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_第1頁
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_第2頁
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_第3頁
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_第4頁
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o"1-2"\u1.前言31.1工程概況31.2勘察目的和任務41.3依據(jù)的技術標準51.4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完成情況51.5有關情況說明 72.工程地質條件82.1場地地形地貌及周邊環(huán)境 82.2區(qū)域地質82.3場地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 102.4巖土層的構成及特征 102.5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tǒng)計 113.場地自然地理及氣象水文133.1氣象水文133.2地表水和地下水153.3水和土的腐蝕性評價164.地震效應 184.1抗震設防基本參數(shù) 184.2場地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 184.3地震液化 184.4抗震地段 185.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 205.1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 205.2場地穩(wěn)定性、適宜性評價 205.3地基承載力及壓縮變形指標 215.4各巖土層工程特性評價 216.地基基礎方案 236.1天然地基方案及地基均勻性 237.管廊施工中巖土工程問題的分析預測及治理措施 237.1基坑概況和開挖、支護方式建議 247.2基坑降水 257.3抗浮設計 257.4基坑施工注意事項及建議 268.結論與建議 27附圖表、圖片勘探點一覽表1張地層統(tǒng)計表1張動力觸探試驗統(tǒng)計表1張勘探點平面布置圖1張工程地質剖面圖14張鉆孔柱狀圖67張顆粒分析試驗報告1份水質分析報告1份土腐蝕性試驗報告1份.1.前言1.1工程概況受那曲地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委托,我公司承擔了那曲鎮(zhèn)南北新區(qū)通站路、德吉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施工圖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任務。該項目為地下綜合管廊施工建設,本次勘察主要包括:通站路和德吉路兩條路的地下管廊勘察,德吉路管廊勘察長度約為4.2km,寬7.75m?!灿e大道-尼緯路:深7.55m,其中內部3.95m,上部覆土厚3.6m?!材峋暵?羌塘大道:深7.3m,其中內部3.7m,覆土3.6m;通站路管廊勘察長度約為2.7km,寬7.75m,〔沃瑪提格路-次曲路:深7.55m,其中內部3.95m,覆土3.6m。本次勘察主要目的為查明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為施工圖設計及基礎施工提供地質依據(jù)。圖1-1:場地全貌圖〔來自google地球1.2勘察目的和任務受建設單位委托本次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工作的目的是為建筑設計提供巖土參數(shù)依據(jù),其任務是:1、查明場地內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質巖性構成,判明地貌單元,要求繪制相應的平面圖、地質剖面圖及柱狀圖;2、查明場地范圍內巖土層類型、分層厚度,評價場地穩(wěn)定性、地基土均勻性,提供巖土層的承載力;3、查明場地內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類型、分布狀況、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4、查明場地內的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及其變化幅度,評價水、土對擬建建筑物基礎材料的腐蝕性;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場地的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判別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的地震液化性,并計算液化等級;7、對擬建工程場地地基進行巖土工程評價,提出合理、經濟可行的基礎類型,提供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等有關的巖土參數(shù)為地基基礎設計及施工提供依據(jù);8、為基坑支護提供可靠的巖土參數(shù),提出基坑支護和地下水控制方案建議,提供抗浮設計水位與抗浮設計參數(shù);9.