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真題測試(2022年09月11日-6449)_第1頁
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真題測試(2022年09月11日-6449)_第2頁
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真題測試(2022年09月11日-6449)_第3頁
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真題測試(2022年09月11日-6449)_第4頁
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真題測試(2022年09月11日-644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學》通關試題每日練(2022年09月11日-6449)1: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熟悉的()。

單項選擇題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2:老師按肯定的教學要求向同學提出問題,要求同學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同學獵取或鞏固學問的方法是()

單項選擇題

A、講授法

B、談話法

C、爭論法

D、演示法

3: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學問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

單項選擇題

A、程序性課程

B、練習性課程

C、地方性課程

D、實踐性課程

4:漢武帝接受了王安石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后世影響深遠。()

推斷題

5: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據(jù)是學校()。

單項選擇題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類別

C、教育的層次

D、教育的歷史

6:智力是指人們的熟悉力量,其核心是()。

單項選擇題

A、留意力

B、觀看力

C、思維力

D、想象力

7:學校文化的內容有()。

多項選擇題

A、教育的抱負和追求

B、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C、對共性的理解

D、對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

E、對集體的看法

8: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學校教育規(guī)定為義務教育的年月是()。

單項選擇題

A、I904年

B、I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師法》規(guī)定,老師考核的機構主體是()。

單項選擇題

A、當?shù)亟逃姓块T

B、當?shù)卣?/p>

C、老師工作和服務的學校

D、當?shù)亟逃綄ЫM織

10: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閱歷,這種課程類型屬于()。

單項選擇題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同學課程

D、課程

11: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關鍵性的要素是()。

單項選擇題

A、行

B、情

C、意

D、知

12:智力是先天遺傳素養(yǎng)、后天環(huán)境教育影響和個人努力綜合作用的產物。()

單項選擇題

A、對

B、錯

13:我國學校德育的構成有()。

多項選擇題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情感教育

14: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是()。

單項選擇題

A、提高同學感覺美的力量

B、培育同學鑒賞美的力量

C、形成同學制造美的力量

D、培育同學審美觀

15:同學將不同渠道獵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學問。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白地傳遞給他人的力量是()。

單項選擇題

A、信息獵取力量

B、信息分析力量

C、信息加工力量

D、信息利用力量

16: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

單項選擇題

A、杜威

B、華虛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7: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實行的基本上是()。

單項選擇題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結構課程

D、核心課程

18:教學反思最集中體現(xiàn)在樂觀驗證階段。()

推斷題

19:建國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蘇聯(lián)教育家對我國教育理論體系產生的影響較大?()

單項選擇題

A、贊可夫

B、巴班斯基

C、凱洛夫

D、阿莫納什維利

20: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

多項選擇題

A、以老師為中心

B、以兒童為中心

C、在人格上,同學與老師是公平的

D、在社會道德上,師生關系是相互促進的

E、師生關系是一種伴侶式的友好關心的關系

21: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原則有()。

多項選擇題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敬重同學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教育的全都性與連貫性原則

E、因材施教原則

22:取得教學勝利的內因是()。

單項選擇題

A、老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同學的主體作用

23:“知是行始.行是知之成”這句話表明在德育過程中()

單項選擇題

A、知與行是緊密聯(lián)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與行是可以分割開的

24: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

單項選擇題

A、老師、同學、教材

B、老師、同學、教學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環(huán)境

25:對個體身心進展的動因持外鑠論的觀點的人物有()。

多項選擇題

A、孟子

B、荀子

C、華生

D、格塞爾

E、洛克

26:提出“老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yōu)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yōu)良的東西貢獻給同學”的教育家是()。

單項選擇題

A、列寧

B、加里寧

C、蘇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27:為達到德育目的采納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

單項選擇題

A、德育原則

B、德育途徑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28:強調同學的“一般進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同學最抱負的進展水平”的蘇聯(lián)教育家是()。

單項選擇題

A、巴班斯基

B、贊科夫

C、加里寧

D、凱洛夫

29: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

單項選擇題

A、組織教學

B、講授新教材

C、鞏固新教材

D、檢查復習

30:上課拖延時間說明老師仔細負責,是老師優(yōu)良品質的體現(xiàn)。()

推斷題

查看答案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學問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4:答案錯誤

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答案D

解析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據(jù)是學校教育的歷史。

6:答案C

解析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

7:答案A,B,C,D,E

解析學校文化的內容:教育的抱負或追求;對學校功能及其社會責任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對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對集體的看法等。

8:答案A

解析1904年我國學校教育最早被規(guī)定為義務教育。

9:答案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師法》規(guī)定,老師考核的機構主體是老師所工作和服務的學校。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A

解析智力的進展并非是某一個因素孤立作用的結果,而是各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3:答案A,B,C

解析我國學校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D

解析設計教學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

17:答案A

解析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一種主見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實行的基本課程方式。

18:答案錯誤

解析

19:答案C

解析新中國教育學發(fā)生、進展既得益于我國學者對它的樂觀主動的探究,又與20世紀50年月初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教育學的導入有著深刻的關聯(lián),特殊是凱洛夫的《教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

20:答案C,D,E

解析同學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問的傳授者。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人格公平、師生關系相互促進、伴侶式的友好關心關系。

21:答案A,B,C,D,E

解析略。

22:答案D

解析取得教學勝利的內因是同學發(fā)揮主體作用。

23:答案A

解析

24:答案C

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25:答案B,C,E

解析孟子是內發(fā)論者,格塞爾強調成熟機制,他們都不是外鑠論者。

26:答案B

解析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說:老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汲取一切優(yōu)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yōu)良的東西獻給同學。老師應自覺同創(chuàng)始人溝通,溝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