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_第1頁
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_第2頁
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_第3頁
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_第4頁
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柱側凸癥的手法矯正第一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什么是脊柱側彎名詞定義:中文名稱:脊柱側彎英文名稱:Scoliosis

概念定義:以脊柱的某一段持久地偏離身體中線,使脊柱向側方凸出弧形或“S”形、或“C”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如下圖所示的X光片特點

第四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如何判斷脊柱側彎

一、直觀判斷通常脊柱側彎者身體從上到下有不同的的形態(tài),可以做為判斷的依據:1走路兩條腿高低不一致;2一側腰有力,一側腰無力;3一肩膀高,一肩膀低;4背后有駝背,鼓包;5坐下時身體向一側偏。以上這些可以判斷有脊柱側彎的情況,建議就醫(yī)檢查。第五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拍攝X光片判斷

目前拍攝X光判斷為主要的判斷方式拍攝全脊柱正側位X光片,拍攝時要注意,一定要拍站立位的,也就是說必須是站著拍的才有意義,躺著拍的X光片沒有意義。拍攝后通過X光片判斷可以確定是否有脊柱側彎的問題。第六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的不同類型脊柱側彎

一種為特發(fā)性,即身體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側彎情況,對這種情況可以推拿正骨治療。一種為先天性,即骨骼在發(fā)育過程中,有未發(fā)育正常的椎骨造成的側彎情況,先天性椎骨發(fā)育問題,必須通過手術途徑來解決。第七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的發(fā)生階段

特發(fā)性脊柱側彎通常發(fā)生在女孩子第一次月經期前后,當身體內部的大環(huán)境改變時,脊柱側彎的特點就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了。另一個發(fā)生階段是女性懷孕生產后,也是由于身體大環(huán)境改變,導致脊柱側彎加重的情況。通常這類女性朋友都偏瘦,體質較弱,不善運動。第八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九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給一個空間或出路讓側彎的脊柱伸展,是側彎能否得到成功治療的關鍵因素。1。調整側彎的主彎下移,由胸椎向下移動,最好能夠到腰椎。這樣的調整,很快就可以解決剃刀背的難堪;

2。盡可能糾正脊柱的旋轉,旋轉的糾正,能夠幫助突出的肋骨顯著平復下去;

3。盡可能將側彎轉化成為正常的胸腰椎生理彎曲的一部分。以上三大要點如果用手法做到了,脊柱側彎的世界性難題就會在你的手中順利化解。第十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手法治療

以下手法皆以胸椎右凸、腰椎左凸脊柱呈S型側彎改變?yōu)槔?/p>

3.1胸段座位旋轉扳法:患者座位,醫(yī)者站在患者后面,左手壓住左肩用力向下向前推,右手拉住右肩用力向上向后,兩手同時用力作一扭轉動作,幅度不宜太大來回扳動反復多次,可觀察到右凸的胸椎向中線移動,此手法的目的通過扳動左肩胛內側肌肉,使之緊張,同時右側肩胛內側肌松馳,并配合一定角度的旋轉,使右凸的胸椎向左側旋轉、移動。手法勿用猛力、過大幅度的旋轉,因胸椎結構較穩(wěn)定,活動范圍較小,以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3.2俯臥位、沿脊柱兩側用滾法、揉法、彈撥等手法松解脊柱兩側的豎脊肌10分鐘左右。然后醫(yī)者站在床前抓住患者左手向前拉伸1-3分鐘,目的使凹側的肌肉緊張、胸肋上移,牽拉脊柱向中線移動來矯正胸椎右凸,用力宜適度。

3.3俯臥位胸部墊枕醫(yī)者一手掌根壓住胸椎脊柱側彎的頂椎或側彎的下交界椎體,向上或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頂住凸側的弧形頂點椎體用力向凹側推頂,兩手發(fā)力的同時,在縱軸方向上給予相反方向的牽張力。

3.4腰段:站在患者一側兩手交叉,一手掌壓住腰骶部向后用力,另一手掌用力向右推頂左側腰椎的弧形頂點的椎體棘突,同時給以斜向上的牽張力。該手法起到牽拉腰椎、拉寬椎間隙,推頂的力使椎,轉自[星論文網]體向右側移動。手法作用力直接效果明顯,患者感覺良好。如伴有腰椎旋轉或部分椎體棘突偏歪,可用腰椎=定位側扳法矯正。兒童型僅有脊柱側凸改變一般無旋轉、棘突偏歪,可避免使用該手法。該病的治療是一個慢性長期的過程,對青少年患者如經常使用扳法,本人以為會使患者的椎間小關節(jié)和周圍韌帶產生松動,操作不慎或強力扭轉,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3.5患者腰椎凸向左側時,一般右側髂脊會高于左側,兩側髂脊不在同一水平面,矯正脊柱時必須同時矯正骨盆,醫(yī)者兩手交叉,一手掌根壓在髂脊上向后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頂住凸側的腰椎棘突向凹側向上用力推頂,反復數次,用力不宜過猛。