提出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環(huán)境保護、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監(jiān)測檢驗工作方案提出建議。1.3依據(jù)的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2.《市政工程勘察規(guī)范》〔CJJ56-2012;3.《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2015;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5.《凍土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118-2011;6.《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版;7.《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8.《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10.《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1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50223-2008;12.《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1.4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完成情況依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XX版相關規(guī)范及要求并與建設單位商定:本次勘察主要沿擬管廊中線布設鉆孔,鉆孔位置由本公司測量人員放線確定,共布設鉆孔67個〔編號ZK1~ZK67,具體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本次工程測量起始數(shù)據(jù)為甲方提供的3個已知點的坐標數(shù)據(jù),高程為近1956年黃海高程系,坐標系統(tǒng)為城市坐標系〔詳見下表。采用拓普康GTS-601型全站儀進行測放,利用全站儀放樣程序放出各鉆孔位置;鉆孔竣工后,利用全站儀定測出實地各鉆孔點坐標、高程;勘察鉆孔、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均采用全站儀實測,其定位誤差小于0.10m,標高誤差不超過0.01m,其測量精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表1-2控制點數(shù)據(jù)控制點X坐標Y坐標高程〔mG13481877.49405307.344330.05G23482378.89405307.344321.52G33482160.11405307.344316.58勘察方法手段主要是在收集附近已有資料、現(xiàn)場踏勘的基礎上進行詳細勘察,采用野外踏勘、鉆探、超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取土及室內試驗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勘察,對擬建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本次勘察共投入工程鉆機4臺,型號為XY-150。原位測試采用超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使用導向桿自動落錘法,錘的質量120kg,落距100cm,探頭直徑74mm,截面積為43cm2,錐角為600,打入過程連續(xù),記錄每貫入10cm的錘擊數(shù)。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擊數(shù)均作為評價巖土層力學特性的依據(jù)之一;取樣、測試及編錄均按有關規(guī)程要求進行??辈焱鈽I(yè)工作于2016年7月1日開始,至2016年7月24日結束。完成的工作量見表1-3。