化化學反應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此外2006年全國高考(湖南卷)的30題實際上為雙因子實驗題。四看材料生物學材料選擇是否得當實驗器材選擇是否合理藥劑選擇、使用、用量是否準確五看條件是否需要攪拌、加熱等實驗所需的溫度、光照等條件是否合理第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例3.(06全國高考)為了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chǎn)生和消耗。用所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基礎上,繼續(xù)完成實驗設計和預測實驗的結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實驗材料和用具:煙草幼苗、試管2支、蒸餾水、NaHCO3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日光燈(實驗過程中溫度和光照等條件適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和無氧呼吸不計)。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⑴剪取兩塊相同的煙草葉片分別放在盛有等量蒸餾水和NaHCO3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葉片均浮在水面上。⑵用真空泵抽走兩支試管內(nèi)液體中和葉肉細胞空隙間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到葉片均沉在試管底部。⑶……分析實驗的結果:第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參考答案: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⑶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日光燈下,照光一段時間。結果: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上浮,蒸餾水的葉片仍在試管底部。⑷再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暗培養(yǎng)箱中一段時間,結果: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下沉,蒸餾水的葉片仍在試管底部。分析預測的結果:⑴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葉肉細胞間隙中的O2增加,葉片上浮。而蒸餾水中缺乏CO2和O2,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葉肉細胞間隙缺乏氣體,因此葉片位于試管底部。⑵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葉肉細胞間隙中的O2,放出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葉肉細胞間隙缺乏氣體,葉片下沉。蒸餾水中缺乏O2,葉片不能進行有氧呼吸,葉肉細胞間隙仍缺乏氣體,因此葉片仍位于試管底部。本題的難點在于驗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chǎn)生和消耗,是兩個方面。變量有2個:一是有無CO2,二是有無O2;有兩組對照實驗:一是蒸餾水與NaHCO3;二是光照與黑暗。第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例4、長期以來,研究者對促使蝗蟲感受環(huán)境擁擠的機制存有疑義。在細胞及分子水平上,美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孤立性與合群性蝗蟲的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有11個神經(jīng)傳導束具有顯著差異,而中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孤立性和合群性的蝗幼蟲有532個基因不同,在行為研究方面,科學家從蝗蟲的視覺、嗅覺等方面進行探索,請你設計實驗對此進行探究。(提示:嗅覺可能是蝗蟲釋放的一種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信息激素引起的)實驗步驟:第一步:選擇兩個同樣的孤立性雌性蝗蟲,編號1、2;另選兩個同樣的孤立性雌性蝗蟲,編號3、4,備用。第二步:分別用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進行實驗。即將一只孤立性蝗蟲1置于密閉透明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蟲3,記作A組;將

,記作B組。第三步:觀察蝗蟲,記錄A、B的反應。一只孤立性蝗蟲2置于開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蟲4(使蝗蟲不能相互看到)第十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1)A與B均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化觸發(fā)機制;(2)(3)(4)

問題:上述實驗方案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簡述理由。(5)

A與B均不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都不是有效的合群化觸發(fā)機制。A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B不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視覺是較嗅覺刺激更為有效的合群化觸發(fā)機制A不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B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合群化行為,證明嗅覺是較視覺刺激更為有效的合群化觸發(fā)機制不能。缺乏雄性實驗組;缺乏重復實驗(即應反復做相同實驗并能得到相同的結論)。第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七、實驗設計題的解題策略審題“三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變量解題“三環(huán)節(jié)”選擇實驗材料用具書寫實驗設計步驟預測解釋實驗結果了解實驗程序:①明確目的要求→②聯(lián)系基本原理→③找出實驗變量→④設置實驗對照→⑤構思控制方法→⑥選擇實驗器材→⑦嚴格操作程序→⑧獲得實驗事實→⑨分析實驗結果→⑩規(guī)范表述結論

