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_第1頁
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_第2頁
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_第3頁
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_第4頁
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態(tài)第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節(jié)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土壤、空氣、水中的微生物

第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種類細菌、放線菌、真菌、螺旋體、噬菌體等2、分布不均勻3、來源土壤中固有的微生物類群動物尸體、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4、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人畜分泌物、排泄物、動物尸體等污染第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情況大多數(shù)存活時間較短,少數(shù)形成芽孢和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強的細菌,能在土壤中存活較長時間。此類微生物能以土壤為媒介,引起人和動物感染,稱土壤感染或土壤傳播。第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空氣中的微生物1、種類霉菌孢子、酵母菌、細菌芽孢、抵抗力強的球菌和放線菌2、來源

土壤人和動物3、分布一般在畜舍、公共場所、醫(yī)院、城市街道的空氣中較多第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空氣中一般沒有病原微生物,但在病人、病畜的附近,醫(yī)院、獸醫(yī)院的周圍及一些公共場所的空氣中,往往含有病原微生物。它們附著在飛沫及塵埃上,人和動物往往因吸入而感染,稱飛沫傳染或塵埃傳染。病原微生物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一般不長,只有一些抵抗力強的細菌,如化膿球菌、結核桿菌、炭疽桿菌等可在空氣中存活一定的時間。第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水中的微生物1、來源①水中固有的微生物②來自土壤的微生物③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入④人畜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等第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分布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水的類型、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水的深度及流速、季節(jié)、溫度、陽光照射及水中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通常靜水較流動水含微生物多,地表水比地下水含菌數(shù)多,有機物含量高、污濁度大的水含微生物最多。第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是由人和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動物尸體及植物殘體等污染而來。特別是醫(yī)院、獸醫(yī)院、屠宰場、皮毛加工廠等附近的水源最容易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即可引起傳染病的傳播,借水源傳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幾十種。第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土壤、空氣、水的細菌學檢驗

第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細菌總數(shù)檢驗細菌總數(shù)是指于固體培養(yǎng)基上,在一定條件下培養(yǎng)后,單位重量(g)、容積(ml)、表面積(cm2)或體積(m3)的被檢樣品所生成的細菌菌落總數(shù)。它可反映被檢樣品受污染的程度,作為衛(wèi)生學評價的一個指標。我國規(guī)定的衛(wèi)生標準是:飲用水每毫升中的細菌總數(shù)不得超過100個。

第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大腸菌群數(shù)檢驗大腸菌群指一群在37℃培養(yǎng)24h能分解乳糖產(chǎn)酸產(chǎn)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包括大腸桿菌屬、枸櫞酸菌屬、腸道菌屬、克雷伯菌屬中的一部分和沙門氏菌屬腸道亞種的細菌。由于大腸菌群主要來自人畜糞便,故以大腸菌群數(shù)作為土壤、水和食品等受糞便污染的指標,以其含量多少來判定衛(wèi)生質量。第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大腸菌群數(shù)100g(或1000ml)檢樣內(nèi)所含大腸群菌的最可能數(shù)(MPN)我國規(guī)定的衛(wèi)生標準飲用水每1000毫升中大腸菌群數(shù)不得超過3個。第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正常動物體的細菌第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正常動物體細菌的分布(一)哺乳動物1、體表體表微生物隨動物所處環(huán)境、動物的種類和體表部位而變化大多數(shù)為腐生菌也常見引起化膿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偶爾也見其他病原菌,如結核桿菌、布氏桿菌等第十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呼吸道鼻腔細菌最多,氣管粘膜也有,而肺泡和支氣管末梢無菌。上呼吸道??砂l(fā)現(xiàn)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和巴氏桿菌等,這些菌常呈無害狀態(tài)寄生,但在動物抵抗力下降時,就可能成為原發(fā)、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的病原菌。第十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消化道消化道的細菌隨動物種類、消化道部位等不同而異。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無菌的,生后隨著吮乳、采食等就開始有微生物進入。第十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消化道不同部位細菌分布口腔:常見葡萄球菌、鏈球菌、乳酸桿菌、棒狀桿菌、螺旋體等。食道:細菌數(shù)極少。

胃:

胃中細菌較少,可見一些抗酸性細菌,如乳桿菌、幽門螺桿菌、胃八疊球菌等,偶爾也見芽孢桿菌。第十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反芻動物的前胃的微生物反芻動物前胃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瘤胃的微生物更具有代表性,瘤胃的細菌據(jù)報道有29個屬69個種,大多數(shù)為無芽孢的厭氧菌,也有一些兼性厭氧菌,這些菌在反芻動物的消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二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腸:細菌較少??梢姶竽c桿菌、腸球菌、芽孢桿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等。大腸:細菌數(shù)量最多,約有100種以上的細菌,每克糞便含菌數(shù)達1000億以上,以厭氧菌為主,如雙歧桿菌、擬桿菌及真桿菌等,占總數(shù)的90~99%;其次才是腸球菌、大腸桿菌、乳桿菌及其他細菌。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泌尿生殖道通常腎臟、輸尿管、睪丸、卵巢、子宮以及輸精管、輸卵管是無菌的,僅在外陰部和陰道粘膜才有細菌。陰道中主要是乳桿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抗酸性細菌等,有些還可檢出霉形體;外陰可檢出葡萄球菌、棒狀桿菌及螺旋體等。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其他組織器官動物的其他組織器官正常情況下是無菌的,但在隱性感染過程中、傳染病的恢復期和動物的頻死期,其他器官也可出現(xiàn)一些相關的細菌。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禽類在胚胎期一般是無菌的,出殼后受到外界環(huán)境污染,消化道內(nèi)很快就有細菌繁殖并定居下來,形成一個微生物群體。嗉囊中主要為乳桿菌;小腸段兼性厭氧菌逐漸增多,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芽孢桿菌等;大腸和盲腸主要是厭氧菌,如雙歧桿菌、乳桿菌和擬桿菌等。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正常動物體內(nèi)細菌的生態(tài)關系正常菌群正常動物的體表或體內(nèi)腔道經(jīng)常存在的自身菌系稱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不僅在菌群之間能相互制約,維持相對平衡,而且與動物也是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正常菌群的存在不僅對動物無害,反而是有益的和必須的。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不同微生物種群間的相互關系1、共生兩種以上微生物同處一環(huán)境,彼此互不損害,互得其利。2、拮抗兩種以上微生物共同生存時,一種微生物抑制另一種微生物生長的現(xiàn)象。3、寄生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nèi)或體表,從中獲取營養(yǎng)生長繁殖,并以不同方式對后者呈現(xiàn)毒害作用。第二十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正常菌群與宿主的相互關系1、營養(yǎng)作用消化道正常菌群可通過幫助消化、合成維生素等對宿主起營養(yǎng)作用。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對宿主免疫器官的發(fā)育,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局部免疫影響更大。3、生物拮抗正常菌群對病原菌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第二十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益生菌與益生元某些細菌有利于宿主胃腸道微生物區(qū)系的平衡,能抑制對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生長,這些菌稱為益生菌或益生素(probiotics)。飼料或食品中的某些成份如果寡糖(FOS)等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選擇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益生菌的生長,此類成分稱益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