表1-3完成工作量一覽表項目鉆探工程測量原位測試和取樣主要成果資料布測鉆孔剖面取樣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N120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圖文字報告單位m/個個km/條孔米/孔張張張份工作量1289.5/67678.45/14825/25114671經現(xiàn)場踏勘及鉆探揭露,依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第3.1條判定,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為二級場地,地基為二級地基,綜合評定勘察等級為乙級。1.5有關情況說明本報告使用北京理正軟件有限公司開發(fā)的《工程地質勘察CAD8.5》〔PB2>版軟件編制。2.工程地質條件2.1場地地形地貌及周邊環(huán)境擬建場地位于那曲鎮(zhèn)南部新區(qū)擬建通站路和德吉路,場地整體標高為4476.546~4498.351m,場地整體起伏較小,局部凸起或下陷,該場地屬于高原沖洪積地貌,場地整體較平坦,那曲河和次曲XX北穿過德吉路。圖2-1場地地形地貌〔施工階段總之,場地地形環(huán)境一般。2.2區(qū)域地質那曲縣處于XX自治區(qū)北部、羌塘草原中部,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區(qū)內主體構造為東西向構造為主,處于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上,班戈-傾多拉退化弧展布于該區(qū)內,沿帶有較大規(guī)模的燕山晚期Ⅰ型或Ⅰ-S過渡型花崗巖株和巖基發(fā)育,構成退化弧中酸性侵入巖帶,構造形變以過渡型褶皺和逆沖推覆為主。主要斷裂有位于南部香茂鄉(xiāng)的崩錯-邊壩-怒江斷裂和北部達前鄉(xiāng)、孔瑪鄉(xiāng)的日土-改則-丁青斷裂。圖2-2那曲區(qū)域地質圖那曲縣地區(qū)處于青藏高原中部,區(qū)內主體構造走向為東西向構造為主,其構造單元主要是念青唐古拉弧背斷隆,由石炭~二疊系及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所構成,侏羅~白堊系僅在弧背邊緣局部超覆,見燕山晚期的I—S過渡型花崗巖侵入,與岡底斯復式花崗巖基〔帶毗鄰展布,并共同構成活動大陸邊緣主弧深成巖帶的內、外帶。部分晚白堊~始新世的陸緣弧火山巖覆蓋其上,漸新世~第四紀的陸相火山沉積盆地疊置,喜山晚期S型花崗巖巖株較發(fā)育。其構造形變以弧背逆沖、塊斷和走滑為特征,其間的崩錯-邊壩-怒江斷裂為北東向的左行走滑斷裂,而它早期可能具有右行轉換斷層的特征,表明其東、西兩側的前中生代地殼可能具有轉換拼接性質,因此該板片具有同域復合地體的結構特點。詳見圖2-2;擬建區(qū)為青藏高原低山丘陵地貌,場地整體地形起伏小,場地整體平坦,地層較單一,從上到下依次為為耕土、砂質粉土、角礫和強風化泥巖。總之:擬建場地區(qū)域地質穩(wěn)定。2.3場地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場地為青藏高原低山丘陵地貌,場地整體起伏小,場地整體較平坦。根據(jù)區(qū)域地質構造圖和現(xiàn)場鉆探資料揭露,場地附近無全新活動性斷裂帶通過,場地及場地周邊亦未發(fā)現(xiàn)滑坡、土洞、塌陷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和全新世活動斷裂存在,場地穩(wěn)定性較好,適宜建筑物的建設。2.4巖土層的構成及特征經工程地質調查、鉆探揭露,擬建區(qū)分布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耕土〔Q4ml、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砂質粉土<Q4al+pl>、第四系全新沖洪積角礫<Q4al+pl>及三疊-侏羅系泥巖〔TJmlg,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tǒng)耕土<Q4ml>耕土:雜色,松散,干-稍濕,主要成分為粉土和砂土,土質較均勻,夾植物根系。鉆探厚度0.5m<ZK6>-0.75m<ZK31>。場地局部有分布。<2>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砂質粉土<Q4al+pl>砂質粉土:灰色-黃褐色,稍密,主要成分為粉土,細砂含量為10-15%,局部夾礫石和卵石,卵石最大粒徑約8cm,切面粗糙,無光澤。鉆探厚度0.9m<ZK20>-4.5m<ZK4>。場地均有分布。該層局部鉆孔表層為細砂層,深度為1.5〔ZK58-1.6m<ZK65>〔3第四系全新沖洪積角礫<Q4al+pl>角礫:雜色,稍密,母巖成分為風化砂巖和花崗巖組成,含泥巖碎屑,顆粒呈棱角狀,級配較差,呈無規(guī)則排列,砂土填充,含量為15-25%,局部夾砂層。鉆探厚度1.9m〔ZK21-3.2m<ZK67>。該層場地局部有分布?!?三疊-侏羅系泥巖〔TJmlg強風化泥巖:灰白色-灰褐色,泥質結構,薄層-中厚層狀構造,主要成分為粘土礦物質,泥質膠結,巖芯呈餅狀或短柱狀,巖體遇水軟化,風干易裂為極軟巖,巖芯采取率為80-85%。鉆探厚度5.3m〔ZK4-9.2m<ZK32>。該層場地均有分布。