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實驗設計題,答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定要讀懂題意,弄清試題要研究什么問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才是具體的分析和表述。第十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設計“四步走”選取材料,分組編號控制變量,設置對照排除干擾,進行培養(yǎng)觀察現(xiàn)象,記錄結果答題“五技巧”理清題意,確保答題方向性正確(變量、分組)精細思辨,確保實驗設計的可行性(合理性)實驗預期、結果的唯一性與多樣性(分清驗證與探究)信息處理要全面、準確(文字、數(shù)據(jù)、圖表等)結論得出要科學規(guī)范第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八、解答實驗設計類型試題的一般步驟

1、打草稿在草稿紙上畫一個大致的流程圖,擬一個綱要,排一排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弄清實驗中的變量和分組辦法。一般來講,分四步走:分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對照、培養(yǎng)、觀察記錄(或設計表格)。2、合理地設計操作過程(1)注意操作細節(jié)的設計如:①溶液或培養(yǎng)基滅菌后是否要冷卻后使用?②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蕩試管呢?③酶促反應的試管如何加熱?是直接加熱,還是水浴保溫?④在用酒精溶解葉中葉綠素時,酒精直接加熱,還是隔水加熱?⑤使甲狀腺制劑、胰島素、生長激素進入動物體內(nèi)的方法應如何操作?是飼喂,還是注射?⑥不同的情況下要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涼開水、蒸餾水、生理鹽水……等等第二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操作順序的合理性(科學性原則)如右圖實驗:步驟①:制備6ml淀粉溶液并冷卻至常溫。②:收取唾液若干。③:取3支試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如何選擇操作④⑤⑥的順序?

Ⅰ、向A、B、C三支試管內(nèi)各加入2mL唾液;Ⅱ、把A、B、C三支試管按序放入37℃、0℃、100℃的3個水浴鍋內(nèi)一定時間;Ⅲ、向A、B、C三支試管內(nèi)各加入2滴碘液(3)設計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例:(2002全國高考題)為驗證“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請寫出你的設計思路。

缺乏可操作性1:(湖南)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12%的考生設計為“取兩株生長一致的幼苗,一株培養(yǎng)在完全培養(yǎng)液中,另一株培養(yǎng)在缺鎂完全培養(yǎng)液中”,還有的則設計為“取一株生長正常的幼苗,先用缺鎂完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再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缺乏可操作性2:“用去掉鎂的砂性土壤培養(yǎng)幼苗”缺乏可操作性3:“將幼苗中運載Mg2+的載體去掉”缺乏可操作性4:“將植物體內(nèi)的Mg2+分離出來”(1)實驗組別編號描述。如:凡實驗中涉及到兩組或兩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編號便于區(qū)分。(2)實驗步驟分步描述并加以編號(千萬注意:一般不宜連續(xù)描述?。?。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3、準確組織語言語言要言簡意賅,不可拖泥帶水。由于答題卷上的位置有限,實驗組和對照組有的操作步驟是一樣的,只需一句話概括即可。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在量上難以做到準確的量化描述時,應盡可能用“定性”的語言表達。如:“蓋玻片”不能說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說成“一樣多的”;“振蕩”不宜說成“晃動”、“搖動”等等。

(4)敘述中盡量要用規(guī)范的實驗術語,不能用含糊的口語,注意避免“詞不達意”。如:“一段時間”、“適宜的溫度”、“適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等溫”、“生長狀況相同”等等。