3.6最后讓患者雙手抓住床頭,醫(yī)者站在床后,雙手抓住患者右腿向后用力牽抖數分鐘,可使右側腰背肌緊張,同時可矯正骨盆。

第十一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治療脊柱側彎的推拿法如下:1患者雙手捉住頭頂上方的床板邊沿或床頭(或由助手握住患者兩側腋下),推拿者雙手分別握住患者兩小腿的下部,緩慢用力作對抗牽引2-3分鐘。2患者站立。推拿者站在脊椎凸出的一側,一手按住側凸的胸廓;另一手則扳住對側肩部。兩手相互對抗用力,持續(xù)片刻后放松休息。反復做5-7次。3患者俯臥。推拿者在患者的脊椎兩側肌肉處用手掌往返擦摩3-5次,然后用四指或掌根做由下而上的揉法,反復幾遍。4揉兩側臀部,反復幾遍。5用手搓、點揉兩側腎俞、環(huán)跳、委中、承山等穴各10-15秒鐘。以上手法多用掌根或全掌按壓、推頂,較少用拇指或其它指關節(jié)?;颊叨嗍莾和扒嗌倌?身體正在發(fā)育階段,掌根接觸面大、用力比較柔和,避免了指關節(jié)的硬推、擠壓痛,減少了因手法操作生硬給患者帶來的不適。

4輔助鍛煉治療

4.1青少年患者病史長者頸椎會有代償性側彎,可給予頸椎牽引,每日1-2次,牽引重量根據年齡1-4公斤,每次30分鐘,不可過重。

4.2年齡偏大的患者可給予腰椎牽引20-30分鐘,15-20公斤,牽拉力不可過大,年齡小者,機械骨盆牽引不太適合,有條件者可頭下腳上倒立懸掛,靠患者自身重力牽引,可同時起到矯正頸、胸、腰段脊柱,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患者平時可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雙手拉單杠雙足離地懸吊鍛煉。

4.3對于胸椎脊柱側彎的鍛煉可讓患者仰臥床上,讓患者凸側的手提1-2公斤的重物,在身體一側,作上舉活動,腰段的脊柱側彎讓患者凸側下肢在踝部負荷1-2公斤重物情況下作直腿抬高活動,其目的在于,當患側上肢活動時,將帶動患側肩胛帶肌及凸側椎旁肌活動,患側下肢凸側活動時將帶動患側骨盆帶的肌肉及凸側椎旁肌活動,而由于臥位,身體重力抵消在床板上,故凸側肌肉收縮活動時凹側的拮抗肌無需作平衡收縮,這樣每天堅持鍛煉,凸側的肌肉將變得較凹側強壯有力,軀干兩側的不平衡牽拉,可以達到矯正效果。第十二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脊柱側凸病因假說很多,包括基因因素、生物力學因素、骨骼生長因素、激素、神經肌肉因素、結締組織因素等,但是目前從文獻來看,還沒有任何一種單一因素能夠解釋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IS)的臨床病理特征。第十三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青少年脊柱側彎,醫(yī)學上稱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癥,也稱側凸癥。在我國,有資料調查8165名6~15歲學生,有10°以上側彎占2.4%。男孩女孩都有發(fā)生,但在8歲以前男女之比為1:1,8歲以后則為1:23。也就是說,8歲以后的青少年脊柱側彎,多發(fā)于女孩子。對于年齡較小的早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的治療一直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對于這部分患者,不僅需要能夠有效的矯正脊柱畸形,還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長能力。非手術治療以往主要是支具治療,然而由于支具治療的種種弊端及患兒大多數年齡較小難以配合導致支具治療常難以奏效。一旦支具治療失敗,手術就成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第十四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脊柱側彎:端椎中立椎穩(wěn)定椎端椎:EV(endvertebrae)側彎的頭端和尾端傾斜度最大的椎體中立椎:NV(neutralvertebrae)主彎以下最靠近頭側的雙側椎弓根對稱的椎體穩(wěn)定椎:SV(stablevertebrae)端椎下最靠近頭側被CSVL中間穿過的椎體第十五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COBB角測量上胸彎胸彎胸腰段腰段主彎側彎第十六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凹側椎弓與椎體邊緣重疊