中風化泥巖:灰白色-灰褐色,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成分為粘土礦物質,泥質膠結,巖芯呈柱狀,巖體遇水軟化,風干易裂為極軟巖,巖芯采取率為85-90%。該層場地均有分布,本次勘察該層未揭穿。各孔巖土厚度及標高詳見:〔附表2地層統(tǒng)計表。2.5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tǒng)計各巖土層土工試驗、超重型動力觸探測試等指標,經分層數(shù)理統(tǒng)計后,各層巖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tǒng)計結果詳見表2-1;超重型動力觸探測試錘擊數(shù)分層統(tǒng)計成果表表2-2層號巖土名稱試驗次數(shù)n基本值標準差σ變異系數(shù)δ統(tǒng)計修正系數(shù)Ψ標準值<擊>Maxminμ②砂質粉土499733.40.4340.1320.9513.3③角礫61733.60.5990.0330.9873.5④強風化泥巖2711067.50.7350.0430.9827.4注:詳見附表-超重型動力觸探統(tǒng)計表3.場地自然地理及氣象水文3.1氣象水文根擬建場地位于那曲縣,那曲縣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季風型氣候區(qū),其特點是氣溫低、空氣稀薄、大氣干潔、太陽輻射強、日溫差大。日照充足,年日照3365.4小時。冬春干燥,多大風,全年無霜期僅121天左右。年降水量406.2毫米,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區(qū)內氣溫變化隨地勢影響明顯,總體上由西北向東南隨海拔高度降低而遞增。這里冬季長達近半年,年溫差小,晝夜溫差大;氣候嚴寒,年平均氣溫為-2.1℃,一月份平均氣溫-14.4℃,七月平均氣溫8.8℃,全年沒有絕對無霜期,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為風雪期和土壤凍結期,六月到八月為生長期。區(qū)內氣溫的典型特點是氣溫低,日溫差大。圖3-1:場地內次曲河穿過〔次曲河圖3-2:場地內小河穿過〔無名小河區(qū)內多年平均降水量406.3mm,最大年降水量510.5mm,最大月降水量145.3mm,最大日降水量22.1mm,最大小時降水量6.2mm,最大10分鐘降水量2.4mm。七、八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約187.8毫米,是降水量最集中的月份。年蒸發(fā)量為1810.3毫米,相對濕度只有51%。場地附近主要存在兩條河流為:那曲河和次曲河。那曲河:那曲XX北向穿過德吉路東段,那曲河屬于雅礱江一級支流,那曲河為常年性河流,河道較順直,平均縱比降約2.7‰,河床寬20m~40m不等,邊灘、心灘不發(fā)育。最大流量為26.94m3/s,最小流量為0.07m3/s;年徑流量為19610×104m3,其中10月份最大流量為4425×104m3,占年徑流量的22.56%;2月份流量最小,為19.6×104m3,僅占年徑流量的0.09%;7、8、9、10四個月為豐水期,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5.36%。次曲河:德吉路西段次曲河穿過場地,次曲河屬于那曲河的分支河流,該河流寬10~30m,河水深度0.5~1.0m,在勘察期間河流水位為4493.45~4494.38m,次曲河水位年最大漲幅約為1.0m。德吉路場地西側有一無名小河穿過,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河流寬5~8m,水量較小,河水深約15cm~20cm,根據(jù)當?shù)亟涷灱艾F(xiàn)場調查收集資料,該河流年變幅水位為0.5m。3.2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在勘察期間,那曲地區(qū)處于雨季,由于降雨及附近場地施工的影響,在場地局部存在一定的地表水,但水量不大,在施工期間建議增強場地地表水的排泄措施,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地下水:場地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主要賦存在砂質粉土和角礫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地下潛水和次曲河水的側向補給,雨季接受少量大氣降水的垂直入滲補給。地下水的徑流方向受水力坡度影響,地下水的排泄主要為向擬建場地西北側次曲河徑流??辈炱陂g測得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在0.85m~2.1m之間,地下水位標高約4479.71m~4496.25m之間。由于勘察期間,正值那曲縣豐水季節(jié),該季節(jié)當?shù)氐叵滤^豐富;預計在枯水季節(jié),地下水補給來源較少,地下水水位最大變幅約為1.0m。本次勘察選zk3鉆孔對地下水進行簡易抽水試驗,本次抽水試驗采用一次降深的抽水試驗,對地下水降至穩(wěn)定水位以下約1.0m處,抽水試驗采用Dupuit公式計算,計算公式采用潛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壓含水層厚度<m>;R——影響半徑<m>;H——潛水含水層厚度<m>;h——潛水含水層抽水后的厚度<m>;