(7)必要時選用文字、表格、坐標曲線圖等形式進行具體、準確表達。要注意坐標圖橫軸、縱軸的含義、單位、走勢及關鍵點。(5)注意能體現(xiàn)“單一變量原則”詞語的準確使用。例如“等量”、“等溫”、“生長狀況相同”等等。(6)要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應全部用上,不可遺漏,除非這道實驗題是讓你“選擇使用”。此外,除非題目條件允許,否則自己不能隨意添加實驗材料和試劑。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分析要全面:仔細觀察并準確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作出相應的結論,可能的結果都要預測到。一般描述為:如果……則……;如果……則……;如果……則……。(3)結果表述要準確:如:加碘后,“不變藍”不等于“無色”或“沒有顏色變化”;另外“不變”也不能說成“無現(xiàn)象”3、全面準確分析、預測實驗結果(1)假如題目中出現(xiàn)了“有無”、“是否”、“能否”等語氣不確定的詞,在分析實驗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時,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有時還得從不正不反,中立的方面分析。例如2003年春季高考“研究光對種子的萌發(fā)有無影響”,就可能出現(xiàn)3種情況:有促進作用、有抑制作用、沒有影響。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題目要求寫最可能的一種結果,則根據(jù)所學的知識確定一種即可。

5、回歸檢驗。檢查自己設計的實驗是否存在科學性原則,緊扣實驗原理來進行;是否有遺漏的地方;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實驗設計的檢驗過程最終應該對照實驗原理,回歸實驗目的。4、下結論:要從實驗現(xiàn)象來下結論,不可先下結論,再說實驗現(xiàn)象。結論往往會和實驗目的相呼應。如果實驗目的不夠明朗,則應加入自己對該實驗的理解,盡量利用課本的語言來回答。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例5.剛收獲的玉米種子堆放一天后就發(fā)熱了,某同學認為這只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發(fā)的熱量。根據(jù)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和器具設計實驗,研究玉米種子堆中熱量的來源。(1)實驗原理:生物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的相對值可用溫度計測量,散失越多,溫度計讀數(shù)越高。(2)實驗材料和器具:剛收獲的玉米種子,同樣大小消毒過的透明暖水瓶,消毒過的溫度計和棉花,加熱煮沸過的用具,0.1%高錳酸鉀溶液等,以上材料和器具可供實驗用。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實驗步驟: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4)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取三個保溫瓶,分別編號A、B、C取剛收獲的玉米種子若干,平均分成三份,一份煮熟一段時間后冷卻,然后放入A瓶中;一份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一段時間后放入B瓶中;一份不做任何處理放入C瓶中在三瓶中插入溫度計并用棉花把瓶塞緊,并記錄溫度計的讀數(shù)將三個瓶放到相同的環(huán)境中,過一段時間觀察、記錄溫度計的讀數(shù)A瓶中溫度無變化,B瓶和C瓶中的溫度均升高結論:玉米種子堆中的熱量來源于玉米種子自身的呼吸釋放的能量和玉米種子上攜帶的微生物的呼吸釋放的能量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常以設計完整實驗,續(xù)寫實驗步驟,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分析和推論以及對實驗過程進行評價的形式出現(xiàn)。九、實驗設計的常見題型(一)補充完善型實驗設計例6.根據(jù)原理和材料用具,設計實驗選擇運載體質(zhì)粒,明確質(zhì)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控的抗菌素類別。實驗原理:作為運載體的質(zhì)粒,須有標記基因,這一標記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細菌,其質(zhì)粒才可用作運載體。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環(huán)素的10萬單位溶液、菌種試管、滅菌的含細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酒精燈、接種環(huán)、一次性注射器、蒸餾水、恒溫箱等。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方法步驟:第一步:取三個含細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并標1、2、3號,在酒精燈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別注入1ml蒸餾水、青霉素液、四環(huán)素液,并使之在整個培養(yǎng)基表面分布均勻。