將要消失

完全消失消失

凸側椎弓根0級:椎弓根對稱1級:輕度移向中線2級:移到2/33級:接近中線4級:超過中線第十七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頂椎偏移距離頂椎中心確定方法正常椎體:對角線交叉法楔變椎體:中點交叉法頂椎或者椎間隙中心與CSVL垂直距離(mm)CSVL:上胸彎,胸彎C7PL:胸腰段,腰彎第十八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頂椎旋轉Nash-Moe椎體旋轉分級0級:雙側椎弓根對稱1級:凹側椎弓根在椎體邊緣2級:凹側椎弓根將要消失3級:凹側椎弓根消失4級:凸側椎弓根超過中線第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脊柱側彎:矢狀面COBB測量第二十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但超過25°以上,可導致胸廓高低不對稱,肩胛骨也高低不對稱;超過40°,可影響心肺功能。由于這種病變是隨年齡發(fā)育(身高發(fā)育)而不斷擴大側彎的。因此及早發(fā)現調治,才會有效控制其發(fā)展。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檢查孩子是否患有脊柱側彎癥的簡單方法:讓孩子端坐,手下垂,兩目平視。察看腰背兩側肌肉是否對稱。有側彎的孩子,往往是右側腰肌瘦小。這時即需要找骨科醫(yī)生進一步診斷。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根據臨床觀察,女孩子脊柱側彎度加大,往往是在月經初潮以后,隨著身高發(fā)育而不斷加大彎曲度。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應經常檢查孩子的脊柱,每月不少于一次。檢查方法: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讓孩子端坐,用拇指食指從第7頸椎(頸背高起者)夾住脊柱往下摸觸,至腰骶部,看是否一直線。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另一方法:讓孩子站立,兩手合攏,慢慢往前彎曲脊柱,彎至90度。察看腰兩旁,胸兩旁是否一樣平坦,如發(fā)現一側高,一側低,需到醫(yī)院照X線片,找有經驗的骨科醫(yī)生診斷。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旦發(fā)現脊柱側彎,可找整脊醫(yī)師行四維整脊矯正,配合針灸、推拿治療。臨床經驗說明這是有效控制并改善側彎度的方法。也可以捏脊,即每天早上或晚上給孩子捏脊。并讓孩子每天堅持作跨步壓腿,擴胸運動和俯臥撐鍛煉

,以恢復脊柱兩側肌力平衡。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臨床診斷分型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參考Moe按照側彎主曲線頂點的解剖位置,結合臨床,將脊柱側彎分為以下類型: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Ⅰ型:胸椎主弧形:

主弧可由T4~12幾乎所有的凸面均突向右側,約占脊柱側彎的22%,側彎程度及預后有很大不同,弧度可發(fā)展到很嚴重,第三十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由于椎體旋轉使胸椎后突變平,肋骨后隆,而使肺功能下降。肋骨后隆起的程度不一定與側彎角度相稱。在腰椎出現一代償性側彎。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6歲,女Ⅰ型胸椎主弧癥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Ⅱ型:胸腰椎主弧形:

弧度頂點在T11、12弧度可由T8、9到L3,側彎角度一般不大,并較柔軟,發(fā)生率約占脊柱側彎的16%。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5歲,女Ⅱ型胸腰椎主弧癥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Ⅲ型:胸腰椎雙弧形:

胸椎弧頂點在T7,并突向右側,腰椎弧頂點L1、2,胸腰椎側彎同時發(fā)生,彎度也大體相同。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胸腰椎弧度交界處的移行椎體無旋轉畸形。在青少年時期側彎有發(fā)展趨勢。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Ⅲ型胸腰椎雙弧形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胸椎主弧和腰椎次弧形腰椎弧頂點在T6、7,腰椎弧頂點在L2,為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胸椎側彎角度明顯,并較僵硬,腰椎側彎角度小而柔軟。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Ⅳ型:上胸椎主弧形:

弧度頂點在T1、2,弧度凸面多突向左側一般不引起下胸椎代償性彎曲,但可引起頸椎畸形,發(fā)生率占1.3%。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4歲,女,Ⅳ型上胸椎主弧形第四十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Ⅴ型:腰椎主弧形:

弧度頂點位于L2,弧度可包括T11、12到T5,在青少年型脊柱側彎中很少超過60°,但會引起上半身想側方傾斜。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4歲,男,Ⅴ型腰椎主弧形14歲,女,Ⅴ型腰椎主弧形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青少年脊柱側彎源自腰椎

——中醫(yī)整脊研究新觀點

健康報記者劉燕玲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中醫(yī)整脊是依據中醫(yī)原創(chuàng)思維,運用整體的,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的研究和認識脊柱解剖生理和運動力學。椎曲論是中醫(yī)整脊的核心理論。韋以宗教授在研究人體腰曲、頸曲形成機理,發(fā)現腰大肌的重要作用以及腰曲對頸曲影響,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有關論文先后發(fā)表于《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頸腰痛雜志》和《中華中醫(yī)藥雜志》,韋教授通過X線片動態(tài)觀察,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論證了腰椎是脊柱運動力學的基礎。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因此,對表現為胸椎側彎為主的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癥,根據維系腰椎運動力學左右前后四維肌力,研究發(fā)明并獲得國家專利的“四維整脊儀”。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運用四維調曲法,重點調整腰椎的側彎,胸椎側彎也可調整回來。韋以宗教授和他的學生自2004年起應用四維整脊療法為主,治療青少年脊柱側彎癥31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記者到北京光明骨傷醫(yī)院采訪時,該院有8位青少年脊柱側彎癥正在治療,其中一位來自浙江的女少年14歲,自9歲發(fā)現脊柱側彎,佩帶支架,但效果不佳,肩和肩胛一高一低(圖1),入院時胸椎側彎45°(圖2),腰椎側彎28°(圖3),第四十八頁,共五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經一個月四維整脊治療,雙肩也平了,肩胛也對稱了(圖4),照片顯示胸椎側彎25°(圖5),腰椎12°(圖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