rw——抽水井半徑<m>。試驗參數(shù)見表3-1。計算結果k=66.45m/d,影響半徑R=25.52m,單位涌水量158.67m3/d。抽水試驗參數(shù)表表3-1鉆孔號穩(wěn)定水位含水層厚度H1降深sw影響半徑R濾水段半徑r涌水量Q滲透系數(shù)kzk23.15m2.45m1.00m25.52m0.055m158.6766.46m/d根據(jù)當?shù)亟ㄖ涷灳C合確定各地層的滲透系數(shù)平均值k為:雜填土①滲透系數(shù)k=0.5m/d、砂質粉土②滲透系數(shù)k=2.5m/d、角礫③滲透系數(shù)k=67.0m/d、強風化泥巖④滲透系數(shù)k=0.02m/d。3.3水和土的腐蝕性評價按場地環(huán)境類型的分類,擬建工程場地屬于Ⅰ類環(huán)境,據(jù)附近工地地下水水樣簡易水質分析水化學成果表明〔該報告所采集水樣地點位于那曲鎮(zhèn)濱河路,距離本次勘察場地距離約為200m,水化學類型為SO4-.HCO32-—Ca2+.Na+.Mg2+型水,礦化度398.54Mg/L,PH值為7.49,按照環(huán)境類型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為微腐蝕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為微腐蝕性,根據(jù)地方建設經驗,場地土對混凝土具微腐蝕性。見下表3-1;水質分析成果表3-1分析C<1/ZBz±>ρ<Bz±>X<1/ZBz±>分析C<1/ZBz±>ρ<Bz±>X<1/ZBz±>項目項目Bz±m(xù)mol·L-1mg·L-1%Bz±m(xù)mol·L-1mg·L-1%Ca2+2.38847.8546.78CO32-0.0000.000.0Mg2+2.52230.6649.40HCO3-3.885237.0473.78K+0.0291.140.57Cl-0.0792.791.50Na+0.1663.823.25SO42-1.24960.0023.72NH4+0.000<0.020.00OH-0.0000.000.0合計5.10583.47100合計5.266302.79100分析項目mg·L-1分析項目mg·L-1總硬度ρ<CaCO3>245.74總礦化度398.54暫時硬度ρ<CaCO3>245.38游離CO23.47永久硬度ρ<CaCO3>51.32侵蝕性CO20.00負硬度ρ<CaCO3>0.00pH=7.49總堿度ρ<CaCO3>194.42總酸度ρ<CaCO3>3.94根據(jù)場地土腐蝕性報告判定,場地環(huán)境為=1\*ROMANI類環(huán)境類型,場地土對混凝土具有微腐蝕,對混凝土中鋼筋具有微腐蝕,對鋼結構有微腐蝕。〔詳見土腐蝕性試驗報告4.地震效應4.1抗震設防基本參數(sh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版,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建筑抗震設計分組為第三組,根據(jù)《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50223-2008,初步劃定擬建筑物抗震設防類別屬標準設防類,設計部門應根據(jù)其人員密集程度、使用功能、規(guī)模、地震、破壞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和直接經濟損失的大小進行抗震設防類別劃分,并根據(jù)劃分結果按有關標準進行設防。4.2場地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的相關規(guī)定,綜合判定場地土為中硬土;由于場地覆蓋層厚度≥5m,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16版中規(guī)定,該建筑場地類別屬于Ⅱ類。擬建場地設計特征周期值建議取0.40s。4.3地震液化擬建建筑物按8度進行抗震設防,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版的有關規(guī)定,勘察區(qū)內飽和砂質粉土在施工后應清除,故本場地下伏地層不需要進行液化判別。4.4抗震地段根據(jù)現(xiàn)場鉆探揭露,場地表部分布的軟土層厚度較小,對本工程影響不大,下部土層相對穩(wěn)定;場地及周鄰地段無不良地質作用。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版擬建場地屬于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5.