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判斷練習題_第1頁
2022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判斷練習題_第2頁
2022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判斷練習題_第3頁
2022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判斷練習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判斷練習題1.

“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感覺到思想到物”是兩條根本對立的熟悉路線,它屬于()。

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B.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C.可知論與不行知論的對立

D.辯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對立

2.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脫離了現(xiàn)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展就失去了動力

B.世界無限的進展過程是通過詳細事物的有限的過程集合而成的

C.沒有真理就沒有謬誤,沒有謬誤也就沒有真理

D.生產關系表達著人與自然界的關系,生產力表達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3.

辨證唯物主義熟悉論中的客體是指()

A.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B.實踐和熟悉活動所指向的一切對象

C.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

D.客觀存在的全部事物的總和

4.

有這樣一個故事:狡辯家歐布里德向朋友借錢后,始終拖著不還,朋友只好前去討債,沒想到歐布里德卻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借錢的我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不是現(xiàn)在的我,您要討債就向過去的我討吧!”朋友被他的狡辯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從哲學的角度看,歐布里德的錯誤在于()。

A.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B.否認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C.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D.確定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5.

福娃設計組的韓美林說:“我要設計出一種形象,表現(xiàn)出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表達出中國人民的熱忱,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里,我要讓福娃的每一個細胞里都揉進‘中國’這兩個字?!?/p>

從哲學上看,設計師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

A.是不受客觀存在的制約的,是可遇不行求的

B.來源于擅長思辨,富于制造的頭腦

C.是發(fā)揮能動性,對中國文化的能動反映

D.說明設計師擅長捕獲稍縱即逝的意識

1.答案:B

解析:

“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觀點成認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其次性,熟悉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屬于唯物主義反映論,“從感覺和思想到物”的觀點把熟悉看作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閱歷的東西,屬于唯心主義先驗論。故正確答案為B。

此題相關學問點: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達在是否成認沖突,是否成認事物的內部沖突是事物進展的源泉;

可知論與不行知論的對立在于物質世界能夠被人類感知;

辯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區(qū)分在于舊唯物主義不成認社會實踐對熟悉的打算作用,其反映論是機械的形而上學反映論,而辯證唯物主義成認實踐對熟悉的打算作用,把辯證法跟熟悉論嚴密結合在一起。

2.答案:D

解析:

生產力表達著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反映的是人的生產力量,生產關系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D項論述恰好相反。因此,此題選擇D項

3.答案:B

解析:

辯證唯物主義是以實踐和熟悉活動所指向的一切對象為客體的。所以正確答案為B項。

4.答案:A

解析:

“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借錢的我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不是現(xiàn)在的我”,錯誤在于否認事物是肯定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否認了二者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割裂了二者的關系,片面地強調了運動。

5.答案:C

解析:

靈感和創(chuàng)意屬于思維范疇,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是設計師主觀能動性的表達。設計師想通過設計福娃的形象來表現(xiàn)中國文化,表達中國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