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接種環(huán)在酒精燈上灼燒,并在酒精燈火焰旁接種,并對三個培養(yǎng)皿分別接種將接種后的三個培養(yǎng)皿放入37度恒溫箱24小時1號培養(yǎng)皿正常生長,2、3號培養(yǎng)皿中細菌能存活者說明有抗性基因,反之則無2、3號中僅2號存活,說明該細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僅3號存活,說明該細菌有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2、3號中都有存活,說明該菌質(zhì)粒上有丙種抗菌素基因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例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蒲公英,菊科,結瘦果,頭狀花序,根可用于扦插繁殖……根可入藥,葉型有全緣型,也有缺刻型……生長于背風向陽處的植株葉型為全緣型,而生長于向風隱蔽處的植株葉型為缺刻型……(二)評價改進型實驗設計為了驗證“蒲公英的缺刻葉型是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某三位同學利用如下材料進行了設計。下列是實驗的思路,請分別指出三個實驗思路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為什么?材料用具:秋季同一田野中生長良好的蒲公英;花盆;小鏟;剪刀;沃土等。實驗一:①于田野中取全緣葉型的一株蒲公英上的兩粒種子,分別栽種于裝有沃土的A、B兩盆中給予適宜外界條件,催芽;②發(fā)芽后于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A為背風向陽處,B為向風隱蔽處;③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盆蒲公英的葉型。實驗一:不能。因為A、B兩組的遺傳物質(zhì)可能不同,實驗結果的差異可能是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也可能是環(huán)境差異引起的。(違反了單一變量原則)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實驗二:①選取一株生長良好的蒲公英,取其根,在同一直根上切取相似兩段,分別埋于沃土中催芽,培育至出現(xiàn)成熟葉型;②再分別移栽于A、B兩花盆培養(yǎng),A為背風向陽處,B為向風隱蔽處;③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盆蒲公英的成熟葉型的變化。實驗三:①分別選取葉型呈缺刻葉和全緣型的兩株生長良好的蒲公英,取其根,在相似部位上切取相似兩段,分別埋于沃土中催芽;②發(fā)芽后移栽于A、B兩花盆中,于背風向陽處培養(yǎng);③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盆蒲公英的葉型。實驗二:不能。因為分化一般不可逆轉,成熟葉型已形成,環(huán)境差異不能再改變?nèi)~型,難以達到實驗目的。(選材不當)實驗三:不能。因為兩組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不是缺刻葉型形成所必需的外界條件(或答:本實驗只證明全緣葉型的形成與環(huán)境有關而不能達到本實驗的目的)(對照設置不當)第三十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開放探究型實驗設計例8.有人發(fā)現(xiàn)花卉有紅花和白花兩種表現(xiàn)型。(1)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花色的遺傳是細胞質(zhì)遺傳還是細胞核遺傳。用遺傳圖解和語言簡潔回答。(2)如果化色的遺傳是細胞核遺傳,請寫出F2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紅花♀白花♂×F1正交:P白花♀紅花♂×F1反交:P若正交與反交產(chǎn)生的F1的性狀表現(xiàn)都與母本相同,則該花色的遺傳為細胞質(zhì)遺傳;若正交與反交產(chǎn)生的F1的性狀表現(xiàn)與母本無關,都表現(xiàn)為紅花或白花的一種,則該花色的遺傳為細胞核遺傳。3紅:1白或3白:1紅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條件限制型實驗設計例9.某校生物實驗小組對“動物細胞是否也能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進行實驗探究,假若你是其中的一員,請分析回答:(1)實驗假設是

,請你說出作出該假設的依據(jù):

。(2)把下面的實驗方案補充完整。實驗儀器、試劑:顯微鏡、帶刻度的載玻片、取材工具、食鹽、蒸餾水。實驗材料:為了便于取材和觀察,最好選用人的

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實驗步驟:a、配置

溶液;動物細胞能通過滲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動物細胞具有滲透作用發(fā)生的條件口腔上皮(紅)一系列不同濃度梯度的食鹽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b、取7支試管,分別編號1~7;c、在試管中加入相應的試劑和材料;d、一段時間后,制片、顯微觀察。如果你的假設成立,則實驗預期結果是在小于0.9%(或較低濃度)的鹽水中,細胞直徑變大甚至破裂;在等于0.9%(或適宜濃度)的鹽水中,細胞直徑不變;在大于0.9%(或較高濃度)的鹽水中,細胞直徑變小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