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5.1不良地質作用及特殊性巖土5.11不良地質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結合鉆探揭露,場地內未發(fā)現(xiàn)巖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區(qū)、危巖、崩塌及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作用。5.12凍土擬建工程區(qū)主要特殊性巖土為凍土,根據(jù)有關資料,擬建工程區(qū)凍土為季節(jié)性凍土,凍土層最大厚度為281cm。砂質粉土土層的凍脹性等級二級,凍脹類別屬于弱凍脹;角礫層的凍脹性等級為二級,凍脹類別為弱凍脹??辈靾龅貎葍鐾翆儆诩竟?jié)性凍土,最大凍土深度約281cm,松散土層中水分在冬季凍結,夏季全部融化,呈周期性凍結、融化而形成季節(jié)性凍土。可能造成場地地基不均勻凍脹等危害,需進行防護措施。建議采取措施:①對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礎,基礎側表面應回填不凍脹的中、粗砂,厚度應大于200mm;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采用保溫性基礎②設置排水溝、截水溝、盲溝等排水措施將地表徑流水和潛水排到基礎之外,消除地下水富集,減小凍害。5.2場地穩(wěn)定性、適宜性評價根據(jù)現(xiàn)場踏勘及鉆探揭露,擬建場地及其周邊環(huán)境不存在巖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擬建場地穩(wěn)定性較好。場地屬Ⅱ類建筑場地,場地土屬中硬土,處于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建設用地范圍內工程地質條件較簡單,無直接威脅建設場地的地質災害分布,誘發(f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小,場地與地基的穩(wěn)定性較好。綜上所述,場地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能滿足擬建管道的建設。5.3地基承載力及壓縮變形指標根據(jù)野外鑒定,超重型動力觸探等原位測試統(tǒng)計結果,結合當?shù)亟ㄖ鄳獛r土層工程建設經驗,綜合分析、確定通站路和德吉路場地各巖土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和壓縮變形指標及相關參數(shù)建議值見表5-1。表5-1巖土參數(shù)建議表名稱天然重度<kN/m3>飽和重度<kN/m3>粘聚力<kPa>內摩擦角<°>地基承載力〔kPa壓縮模量推薦值E0〔Mpa基底摩擦系數(shù)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kpa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frbk〔kpa耕土18.00*18.50*//80//20//砂質粉土19.00*19.50*1030*12013.000.323/80角礫21.00*22.00*/35*18025.300.41351800150強風化泥巖23.00*24.50*/30*20027.240.451502000270中風化泥巖23.5*24.00*/30*30035.710.451802800300注:*為經驗值;表中承載力特征值未做任何修正,設計施工引用時應予以修正。5.4各巖土層工程特性評價擬建工程場地在勘探深度范圍內各巖土層工程特性評價如下:1、耕土,整個場地局部有分布,層薄,不均勻,埋藏較淺,承載力低,結構松散,具高壓縮性,不能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2、砂質粉土,整個場地均有分布,層較厚,較均勻,埋藏淺,承載力較差,結構為稍密,縮性較大,不建議作為擬建建筑物基礎持力層;3、角礫,場地局部有分布,層厚,均勻性較好,承載力高,稍密結構,壓縮性小,可作為建管廊的基礎持力層;4、強風化泥巖,該層場地均有分布,層厚,均勻性好,承載力高,壓縮性小,是擬建管廊的良好持力層或下臥層;5、中風化泥巖,該層場地均有分布,層厚,均勻性好,承載力高,壓縮性小,是擬建管廊的良好持力層或下臥層。6.地基基礎方案6.1天然地基方案及地基均勻性根據(jù)甲方提供的技術要求可知,擬建通站路和德吉路綜合管廊,荷載要求一般,結合本工程場地各巖土層的空間分布和工程特性,擬建建筑物建議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場地擬建管廊以強風化泥巖作為基礎持力層。持力層層面坡度小于10%,地基可按均勻地基考慮。7.管廊施工中巖土工程問題的分析預測及治理措施7.1基坑概況和開挖、支護方式建議基坑:由于建議場地基礎持力層為稍密角礫層和強風化泥巖,場地各擬建綜合管廊地基坑開挖深度為原始地面下8.0-12.0m,依據(jù)《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3.1.3條標準判斷,本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放坡開挖:〔針對不超過8m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該場地線路長度較大,跨越范圍較大,包括主城區(qū)內和周邊河流,因此,根據(jù)場地實際情況,在場地空曠,周邊無已建建筑的地段,基坑管道基坑建議采取放坡開挖的方式進行,采用分級放坡的方式,共分為2級,每級設置約1.5-2.0m的馬道,并且進行噴漿處理,防止地下水、地表水滲漏或受到施工干擾,保證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性,并且在基坑開挖前進行降水。各地層坡率建議參數(shù):耕土、砂質粉土層放坡開挖的坡率建議值均不小于1:1.10;角礫層放坡坡率建議取1:0.75;強風化泥巖建議坡率為1:0.75,基坑周邊一定范圍內,嚴禁堆載。樁板墻:〔針對超過8m的管道基坑在K1+039.4德吉路與通站路交叉口、K1+349.5處和K1708處、K2+090與德吉路與尼緯路交叉口該4處基坑較深地段〔>8m深度,均建議管道基坑均采用樁板墻支護,根據(jù)相關經驗,該支護方式滿足基坑的穩(wěn)定性要求,具體支護方案由具備專業(yè)巖土工程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巖土設計參數(shù)詳見本報告5.3中表5-17.2基坑降水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在0.85~2.10m之間,且場地臨近次曲河,該地區(qū)地下水較豐富,因此,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進行基坑降水,建議采用輕型井點降水,在基坑底面采用明渠排水輔助降水;在施工期間禁止工程建設用水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加強地表水的排泄。具體降水方案由具備巖土工程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咏邓畢?shù)建議:根據(jù)現(xiàn)場抽水試驗和該地區(qū)工程經驗,建議場地雜填土①滲透系數(shù)k=0.5m/d、砂質粉土②滲透系數(shù)k=2.5m/d、角礫③滲透系數(shù)k=67.0m/d、強風化泥巖④滲透系數(shù)k=0.02m/d。需要指出的是,該地區(qū)在豐枯水季節(jié),地下水有一定變幅,建議在枯水期進行基坑施工。7.3抗浮設計場區(qū)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位標高在0.85~2.10m〔4479.71~4496.25m。基礎埋入后,基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將會對管廊基礎會產生浮力作用,因此,工程設計過程中,應進行抗浮設計,建議抗浮設計標高按高于地下水位1.5m進行取值即〔標高4497.55m。抗浮設計類型可采用混凝土配重、抗浮錨桿或抗浮樁,由于抗浮樁施工成本偏高,且在整個XX自治區(qū)內無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加之擬建物本身荷載較大,本報告建議采用混凝土配重或抗浮錨桿進行抗浮設計。若設計單位采用抗浮錨桿或抗拔樁形式進行抗浮設計,其設計力學參數(shù)可按本報告5.3中表5-1取值。具體詳細抗浮設計方案由由具備專業(yè)巖土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7.4基坑施工注意事項及建議在勘察期間未發(fā)現(xiàn)地下管線,但是由于勘探孔間距較大,因此在施工前建議業(yè)主單位進一步查明場地地下管線的分布位置、埋深和數(shù)量。由于管廊基坑較深,面積較大,建議基坑開挖采用逆作法施工,即先支護,后開挖的方式進行施工以保證施工的安全順利?;邮┕ひ朔侄巍⒖焖僮鳂I(yè),盡量縮短工期,嚴禁基坑長期曝曬或泡水,開挖到底后,應及時進行墊層及基礎施工,對基坑支護結構間的肥槽應盡快回填;基坑開挖應盡量避開雨季,施工時應做好防、排水措施。在基坑開挖后,建議從基礎施工到竣工的一定時期內,在基坑周邊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監(jiān)測點,對基坑和鄰近建筑物的沉降、變形等進行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工作,以掌握基坑和周邊建筑物的變形情況,預測基坑和周邊建筑的變形趨勢。8.結論與建議1.擬建場地未發(fā)現(xiàn)全新活動斷裂跡象,未發(fā)現(xiàn)影響場地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wěn)定,適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